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析

2022-02-18 14:36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2年8期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材料

李 栋

(中国电建集团河北工程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000)

21世纪,建筑行业在迎来崭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与挑战。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筑业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与生活质量。与此同时,部分建筑企业也存在盲目追求利润,忽视安全和质量管理的问题,无论是施工技术的应用还是对于现场施工的管理,都存在许多不足与漏洞,为建筑施工安全埋下隐患,这些都是值得企业深思,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

1.1 地基基础与桩基础的施工

1.1.1 高压注浆技术

这是地基施工的常用技术,首先平整施工场地,钻杆与地面保持垂直,偏转角控制在1.5%范围内。结合土壤环境合理选择成孔方式,用钻机钻孔后注浆。在标准土壤渗透值<40的情况下,可直接将钻头插进注入管。注浆前,施工人员应仔细检查喷嘴是否通畅、注入管是否密封良好。

1.1.2 强夯施工技术

在处理粉土、砂土等软土地基时,强夯施工是重要的技术类型,在地基中添加大颗粒的材料来增强基础结构的稳定性。动压施工前应先做试验,观察振动频率是否会对建筑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如果周围建筑物都受到影响,则应该采取减振措施。然后清理、平整施工现场,动态压缩的场地需要距离周围建筑物15 m以上,如果距离不够远,可安装隔振带。在动态压缩之前,先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施工过程中设备的起重臂杆与电缆能够保持稳定。严格按设计的数据施工,达到动压深度后,测量动压水平。夯实施工结束后,填充土壤,保证地基强度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如果是含水量较多的软土地基,还需要在施工现场设置排水沟,然后再压实地基。

1.1.3 搅拌桩地基施工

该技术通常应用于沙质土壤或者含水量较少的地基,搅拌桩施工分为2种方式:一是干法施工,需要喷涂粉末;二是湿法施工,需要深层搅拌。具体选择哪种施工方式,还需要根据土壤特点和现场环境而定。搅拌混凝土前,先检查设备性能,做好安全措施,清洁并调平设备,一切无误后再开始施工。控制桩基的垂直误差<1°,位置误差<0.05 m。灌浆后将搅拌机的管道清理干净。

1.2 混凝土振捣与浇筑施工技术

振捣混凝土前,仔细检查混凝土表面有无气泡等。混凝土振捣应遵循“快速下沉与减速”原则,缩小混凝土孔隙,增强混凝土强度。持续振动20~30 s,在不得不停止振动的情况下,应尽量缩短停止时间,否则混凝土会凝固。振动时间也不可太长,否则会导致砂子与泥浆分层,石头下沉,影响混凝土质量。振捣过程中需要全程监管,安排专人控制温度,避免混凝土裂缝。如果温度超过规定值范围,应第一时间反馈,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温差,维持混凝土合适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不同的浇筑时间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浇筑质量,比如夏天浇筑,需要了解混凝土在高温环境下的特点,并做好降温措施;冬天浇筑则需要为混凝土采取保温措施,缩小混凝土内部与外部之间的温差,以免出现裂缝。同时,还要合理控制混凝土中水泥、添加剂的比例。

1.3 模板施工技术

完善准备工作,核查模板数量,检查模板质量,按设计要求安装。安装模板必须要做好根部与顶部的固定,检验安装质量,保证模板稳定性且满足安全施工的要求,模板拼接既要平整也要足够严密。当混凝土符合强度标准后可拆除模板。用醒目的红色油漆标注轴线中心点、测引标高、水平点以及楼面放线。合理设置板底和梁底的顶托、门式架。检查板与墙柱的标高、轴线。

1.4 钢筋施工技术

钢筋运送到施工现场前,应该全面检测力学性能,保证钢筋质量合格,然后分批入场。按照钢筋数量、级别和规格进行存放,同时做好钢筋的防锈蚀措施。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准确下料,熟练应用钢筋连接工艺。连接方式有螺纹钢连接与电渣压力焊连接,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在绑扎钢筋时,尤其要注意钢筋裸露、移位、变形等问题。将梁内主筋作为钢筋保护层的设置重点,按照钢筋的构件情况进行编号。先安装原柱钢筋,然后安装主梁钢筋。施工完成后,验收钢筋数量、型号、规格、搭接长度、布置情况以及保护层。

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

在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期下,大量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BIM技术便是其中之一。BIM技术的应用,对于促进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1 利用BIM技术完善施工图纸

在施工准备阶段,可以在招投标、图纸设计等环节应用BIM技术,以更好地优化相关指标,促进招投标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施工图纸的可行性。BIM技术可以通过三维立体图形的方式呈现建筑的管线结构,有效弥补了传统二维平面设计图纸的弊端。二维图纸只能简单叠加建筑结构的平面管线,无法呈现结构之间的立体关系。利用BIM技术构建建筑的三维模型,按照一定比例计算后,获得相应的模型结构尺寸。技术人员可以通过三维模型发现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前采取解决方案,进一步提高了施工图纸的科学性。

2.2 利用BIM技术优化施工工艺

无论是最初的图纸设计,还是施工建设,都可以利用BIM技术进行可视化模拟操作,为建筑施工与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应用BIM技术,可以模拟许多分支工程的施工,比如土方、钢结构、混凝土、水电等,都可以用三维立体的方式呈现其工程结构,为后续施工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建筑施工最大的风险之一便是充满各种变数与不确定性,从而引发意外状况,而BIM技术可以事先调控施工过程,让实际施工更加契合施工方案,减少施工过程的变更,保证各施工环节有条不紊地开展。

2.3 利用BIM技术节约施工成本

在保证施工安全、施工进度,满足施工质量要求的基础上,控制施工成本等于为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但建筑工程的施工环节较多,涉及面较广,成本管理难度较大。除人工成本之外,施工设备与材料成本也占据了很大比例。应用BIM技术,可以对施工各环节的成本进行预算、规划、控制与核算,将施工成本维持在可控范围内,帮助企业规避各种因突发状况而引发的资金风险。

总而言之,BIM技术最大的特点便是模拟性,可模拟构建建筑工程的实体模型,模拟各个施工环节与流程,预测施工风险与突发状况,以便工作人员提前采取防范措施,从而降低施工风险。

3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不足

3.1 责任不清

建筑工程的施工需要多方参与,因此施工现场不仅有施工人员,还有业主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以及监理单位。如果没有明确相关参与方的职责,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出现责任不清、相互推诿的现象,这也是安全事故发生后不能第一时间采取解决措施的主要原因。甚至还存在分包、转交工程时,恶意推卸责任的情况。责任不清的现象,不仅拖延了工期,而且还会严重损害受害方的合法权益。

3.2 管理制度不完善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曾一度掀起“购房热潮”,人们对房屋建筑的需求越大,对建筑施工质量的要求就越高。相应的,建筑施工中所用到的设备、材料、机械、人员等资源也在不断增加,传统模式下的施工管理显然无法满足新时期建筑行业的要求,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然而,部分建筑企业却存在“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一味的引入先进的施工技术与设备,只为了单纯的提高施工效率,在短时间内获得利润回报,却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施工管理的重要性,甚至对显而易见、存在已久的管理漏洞视而不见。即使身为管理人员,也没有明确管理目标和职责范围,管理制度成为一纸空文,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根本无法发挥制度功能,导致施工现场混乱无序,甚至无法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利益。施工现场很多设备没有得到合理使用,由于检修制度不完善,导致机械设备频繁出现故障,缩短了使用寿命,浪费施工资源,还会让施工进度随时陷入停滞状态,变相增加了施工成本。

3.3 施工材料质量问题

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施工质量与多种因素有关,施工材料便是重要因素之一。严格把控材料质量,是保障建筑施工质量的第一关卡。然而,现阶段建筑市场鱼龙混杂,各材料生产商的资质良莠不齐,这就需要施工单位做好市场调查,了解各厂家的信誉、口碑和产品质量,货比三家,综合考虑施工要求与购买成本,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施工材料。然而,部分企业过于看重短期利益,一味地追赶工期,不仅没有详细了解市场动态,甚至还偷工减料,使用劣质材料,为施工安全埋下隐患。此外,建筑施工用到的材料较多,需要提前做好采购计划,否则预算很容易出现问题。比如随着施工的推进,发现材料供应不足,延误工期。

4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策略

4.1 重视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与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到现场施工管理效果,因此,企业应定期组织培训,培养管理人员的职业责任感与道德感;学习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高度树立安全意识,提高管理人员处理施工现场突发状况的应急能力。同时完善施工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应以身作则,加强现场巡视,督促施工人员做好安全防护措施,规范施工。加强安全管理的宣传力度,在施工场地的醒目处张贴安全施工的标语,潜移默化的培养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施工理念,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4.2 严格控制材料质量

施工材料质量的优与劣,将直接决定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与使用寿命,更关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与居住体验。因此,管理人员应做好施工材料的质量检查,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材料进场之前,应运送到检验部分进行质量检测,抽样检查每种施工材料,客观真实地记录检测结果,坚决杜绝偷工减料和使用劣质材料的现象。同时,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分门别类地存储施工材料,做好防火、防潮措施。采购材料之前,全面了解厂家资质,结合施工要求、施工方案慎重选择材料供应商。首先,委派专人负责施工材料的采购工作,在满足施工要求与质量标准的前提下,控制采购成本。其次,分批采购施工材料,只要能保证单次的采购量满足某个阶段的施工需求便可,不需要一次性采购全部材料,以免大量堆放材料影响现场施工,同时还能避免材料浪费。最后,购买材料后,由专人保管,负责登记施工材料的入库与出库情况,并做好安全管理。

4.3 施工设备管理

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会用到各种类型的现代化机械设备,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设备性能是保障工程施工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现代化的施工设备普遍具有体积大、价格昂贵、操作复杂、专业要求高等特点。因此,设备的管理应该贯穿于采购、运行、维修、保养等各个流程。首先详细登记每种设备的采购时间、型号、相关参数等信息。其次,设备的损坏部位、维修时间、更换的零部件、维修人员等资料需要登记在案,委派专职人员保管,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最后,使用设备之前需要上报相关部门,经审核、批准后再交付使用。

5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周期较长,涉及环节较多。施工技术的选择和应用,以及现场施工管理水平,都会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和施工质量造成影响。为此,企业应该立足于工程特点与施工要求,合理安排和规划各施工流程与环节,同时,还应重视培养管理团队,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完善管理制度,为建筑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钢筋混凝土材料
混凝土试验之家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D10mm热轧带肋钢筋五切分生产工艺开发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我把一吨废钢筋搬成了三吨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混凝土,了不起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截钢筋
最美材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