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主题宣传中的声音传播——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宣传活动为例

2022-02-17 19:47赵晓音
传媒论坛 2022年9期
关键词:听众音频形式

赵晓音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各媒体平台针对这一主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宣传献礼活动。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文字、图像、视频等主要形式,声音传播这一媒介形式也逐渐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在红色主题宣传中发挥了独特作用。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宣传献礼活动中的声音传播作品为切入点,或可探讨声音传播在红色主题宣传中的应用实践与得失,为今后声音传播在红色主题宣传中的有效运用提供经验与参考。

一、声音传播在新媒体时代依然占据一席之地

广播业曾经历了电视及互联网等媒介的冲击,在如今的新媒体时代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再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随着声音经济的崛起呈现出复苏的迹象。据喜马拉雅2021年9月13日向港交所提交的上市申请书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喜马拉雅FM上半年营收为25.1亿元,安装量达到55亿,全场景月活用户达到2.62亿元,”其他音频APP如荔枝FM、猫耳FM、蜻蜓FM、懒人听书等纷纷涌现并逐渐壮大,央视广播电视总台也出品了音频客户端“云听”,可见声音传播逐渐得到市场和受众的青睐,并吸引着国家级主流媒体的进入。音频市场逐渐壮大有以下原因:

(一)声音传播具有低门槛性,能够更加广泛深入地抵达人群

文字具有知识垄断性,未达到一定文化水平的人难以依靠文字有效获取信息。而声音是口语的传播,无需长时间的积累和学习,就可以从声音中获取信息,而且声音传播内容通常简洁鲜明,降低信息的传播门槛。基于种种现实情况,声音传播便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使得文化水平较低、有视力障碍和无接收文字传播条件的人群也可以接收到信息,拓展信息的传播范围。

(二)融媒体时代声音传播形式的转型,更加适应受众的接收习惯

喜马拉雅FM、猫耳FM等音频弹幕平台,便是采用音频+艺术海报+字幕+弹幕的声音作品呈现形式,不再仅限于过去广播单纯提供声音信息的功能,而是同时满足听众的审美、表达、社交等需求,更加适应互联网受众尤其是年轻人的信息接收需求。同时,声音传播也不再局限于广播新闻、广播剧等,衍生出了有声书、有声剧等形式。通过先进的音频处理技术,加入音乐、音效、音响等元素,创造立体的听觉空间,提升声音传播的艺术性,以独特的声音属性构建受众的想象空间,使受众获得听觉感官上的满足,其内容包括经典名著有声制作、网络小说IP改编、专业知识分享等,领域细分、雅俗共赏。

二、声音传播在建党一百周年庆祝活动中的应用实践

(一)应用形式与内容表现

声音传播在建党一百周年献礼活动中的应用形式主要有广播剧、有声剧、有声故事三种形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主题广播剧《到延安去》《大凉山》等,邀请国内知名配音演员如季冠霖、赵岭、吴磊等人担任主播,以及流量明星如白敬亭、龚俊等人担任“推荐官”,在中国之声、云听等广播频率和音频平台上线音频纯享版,在央视频、哔哩哔哩等视频平台推出视频版,展现延安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和大凉山人民艰苦奋斗、脱贫攻坚的故事。喜马拉雅FM推出《觉醒年代》有声剧,与电视剧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并在电影《长津湖》上映后上线了有声书《血战长津湖》,还原“比电影《长津湖》更悲壮的战场真相”,对电影未能展现的内容进行补充;广播电视总局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出品《红色文物百集》,由云听、酷我音乐、喜马拉雅等十余家音频平台联合制作播出,以文物这一小载体,表现党、革命、英雄人物的故事这一大主题,弘扬民族精神,唱响时代主旋律。

(二)传播效果与听众反馈

尽管从受众规模上讲,声音作品的受众数量还远不及影视作品,但听众对于以上声音作品基本上给予了较高评价。对于中国之声发布的广播剧《到延安去》《大凉山》,听众给予了正面评价:“延安,中国希望的灯塔,产生凝聚力向心力的地方”;“来自大凉山最真实的生活,展现大凉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听众的这些感想与评价表明通过红色主题广播剧的形式对听众进行意识形态教化和思想政治教化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广播剧这一传统媒介形式不仅契合了年轻人的兴趣所在,也能够勾起中老年人的久远回忆,在新媒体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在《觉醒年代》有声剧中,听众评论道:“刷完原剧来听精品有声剧版,发现还多了不少背景内容,补充了历史信息。”在有声书《血战长津湖》中,听众评价:“主播老师的演播特别精彩,有血肉有灵魂,令人‘声’临其境,仿佛回到那个年代那个战场。”“生动形象,背景音与讲述贴合恰到好处。讲解不快不慢,很符合历史题材的节奏。声音很有力量,体现出军队的铿锵有力,很好地诠释了历史,是一部非常值得听的抗美援朝历史题材。”可以看出,听众对于这些有声作品的质量和艺术价值总体持满意态度,并指出其相对于影视作品的特殊之处和亮点所在,并且在收听的同时基于作品提出自身的感悟与想法,这些声音作品能够引起听众的思考,提供给听众强大的精神力量,使听众在现实生活中获取动力、鼓起勇气。

三、建党一百周年庆祝活动中声音作品的意义所在

(一)红色主题故事以有声形式制作宣传来获得更高

的接受度,是声音媒介传播的新探索、新尝试

以往的红色主题宣传活动以文字为主,略显枯燥乏味,有些填鸭式宣传容易引起受众反感,个别影视作品还存在质量不过关,价值观导向错误等问题。声音作品由于资本力量介入较少,通常来说“魔改胡编”的概率较低,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制作出更高质量的作品,且无画面的作品形式能够使听众释放想象力,构建广阔的想象空间,更好地领略作品的魅力,以积极开放的态度潜移默化地接受声音作品传达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形态。

(二)声音传播与其他各种媒介形式如图文、影视剧等相互补充,丰富红色主题传播形式,助力重大红色主题全方位矩阵传播

随着我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类似于建党一百周年的重大红色主题宣传将凸显出更加重要的作用。此次建党一百周年活动中的部分音频作品配合着电视剧、电影等艺术作品上线,使得受众可以将视觉感官与听觉感官相结合起来,收听音频时脑海中浮现出影视画面,观影时又能回想起音频作品中人物台词、语气、背景音乐等。声音传播虽然表面上只刺激听觉器官,实际上听众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调动的是多种感官,故声音传播形式的加入与创新有助于新媒体视域下红色主题宣传中的矩阵传播建设。

四、声音传播在红色主题宣传中的策略及发展方向

(一)提升作品质量

利用先进的音频处理技术,深厚的编剧功底,启用专业的配音演员,力求打造立体的听觉空间,制作出富有艺术性的音频内容。如《到延安去》《大凉山》两部广播剧采用最先进的制播技术,以丰富的音乐、音响、音效等元素使受众“声”临其境,感受那段历史中激荡的磅礴力量。这一过程需要相关国家部门和主流媒体的统筹、关注与支援,在新媒体时代信息过载的情况下,声音作品只有拥有较高的品质,才能在众多图文、视频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受众的注意,才能在视觉传播时代吸引受众来赴一场“听觉盛宴”。

(二)故事形态传播

声音传播信息稍纵即逝,不宜通过此种形式进行较为深奥、理论性较强的信息传播,而是应当以“故事”为内容,好声音讲好故事,即使听众在收听过程中遗漏了一些内容,也不会影响其对整体故事的理解。我党的革命历程激昂壮阔、其中有着大量扣人心弦、感人至深的故事和人物等待着挖掘,《红色文物100》便是围绕着朱德同志的党员证、夏明翰的眼镜、铁人精神等故事展开讲述。故事形态更加容易吸引听众沉浸于其中,主动调动多种感官汲取信息,更加有效地达到传递内容,引导情感的目的。

(三)设置交流互动平台

声音类作品无论是音频版本还是视频版本都应当提供一个可供听众互动交流的平台,如评论区或弹幕区,听众可在该区域相互学习、交流观点、讨论剧情,满足新媒体时代听众在接触声音媒介时寻找“听友”的社交需求,适应听众的媒介使用方式。有这样一个区域的存在,便能够围绕音频作品建立起一个小型的网络社群,社群内部关于作品的交流探讨有助于保持作品热度,进一步提升作品的讨论度、知名度,同时听众针对作品提出的意见和反馈也能够及时促使创作者对作品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推动音频作品的良性持续发展。

五、结语

声音传播作为一种“小众”的传播方式逐渐应用到日常的学党史、改革开放、喜迎二十大等重大红色主题宣传活动当中来。声音传播在建党一百周年庆祝活动中的应用体现了利用声音传播形式进行红色主题宣传的可行性,听众的反馈表达了他们对于这一传播形式的正面态度,以及声音传播起到的积极的思想教育作用和正面的价值引导作用。利用“声”临其境的声音作品激发受众的兴趣,提升听众对于红色主题内容的接受度,进而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对革命先烈的尊崇感和对党的领导的认同感。值得一提的是,青年群体是国家的未来,确保青年群体始终保持“心中有党,心中有民”是党和国家未来思想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青年群体由于生活环境距离战争年代较为久远,年轻人对于革命历程缺乏深刻认知,所以在面向青年群体进行红色主题内容宣传时应当尤其注重贴合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2021年喜马拉雅FM发布听书报告:“有超70%的用户是80后、90后、00后年轻用户”,足以说明青年群体对于声音传播形式的接受程度和喜爱程度。由此可见,如果应用得当,声音传播这一媒介形式可以作为党和国家与青年沟通的一座桥梁。

猜你喜欢
听众音频形式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必须了解的音频基础知识 家庭影院入门攻略:音频认证与推荐标准篇
基于Daubechies(dbN)的飞行器音频特征提取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音频分析仪中低失真音频信号的发生方法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Pro Tools音频剪辑及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