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努力,越美丽——『她力量』闪耀太空

2022-02-17 02:11本刊综合
发明与创新 2022年2期
关键词:亚平刘洋航天员

◎本刊综合

航天员这一职业具有一定危险性,且对身体、心理素质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一般以男性居多。目前在执行过太空任务的500多名航天员中,80%以上都是男性。

2021年10月16日,我国天宫空间站迎来了首位女航天员——王亚平。她将与翟志刚、叶光富一起在天和核心舱驻留6个月,刷新我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驻留的最长时间纪录。2021年11月7日,王亚平顺利出舱作业,成为我国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女航天员。

事实证明,女性能像男性一样飞向太空,完成各种复杂的科研任务。自1963年苏联首位女航天员瓦莲京娜·弗拉基米罗夫娜·捷列什科娃进入太空后,至今已有60多名女性去过太空。

女航天员数量的增多也使其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人们对太空中的“她力量”充满好奇。例如,女航天员的选拔和培养有什么标准?与男性航天员相比,女航天员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又有哪些优势?本期,小编将带领大家走进女航天员的世界。

相同的标准

目前,世界各国都没有专门针对女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标准,男、女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标准差别不大。以我国为例,无论是男航天员还是女航天员,都要经历从飞行员到预备航天员再到飞行乘组选拔的阶段。

第一阶段:从空军飞行员中选拔。我国航天员均选自军队飞行员,其中男性候选人来自现役空军歼击机飞行员,女性候选人来自现役运输机飞行员。他们都需要具备以下条件:近千小时的飞行经历、高超的飞行技术、良好的身体素质、过硬的知识储备等。这一阶段,每100名飞行员中仅有1位能进入下一环节,入选比率极低。

第二阶段:成为预备航天员。预备航天员需要经过2年左右的持续训练和考核,合格后才能真正成为一名航天员。

第三阶段:通过飞行乘组选拔。“飞天”之前,预备航天员需经历乘组航天员选拔,竞争少之又少的飞行机会,且并非每位航天员最终都能登上太空,实现“航天梦”,有的航天员训练近10年甚至直到退役都没能执行飞天任务。

航天小知识:在早期航天活动中,因受政治、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苏联第一批女航天员的选拔没有完全采用男航天员的选拔标准。

例如,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是苏联的瓦莲京娜·弗拉基米罗夫娜·捷列什科娃,她是从跳伞运动员中选拔出来的,而不是从飞行员中选拔出来的。

图1 苏联的瓦莲京娜·弗拉基米罗夫娜·捷列什科娃是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图/新华社)

更多的困难

由于载人航天活动任务艰巨、操作复杂、危险性大,需克服失重、超重、缺氧、心灵孤独等各种困难,所以对航天员的生理条件、心理素质要求很高。而女航天员在生理方面的特点,使其相较男航天员需要面对更多的困难。例如,女性血红蛋白数值低,平均身高矮,平均体重轻,有氧运动能力低。从卫生角度考虑,女航天员要在清洁上花更多的时间,使用更多的卫生用品。

从体力上看,女性的平均体力只有男性的2/3,这种体力上的性别差异无论是在地球表面还是太空中都存在。因为航天员在太空中也需要工作,各种太空维修保养、设备安装和科学试验任务等都依靠体力完成,有些工作如果交给女航天员就会有一定困难。

此外,女性的血压一般比男性低,外周血管阻力也比男性低,但心率却比男性高。从对航天员进行的立位耐力试验(该试验是指在飞行以后,让航天员从躺卧位立即站立起来,如果出现头晕眼花的情况,就是立位耐力下降)中发现,出现晕厥前期症状的航天员中女性比男性多,这些女航天员的心率明显增加,血压明显降低。

航天小知识:由于太空中没有重力,曾有人担心女航天员在失重状态下会出现“月经逆流”的情况。后来的研究表明,太空微重力环境对女性月经没有明显影响。在此次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中,为让我国女航天员王亚平得到更好的照顾,天舟三号已经在她出发前就把卫生用品“快递”到我国空间站。

明显的优势

尽管需要面对更多的困难,女航天员在太空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图2 王亚平的太空生活(图/新华网)

从生理构造、心理素质方面来说,女航天员对航天环境的适应能力更持久,耐寂寞能力较强,心理素质更稳定。因为女性在太空失重环境中雌激素和镁的代谢优于男性,体内铁的含量和产生的代谢物也较少,所以不易出现血栓、铁中毒、血管痉挛、心律紊乱等问题,更适合执行长期载人航天任务。

相比男航天员,女航天员心思更加细腻,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更强,可为飞行乘组带来活力。女性上天也有利于开展以女性为主的航天医学和空间科学生命研究,为以后长期载人航天做准备。

航天小知识: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把我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送上了太空。刘洋在这次任务中完成了15项空间医学实验,考察了女性在太空环境中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为我国空间站长期考察组的人选组成提供了重要参考信息。

特别的礼物

爱美是女性的天性,在太空也可以让自己“美美哒”吗?

俄罗斯专家曾认为,女性在太空“完全没有打扮的必要”,而美国专家却认为香水、润肤液等是女航天员“必不可少”的东西。

德国萨尔布吕肯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皮肤测试实验发现:在经过长期的太空旅行后,航天员皮肤真皮层上的胶原蛋白变多了,皮肤表皮层却开始收缩。在地球上,人体表皮的皮肤变薄只与人体衰老有关,但在太空中,长期处于空间站失重、密闭、辐射的环境下,会导致航天员的皮肤屏障更易受损害,从而使皮肤含水量降低、弹性变差。

鉴于此,2021年9月,我国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在“送快递”时,专门给女航天员送去了一些护肤品。

在航天装备方面,为了方便女航天员在太空中进行试验和操作,我国专家专门用女航天员的手型制模,研制了适用于她们的专用手套,帮助她们更灵活地完成细致的作业。

图3 我国第一代“飞天”航天服(左)和第二代“飞天”航天服(图片源自网络)

此外,神舟十三号的舱内还配备了专供女航天员使用的舱内压力服,尤其是此次由天舟三号送去的女性专用舱外航天服,其总体设计和其他第二代“飞天”舱外航天服一样,但总重量比以往更轻,能使航天员出舱活动更灵活,减少其体力消耗,尺寸和大小也是专为王亚平量身定制的,因而更合身。

航天小知识:除了以上这些“特别的礼物”,每位航天员都配有个人救生物品,包括救生联络物品、医疗卫生用品和生存用品。

救生联络用品主要包括卫星电话、光烟信号管、闪光标位器、海水染色剂、救生口哨等;医疗卫生用品主要包括个人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械;生存用品主要包括救生食品、蓄水袋、引火物、保温袋、救生船等。

闪耀的她们

◆刘洋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中国首位飞上太空的女航天员。2010年5月,刘洋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12年6月,刘洋与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共同执行了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同年10月,她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

图4 2012年6月29日11时23分,中国首名女航天员刘洋顺利出舱(图/中国军网 李靖 摄)

◆瓦莲京娜·弗拉基米罗夫娜·捷列什科娃

苏联空军少将,人类历史上进入太空的第一位女性。1963年6月16日,年仅26岁的捷列什科娃乘坐东方六号飞船冲向云霄,独自一人在太空里飞行了70小时40分钟49秒,绕地球飞行了48圈。

◆艾琳·玛丽·柯林斯

1995年2月3日,美国宇航员艾琳·玛丽·柯林斯搭乘发现号航天飞机飞上太空。1999年,已为人母的柯林斯第三次进入太空,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航天飞机女指令长,她驾驶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完成了当年7月23日至27日的飞行。

◆香农·卢西德

美国宇航员香农·卢西德在太空共飞行了188天4小时14秒,创造了女航天员最长飞行时间纪录。1996年3月22日,卢西德乘坐亚特兰蒂斯STS76号宇宙飞船抵达和平号空间站,同年9月26日乘亚特兰特蒂斯STS79号返回地球。

航天小知识:截至2021年11月,全球共有65位女性造访太空(包括航天员和商业付费的太空乘客),约占全部太空造访者的10%。其中美国最多,苏联、加拿大、日本、俄罗斯、中国分别有2位女航天员进入过太空,英国、法国、韩国、意大利各有1位女航天员进入过太空。

小编的话: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前宇航员凯蒂·科尔曼在得知王亚平“飞天”后这样寄语道:“当你看向窗外,看到浩瀚星辰,看到地球,别忘了,全球女性也借着你的目光看向窗外,包括我。”小编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女航天员进入太空,更多的“她力量”会被人们看见,这将激励更多女性投身以往她们认为自己难以涉足的事业。

延伸阅读:

盘点人类航天活动中的“第一次”

1.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

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在距离地面300公里的椭圆形轨道上成功绕飞一圈后返回地球,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也开启了人类载人航天的新篇章。

2.太空行走第一人

1965年3月18日,苏联航天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搭乘上升二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后,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出舱太空行走,整个过程长达12分钟。

3.登月第一人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跨出阿波罗十一号登月舱,踏上月球表面,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行走的人。

4.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经历21个多小时后安全返回地球,成为我国进入太空第一人。

猜你喜欢
亚平刘洋航天员
测一测,你是哪种航天员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的天宫之旅
春节前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分析
我是小小航天员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又见刘洋
刘洋作品
平抛运动潜能知识测试题
机械能潜能知识训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