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玉米中海拔组区域试验总结

2022-02-18 12:13李艳芳
云南农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斑病株高生育期

李艳芳

(普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普洱 665000)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概况

试验地位于澜沧县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社,海拔1438 m,东经99°47′53″,北纬22°43′53″,年平均气温15.0 ℃,年降雨量1624 mm。沙质壤土,肥力中等,肥力梯度不大,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前作为马铃薯。

1.2 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分别为佤玉19号、田玉909、宏单5号、兴单1511、昭黄20号、云瑞152、保玉18号、云瑞905、兴单101、宣农玉2号、田单3711和海禾2号(CK)共12个品种。

1.3 试验设计

试验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长5 m,宽4 m,小区面积20 m2,小区间不设区间距。每小区种植5行,等行距种植,行距80 cm,株距20 cm,亩种植密度4167株,试验地四周种4行以上的保护行。

1.4 播种与中耕管理

1.4.1 播前准备

试验地于5月采用机械深翻后耙细平墒,尽可能做到土壤深、松、细、碎和平整,精细整地后准备开沟待播。

1.4.2 抢墒播种

于6月9日下透雨后墒情适宜时,采用人工拉线按试验设计划好小区,亩施入农家乐2号长效玉米专用复混肥料(N∶P∶K=22∶10∶8)50 kg、锌肥2 kg的标准一次性施入底肥(折合每小区施入复混肥料1.5 kg、锌肥60 g ),施肥后平墒,让土和肥料充分混合均匀;按试验设计的种植规格采用人工拉线开播种沟直播,每穴播2粒种子,确保出苗整齐均匀,便于统一管理。

1.4.3 补苗定苗

试验于6月21日玉米苗3~4叶期进行间苗补苗,6月31日定苗,拔除弱苗、小苗、病苗和虫苗,选留大小一致的健壮苗。

1.4.4 科学追肥

第1次追肥于苗期(5~6片叶)6月31日进行,亩追施金沙江尿素15 kg(折合每小区450 g),将肥料均匀施放于每个种植行间,结合浅中耕松土进行除草盖肥。第2次追肥于大喇叭口期8月6日进行,亩追施金沙江尿素25 kg(折合每小区750 g),将肥料均匀施放于每个种植行间,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大培土和盖肥。

1.5 适时收获

试验过程中根据方案要求做好全生育期各项调查记载。于10月14日收获,收获时实收中间3行(面积12 m2)计产。每小区按要求取10个样本到室内进行考种,按方案要求记载好各项指标。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品种农艺性状比较(表1)

表1 各参试品种穗部性状比较表

2.1.1 生育期对比

各参试品种生育期110~118 d,11个参试品种生育期均比海禾2号(CK)长,最长的是佤玉19号、田玉909、云瑞152、云瑞905、兴单101和田单3711均为118 d。

2.1.2 植株性状对比

各参试品种株高288.8~344.8 cm,11个参试品种株高均高于海禾2号(CK),最高的是昭黄20号为344.8 cm;穗位高111.1~152.6 cm,11个参试品种的穗位高均高于海禾2号(CK),最高的是云瑞905为152.6 cm。

2.1.3 穗部性状对比

各参试品种穗长15.8~20.2 cm,5个品种比海禾2号(CK)长,昭黄20号和云瑞905最长为20.2 cm,兴单1511最短为15.8 cm;穗粗5.0~5.6 cm,4个品种比海禾2号(CK)粗,保玉18号最粗为5.6 cm,云瑞905和宏单5号最细为5.0 cm;穗行数14.1~17.5行,有3个品种比海禾2号(CK)行数多,云瑞152最多为17.5行,宏单5号最少为14.1行;行粒数28.7~39.3粒,有8个品种比海禾2号(CK)行粒数多,云瑞905最多为39.3粒,保玉18号最少为28.7粒;单穗粒重127.3~194.0 g,有9个品种比海禾2号(CK)重,田单3711最重为194.0 g,宣农玉2号最轻为127.3 g;百粒重24.8~38.2 g,有8个品种超过海禾2号(CK),保玉18号最重为38.2 g,宣农玉2号最轻为24.8 g;出籽率71.95%~80.04%,有8个品种高于海禾2号(CK),田单3711最高为81%,佤玉19号最低为71.95%。

2.2 各品种抗病性比较(表2)

表2 各参试品种抗性比较表

植株进入乳熟后期和成熟收获时,按实施方案进行田间抗逆性调查,并按要求做记载,各参试品种中除佤玉19号、田玉909、田单3711和海禾2号(CK)外,其他品种抗倒伏能力都很强;保玉18号、田单3711、佤玉19号、兴单101抗病性较好,宣农玉2号、兴单1511抗病性最差。

2.3 各品种产量比较

2.3.1 各品种小区产量对比(表3)

表3 各参试品种产量比较表

各参试品种平均亩单产529.06~838.95 kg,比海禾2号(CK)高的有6个品种,分别是云瑞152、保玉18号、昭黄20号、田单3711、田玉909和宏单5号,其中云瑞152亩单产最高为838.95 kg;亩单产比海禾2号(CK)低的有5个品种,其中宣农玉2号最低为562.5 kg;海禾2号(CK)平均单产为743.09 kg,排在第七位。

2.3.2 各品种产量方差分析(表4)

表4 各品种小区产量方差分析表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区组间无显著差异,试验地地力比较均匀,试验结果真实可靠;处理间达到极显著差异,说明差异是由品种特性和生产能力等不同所决定的,应进行品种平均产量的多重比较。

2.3.3 各品种平均产量差异显著性分析(表5)

表5 各品种产量结果比较表(LSR法)

对比结果显示,云瑞152和保玉18号增产潜力最大,佤玉19号和宣农玉2号产量最低。

云瑞152、保玉18号与云瑞905、佤玉19号、宣农玉2号产量差异极显著;昭黄20号与佤玉19号、宣农玉2号产量差异极显著;田单3711、田玉909、宏单5号、海禾2号(CK)、兴单1511、兴单101与宣农玉2号产量差异极显著。云瑞152、保玉18号与兴单1511、兴单101产量差异显著;昭黄20号与云瑞905产量差异显著;田单3711、田玉909、宏单5号与佤玉19号产量差异显著;云瑞905、佤玉19号与宣农玉2号产量差异显著。其他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3 品种综合评述及建议

3.1 云瑞152

该品种生育期118 d,株高310 cm,穗位高132.4 cm,亩均产838.95 kg,居参试品种第一位,较海禾2号(CK)亩增产95.86 kg,增12.9%;大斑病、小斑病3级,灰斑病、穗腐病、锈病1级;推荐进入生产试验。

3.2 保玉18号

该品种生育期114 d,株高315.2 cm,穗位高123.6 cm,亩均产836.99 kg,居第二位,较海禾2号(CK)亩增产93.9 kg,增12.6%;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锈病1级,穗腐病3级;推荐进入生产试验。

3.3 昭黄20号

该品种生育期113 d,株高344.8 cm,穗位高128.2 cm,亩均产806.45 kg,居第三位,较海禾2号(CK)亩增产63.36 kg,增8.5%;大斑病、小斑病、穗腐病3级,灰斑病、锈病1级;建议第2年在本区域继续试验。

3.4 田单3711

该品种生育期118 d,株高322.8 cm,穗位高146.8 cm,亩均产774.88 kg,居第四位,较海禾2号(CK)亩增产31.79 kg,增4.3%;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穗腐病、锈病均为1级;建议第2年在本区域继续试验。

3.5 田玉909

该品种生育期118 d,株高321 cm,穗位高139.8 cm,亩均产771.80 kg,居第五位,较海禾2号(CK)亩增产28.71 kg,增3.9%;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穗腐病、锈病均为1级;建议第2年在本区域继续试验。

3.6 宏单5号

该品种生育期116 d,株高324.4 cm,穗位高135.2 cm,亩均产762.22 kg,居第六位,较海禾2号(CK)亩增产19.13 kg,增2.6%;大斑病、小斑病3级,灰斑病、穗腐病、锈病1级;建议第2年在本区域继续试验。

3.7 兴单1511

该品种生育期115 d,株高294.2 cm,穗位高118.8 cm,亩均产711.29 kg,居第八位,较海禾2号(CK)亩减产31.80 kg,减4.3%;大斑病5级,小斑病、灰斑病、锈病1级,穗腐病3级;建议第2年在本区域继续试验。

3.8 兴单101

该品种生育期118 d,株高329.6 cm,穗位高137.8 cm,亩均产702.89 kg,居第九位,较海禾2号(CK)亩减产40.20 kg,减5.4%;大斑病、灰斑病、锈病1级,小斑病、穗腐病3级;建议第2年在本区域继续试验。

3.9 云瑞905

该品种生育期118 d,株高333.2 cm,穗位高152.6 cm,亩均产667.94 kg,居第十位,较海禾2号(CK)亩减产75.15 kg,减10.1%;大斑病、灰斑病、锈病1级,小斑病5级,穗腐病3级;建议第2年在本区域继续试验。

3.10 佤玉19号

该品种生育期118 d,株高301 cm,穗位高128.6 cm,亩均产642.9 kg,居第十一位,较海禾2号(CK)亩减产100.19 kg,减13.5%;大斑病、灰斑病、穗腐病、锈病1级,小斑病3级;普洱点不再进行试验。

3.11 宣农玉2号

该品种生育期115 d,株高305.2 cm,穗位高126.0 cm,亩均产529.06 kg,居第十二位,较海禾2号(CK)亩减产214.03 kg,减28.8%;大斑病、小斑病、穗腐病5级,灰斑病、锈病1级;普洱点不再进行试验。

杂交玉米长势

猜你喜欢
斑病株高生育期
吉林水稻关键生育期延迟型/障碍型冷害时空变化*
不同生育期干旱与氮肥施用对花生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浅析玉米小斑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试论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玉米斑病综合防治要点
不同栽培密度对柴胡生长的影响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