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规定性知识的教学探析
——以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为例

2022-02-19 03:28利存媛江苏省南京审计大学实验学校2118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规定性梯形课前预习

利存媛(江苏省南京审计大学实验学校 211800)

规定性知识点是小学数学课程的基础,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又具有单一、古板的特点,导致学生学习兴趣较低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借鉴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教师结合学生的喜好,在课前预习阶段通过环境创设、任务布置等措施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上理解阶段通过生活情境创设、实践活动、互动教学、趣味游戏等措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回顾反思阶段从知识、方法、行为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总结。在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将教师与学生完美联系起来,实现“教学做合一”。

一、规定性知识的课前预习实践策略

1.针对规定性知识创造良好的课前预习环境

课前预习活动是学生自发进行的,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当前小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会过度干预课前预习活动,限制学生思维的延伸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增长。并且,规定性知识点的学习本身较为枯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受到教师的限制的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势必受到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放松对学生的束缚,给予学生自我实践的机会,创设利于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支持性教育环境,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针对规定性知识点创设课前预习的支持性教育环境,需要从教师、教学方式、教学评测机制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教师的改变,学校需要注重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着重开展培训活动。同时,教师需要改变自身教学理念,以更广阔的心胸、更坚定的信念、更科学的教学设计制定课前预习方案;其次是教学方式的改变,当前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借助互联网开展微课、线上视频预习同样是非常好的选择。线上平台可以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迅速与教师进行沟通,显著提高课前预习效果;最后是教学评测机制的完善,学校要针对教师实施的课前预习进度和质量进行评测,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评测,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实现课前预习效率提高的目标。

2.增强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的自主性

课前预习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引导,不能进行过度的干涉。课前预习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好途径,想要达成这一目的,教师就必须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将被动变为主动。教师可以通过班会或者知识竞赛的模式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具有良好学习习惯、品学兼优、进步较大的学生提出表扬,让其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其他学生提供借鉴的同时,帮助部分对课前预习抱有抵触心理的学生改变想法,使其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此外,教师需要认真观察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大部分学生无法分辨某种方法是否适合自己,如果盲目选择他人的学习方法,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个性化的课前预习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学预习方案。

3.精细化设定规定性知识的课前预习任务

数学知识点繁杂且抽象,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尚且不足,让其独立进行课前预习很容易产生费力不讨好的情况。因此,在学生能够完全独立地进行预习之前,教师需要适当地帮助学生。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精细化的规定性知识点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目标。具体来说,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进度确定课前预习的任务难度,针对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预习任务,通过分层化教学引导促进学生预习效率的提升。同时,教师可以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之中相互借鉴,共同学习,这样可以解决部分学生主动性差的问题,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将原本的预习任务转变为数学问题,让学生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进行预习,并要求学生将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规定性知识的课上趣味教学策略

1.针对规定性知识创设生活情境

小学数学课程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规定性知识点作为数学课程的基础,其在生活中的运用更是随处可见。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规定性知识点教学与生活,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会变得更加有趣,学生在生活中面对各种数学问题时也会主动地进行探索,尝试着借助自己掌握的知识点将其解决。

2.针对规定性知识创设实践活动

在数学课程中,有许多规定性知识点可以通过实际操作辅助理解。学生可通过实际操作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变为自身可以理解的知识点。并且,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动手能力远高于动脑能力,对实践活动的兴趣也要远高于单一的课程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将重点放到实践活动的开展上,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解决数学学习中的重难点,使学生发现数学学科的魅力,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3.针对规定性知识开展互动教学

小学数学课程中,部分知识点晦涩难懂,依靠学生自身很难将其解决,并且,随着学生无法理解的知识点不断增加,学生会慢慢失去对数学的兴趣,严重影响其学习效率。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适当开展互动教学,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自我。同时,教师也可以参与到互动之中,通过降低自身存在感,确定学生主体地位的方式,促进互动教学的发展。

例如,教师在讲解“认识梯形”相关的知识点的时候,可以针对性地开展互动教学。在讲解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常见的三种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梯形。三者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并且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在生活中较为常见。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问:在这三种图形中,有几个属于梯形?提问的目的不在于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回答,而在于学生是否会认真地进行思考。在思考完成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回忆,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会用到梯形,梯形又是如何判定的呢?通过简单的引导将生活与课程相结合,并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程中,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4.针对规定性知识进行趣味游戏

游戏对于小学生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教师可以借助这一点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规定性知识点与游戏的结合较为困难,如果教师无法将两者进行深度融合,不仅学生无法沉浸到游戏之中,课程的学习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需要改变方法,将游戏作为辅助,让良好的气氛作为主体,带动学生学习。此外,学生喜欢玩游戏和游戏本身较为有趣有关,也和其身边朋友一起游玩的氛围有一定关系。因此,教师在进行趣味游戏设计时,可以将重点放到氛围的营造上。具体来说,教师在设计游戏教学时,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小游戏,将重点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上,只要学生能够沉浸到游戏之中进行玩耍,氛围感会代替新鲜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加深学生的学习沉浸感。

三、规定性知识回顾反思环节的教学设计

1.从知识层面展开回顾反思

回顾反思阶段相较于课前预习阶段更加枯燥,尤其是针对规定性知识点来说。在这一阶段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梳理自己掌握的知识点,在查漏补缺的同时,巩固自身所学。这一阶段无法像课前预习阶段一般带给学生新鲜感,也无法像课上学习阶段一般带给学生成就感,因此,教师需要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以此保证学生认真地进行回顾反思。具体来说,教师需要先调动学生的状态,让学生在学习完成之后依然有足够浓厚的兴趣,能够主动进行回顾反思。例如,教师可以表扬在某个阶段学习表现突出的学生,通过表扬激发出其他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新的知识点与旧的知识点结合起来,构建完整知识框架。此外,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查漏补缺的意识,让学生能够通过回顾反思发现自身缺点,并主动将其解决。

2.从方法层面展开回顾反思

回顾反思需要学生具有正确的、效率更高的方法,并能够养成一定的习惯。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思考自己在进行回顾反思的时候采用什么方法,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性格和实际情况进行研究,找到学生使用的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其解决。如学生在合作活动中和伙伴的交流方法、在实践探索活动中出现的纰漏等。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回顾反思方法,让学生能够针对不同的知识点使用不同的复习方法。例如,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更具效率的计算方式,促进其思考这样的计算方式是否能够运用到同类型的题目上等。通过学生自发的回顾反思,能够将有用的方法转变为自己的学习策略,为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

3.从行为层面展开回顾反思

行为层面的反思指的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及自身问题的改正。回顾反思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如果学生只是意识到了问题,却不付出实际行动,那回顾反思的开展将会失去效果。行为层面的回顾反思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学习表现的自我反思,其二是教师评价的自我反思,其三是生生评价的自我反思。不同人的观察角度不同,带来的评价也是完全不同的。以自我反思为例,学生在完成某项学习或者某项活动之后,可以根据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思考:自身是否圆满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自己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自己是否帮助同伴解决问题或者困惑等。通过行为层面的回顾反思可以使学生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甚至能够实现班级整体的共同进步。

小学数学规定性知识点的学习较为枯燥,对学生的吸引力较低,导致传统教学模式效率较低。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理念,针对课前预习、课上理解、回顾反思三个阶段的学习进行专项调整。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面对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也可以制定专项学习任务,保证课前预习能够顺利进行;在课上理解阶段,教师需采用更加新奇、互动性更高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学习效率;在回顾复习阶段,教师要开展分层次教学设计,针对学生的知识、行为、方法三个层面做出专项分析。

猜你喜欢
规定性梯形课前预习
梯形填数
梯形达人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意义
梯形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价值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