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细菌分布及细菌药敏情况分析

2022-02-17 06:01熊义兴吴华美陈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24期
关键词:克雷伯革兰耐药性

熊义兴 吴华美 陈新

下呼吸道是人体易感染的部位,下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发病率较高的感染性疾病。临床针对下呼吸道感染疾病需要做到及时治疗,治疗前儿科医生需对感染病原体进行明确,以做到抗生素的合理选择,有助于提高抗感染效率。临床常用的抗生素种类繁多,由于抗生素不规范应用使得下呼吸道感染致病病原菌产生变化,耐药菌株随之提高[1]。另外,大剂量的头孢广泛应用,使得下呼吸道感染在儿科诊室频频发生,其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对患儿的性命安全造成一定威胁。因此,对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原菌分布进行了解,分析药敏情况,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合理使用药物[2],避免药物的滥用,能促进患儿病情治疗恢复健康,促进疾病的预后及转归。鉴于此,本研究对福建省南平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89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检查,分析患儿致病病原体,探寻各类菌群的药敏情况,期望为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治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2月—2022年2月福建省南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18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3例,女66例;年龄1个月~13岁,平均(10.89±2.64)岁;纳入标准:(1)文中所选取的患儿符合《合理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专家共识》中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3]。(2)存在发热、呼吸急促、咳嗽等症状。(3)自愿配合试验。(4)临床资料完整。(5)患儿、家属同意本研究,自愿加入。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者。(2)肝肾功能重度障碍。(3)严重过敏。(4)认知障碍者。(5)严重血栓者。(6)意识模糊者。(7)抗生素过敏者。(8)神志不清。依据随机数字表将入选患儿分为联合组及常规组。入选患儿共189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189例患儿进行院内痰培养试验,方法如下:(1)取样:在使用抗生素前,留取患儿晨起痰液,取样前应用生理盐水漱口,尽量避免受到上呼吸道菌群的污染,用力咳嗽,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液,并将痰液放置在无菌盒内。取样后,标本在30 min内需送检,进行痰培养前,先将痰涂片给予镜检,合格标本为白细胞与上皮细胞之比应在2.5之上。(2)分离、鉴定:待患儿的痰标本合格后,先后于血平板、麦康凯平板进行接种,同时接种于巧克力平板中,在培养箱内,将平板置于其中,箱内温度保持36℃,培养时间为18~24 h,选择菌落涂片,完成革兰染色后,将细菌按照革兰阳性、革兰阴性菌分为两大类,取足够量的纯菌落配成合适浓度的菌液,依据革兰染色结果接种在革兰阳性板或革兰阴性板上,在36℃温度下进行孵育,孵育时间为18~24 h,应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读数仪(珠海迪尔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DL96A)对最终结果进行分析。(3)耐药性:纯菌液在合格的情况下适量选取,按照革兰染色的结果在革兰阳性板上接种,或者接种于革兰阴性板上,在36℃的温度下孵育18~24 h,应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读数仪(DL96A)检测结果。(4)质控菌群: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1.3 观察指标

(1)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病原体分析情况。(2)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情况分析。(3)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情况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致病菌在患儿中的分布情况

189例患儿中,共检出101份样本存在病原菌,检出病原菌115株,检出率为60.85%;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5株,占病原菌的56.52%;革兰阳性球菌25株,占致病菌的21.74%;25株为真菌,占病原菌的21.74%。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所占比最高,比例为46.15%,白色假丝酵母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属于真菌、革兰阳性菌的代表菌群。见表1。

表1 189例患儿病原菌分布情况[例(%)]

2.2 革兰阴性杆菌对抗生素耐药情况分析

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性最高,其次是头孢曲松、环丙沙星、磺胺甲恶唑、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等;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最低;而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磺胺甲恶唑等药物的耐药性最高,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最低。见表2。

表2 (续)

表2 革兰阴性杆菌对抗生素耐药情况分析[例(%)]

2.3 革兰阳性球菌对抗生素耐药情况分析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最高,其次是红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磺胺甲恶唑等;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头孢曲林、磺胺甲恶唑等药物的耐药性均较高。见表3。

表3 (续)

表3 革兰阳性球菌对抗生素耐药情况分析[例(%)]

3 讨论

由于小儿呼吸道发育不完全,免疫功能差,黏液腺分泌不足,使得纤毛运动差,故小儿是下呼吸道感染的高发群体。声门之下的呼吸道感染,就是下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间质性肺肺部疾病均属于下呼吸道感染。本病不仅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且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威胁,因此下呼吸道感染属于感染性疾病。同时下呼吸道感染起病突然,重症感染者若未取得有效的治疗可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患儿性命。抗感染治疗原则为早期、快速、精准[4]。对于患儿来说,应尽早接受病原学检查,按照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目前,临床有经验的医生往往凭借自身经验用药,这使得药物不合理现象频频发生,抗菌药物滥用程度偏高[5]。因此,医疗资源严重遭到浪费,可能引发严重不良反应,进而对药物的耐药性偏高[6]。本研究结果显示,189例患儿中,共检出101份样本存在病原菌,表明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为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其与患儿年龄、自身机体功能及抵抗能力有关,其易造成内环境紊乱,使得上呼吸道的致病菌向下呼吸道移动,易造成感染。在抗菌药物出现以前,下呼吸道感染不仅好发于儿童。临床逐渐应用的抗生素,使得本病病死率进一步降低,但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也随之增高,其原因在于细菌可借助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来达到耐药的目的。在耐药菌株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多种新型的超级细菌甚至表现出多重耐药、广泛耐药等问题。病原学的感染随着时间、地域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差异,了解某地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分布特点,分析耐药性的基本特点,有助于辅助临床更好地选择抗生素治疗,同时能在感染性疾病预后方面取得较理想的改善,提高可借鉴的科学合理依据。

肺炎克雷伯菌本身属于一种条件致病菌,其广泛在呼吸道存在,也存在于肠道中,该细菌能够使临床发生医院感染,且检出率逐年呈现增加趋势。据权威报道指出,肺炎克雷伯菌一般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位列大肠埃希菌之后,位居革兰阴性菌检出率的第二位[7]。肺炎克雷伯菌具有异常复杂的耐药机制,其由于多种因素易造成抗菌药物产生渗透障碍。目前,头孢类抗菌药物对肺炎克雷伯菌不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这使得临床治疗感染疾病变得异常困难。因此对患者开展药敏试验,并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于患者中,能防止肺炎克雷伯菌的入侵。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一种典型的革兰阴性菌,其可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据相关数据估测[8],约有20%的健康人群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长期携带者。全国医院感染监测数据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消化道感染占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的10.15%[9]。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问题已然成为临床重要的问题,每年全球约有数百万人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约有30%患者由于无药可用而死亡。本研究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所占比最高,比例为46.15%,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性最高,耐药率为33.33%,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最低,耐药率为6.67%;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最低,耐药率为5.56%。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最高,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为0。表示多种病原菌可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10],主要是由于病原菌体内超广谱β内酰胺酶对抗菌药物进行破坏或修饰,对药物作用位点及靶点结构改变,从而引起抗菌活性减弱及失效,对青霉素、单环类抗菌药物等进行水解,从而产生耐药性。另外,病原菌传播形式依据质粒[11],在病原菌之间传播,可实现自我复制及稳定遗传,其自身也会携带耐药基因从而增强细菌耐药性。本研究显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性较低,这可能与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存在关联,应用第一代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后,整体耐药性较高[12]。

综上所述,痰培养阳性的住院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各类标本细菌培养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对患儿的致病菌展开分析,能帮助临床合理用药,抗菌药物需选择敏感性较高的药物,能进一步控制感染,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克雷伯革兰耐药性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婴幼儿感染中的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基层医院ICU与非ICU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差异
2011—2013年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美洲大蠊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连翘等中草药对肺炎克雷伯菌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