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是我的家

2022-02-16 01:17葛明妍
中学生博览 2022年24期
关键词:来访者不合理上学

葛明妍

一天早上,我正在备课,一位班主任领着一个学生及家长走进了我的心理辅导室。没等班主任和我介绍,家长就急切地走到我的面前说:“老师,你快快救救我这孩子,他说啥也不想来上学了!”通过交谈我了解到,小A,男孩,12岁,我校七年级学生,父母离异,爸爸想要小A 的抚养权,妈妈不给。妈妈把小A 丢给在老家的外公外婆。升入初中后的小A,经常不完成作业,和同学三天两头吵架,每次值日班长管他,他都不听,还针锋相对地和值日班长对着干。一次,学校运动会上,小A 因为同学的闲言碎语而险些动手打人,班主任让小A请家长,小A 反驳说:“我没家,没父母。”干脆第二天拒绝来学校上学了。

【案例解析】

“没家,没父母”,这是一个严重缺乏归属和爱的孩子。父母离异,抚养权的争夺,随意被丢到长辈那里,原生家庭的这些情况给小A造成了心靈上的创伤,让他没有归属感,不知道哪里是他的家。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只有满足了这一需要,人们才有可能“自我实现”。而从小没有归属体验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会出现许多心理问题,比如不会与别人交往、反击报复、自暴自弃、不上学等。一个人最初的归属感来自于原生家庭。孩子成长不仅需要从父母那里获得物质满足,还需要父母给予其心灵上的滋养。

【案例辅导】

本案例主要采用认知行为治疗,以合理情绪疗法为主,同时采用家庭治疗,要求父母给予来访者小A 更多的亲情呵护,更多的交流机会,让来访者小A 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第一次心理辅导,运用倾听、共情,让来访者小A 的负性情绪得到充分宣泄,让其感到被接纳、信任。向来访者小A 的妈妈普及了养育孩子的心理知识,小A 的妈妈羞愧地低下了头,表示自己一定尽全力改正自己的错误,精心培养小A。对来访者小A 布置作业:尝试把所有问题按照以下模式列出来。诱发事件A:结果父母离异;结果C:心烦、悲观、怨恨;信念B:他们不爱我了,我没家了。

第二次心理辅导,让来访者小A 共情父母。要求来访者小A 详谈平时家庭生活琐事,回忆父母曾经有过的冲突,同时要求来访者小A 回忆父母这些年为他做过的事情,消除来访者认为父母不爱他的错误理念。帮助来访者小A 列出与此问题有关的不合理信念。布置作业:要求来访者小A 对自己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认真思考,并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第二次辅导后,我又通过班主任联系到小A 的父母,希望他们能理解孩子,保持理智。向小A 父母提了三条建议:1. 告诉孩子,虽然爸爸妈妈因为一些原因分开了,但是对你的爱不会有任何减少。2. 适度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激起小A 的同理心。对孩子来说,知晓父母的难过情绪,有助于孩子理解父母离异在某种程度上的迫不得已。3. 建议父母做“合作伙伴”,共同抚养小A 成长。

第三次心理辅导,帮助来访者小A 修正或放弃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信念。布置作业:要求来访者小A 将原来列出的不合理信念与此次提出的建设性信念一一对比,认真思考,主动与父母沟通一次。

经过给来访者小A 的多次心理辅导,小A主动与父母沟通了,小A 的父母很感动,感觉孩子真的长大了。咨询师鼓励来访者小A 将此次的认知扩展到生活的其他领域,走出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障碍,明天起准备上学去。后来,小A不再拒绝来上学,和同学关系逐渐融洽起来,慢慢地融入了班集体。

对于离异家庭,父母要做“合作伙伴”,共同抚养孩子成长。当然了,一百个离异父母,有一百种共同抚养的模式。共同抚养模式下采取的具体安排,不管是轮流居住或者同等时间安排,或者一方出钱出力另一方负责教养照顾等,都应当尽可能符合双方的实际教养情况。只有让孩子继续拥有父母双方的爱和关怀,孩子才不会觉得父母离异了,“我就被抛弃了”,整个世界坍塌了。

父母“合作共同抚养”能降低离异对孩子情绪、学习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影响,让孩子有信心面对家庭的转变,人格健全发展。

猜你喜欢
来访者不合理上学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上学啦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不合理上访与信访体制改革研究
你是否有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