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纪录片编导的创新思维

2022-02-18 00:17◎孔
传播力研究 2022年19期
关键词:编导纪录片创作

◎孔 昂

(河南广播电视台乡村频道,河南 郑州 450008)

随着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标准不断的提升,人们的审美关、价值观等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对电视纪录片的要求也更高。电视纪录片是电视媒体节目当中非常重要的板块,而且是反映人们真实生活的节目,具有非常强的真实性。人们对电视纪录片要求的提高,决定了电视纪录片编导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从而满足人们的需求。

一、电视纪录片编导具有创新思维的重要意义

就电视纪录片而言,编导是整部片的主导者,其创新思维直接决定最终成片的质量。尤其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媒体受到巨大的冲击,为提升电视媒体的影响力,电视纪录片编导要具备相应的创新思维,并能够随着时代的进步创作出前沿的作品。这样不仅能促进电视纪录片的健康发展,也能创作出当下时代人们喜闻乐见的纪录片,从而提升电视媒体的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从而推动我国电视纪录片事业的发展[1]。而电视纪录片编导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主要在体现民族文化的前沿性以及确保电视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竞争力。

首先,一个国家的实力不仅体现在经济等方面,还包括民族文化等软实力。民族文化的发展需要创新的推动,从而充分展现出民族文化的魅力以及民族文化的前沿性。从媒体领域的发展而言,我国媒体和民众关系非常密切,而电视编导则是媒体领域中重要的岗位,只有电视编导具备足够的创新思维才能体现出媒体的作用。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科技发展迅猛,并且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新媒体自身就具备传播快、信息量大、内容新颖丰富等,这也让广大群众对传统媒体的要求不断提升。电视纪录片编导作为电视媒体中重要的一员,就需要不断提升专业和创新能力,确保民族文化能够不断发展创新。

其次,在新媒体环境下,所有领域的技术和产品都在快速迭代更新,紧随时代的步伐,如果在发展中失速,最终的结果就是被市场和时代淘汰。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对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同时传统电视媒体的节目已经无法满足当代观众的需求。所以电视媒体中的编导要提升对纪录片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促使传统电视媒体不断吸取新媒体的优点,在纪录片的内容、形式、传播渠道等方面进行合理创新,同时针对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制作流程进行不断优化,推动传统电视媒体进一步转型升级[2]。

二、影响编导创新思维的因素

(一)广大群众的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媒体创作的节目越来越多,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日渐白热化,为了抢夺收视率,将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作为节目制作的核心,已经成为了大部分节目制作人的“法宝”。目前,衡量一款节目质量高低的标准就是收视率,而收视率的高低与编导的洞察力、观察力以及专业素养有关,而且也需要编导能够敏锐地感知到市场变化,从而能够创作出满足大众需求的电视纪录片,并收获比较高的收视率。

(二)编导所处的创作氛围

对编导而言,一个良好的创作氛围能够极大地激发其创作欲望和激情,从而在创作当中抓取更多的灵感。如果编导周边的创作氛围比较差,那么就不能有效激发编导的创作激情,并且会导致编导的思维跑偏,降低创作的效率和质量。就创作思维而言,其根源来自现实,是编导对现实世界思考的结果,也是对现实的艺术映射。所以编导所处创作氛围、环境不一样,其创作思维也会跟随编导生活的环境、创作氛围发生变化,其最终展现出来的形式也会各不相同。所以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要给编导创造良好的创作氛围,从而充分发挥编导的创新思维[3]。

(三)编导的专业素养

就电视纪录片而言,编导是其制作当中的灵魂人物编导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电视纪录片的专业性和质量。同时,在制片过程中,编导的个人思想、思维等都会对成片产生非常直观的影响,所以编导专业素养和思维能力越强,其创新成果就越能够展现出来。

三、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纪录片的发展现状

(一)国内纪录片数量稀少

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一些收视率非常可观的纪录片,大多反映了我国独有的民族文化,在纪录片创新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随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热播,我国的电视纪录片已经广受观众的关注,也获得了良好的口碑,电视纪录片市场出现逐渐回暖的迹象。但在这个背景下,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就是我国纪录片形式、规模等都比较少,而且叫好又叫座的电视纪录片数量仍旧较少,尤其是现象级纪录片更加稀少[4]。

(二)国内电视纪录片发展缓慢

就当下纪录片的情况而言,大部分优质纪录片都来自央视,同样,电视纪录片编辑也来自央视。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群众观看纪录片的平均时长为4 分钟,地方台的纪录片收视时间大约是2 分钟,央视纪录片收视时间是1.5 分钟。随着我国民众审美水平的提升和纪录片的发展,人们观看电视纪录片的时长已经增加了很多,但地方电视纪录片的收视时长却没有变化,甚至出现了下滑。究其原因,主要是电视纪录片拍摄、制作需要的时间比较长,难度高成本很大,虽然部分地市电视媒体已专门设置纪录片创作部门,但人力、物力、资金等相对欠缺,制约了地方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还有部分地市电视媒体栏目少,人员和经费都不足,对于纪录片的拍摄都敬而远之。另外,部分地方电视媒体不重视纪录片,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地方新闻等,或者地方电视媒体迫于生存压力,电视栏目创办目的大多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所以央视纪录片发展情况相对比较好,但地方纪录片发展则比较缓慢,甚至出现倒退[5]。

(三)电视纪录片传播途径有限

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面对的不仅是挑战,也是机遇。相比新媒体的传播和表现形式,传统电视媒体的节目内容紧凑,所使用的电视语言也比较严谨,但电视媒体传播会收到载体和平台的限制,这一因素阻碍了电视纪录片的传播和发展。所以传统电视媒体要拓宽传播途径,并立足观众需求和时代特点,推动电视纪录片不断创新发展,并获得良好的市场反馈。

四、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纪录片编导创新思维路径

(一)创新方向清晰化

在当下新媒体时代,要想提高电视纪录片的竞争力就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市场的变化和需求,不断完善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在电视纪录片方面,在确定其权威性和公信力的基础上,融入新媒体的各种新思维、新概念、新技术,促进电视纪录片的创新、发展。同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电视纪录片编导的岗位职责和发展要明确清晰,虽然电视纪录片需要不断引进且融合新媒体的各种新观念和技术,但电视纪录片并不是要完全迎合观众的要求,而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权威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作和编辑,同时通过更加新颖的表达方式来展现相应的主题。其次,电视纪录片创新的方向要清晰化,即追求更加新颖的表达方式要清晰化,一般电视纪录片包含的主题大多是人文、时政等,所以要深入市场掌握广大观众的需求,进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创新传播方式[6]。

(二)创新思维生活化

首先,电视纪录片选题生活化。在当下的新媒体环境中,传统的电视纪录片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的市场,应及时做出改变。要关注民生,关注人们的生活,关注生活的细节,从广大群众的生活入手,从中选取相应的选题,从创作的层面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对成片有更强的接受意愿。如我国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就是因为其选题和人们的生活非常贴近,展示了人们经常接触又略微陌生的美食以及美食背后的故事等。电视纪录片的责任就是记录时代的变迁和发展,而广大群众生活的细节更能够映射每个时代的发展和变迁,这也是新媒体时代电视纪录片编导创新思维的一个发展方向[7]。

其次,电视纪录片创作更加人文化。随着新媒体时代对电视媒体的影响,电视纪录片创作需要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在成片中充分展现人文元素,这也已经成为电视纪录片发展的一个新方向。通过改变传统电视纪录片中单一化的叙事手法,运用更丰富、多元化的表达手法和形式,创作出个性鲜明、特点明确的纪录片。例如,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向人们介绍我国不同地域不同的美食以及人们不同的饮食习惯,还在其中交织了亲情、友情等更年轻化的元素,从而让该纪录片在展示当中更加凸显其人文特征。

最后,电视纪录片创作思维要兼具营销性。在新媒体时代,编导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创作问题,也要融入相应的营销思维,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电视纪录片的传播力。在创作过程中的选题阶段,要有针对性地选取百姓关注的热点事件,在整理和分析过程中寻找群众关心的话题,并将其作为创作主题。

(三)电视纪录片策划层面的创新

好的策划已经成为当下电视纪录片提升传播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方法,在新媒体时代下,编导也要对节目策划有足够的重视和创新。在创新策划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新媒体时代,编导要具备一定的互联网思维,从国内外搜集各种优秀的作品进行分析,从中吸取好的创意、方法、方式等,拆分优秀成片中的创新思路,为自己的创新思维提供相应的参考。其次,勇于探索多种元素的使用,给广大群众更多、更新的视觉感受。

(四)合理使用先进技术

新媒体时代下,新媒体的崛起不仅仅是因为其便捷性和交互性的优势,还因为其能带来更加新奇的观看体验感。所以编导在进行电视纪录片创作过程中,需要积极运用各种先进技术,丰富成片的表达内容。首先,可以在电视纪录片制作过程中使用更先进的技术,提升画面的质量,提升作品的观赏性。如当下各种无人机的使用,带领人们从不一样的视角看世界。其次,可以应用更加先进的视频包装技术,强化电视纪录片的表现能力,如有关古代历史建筑、古代生物的重现,都可以使用数字建模还原,从而补充和丰富作品的内容。

(五)合理利用竞争机制

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行业发展形势日趋向好,很多人都投入到了媒体领域当中,所以传统电视纪录片编导面对的竞争已经呈现出白热化趋势。竞争的同时,纪录片编导不仅会面临挑战的压力,也会迎来更多的发展机会。纪录片编导要正视市场竞争,提高专业能力,在竞争中充分把握发展机遇,凸显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优势。另外,纪录片编导在竞争环境下,也要学习、借鉴其他竞争对手的优点,从而推动电视纪录片发展创新。

(六)从影视制作流程中吸取灵感

对于影视剧而言,故事的叙述需要角色来诠释,同时角色也展现出故事的灵魂,纪录片也一样。如果纪录片中没有角色,或者角色不匹配,那么最终作品展现出来的内容就会很虚。影视剧的制作过程中,角色的表现都依附于剧本的指导,也体现了剧本作为一剧之本的特点。但电视纪录片在摄制过程中大部分没有所谓的剧本,这就更加需要角色在纪录片画面中的表现。所以纪录片编导要确定主题,并立足主题选择相应的人物。电视纪录片类型非常多,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录片难度位列前茅,而导演也需要有更高的专业能力。这就要求纪录片编导能及时发现纪录片中有关角色的特质,并且通过广大群众都非常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所以需要非常典型的角色来强调作品的中心。其次,电视纪录片编导在摄制过程中,要注意表现手法的使用,使纪录片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在纪录片中要树立典型形象,就需要对人物进行刻画,让广大群众能够在观看纪录片内容过程中,从表及里了解角色。如《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就有一集着重展现了路人和食物的联系,从表面看是展示了食物,但其内核却是展现了一段故事。

影视剧设置过程中非常重视机位的调度,而机位的调度直接关系着作品显现的内容和画面。对于电视纪录片编导来说,这种场面调度也是需要掌握的专业能力之一。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通过对摄影机的调度,能更加清晰地展现纪录片主题,塑造更加醒目的形象,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感受到冲击力。在场面调度当中,首先是主观镜头的调度。主观镜头,顾名思义就是模拟纪录片中主角视角,其目的目的是让观众能够从屏幕中以第一视角观看画面内容,这个内容也是摄影机要拍摄的内容。主观镜头能够强化纪录片的拟人化,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让纪录片有更加完美的真实性。另外,主观镜头的使用,能赋予镜头一定的话语权,让镜头内的内容和观众进行交流,让观众感到强烈的真实感。其次就是长镜头的使用。一般而言,纪录片中出现长镜头的情况非常多,这样能够充分展示纪录片自身的真实感,通过长镜头的应用,让观众感受镜头中内容的真实,同时也能在短时间内,让观众了解纪录片更多的信息以及拍摄空间的原貌,甚至通过蒙太奇手法的剪辑,能让观众能观看到不同事件桥接在一个空间中的拍摄技巧,所以长镜头的使用对纪录片非常重要。在纪录片摄制过程中,编导要及时与摄影师沟通,做好现场演员、道具等方面的调度,才能拍摄出合格的长镜头,提高纪录片的真实性。

剧本是影视剧的一剧之本,影视剧剧情的走向都是以剧本为核心,同时也是反应影视剧质量优劣的基石。即使部分电影没有剧本也能制作完成,但高品质作品一般都需要好的剧本。所以电视纪录片在摄制过程中,也需要编导具备相应的剧本意识,从而加强摄制过程的流畅性。纪录片编导要在摄制中利用剧本,首先就要从选择题材入手。不同题材要立足合适的素材才能做好作品,在题材选择当中,编导会下意识地融入了自身的喜好,所以需要编导从工作之初就融入剧本意识,这样有助于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这也是提升电视纪录片播放量的重要方法。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环境给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这就需要电视纪录片不断的创新,才能实现稳定发展。而电视纪录片的灵魂人物是编导,这就需要编导突破传统思维,不断地进行思维创新,从创作层面吸纳更多的元素,明确创作方向,这样才能创作出优良的电视纪录片,推动电视纪录片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编导纪录片创作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一墙之隔》创作谈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电视编导的机制创新研究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