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

2022-02-17 09:45徐辉
花卉 2022年24期
关键词:造林苗木培育

徐辉

(山西省中条山国有林管理局南樊林场,山西运城 043600)

0 引言

苗木培育是林业工程这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作用是实现提升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率的基础,同时苗木培育也是一个非常具有系统性的工作。而植树造林是林业工程当中实现有效补救森林覆盖率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改善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基础工作之一。但是在进行植树造林的时候,因为我国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很大,所以苗木的成活率和林木的生长情况也各有不同,植树造林工程的执行难度差异很大。自然环境比较良好的地区,苗木培育在技术方面没有很大的难度,但在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的地区,那么对林业工程技术要求则比较高,甚至部分地区所需要用的技术,已经不属于常规苗木培育和造林技术。一般而言,林业工程苗木培育技术当中包含的环节比较多,如育苗、经营、等等,而且不同环节之间的联系性比较强,甚至会出现互相补充的关系,只有提升每个环节的技术标准和要求,才能有效提升林业工程整体性的质量和效果。

1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技术

林业工程中要实现苗木成活率的提高,以及苗木生长的健康,就必须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播种,切实提高土壤肥力和施肥管理,从而确保苗木生长环境合适,光照、水分、营养都能够满足苗木生长需求。这就需要林木工程中采用合理的苗木培养手段,进而落实相应的工作内容。

1.1 苗地选择

在林业工程苗木培育过程中,苗地的选择就需要立足土壤的具体情况,进而了解地理位置和排水情况,以及周边的交通情况等,从而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根据有关研究显示,幼苗适合的土壤为请土壤、土壤、沙质土壤,而沙土、盐碱地、粘土地则会降低苗木的成活率。所以,苗地的选择首先要从土壤的标准化入手,进而考虑光照、温度、水等其他外部因素,实现多种因素平衡协调,保障苗木能够健康成长。另外,苗地选择当中,也需要关注周边的交通道路情况,以及灌溉和其他配套设施,从而为苗木的生长和其他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1]。

1.2 改良土壤环境

一般而言,林业工程中的苗木培育基本都是在合格的土壤环境中进行,如果土壤环境不适合幼苗的生长,就需要立足土壤的具体环境适当的进行添加有机肥。另外,还需要分析土壤的具体情况,如土壤环境为碱性,那么可以使用已消毒的附属松林如、草木灰等酸性物质加入土壤当中,从而实现改良土壤性质,提高土壤的蓄水、蓄肥的能力。同时,对于土壤的消毒也要进行着重管理。如果土壤当中含有过量病毒,那么就会造成病毒在苗木中进行传播,不利于苗木的正常生长,也会极大的降低苗木的疾病抗性。为了避免出现以上问题,在苗木种植环节前,就要了解土壤情况,进而进行消毒作业。可以利用硫酸亚铁等物质对土壤进行消毒,减少病毒和害虫对苗木的影响,保障苗木能够在良好环境中健康生长。

1.3 合理选择种子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过程中,选择优良的种子是确保后期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而且种子状态能够直接影响幼苗的存活率,所以在进行育苗环境前,首先要选择优质木本,进而进行种子培育,分析种子的综合能力。在选择优质种子之后,就要对种子进行催芽、消毒等流程,进而将种植放入培养基当中,根据相应的规定进行发芽工作[2]。

1.4 播种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的播种环节,大多都集中在春季,春季的温度、湿度、光照等都比较适合播种,而且随着春季逐渐向夏季过度,中间的雨水量也在提升,有利于幼苗的生长。但在播种环节之后,仍需要立足种子生长要求,及时给种子进行灌溉,同时也需要利用覆盖地膜的方法,为种子发芽提供相应的温度、湿度环境,保障种子能够顺利生长发芽。尤其是在播种后,当地天气比较干旱,那么就要及时进行灌溉,为种子的生长提供足够的水分。

1.5 合理确定种植密度

在林业工程当中,要确保林木生长后的强壮和产量,就需要立足苗木的品种等因素,合理控制苗木种植密度,只有苗木之间相隔的距离适宜苗木生长,才能提升林木的粗壮程度。根据有关次奥查显示,一般苗木的间距大多都在15cm 左右,苗木行列之间的间距一般在16~70cm,但具体的间距还需要立足苗木品种、生长环境等情况进行选择,所以苗木之间行间距和列间距,都会极大的影响苗木的生长以及产量。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苗木之间的间距过大,就会占用比较多的土地,而产量也会下降,如果苗木之间间距过小,就会造成苗木无法充分吸收阳光,造成苗木瘦弱,最终也会导致产量下降[3]。

1.6 施肥

苗木培育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苗木对肥料的要求也不同,所以施肥之前要立足苗木具体情况,从而明确对苗木施肥的频率和数量等。一般而言,在对苗木进行施肥的过程中,就需要做好以下两点,一个是底肥,一个是追肥。在对苗木进行底肥施肥,需要结合苗木的基本情况,进而选择经过发酵的圈肥,一般底肥施肥用量为150g/m2,而且在施肥的时候,必须要保障用量和范围的均匀,并且根据苗木的生长状况,将施肥控制在合理范围。在苗木生长旺盛期,施肥就需要选择比较丰富的肥料,而且施肥环节,要把控好水分比例,让水分充分融合肥料,帮助苗木吸收肥料,充分发挥肥料的价值和作用,进而保障苗木在生长中得到足够的营养。

1.7 苗期管理

苗木培育工作中的出苗因为幼苗抗性不足,其生长时期受到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所以,苗木培育工作当中要关注苗期管理,加强对幼苗倒伏等情况的控制。另外,也需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止,减少病虫害对苗木生长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要严格按照规定使用除草剂,控制苗圃中的杂草数量,如第一次使用除草剂根除杂草后,可以隔60d 再使用一次。当苗木成长到一定阶段,就可以逐渐减少出超级的使用[4]。

2 林业工程移植造林技术

2.1 移植时机

我国国土南北东西跨度比较大,所以不同区域的环境千差万别,所以在移植方面的时间、时机差别也非常大。例如,我国北方气温回升的时间一般在4 月份左右,所以北方地区的苗木移植需要在4 月份,在这个时间段进行移植,苗木成活率最高,而且苗木后期生长也比较茁壮,同时这个时间段也是适合移植造林的时机。在这个气候环境下,抓准苗木移植和移植造林的实际,就能够有效提升苗木和林木的成活率,有效提高林业工程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实现保护林业资源,发展林业资源的目的,也为我国林业产业发展奠定健康发展的基础。

2.2 移植规格

在林业工程中的移植造林环境,需要关注造林规格。首先要保障苗木规格统一且大小适中。苗木移植对苗木的要求,一般为胸径4cm 且有三叉生长。小型乔木的幼苗高度,一般选择为40cm,大型乔木的幼苗高度一般会选1.2m;在移植造林规格方面,苗木或者造林的规模比例大多为1:20,也就是20 亩地当中进行造林所需的苗木数量就是1 亩面积的苗木数量。从造林面积与苗木数量的角度来看,二者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而且大部分情况下,在进行苗木移植和移植造林的具体工作中,要确保500 株苗木为1 万m2面积土地提供相应的移植苗木,从这个规格标准来看,只有合理把握造林规格,并且严格遵守相应的规范,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移植造林技术的作用和价值,确保林业工程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2.3 移植管理

在林业工程当中,要实现提高苗木移植成活率,提升苗木生长质量,就需要在移植工作当中,保障苗木根系的完整性,这样才能让苗木快速适应移植后的自然环境,并且能够及时从土壤中获取足够的养分水分。另外,移植过程中,也要尽量保全苗木的根系茎秆等,避免苗木受到伤害,保全苗木的规范性。同时,在苗木移植过程中,也要确保苗木保存有足够的水分,为苗木的移植提供缓冲,降低苗木枯死的概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综合考虑移植流程,提前做好浇灌工作预案。

2.4 病虫害差异性防治

在林业工程当中,威胁苗木生长的病虫害的类型、数量都非常繁杂,所以在苗木病虫害防治方面,要明确主要方向和矛盾,有针对性的对病虫害进行差异性防治,从而提升林业工程中苗木病虫害方面的防治能力和效率。尤其是对于食叶类病虫害的防治,要紧抓病虫害破茧的时间节点,使用乐果乳油400 倍稀释液进行喷洒,从而有针对性的杀灭该类病虫害,从而保障林业工程苗木能够顺利生长。而对于腐烂性的病虫害,要明确孢子、菌体的类别和处理方式,使用911 乳油2000倍稀释液进行喷洒,实现对病虫害的防治[5]。

2.5 病虫害季节性防治

林业工程中苗木病虫害的防治还需要注重参考季节性的防治,这就需要充分了解苗木所面对的病虫害差异性,从而实现有目的性的防止。目前,威胁苗木生长的病虫害类别非常繁杂,而在不同的季节其病虫害的情况和类别业各有不同,要做好病虫害季节性防治,就要做好春季育苗时期以及冬季林木的病虫害防治,且需要根据自然环境的具体情况,精准把握防治的时机,通过利用害虫对季节的不适应性,从而实现病虫害的防治,这样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实现林业工程病虫害季节性防治。

3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的建议

目前,我国林业工程的发展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绩,然在具体工作中仍旧会面对一些问题。所以,林业部门要积极提升育苗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这就需要有针对性的加强育苗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如通过网络课程、技能培训大会、技能讲座等方式,加强育苗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积极引导育苗工作人员参与到继续教育当中,不断开拓工作人员的视野,提升林业工程工作的管理水平,完善育苗、移植造林的相关规章制度,提升育苗、移植造林的成功率。

在林业工程工作当中,工作人员要关注温度变化,并及时调控温度,为苗木生长提供合适的环境。如,在工作当中合理应用智能设备,实时监测育苗环境的温度、湿度,并及时调控温度湿度保障苗木能够茁壮成长。同时,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网络智能设备,根据专家预设最佳温度、湿度指标,从而促进苗木快速生长。

在林业工程当中,病虫害是威胁苗木生长和移植造林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强化冬季病虫害的防治,同时也要针对苗木做好冬季防寒,提升苗木、林木成活率。在病虫害防治环节,工作管理人员要对病虫害的类别进行分析,从而实现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杀灭。在喷洒杀虫剂的时候,可以选择在阴天进行喷洒,同时避免高温天气或者环境进行喷洒,这样才能提升杀虫剂对病虫害的杀灭和预防作用。而对于季节性病虫害,则要关注春天苗木发芽的时期,有针对性的使用杀虫剂等,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而且春季防治病虫害,不仅能够提升病虫害杀灭效果,也能阻断病虫害的繁殖。在冬季喷洒杀虫剂,也能有效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在苗木培育期发生病虫害,需要立即清除发生病虫害的苗木,甚至可以用杀虫剂进行杀灭。但在杀灭、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平衡。要实现这个目的,就需要林业工作人员在进行病虫害防治前,做好环境调研,并制作相应的防治预案,这样才能在不对环境长生巨大影响下,实现对病虫害防治的目标。

林业工程移植造林环节需要对苗木进行运输,而在运输过程中不能保障包装规范以及运输安全,那么苗木就会在运输环节受到损伤。在移植造林过程中,只有确保苗木根系完整,且育苗土壤的完好,才能提升移植造林的存活率。而且在种植环节,要适当灌溉土壤,确保土壤中水分满足苗木的生长,也能环节苗木运输当中的缺水情况。另外,苗木的运输流程也需要进行不断优化,减少运输时间,让苗木尽快进入生长状态。

4 结语

综上所述,林业工程当中的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直接影响苗木质量,尤其是我国重点林业工程,就需要进行科学培育和移植,从而提升苗木的品质和成活率,提升林业工程的价值。要提升林业工程的质量、效率等,就需要工作人员能够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林业工程,观察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工作,从而提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切实落实各种技术的应用,为林业工程中的苗木品质、成活率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造林苗木培育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苗木供求信息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最新苗木行情
最新苗木行情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