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赫哲族艺术小镇旅游模式研究

2022-02-15 14:19孟玲玲
旅游纵览 2022年1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孟玲玲

摘 要:本文通过对赫哲族聚居区域的基础条件如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等进行考察,抓准赫哲族民族艺术特色,对赫哲族艺术小镇旅游模式的相关信息进行梳理、整合与研究,明确特色艺术小镇的定位,基于乡村振兴视角,提出建设赫哲族艺术小镇的构想,希望能够推动赫哲族聚居区域民族艺术小镇的旅游模式的研究与建设,为市民提供周边游、周末游、艺术游、亲子游基地,進而通过艺术的力量,为赫哲族村镇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当地与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旅游模式;赫哲族艺术小镇

中图分类号:F592.7;F326.13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20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赫哲族艺术小镇旅游模式研究”(20YSE293)。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是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的乡村振兴规划。规划中提出“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是彰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态和传统习惯,加快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促机制。”要求既对特色资源进行保护,又要全力促进村庄发展。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振农村活力对发展农村经济至关重要。相关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目前共有赫哲族人口5 300多人,是我国56个民族中人口数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1-2]。赫哲族人口较少、生活方式比较单一,使得其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因此,在该民族聚集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分必要。

截至2019年的统计结果显示,全国乡村旅游总人数达到30.9亿人次,旅游总收入更是高达1.81万亿元。可见,艺术小镇旅游理念符合国家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3]。在社会经济水平快速增长的当代,人们对精神层面的需求,尤其是文化艺术的需求与日俱增,而文化艺术游更能满足人们高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但是国内相关的文化艺术旅游模式发展不足,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艺术游需求。人们在对历史古迹、革命圣地、风土民俗进行探寻的过程中,旅游活动质量将得到大幅度提升。因此,世界各地许多极具艺术氛围的艺术小镇应运而生,顾名思义,艺术小镇均以“艺术”为主体特色,多数为远离城市的喧嚣的乡镇,更重视创新、创意,以及艺术、文化与当地风土人情、建筑人居的高度融合。同时,艺术小镇的建设,必然会带动村落的整体规划与改造,能够融合相关行业一起发展,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整体提升。

另外,据调研,传统的乡村游多侧重于回乡探亲,对当地发展经济、改善就业等作用不大。希望能够通过民族文化艺术的力量,为周边市民的周末旅游、艺术旅游、亲子旅游等提供富有民族文化积淀的艺术基地,进而为赫哲族村镇注入新的源头活水,促进赫哲族村镇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保护与传承民族原生态艺术,并不是故步自封,而是应该以开放的姿态,提高赫哲族原生态艺术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宣传意识,在保护的基础上传承与发展。所以,在乡村振兴的视角下,探索赫哲族艺术小镇旅游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特色小镇不仅要有独特的风土人情,还要有独特的文化和艺术。纵观国内外成功的艺术小镇规划案例,只有独特的风土人情,并不能够支撑艺术小镇的长远发展,文化艺术是艺术小镇的灵魂[4]。赫哲族艺术小镇势必要以赫哲族艺术为核心竞争力,力争建设有灵魂、有内涵、有吸引力,能够让人流连忘返的民族艺术胜境。

(一)生态环境的艺术化改造

旅游区域规划首要的就是生态环境的改造,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艺术小镇的生态环境改造有其特殊性。首先,艺术小镇的环境改造不是将旧有建筑完全推倒重建,而是要保持赫哲族特色风貌,避免千镇一面、缺乏新意,摈弃毫无文化艺术底蕴与历史沉淀的规划理念,对体现赫哲族历史文化、展现赫哲族地域特色以及艺术特色的传统风格建筑进行挂牌保护。

其次,保留富有特色的赫哲族居所和建筑,对其进行修缮与改造,使其成为艺术小镇规划的一部分,可以利用艺术化设计手段,改造老旧的建筑外观,建成富有特色的赫哲族渔猎艺术居住区,如通过街头艺术涂鸦,将破旧的建筑外墙改头换面。

再次,要善于营造赫哲族艺术园景,如华夏河图银川艺术小镇就是将稻田作为景观肌理,使稻田与动物稻草人装置相得益彰,展现了西北华夏的生态民貌。从这个角度来讲,赫哲族艺术小镇有更便利的条件,可以游客对渔猎生活的向往为契机,倡导以核心园景为主,进行赫哲族渔猎全景生活展示区的整体推进,实现处处有景、时时观景的全地域旅游模式的建立。

(二)科学、合理、完善的生活功能区

要引导游客发现与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打造慢游、宜居的艺术小镇。其中对室内空间的改造应以提升舒适度和便利性为主,如改造环卫设施、给水系统与排水系统、卫生间、无线网络连接等。总之,尽量保留原汁原味的赫哲族民居格局,只对基础生活设施进行改善,这样既有利于最大化提升利用率,将改建成本降到最低,也有利于减少破坏性,保留最原始的构造与形态[5]。

要打造人性化的生活服务功能区,为游客解除后顾之忧。例如,为游客提供自由通畅的停车场、高效便捷的咨询与服务、保障安全的医务中心、干净舒适的休息餐饮、富有特色的购物集散等。在生活服务区优先安排本民族人员就业,便于提高整个区域居民的经济水平,进而拉动赫哲族聚居区域整体的经济增长,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三)提供文化艺术实践与交流场所

要建立能够使人产生交流的公共艺术空间,配合陈列式的展示区域,打造生动的民族艺术小镇模式,使游人能够真正地置身在这个艺术空间中,沉浸在不一样的赫哲族民俗风貌中,参与赫哲族独特的渔猎生活方式;感受不一样的赫哲族艺术氛围。

艺术小镇不只具有艺术观赏性,更应扩大艺术实践参与度,在挖掘、保护、传承、发展赫哲族文化艺术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赫哲族的渔猎文化艺术,具有接地气、便于开放的优势,符合人们对特色民族艺术旅游模式的预期。可以开放赫哲族渔猎生活、传统手工技艺等特色生活和艺术展示区,让旅游者亲手创作赫哲族艺术品,切身感受赫哲族人与其他民族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文化艺术风貌等[6]。要在赫哲族艺术小镇建设特色艺术游客体验区,为游客的艺术实践、交流互动、亲子共学等提供体验区域和艺术指导,建立良性循环的艺术游、亲子游、周末游模式。

(四)创建并宣传赫哲族艺术符号

要定期、不定期举办彰显民族精神,富有特色、接地气、参与度高的民族艺术节活动,形成独特的赫哲族文化艺术符号,从而提升民众对赫哲族文化艺术的认知与了解程度,让广大参与者亲身感受赫哲族视觉艺术的魅力,加强赫哲族与各民族的交流,促进民族融合。发展与传承赫哲族艺术不能闭关自守,民族艺术是可以观赏的、交流的、参与的、分享的。

艺术小镇要以乡为本,以艺为魂。开展赫哲族文创活动,能够让图像比语言更为丰富,更具有传播性。富有赫哲族特色的文创产品,充当着传递赫哲族整体形象的符号,工艺独特精美的纪念品也是使赫哲族艺术流动起来的最好载体。

(五)积极促成媒体的关注与报道

对艺术小镇要广而告之,拓展传播途径,形成良好的宣传效果。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作用都不容忽视,新媒体诸如建立公众号与网络平台宣传等,传播速度较快、形式便捷,有助于扩大赫哲族艺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

根据原国家旅游局的测算,全国城市居民在黄金周出游选择乡村旅游的比例约占70%。庞大的市场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值得深入调查与研究。艺术小镇的管理要弹性、人性、艺术性并举,要科学更要有特色,不能因循守旧、偏重发展,也要兼顾创新与诚信。

首先要对艺术小镇进行精准定位,全方位规划,整合服务功能。其次要进行运营管理,跨界融合,随时调整思路,促进发展。最重要的是,要强化服务意识,为旅游者提供安心、舒适的体验感受。要吸引本村有影响力的人物,如本民族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人才等,共同为艺术小镇献计献策,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七)引入周边高校共同参与建设

要加强赫哲族艺术研究与高校的合作,发挥高校民族文化事业发展载体、民族艺术研究共同体的作用。要吸引高校艺术与设计专业教师和学生参与建设,引导学生尊重文化艺术的民族性、多元性,这有利于增强赫哲族小镇的艺术氛围。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文化包容心、提高艺术鉴赏力、提升创新精神、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民族融合与和谐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要鼓励周边高校艺术专业开设赫哲族艺术研究课程,积极培养本民族的艺术人才,改变赫哲族艺术继承人逐渐减少的困境,能够为赫哲族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助力,也能够为赫哲族艺术小镇旅游模式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八)促进赫哲族人才返乡就业

从乡村振兴、文化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视角,深入探索艺术对发展乡村经济、促进返乡就业的巨大助力作用。赫哲族人才返乡就业有较多阻力,首先,由于产业局限性,当地提供的就业岗位明显不足。其次,家乡的生活环境和配套服务相对不能满足个体的生活需求。再次,家乡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最后,大量赫哲族年轻人并未意识到继承和发展本民族艺术文化形式的重要性。因此,应通过整治乡村环境、改善民生,打造亲民的赫哲族艺术小镇,使得小镇的规划设计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产生关联,老百姓愿意接受且很容易成为参与者,从而促进乡民就业和赫哲族青年人才的回乡创业。

吸引人才是重点,重视人才的培养是补充,如要加强对艺术小镇导游及讲解员的培养。同时要增强回乡青年的“价值感”和“获得感”,重视吸引热爱赫哲族历史文化、热爱本民族艺术,有导游资质、奉献精神、创新精神的人才回乡就业,给予他们奋斗的动

力与希望[7]。

(九)重视乡风文化教育建设

首先要重视村民道德素养建设,在赫哲族学校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强化民族团结意识、社会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

其次要重视文化艺术宣传阵地的建设,创建文化艺术广场、文化书屋等配套文化设施,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只有创建好人文环境,才能逐渐引导村民关注、参与、沉浸,进而受到影响,因此要提高赫哲族聚居区域村民的整体文明素养,为打造艺术小镇提供良好的乡风乡貌。

(一)做好规划,突出特色

目前,全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赫哲族艺术小镇要避免千镇一面、缺乏特色的旅游开发,要另辟蹊径,建设开放式的村落,这样能够改善节假日拥堵的问题,也能满足游客的多种旅游需求。要对周边旅游市场和民众的旅游需求进行调研,精准定位,确定赫哲族艺术小镇旅游模式的正确方向。例如,以艺术氛围浓厚的周末游、周边游、亲子游为主,这种思路决定了当地旅游企业必须要系统深入地挖掘赫哲族艺术特色,不能走形式化、概念化的老路。

(二)各方均衡,实现共赢

政府规划管理、企业扶持共建、村民积极参与,各方相互关联,相互制衡,协调各方利益,加强赫哲族艺术价值链的拓宽与提升,带动农民增收,让村民能够享受到乡村发展的红利,看到乡村振兴的希望。

(三)创意先行,聚焦市场

要关注市场动向、关注旅游者的需求。既要有特色,又要找卖点,有效衔接民族艺术创意与市场需求的关系,推动赫哲族艺术衍生品的交流与传播,达到艺术体验与经济利益双赢的口碑效应。

(四)以可持续化为导向

对于建设特色民族艺术小镇来说,资源的可持续化尤为重要。一定要注重民族文化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不能以建设的名义进行破坏。

由此可见,赫哲族艺术小镇的旅游模式的开发,一定要建立在赫哲族艺术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基础上,尊重赫哲族原生文化,发挥其艺术的质朴性、民风的浓郁性、建筑艺术的独特性等,原地保护民俗文化艺术,因地制宜地进行赫哲族艺术小镇旅游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从而带动赫哲族村镇经济的复苏与发展,以点带面,逐步实现赫哲族村镇的全面振兴。

[1] 林明华,杨永忠.创意产品开发模式:以文化创意助推中国创造[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121-130.

[2] 钟蕾,李杨.文化创意与旅游产品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22-34.

[3] 凌純声.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59-88.

[4] 王俊杰,王自涵,张立岩.基于互联网开发赫哲族文化旅游的意义及方法[J].北方经贸,2020(12):158-160.

[5] 陶瑞峰,于巧媛.赫哲族民族村落旅游景观展示研究[J].文化产业,2020(36):4-5.

[6] 韩光明.“后小康时代”赫哲族乡村振兴对策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21(4):68-74.

[7] 王威.黑龙江赫哲族民俗文化产业研究:以街津口赫哲族村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8(2):64-71.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