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考量因素浅析*

2022-02-18 12:13王军明马晨晔
云南农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考量三农院校

董 绚,王军明,马晨晔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小哨 650212)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全面谋划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发展,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即在2050年我国全面实现由一个农业大国转变为一个屹立于世界的农业强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和工作目标,它标志着我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增收两个问题。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乡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农业竞争力依然不强,农民收入水平依然较低,农村依然普遍落后,农业是实现“四化同步”发展最大的短板。面对这些问题,中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了中国农村在未来二三十年的发展方向,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要重视农业、关注农民、热爱农村,下大力气提高“三农”发展水平。

一、乡村振兴的考量因素

乡村是否振兴,要有全面的考量,界定乡村振兴的考量因素,应在理解和认识乡村的基础上进行。什么是乡村呢?首先,乡村在空间上,与城市有一定的距离。例如,在城市化进程中处于过渡形态的乡村以及城中村,尽管当下还是乡村,但不是我们所要振兴的乡村。其次,乡村在形态上,有别于城市。城市的基本形态是街道、社区以及各类商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钢筋混凝土的覆盖率超过一半甚至更多。而乡村的基本形态是农田、村庄和必要的道路、公共设施,给人的直观感受是大自然、农作物和畜牧业等 。在明确了乡村的概念后,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可以把乡村振兴的考量因素分为“乡村的产业、乡村的人才、乡村的事业、乡村的治理、乡村的文化”5个方面。

(一)乡村产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乡村产业,其产业必须是乡村的,如果是城市工业产业的外迁和外扩,那么,这个产业尽管位于乡村,也不具有乡村的特质,不是我们所要振兴的乡村产业。乡村产业又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是从大自然获取粮食、果蔬、肉类等的生产,第二产业是对第一产业进行加工的生产,第三产业是现代社会服务于乡村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运输、金融、科研、商业及信息等新兴产业活动。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乡村特质的产业,其内涵和外延将会与时俱进,有所扩展,但乡村产业一定要在具有乡村特质的范围内,偏离了这个范围,则是偏离了乡村振兴的主题。

(二)乡村人才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要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参与乡村振兴,包括从乡村走出去的学生、军人、打工者、创业者及愿意从城市走向农村的有志之士等,他们是改变乡村面貌的主力军。乡村人口素质不提高,高素质人口不返乡,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谈。推动乡村振兴,必须要培养造就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切实解决农村缺人手、少人才、留不住人等问题,凝聚乡村发展“人气”。

(三)乡村事业

乡村,作为一个社会形态,存在着与其相适应的事业,具体有教育方面的事业、科学方面的事业、文化方面的事业、医疗卫生方面的事业、体育方面的事业、养老方面的事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事业、规划建设方面的事业等。所有这些事业,都应当与乡村产业相适应,能够满足已换代升级的乡村人口的需求。

(四)乡村治理

人口结构决定了乡村是宗族社会、熟人社会,而城市是移民社会、陌生人社会。因此,乡村治理不同于城市治理,要在现代社会治理和传统宗族治理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结合点,而这个结合点正是乡村治理的特质所在。推动乡村振兴,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基层党组织把广大农民群众凝聚起来,形成强大合力。

(五)乡村文化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乡村社会的生产方式变了,生活方式变了,乡村人口的大规模外出,使农民的价值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封闭的乡村形态已经一去不复返。尽管如此,乡村文化也不会彻底断绝。只要乡村形态在,乡村产业在,乡村人口在,乡村文化就在。乡村振兴就要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提升乡村文化价值,增强乡村文化吸引力,使乡村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发展。

在乡村振兴的5个考量因素中,乡村产业是根本,让乡村居民活得更好是目的。人创造产业,产业创造人。没有产业,也就没有人,乡村事业、乡村治理、乡村文化也就无从依附。在人口自由流动的今天,哪里有让人活得更好的产业,人口就会流向哪里,因此,人口和产业是密切相关的两个共同体,不可分离。乡村要振兴,必须是在理解和认识乡村的本质基础上,去建设和发展新农村,以上5个考量因素全面诠释了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初衷。

二、农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考量因素中的作用

5个考量因素中,人才是其余4个考量因素的实施主体,农业农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基础,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离不开教育。农业高职院校秉承服务“三农”的办学理念,可归属于乡村的第三产业,是农业现代化建设培养和储备人才的重要基地。农业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毕业后的学生大多数又回到了农村,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服务于农村。农业高职院校发挥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为乡村振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热爱农业、思想新颖、技术过硬、善于经营的新一代高素质农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力促进农业变强、农村变美、农民变富。例如,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约87%的学生来自农村,95%的毕业生直接服务于云南“三农”发展。这些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熟悉农村,他们学成回去,作为技能型乡土人才,成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当代农业高职院校不仅开设有农业知识方面的传统课程,还增设了现代科学理论知识课程。例如,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把所学到的现代经济管理知识用来解决乡村产业规模化带来的新问题,有的学生把学到的统计知识用到分析三七、茶叶、烤烟等农业经济作物在一段时间内产量、价格、产值发生的变化,并根据分析数据建立了产量、价格、产值之间的数学模型。农村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把所学的会展实务知识应用到乡村产品的推广上,举办农产品博览会、农业科技展览会,把当代科学知识融入乡村产业,不仅能为安全优质的原产地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也是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

同时,农业高职院校还肩负着培养“一懂两爱”人才的神圣使命。懂农业,就是要懂我国农业定位,要懂农业多面性。爱农村,就是要立足农村实际,还要有热爱农村的真心,改变农村落后的恒心。爱农民,就是要关心关爱农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振兴。学生只有具备了“一懂两爱”的情怀,才能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服务。在培养“一懂两爱”人才的过程中,农业高职院校要重视发挥好党课、团课、尤其是思政课的作用,把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党中央的乡村振兴战略和“三农”工作战线中涌现出的如袁隆平、朱有勇、张桂梅等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带入校园、带入课堂。把服务“三农”发展理念,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理念牢牢贯穿于学校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全过程,为乡村人才振兴作出贡献。

三、结 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的伟大战略部署,为新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实现乡村振兴要有清晰的考量因素,通过对考量因素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才能从根本上认识问题并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得出解决的办法,为乡村振兴的全面实现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农业高职院校正是培养农业类人才的重要地方,在当前其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因此,培养好农业人才,为乡村输送大量的技能型乡土人才是农业高职院校肩负的神圣职责。

校园夏耘亭

组织学生花卉实训

猜你喜欢
考量三农院校
中国涉外协议管辖实践审思——以《选择法院协议公约》的批准为考量
盘点2021“三农”十大事件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稳字当头谋“三农”发展之道
城市广电媒体APP融合发展的考量维度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一场情与理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