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视域下中国钢琴音乐在高师钢琴教育中的路径新探

2022-02-16 05:14张霞
艺术评鉴 2022年1期
关键词:美育

张霞

摘要:本文针对当下我国在美育施教环境下的中国钢琴音乐艺术教育的有效路径问题展开践行性的学理探究,认为在高师钢琴教育路径中应该关切中国钢琴音乐的历史发展轨迹,依托高师课程、课外活动和阅读学习,优化其审美能力和美感品格,同时,切入音乐语言的“听觉、时间、主情”之本质特性的美感体验与人文感悟,有效地达成中国钢琴音乐艺术在高师钢琴路径中的美育效应。

关键词:美育  中国钢琴音乐  高师钢琴  施教路径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1-0097-04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以培养人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为宗旨,而高校的美育核心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塑造美好的心灵。音乐艺术是美育的主要内容,中国钢琴音乐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载体,高师钢琴教育在传统内容框架的基础上,合理有序地增加中国优秀钢琴曲目的学习,有益于培育学生的民族情怀、民族乐思和民族乐感,坚定人文自信、启迪民族创新。

一、美育视域下中国钢琴音乐在高师钢琴教学内容中的新认知

培育学生感受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培育学生正确理解和善于欣赏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现实美和艺术美的兴趣及其才能,培育美的情操与心智,是学校美育的主旨任务。

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学校各学科教学的教育,是一种广义的美育。而学校的艺术审美教育是一种“目标集中且对策应意”的美育专指。音乐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而中国钢琴音乐教育是音乐艺术教育的内容载体。在高师美育中开展优质的中国钢琴音乐的施教内容,对于传承民族音乐、孕育民族情韵、培养优美情智,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增添自强素质和创新能力及其弘扬中华优秀艺术文化,都具有积极的教学价值和深刻的历史意义。

20世纪以来,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由萌发、模仿、借鉴、探索、繁荣、创新、多元之学理思考与艺术实践已经历了百年历程,至今已积累了丰富的音乐成果。众多优美的琴曲名篇激动华人心肠,感动世人心田,美鸣世界乐坛,丰富了人类音乐文化艺术宝库。为了全面了解和认识中国钢琴音乐内容和艺术特征,把百年积蓄的众多中国钢琴名曲按照琴曲创作历史的发展脉络进行演奏练习或欣赏学习或学业研究,让中国钢琴音乐成为高师钢琴演奏艺术教学和音乐欣赏实踐中的必弹曲目,这是中国钢琴音乐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全新的学习方式和习修路径。中国钢琴音乐所呈现出的缤纷多彩的创作特色和艺术风格,实乃我国高师院校美育工程中的载体力量,是学校美育“软环境”中的人文丰腴优质的精神食粮。

二、美育视域下中国钢琴音乐在高师钢琴教育中的美感培育路径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和“主情”的艺术。中国钢琴音乐美感的培育路径,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有的放矢、精准施策、探索践行。

第一,中国钢琴音乐的文本(乐谱、音响和文字)品读与美感体验,需要关注作品审美中的音乐听觉属性。音乐理论告诉我们,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其特性营造特定的音乐形象,表达特定的艺术情感,表现特定的思想内容。音乐艺术的审美感受,其根本途径是通过“音乐听觉”来达成的。通过“音乐耳朵”的聆听品读,领略音乐形式的逻辑美及其“可听性”;通过联想、想象和艺术通感,音乐的“耳朵视觉”看到音乐的艺术形式美,体悟形式美中的“可意会不可言传或难以言传”的音乐内容。例如:20世纪70年代王建中先生根据中国湖南民歌《浏阳河》改编创作的同名钢琴独奏曲,通过到湘江波光、大好河山、人杰地灵的情景,继而缅怀“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革命热情。这样以景触情、琴韵歌情的音乐语言属性及美感内涵,体验音乐艺术中的人生美感,感悟“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内容,达成琴曲审美活动(欣赏、演奏和理论研究)中的“外因与内因”和谐对话的美育效应。

音乐是创作、表演、欣赏之“三度创造”艺术,中国钢琴名曲多具有标题音乐特征,其特色优美的标题意蕴及其艺术形象中的诗情画意或民族情怀之意境,有益于启发学习者的听赏兴趣,领略其音乐听觉中的美感内容,继而标题意境中的“弦外之音”又有可能激动“音乐耳朵”的美妙奏鸣,再度激发“三度创作”中的鲜活美感的优美生成。中国钢琴音乐艺术的听觉美感,是高师钢琴教育路径上不可忘却的内容。

第二,中国钢琴音乐的文本品读与美感体验,需要关注作品审美中的“音乐的时间性”属性。音乐美学理论告诉我们,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其“时间性”内涵表现在“有组织逻辑关系的音系统”连续不断地行进中的作品时长和内容时空。

音乐作品的时长,体现在乐谱的节拍节奏、音符小节、速度记号和音乐表情等文本记录,同时又取决于演奏家“二度创作”中的音乐速度设定、音乐表情处理和表演风格个性。

钢琴协奏曲《黄河》是世界乐坛上上演率较高且广受人们喜爱的中国钢琴音乐。其作品的“组曲”时长和内容时空有别于西方“奏鸣套曲”的格式传统,它所表达的民族特色、民族精神和民族气概及其“协奏曲”的创新形式,已成为跨越历史时空的内容支撑。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多有根据器乐曲或歌曲改编创作的钢琴名曲,这些钢琴名曲又保持了同名歌乐曲的文学性标题,然而,该类钢琴名曲在诗情画意或民族感情的标题语境之上,其音乐时空内容又多表现为“标题”之外的艺术“留白”的音乐情景之中。音乐艺术的“时间性”品格内容,既有完整性的固态形式,又有完整性的动态时空。关注音乐美感体验中的这般“时间性”特质,有利于强化琴曲审美活动中的“外因与内因”和谐对话的美育效应,优化中国钢琴音乐的美感培育路径。中国钢琴音乐听觉或演奏中的“时间性”美感特质内涵,是高师钢琴教育路径上的又一个不可忘却的内容。

第三,中国钢琴音乐的文本品读与美感体验,需要关注作品审美中的音乐“主情性”特征。音乐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音乐是“主情”的艺术。音乐表达中的艺术情景、心理情绪或精神状态,音乐表现中的模拟、模仿、描绘、咏言励志,琴曲作品标题中的英雄、命运、田园、欢乐颂、小溪、春江、浏阳河、旱天雷、暴风雨、山丹丹、彩云追月等内容,最终还是要在“音乐音响”流动中或过程后的“非语义性”的音乐语言中,达成美感体验和感悟人生。例如:钢琴独奏曲《春江花月夜》的文学性标题,首先会引导欣赏者或演奏者或理论工作者及创作者联想到“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一首词情唯美的抒情诗章”,继而,还有可能在琴曲审美心理中寻觅“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舟唱晚”等迷人情景,作品欣赏或演奏或学理研究中的音乐美感品读,终将归为于“借景抒情”的学理路向,而享受音乐审美中的精神愉悦、心情明朗,体悟幸福甜美的“非语义性”音乐语言中的人生感情。

生活中看不見的感受,是一种爱的情感。音乐的“主情”所承载的爱和美的情感力量,始终激动人心、扣人心弦,使人心潮起伏、浮想联翩、人文激荡正能量。欣赏或演奏钢琴独奏曲《向阳花》(但昭义根据同名歌曲改编创作),其审美取向并非是现实景象里的向日葵花和公社社员,而是乐观自豪、幸福欢乐的美感心情。在我国钢琴音乐作品中,带有文学性标题的乐曲居多,把握标题音乐与“绝对音乐(纯音乐)”之间的辩证关系,把握音乐审美中的听觉属性和“时间性”属性,把握音乐艺术的“主情”特质,乃是有效地达成美育效应中的“国乐”美感培育的理想路径。中国钢琴音乐听觉与演奏中的“主情性”艺术美感特征,是高师钢琴教育路径上的再一不可忘却的内容。

三、美育视域下中国钢琴音乐在高师钢琴教育中的审美施教路径

审美教育是培育人们打开心灵之窗去欣赏现实美和艺术美、体验客观世界美和主观世界美的不可缺少的情感修养工程。学校美育是根据学校的教育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育人工作。考量当下我国大学生的教育背景、高校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个性及其学业旨向,我国高师美育中的中国钢琴音乐艺术的审美教育路径,可以从下述三个方面步入展开。

第一,在高师钢琴习修课程中,通过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课堂教学,实施审美教育,落实美育效应。通过中国钢琴曲目的演奏学习实践,拓展钢琴传统课程的演奏学习内容,培育学生的民族乐感,强化其艺术风格的音乐表达能力。中国钢琴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延伸和发展,它与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创作源于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素材,演奏中国钢琴作品需要在掌握西方钢琴演奏技法的基础上,加强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学习,理解民族音乐题材的精神实质,认识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音乐特质,并注重其民乐演奏技法的美感品质。中国风格钢琴曲的艺术演奏,需要注入中华民族音乐的“精气神”,探究诗情画意的音乐特性,弘扬民族文化精髓的优美气韵。

通过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聆听审美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学生的艺术品味,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钢琴演奏的艺术水平。其聆听欣赏的途径,可以分别设计为:时代风格的代表曲目、题材风格的内容特点、体裁特征的艺术风格、演奏范畴的技术通识等线索与视角,引导学生较为全面和准确地学习认识中国钢琴音乐的艺术成就,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启发学生的演奏思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从而积蓄学生的艺术创造与创新的文化潜质。中国钢琴音乐中潜移默化的美育力量,又可在强化人文素质中的情商、优化智商的正能量方面,发挥美育育人的推动力。

第二,在高校课外学习活动中,通过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欣赏活动,实施审美教育,落实美育效应。例如:兴趣小组的欣赏活动、泛听精读的相互交流、文献阅读分享等,都能成为审美施教路径的深化形式。通过钢琴音乐文献的阅读学习活动,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演奏表演、创作实践以及教学教育学业的独立学习能力。

将中国钢琴音乐融入高师钢琴教学和美育活动之中,可以丰富其钢琴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国风格的音乐艺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大学生的爱国热情。阅读使人安静,读书使人从容,阅读学习的路径可设计为:有关作品作家及音乐史方面的文献阅读与理解、作品乐谱的识读与音乐分析、乐曲聆听与乐谱对照、相关民歌的读唱、相关民间器乐曲的欣赏及其乐器认识、人文历史背景与图文照片的关照与体悟等。阅读学校方式可为:教师正确引领性的课堂精读、教师正确指导性的课下范读、兴趣小组的阅读分享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带来思考之力量,思考促成阅读之升级,读书是一个文化人不断进步成长的雨露阳光。

钢琴音乐的阅读包括聆听、欣赏、鉴赏、读谱、泛练、精弹、演奏、音乐会实践等,这般学习路径上的系统内容,有助于系统地了解中国钢琴音乐的艺术特征,体验“中国风格”的琴曲美感,增强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兴趣,优化中国钢琴音乐艺术的审美品味。

第三,在高校专业学科育人中,通过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示范,实施审美教育,落实美育效应。教师的示范作用,师生的相互交流,见贤思齐、教学相长,多种形式内容的音乐会实践及其学问探研活动等,都是音乐美感培育的有效路径。

中国美育学科奠基人之一蔡元培先生的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美育。他曾经说过:美育的目的在于陶冶人的感情,认识美丑,培养高尚纯洁的人格、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他倡导在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去体会、发现其中的高雅、优美、崇高,获得超出现象世界的情感体验,从而得到精神世界的美的享受,领悟到超越时空限制的人生真谛。音乐是“主情”的艺术,中国钢琴音乐艺术的优质美感,定会自然地美化人的心灵和生活情趣。人一生中的儿童、青少年时代是在学校度过的,而这正是一个人审美理想、审美观点和审美情趣的形成时期,所以,学校美育尤为重要。通过中国钢琴音乐的美感培育,提高其艺术审美能力,高师院校实乃为重中之重的美育阵地。

四、结语

21世纪的当代大学生需要智商,更需要情商。中国钢琴音乐艺术中的美感“主情”滋养,可以使学生回归故乡家园,享受乡音乡愁的亲切温暖,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甚至人生危机,但是,如果我们具备了美感的力量和审美能力,心灵就会获得自然慰藉,并走向阳光天地。这种内心丰富的美感能力,需要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不断学习,这样的美育已非实用之考量,而是直抵生活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声健.以美育《意见》为行动指南推进学校音乐教育改革发展[J].中国音乐教育,2021(01).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通知.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文件[Z].2020.

[3]胡知凡.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张建国.钢琴基础教学导读[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5]丁伟.情感与教学—关于钢琴教学的研究[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6]郭成,赵伶俐.大美育——美育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影响的实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美育
德润童心 雅美育人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校外小记者项目的美育课程研究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回顾青年学者们的思考
新时代我国美育研究的进展与使命
挖掘绘本美育功能 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试论文学美育中的审美评价能力——兼论“多元解读”和“多元有界”
“研教”转向“研幼”的三个着力点——以基于本土资源的幼儿美育课程构建为例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