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脊竹蝗入侵扩散蔓延及防控

2022-02-18 12:13陈寿永
云南农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江城普洱成虫

陈寿永

(普洱市思茅区思茅街道农业服务中心,云南普洱 665000)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东南与越南、老挝接壤,西南与缅甸毗邻,国境线长486 km。2020年黄脊竹蝗迁飞入侵普洱市江城县,扩散蔓延思茅区,为保护310.4万hm2的森林资源,21.2万hm2的茶园,8400 hm2的玉米和1325.07 hm2的甜龙竹,守住绿水青山,普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作出部署安排,成立市、县(区)、乡(镇)、村(组)各级监测防控机构,组建防控队伍,发动群众,开展监测防控工作。

1 黄脊竹蝗入侵江城县及发生面积

1.1 入 侵

自2020年6月28日,普洱市江城县牛倮河保护区与老挝接壤边界沿线首次发现黄脊竹蝗。监测发现虫源来自老挝丰沙里,成虫多在晴天气温升高时寻找食物和产卵地点,成群结伴,迁飞扩散。迁飞距离的长短与虫口密度大小、天气状况、坡度及风向等有相关性。虫口密度大时向四周扩散快,虫口密度小时向四周扩散慢;晴朗天气向山腰和山脚方向扩散快,阴雨天气向山腰和山脊方向扩散快;陡坡地段向山脚方向扩散快,缓坡地段向山脚与山脊2个方向扩散慢。顺着风向,借助风力迁飞,每次飞行距离约250 m,每天飞行约10 km。黄脊竹蝗入侵态势严重,扩散蔓延存在灾害风险。

1.2 发生面积

经调查统计,黄脊竹蝗迁飞入侵江城县的曲水、康平和勐烈3个乡(镇),发生虫害面积5412.87 hm2,其中轻度为害5212.87 hm2,中度为害133.33 hm2,重度为害66.67 hm2,虫口密度每平方米达200头。

2 为害特点及发生规律

2.1 黄脊竹蝗

俗称竹蝗、蝗虫、蚂蚱。属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网翅蝗科、竹蝗属,咀嚼式口器迁飞性竹类害虫。国内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广西、江苏、江西、福建、浙江、安徽等地。寄主植物有竹子、粽叶芦、芭蕉、玉米、水稻、高梁、甘蔗等禾本科植物。

2.2 为害特点

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取食寄主植物叶片后,形成锯齿状缺刻,吃光叶片,影响光合作用、长势和产量,失去价值。发生规律为1年1代,一生经过卵、若虫和成虫3个虫态,属不完全变态昆虫。若虫又称跳蝻或蝗蝻。雌雄成虫 7月中旬开始交尾产卵,雌成虫一生产卵200~300粒,卵产在土表层深1~3 cm的土壤中越冬,10月底产卵结束,体色逐渐变深,呈褐色时死亡,寿命50~84 d,雄成虫54~56 d。

3 强化防控责任

3.1 组织领导

黄脊竹蝗迁飞入侵江城县,普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作出部署安排,启动有害生物防治应急响应,安排防控资金850万元,储备防控生化药物36 t,电动喷雾器562台,调集无人机21架。确保黄脊竹蝗不能大规模入侵扩散蔓延为害,不造成农作物连片成灾。强化督查问责,对防控工作落实不到位、相关部门推诿造成黄脊竹蝗暴发,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安全的相关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责问责。

3.2 分级负责

黄脊竹蝗灾情发生后,成立市、县(区)、乡(镇)、村(组)各级监测防控机构,安排农林技术专家组到一线指导防控工作。由各乡(镇)农技人员、林业技术员、护林员、农科员、社会服务组织及种植户组成防控队伍,根据黄脊竹蝗入侵扩散蔓延路径,在辖区林地和农地开展拉网式虫情监测,各行政村严格落实虫情信息报告制度,做到一日一报,当日下午报告指挥中心汇总,及时发布预报预警,准确掌握黄脊竹蝗的发生期、发生量、发生范围、为害程度等动态信息,组织编写制定《黄脊竹蝗防控应急预案和防控方案》《黄脊竹蝗监测与防治技术手册》《黄脊竹蝗有关知识问答》等培训宣传材料,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等多种载体进行宣传,组织培训65场次,发放宣传材料11 678份,普及黄脊竹蝗的相关知识,开展黄脊竹蝗统防统治及群防群控工作,提高防控队伍的业务素质。

4 落实防控措施

4.1 防控策略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方针。遵循“早监测、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治”的治理原则。采取“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围援打点,截流灭源”的防控策略。应用现代装备,精准施药方式,开展空中防控和地面防控相结合,全力做好黄脊竹蝗防控工作。

4.2 生物防治

4.2.1 天敌防治

黄脊竹蝗自然界天敌种类较多,捕食蝗卵的有红头芫菁、黑卵蜂等;捕食蝗蝻的有蚂蚁、食虫蝽、步甲等;捕食成虫的禽类有野鸡、野鸭、珍珠鸡;鸟类有画眉、燕子、喜鹊、红嘴蓝雀等。国有林、天然林为保护林间生物多样性,为黄脊竹蝗天敌创造栖息繁殖的生态环境,应用生态调控措施,利用天敌抑制黄脊竹蝗种群数量,降低成虫基数,减轻发生为害程度。

4.2.2 生物药物防治

选用生物农药1%阿维·苏云菌可湿性粉剂,无人机空中飞防,每隔4 min喷药粉16 kg,防治面积1.33 hm2。每公顷用量25~30 kg,每隔5~7 d喷洒1次,连喷2~3次。地面烟剂熏杀,时间选择在无风的清晨或傍晚,有利于烟雾在林间充分弥散开,点放密度为约2 hm2点燃放置1块烟剂点。

4.3 化学防治

根据黄脊竹蝗迁飞集中产卵特性,在产卵期或卵孵化期调查产卵地,组织人工挖掘竹蝗卵块集中销毁。做好标记,定期监测,跳蝻出土时,上午露水未干前用0.25%高效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用电动喷雾器装药粉10 kg地面喷雾防治,每公顷用量25 kg。

配制药液诱杀,利用竹蝗的趋尿性,在跳蝻未上竹前,在路边挖宽20 cm、长30 cm的平底小坑,每隔8 m挖一个,在坑内用塑料薄膜铺垫,按尿液与90%敌百虫晶体的配比50∶1,每个小坑倒入配制好的药液150 g,来诱杀跳蝻,每隔2~3 d换药1次。

跳蝻上竹后选用0.25%高效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或5%高氯·甲维盐微乳剂,交替轮换使用,无人机空中飞防,电动喷雾器地面喷雾防治,精准高效喷洒药物,每公顷用量25~30 kg,每隔5~7 d喷1次,连喷2~3次。

5 扩散蔓延区域及防控情况

5.1 扩散蔓延情况

据调查统计,2020年7月12日普洱市黄脊竹蝗扩散蔓延区域涉及江城、宁洱、墨江3个县,8个乡(镇),发生面积7949.6 hm2,其中林地6536 hm2,农地1413.6 hm2;轻度为害7749.6 hm2,中度为害133.3 hm2,重度为害66.67 hm2。至2020年8月2日,黄脊竹蝗继续扩散蔓延到江城、宁洱、墨江、思茅4个县(区),11个乡(镇),发生面积10 121.6 hm2,其中林地8176.67 hm2,农地1944.93 hm2;轻度为害9884.93 hm2,中度为害163.33 hm2,重度为害73.33 hm2。

5.2 防控情况

在普洱市委、市政府统一协调领导下,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经过1个多月的统防统治,群防群控,创建防控隔离带30 km,出动无人机4289架次,电动喷雾器8807台(套),出动车辆386辆次,防控队伍4.7万人次,防控面积5688.4 hm2。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使虫口密度大幅度下降,为害程度明显减轻,总体防控效果较为明显,有效控制黄脊竹蝗扩散蔓延。

小科普

黄脊竹蝗多产于中国南方和印度支那(中南半岛),以东南亚雨林和部分高原草地居多,以嫩竹为食;体长约4 cm,远小于沙漠蝗虫,此类蝗虫同样具有很强的破坏力。在我国南方广泛种植的毛竹就是这种蝗虫的主要食物,它们啃食竹叶,导致竹林大规模枯死,并且为害新生嫩竹,在没竹子可作食物时,稻子的叶子也会被列入它的菜单;它们目前祸害的区域正是云南普洱市与老挝接壤处,来自境外的入侵目前在国内不算大,但这就和草地贪夜蛾一样,都是境外造成严重破坏的为害之源。今年初,草地贪夜蛾盛行于东南亚,其所到之处其他害虫均无法正常繁衍,只得四散迁徙,其中就包括黄脊竹蝗。失去正常繁衍环境,黄脊竹蝗立即变成了为害中南半岛的掠食者——老挝的旱稻田、芭蕉林、竹林几乎被毁坏一空,损失惨重。

猜你喜欢
江城普洱成虫
施江城 黔阳古城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绿色是普洱的底色
江城
江城
济宁地区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的监测与防治试验
沈阳舟蛾科成虫调查分类研究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普洱”音义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