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诱导前低剂量(0.5 μg)右美托咪定辅助全麻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2-02-18 06:38游春枝
当代医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全麻咪定低剂量

游春枝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西 九江 332000)

胃癌一般由胃黏膜细胞异常增殖引起,其最常见的症状为腹部疼痛,但在胃癌早期,各种发病症状并不明显,易导致患者错过最佳诊治时期[1]。国内有关研究[2]统计,胃癌的发病及死亡风险均较高,且在年龄、性别方面也有一定的患病率差异,其中中老年男性群体占比较大,目前,胃癌仅有且首选的根治治疗方法为胃癌治愈性切除术,另外,辅以放射性疗法等共同促进患者生理恢复进程,提高生命质量水平。麻醉是胃癌根治术的前提基础,可保障手术过程中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提高手术效率与成功率,但在麻醉诱导前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压异常、呼吸障碍、应激反应等情况,干扰其术后正常恢复进程,影响手术效果,为降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相关研究[3]提出,在外科手术全麻诱导前使用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可一定程度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但此改善方法仍处于临床验证阶段,需结合患者具体生理条件、恢复情况等深入研究。本研究旨在麻醉诱导前低剂量(0.5 μg)右美托咪定辅助全麻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1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122例择期行胃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1例。观察组男37例,女24例;年龄41~68岁,平均年龄(59.49±10.86)岁。对照组男35 例,女26例;年龄42~70 岁,平均年龄(60.17±10.39)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经相关诊断标准[4]确诊,均择期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年龄≥18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Ⅲ级;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其他严重恶性肿瘤疾病;有神经类精神疾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或视听感官失常。

1.2 方法 全麻诱导15 min前,观察组静脉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0093,批号:20031831)0.5 μg/(kg·h);对照组静脉注射同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所有患者均实施相同全麻方案:丙泊酚(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406,批号:5C201113)2 mg/(kg·h);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99,批号:00A07141)3 μg/(kg·h)。全程监测患者各项生理体征指标。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麻醉前后各生理反应情况,具体时段:麻醉前(Tα)、诱导成功即刻(Tβ)、手术开始时(Ta)、术后 30 min(Tb)、手术完成时(Tc);具体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②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具体参照Ramsay 镇静评分(RSS)[5]进行评估,总分 6 分,1 分,患者处于烦躁不安状态;2 分,患者处于平静温和状态;3 分,患者处于即将入睡状态;4分,患者处于可唤醒睡眠状态;5 分,患者处于自主呼吸困难状态;6 分,患者处于深睡,不可唤醒且接近昏迷状态;其中2~4 分为镇静效果较好,≥5分为镇静过度。③比较两组麻醉失效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低血压、干呕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诱导不同时段各生理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在Tα、Tβ 时段HR 指标与Tα 时MAP 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Ta、Tb、Tc 时段HR指标与Tβ、Ta、Tb、Tc 时段MAP 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诱导不同时段各生理反应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anesthesia indu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1 两组麻醉诱导不同时段各生理反应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anesthesia indu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注: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

指标HR(次/min)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Tc 85.22±7.14 76.38±7.29 6.767 0.000 100.63±10.21 91.98±10.02 4.723 0.000例数61 61 MAP(mmHg)61 61 Tα 74.01±5.79 73.68±5.92 0.311 0.756 91.48±8.99 91.20±9.31 0.169 0.867 Tβ 69.08±6.21 69.53±6.19 0.401 0.689 88.95±7.69 85.41±7.77 2.529 0.013 Ta 85.29±6.87 74.12±5.97 9.585 0.000 98.42±9.16 91.97±9.26 3.868 0.000 Tb 81.06±6.35 72.01±6.51 7.772 0.000 96.11±8.15 87.63±8.25 5.711 0.000

2.2 两组麻醉诱导不同时段RSS镇静评分比较 在Tα、Tβ、Ta、Tb、Tc时,观察组RSS镇静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麻醉诱导不同时段RSS镇静评分比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RSS sedation scores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anesthesia indu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表2 两组麻醉诱导不同时段RSS镇静评分比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RSS sedation scores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anesthesia indu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61 61 Tα 1.89±0.38 2.27±0.36 5.670 0.000 Tβ 1.95±0.25 2.51±0.49 7.951 0.000 Ta 2.08±0.42 2.93±0.35 12.143 0.000 Tb 2.33±0.29 2.76±0.32 7.777 0.000 Tc 1.99±0.26 2.48±0.34 8.941 0.000

2.3 两组麻醉失效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麻醉失效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anesthesia failu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 讨论

胃癌根治术是目前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基本流程包括切除癌灶组织及其周围一定范围内胃组织,或全胃切除重建消化通道等。术前准备过程中,全麻是关键流程之一,具体包括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和麻醉苏醒,科学合理的麻醉方案既需保障患者手术前后生命体征稳定,还需减少用药不良反应[6]。相关研究[7]显示,胃癌根治术过程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辅助全麻可一定程度保持患者生理指标稳定,增强麻醉效果,但右美托咪定的剂量选择对手术患者影响较大,选择低剂量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可能有助于维持患者机体内环境稳定。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Ta、Tb、Tc 时段HR 指标与Tβ、Ta、Tb、Tc时段MAP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施行低剂量右美托咪定辅助全麻诱导后,胃癌患者手术过程中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波动幅度更小,这一结果与李银丽[8]研究结果相似,证明在全麻诱导前应用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可保障患者生理基础指标稳定,降低应激反应发生风险;在Tα、Tβ、Ta、Tb、Tc 时段,观察组RSS 镇静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在全麻诱导前应用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增强麻醉效果,提高镇静质量,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此外,本研究结果还表明,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本研究安全性较高。分析原因为,右美托咪定作为一种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特异选择性,镇静效果显著,同时,能降低血压以及缓解患者不安情绪,在胃癌根治术期间,一方面能调节患者不良心理反应,保障其稳定的生理基础特征,另一方面能减少全麻药物用量,在经济效益更高的情况下维持麻醉效果,且低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可避免患者心率骤减的风险,安全性更高[9]。

综上所述,低剂量(0.5 μg)右美托咪定辅助全麻可一定程度保证机体血流动力学水平稳定,增强麻醉效果,且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全麻咪定低剂量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右美托咪定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前列腺剜除术高龄患者中的应用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对低剂量CT冠状动脉支架显示的初步研究
自适应加权全变分的低剂量CT统计迭代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