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社会背景下的题画诗

2022-02-16 05:14张丽霞
艺术评鉴 2022年1期
关键词:变化发展

张丽霞

摘要:题画诗是中国的国粹,特别是书写于画幅上的诗,诗、书、画于一体,充满诗情画意,更是极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份文化遗产能否继承、发扬下去,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当下,有些青年国画家往往只会作画而不善题诗。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新一代的传承者该如何选择,如何让这份文化传承与发扬,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急于等待我们去寻找答案。

关键词:题画诗  发展  变化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1-0186-03

诗书画,自古以来都是一幅完整的国画作品所必要的元素,就算只是业余人士也会随口将它们放在一起来表达,这个整体存在的艺术意义究竟是什么?其实要说哪一部分重要,大家都会先入为主地觉得绘画内容是主体,在如今我们的绘画学习过程中,也总是更加注重绘画的培养,忽略了诗书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大多数人也不再继承传统以诗抒情达意。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们要明白是否还要继承题画诗在绘画上的地位,以及这样做是否真的有必要。

一、题画诗的含义及发展背景

题画诗是什么?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一方面是狭义的,即为题在画幅上的诗,因为它与书法密切相关,诗书画处于一个物质载体时,便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作品。另一方面广义的题画诗除了指题于画面上的诗外,还包括一切与绘画有关联的诗。它可以是针对一幅画所题,也可以是就几幅画所作,甚至可以是为画家而赞。从体材方面来看,可以是诗、词,也可以是曲、赋。我们这里主要从狭义方面来阐述观点。

从刘继才老师的《中国题画诗发展史》中,笔者了解到题画诗的发展从五个阶段来划分:第一阶段萌芽期,界定为战国到东汉;第二阶段生成期,界定为魏晋南北朝;第三阶段成熟期,界定为唐五代;第四阶段发展期,界定为两宋及辽金元;第五阶段繁荣期,界定为明清。把题画诗的发展史介绍的非常详细。

但为什么说题画诗的繁荣期不在唐代呢?提到诗,我们往往脱口而出的也是“唐诗”,从我国的历代发展上看,唐诗确实是不可逾越的高峰。但是,书中也讲到了明清时期诗歌的总量很大,都远超过唐代,另外虽说明朝传统诗歌创作相对衰落,可是明清时期的题画诗无论数量或质量,都形成了两个高峰,产生了诗书画兼擅长的题画诗奇才唐寅、徐渭等大师,他们留下来的诗、书、画一体的艺术作品,也都成为了我国艺术遗产中的珍宝。诗与画相辅相成,这也逐渐发展成了我们中国画所具有的代表性特色。诗画二者相互作用,画是无声的诗,表现着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美景;诗是有声的画,诉说着画笔下无法绘出的情感与想法,缺一不可。

到了近代,刘继才老师的另一本书《趣谈中国近代题画诗》又对此阶段题画诗的发展做了详尽的总结描述,这本书是《中国题画诗发展史》的续编。这一阶段的题画诗也随着社会生活的巨大改变融入了更多的生活趣味,发展依旧空前繁荣。这里不得不说一位笔者较为熟悉的画家:吴昌硕。在近代题画诗人中,吴昌硕是第一位艺术大师,他的绘画博采众长,极具开创性,深刻地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画的发展,是“海派”晚期最杰出的画家。别的成就不提,这里说题画诗,他善于为画题诗,不仅独具匠心,能够升华画面意境,为作品添光加彩;而且十分注重题诗、落款与构图排版疏密的整体配合,从而形成完美的画幅,所以他是一位很成功的题画诗人。他的题画诗涉及的绘画题材也很广泛,山水、名胜、花卉、蔬果、翎毛、走兽等绘画他都有题诗,但最多的还是为花卉类绘画的题诗。这是因为他专精花卉,这些诗或者直接,或者间接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的情景。

二、题画诗面临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题画诗是中国的国粹,特别是书写于画幅上的诗,融诗、书、画于一体,既富诗情画意,又有笔韵书趣,更是极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这份文化遗产能否继承、发扬下去,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当下,有些青年国画家往往只会作画而不善题诗。刘海粟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画家如若不懂得作诗,不会题画,便是个哑巴画家,等于半个美人。”

也正如刘继才老师所担忧的,发展到如今,在我们接触中国画时,我们自然也去观赏古人的作品,欣赏所讲到的这些作品中的绘画与诗文,也感叹古人在绘画时诗画的绝美配合。但是,在实际的操作学习中,仅仅是涉及到绘画的练习,题画诗可以说基本已经被“废除”了。国画也有新的发展,出现了更加现代化的绘画创作方式,人们的思想也不再拘泥于绘画题诗这样的情怀中,那这样的变化究竟是否有利于我们现在的发展呢?又或是我们能否继续走上传承发扬的道路?这是笔者深思的问题。特别是20世纪后期开始,题画诗的生存与发展渐渐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导致题画诗的发展似乎在悄無声息中止步。当然这也是有很多原因的:

首先,年轻画家大多不擅题诗,刘海粟先生所说“哑巴画家”大有人在。这是因为什么呢?在我们学习绘画的过程中,首先,并不是像古人似的,从小四书五经,我们大多只是学过《唐诗三百首》;另外再接触诗词恐怕就是从电视节目上,就好比近两年很火爆的《中国诗词大会》。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如果人们不爱诗词,诗词完全不在人们的生活中了,为什么这样的节目会火爆呢?第一,中国的诗词源远流长,无论是其所表达的意境还是情感,都能传递出当事人的所思所想,我们可以从心底感受到古诗词的博大精深;第二,古诗词中的很多经典作品,当我们诵读后都朗朗上口,它吸引着我们去了解它,这是它的魅力;第三,小时候,由于接受的教育,写写诗可能只是业余的小兴趣,要么偷偷写在日记本里,没事拿出来看看,欣赏一番,但是如果拿给身边的人看,估计还会被阴阳怪气的笑话,这也不怪所有人,只是因为它已经不存在于我们的点点滴滴中,除了后天的学习,对此只能是有心无力。但事实上,这种文化的底蕴存在于我们哪怕每个人心中,这种情怀流淌于我们的血液中,在我们如今的生活中确实太少接触了。

其次,现在会写旧体诗的多是中老年人,随着他们日渐衰老,后继之人寥寥无几,这也与时代进步的太快有关,每个人都努力的忙着生活,真的能安安心心来做这样的事情很难;再者,如今的社会纷纷扰扰,诱惑百态,想做到超然脱俗、独善其身的人也是寥寥无几;其次,要把诗画结合起来做到古代文人那样的水平,恐怕也只是更小的一部分人,作为国画专业的笔者来说,自己差的太远了。因为基本没有接触过,只是零星的看过,没有系统的研究学习,要想将题画诗放到今后的作品中,也只能从诗集中寻找大概能直抒胸臆的诗词来运用,更何况基本的画都画不好更没有心思来做这些工作。而在今后的学习中,也需要统筹时间慢慢了解这方面的内容,才能在今后的作品中用上,总之,就算有再多阻碍的因素,更多的还是需要做个有心人去自主学习。

再次,画家与诗人的联谊活动较少,缺乏中国古代画家与诗人频繁交往和诗词唱和的氛围。在笔者身边,包括所能接触到但不认识的,跟写诗关系最密切的恐怕就是一位老师的朋友,有自己的公众号,每周甚至每天都可以看到新写的打油诗,还要再说别的,就比较少了。没有启发、没有交流的学习只能是闭门造车,我们学习一门语言也需要与人交流,要有实践活动才能进步,诗文也是如此,不交流何来进步发展之说。如果说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从小就开始有这样的课程,或者是在我们学习专业课的途中有这样的专业配套课程是不是其实会更好呢?

第四,缺少写诗的社会氛围。大家心里都知道,现在社会互联网以倾略性的速度占据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电子产品代替了古人手中的诗书,而当下互联网的普及也早已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与生活方式,人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渠道改变了,看书也绝大多数变成了电子书,当然更不用说层出不穷的各式各样的App。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不再是因为古代文人墨客那样的情结,也不会把酒言欢,畅谈诗书。我们生活于这样的时代,这一切的改变我们都身处其中而无法舍弃,因为这样的进步带给人们的是更便捷的生活体验,不能说他不好,只能说时代在变,有些东西终将会过去。

最后,写诗很难看得到物质报酬。生活于世,想做自己喜欢的东西,前提是要看得到物质回报,在我们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没有回报的事还有多少人会愿意去做呢?

艺术大师潘天寿说:“诗画是意境的结合,是同一源头而来的。画后题以诗句,互相对照,相补充,互相引伸,同时也起着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综合作用,是中国传统艺术上的一种特有的形式,至为珍贵。”可我们也看到了,如上所述,我们已经缺乏了写诗的先决条件,传统的国画想要完整的继承下来已经不可能像过去一样,另外还有一个巨大的原因影响着我们绘画的发展,那就是西方美术。

中国画与西方画有着各自的文化思想,一个偏重精神性,一个偏重物质性。西方绘画更加注重写生,中国绘画虽然没有西方绘画那样的阴影,但可以通过浓淡去表现绘画的空间意境。中国绘画具有轮廓线,而西方绘画很少提倡,但线条的美感是油画所没有的。西方绘画色调丰富,中国绘画则更简单明了,中国画比西方画简洁,但简洁是我们一致认为能够更加好的表现作品的意境与深度,简而繁。近年来,西方绘画其实占领了绝对的绘画主位,同时也改变着中国画的现代化进程。

不得不说,世界发展如此多元,开放的背景下,本土的传统文化要想不受到一点影响恐怕是不可能的。文化的发展本身也需要相互借鉴,取其精华滋养自身,但是不得不感慨,由于现如今我们学习西方绘画的人数相比起中国画来说是更多的,几乎所有绘画的学习都是从西方绘画开始的,也因此导致了很多人在创作中国画的过程中与西方的绘画方式相结合,创作出了新的方式,重形式,重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期也是通过临摹古人的优秀经典作品来学习中国画,学习中国画的技法,可是在后期的创作中就变得更加现代化,学习的只能说更多的是技法,而不是其中深刻的韵味与真正内涵,并且在创作过程中也是夹杂在中国画的知识与西方绘画的知识中难以跳脱,纠结于就此改变,追随现在的主流做新的创作,还是依循传统的方式,急于寻找解决办法。

三、何去何从?

题画诗可以说是古今国画作品中一个最大的不同,也是最大的改变点。在如今的创作中已經很少出现完整的题画诗,只是落款加印章,更注重的只是画面内容外加现代的形式感排版,国画中想要表达的那种传统的文人精神内涵正在慢慢的逝去。而我们新一代的学习者又该如何选择,如何传承?我们的“国粹”又该何去何从?

要使题画诗继续发展,还需要我们做许多推动工作。只有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成就更多诗、书、画三绝的艺术家,中国题画诗才能后继有人,薪火相传。只有我们倍加珍视中国题画诗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并且保护和传承的措施有力,就有理由相信,随着时代的前进,题画诗的发展空间也会不断拓展,它不但不会消亡,而且将会以多姿多彩的面貌出现在艺坛上。

参考文献:

[1]刘继才.中国题画诗发展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

[2]刘继才.趣谈中国近代题画诗[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2.

[3]祝振玉.略论宋代题画诗兴盛的几个原因[J].文学遗产,1988(02).

[4]东方乔.题画诗艺术价值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2).

[5]东方乔.题画诗的审美价值与地[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

[6]杨学是.诗画的晤对与璧合——论题画诗[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1(04).

猜你喜欢
变化发展
这五年的变化
我来添画
区域发展篇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喜看猴年新变化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变化休想逃过我的眼睛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