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慈善导航方法体系的中国慈善组织评估研究

2022-02-20 01:00王璐璐谢玉洁
活力 2022年24期
关键词:问责制筹款年报

王璐璐 谢玉洁

(山东工商学院,烟台 264000)

引 言

公信力是慈善组织的生命源泉所在,强化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公益慈善道路的根本举措。但是,近年来中国慈善组织内部管理不透明、效率低下、自我生存与发展能力弱等问题凸显。如何使民众能够简便直观地了解慈善组织的管理水平,增强民众的信任度和捐赠热情,这是当前中国特色公益慈善事业需要解决的燃眉之急。

第三方评估是监督并促进慈善组织管理运行、提升公信力的重要外部机制,第三方在评估过程之中具备独立性、专业性和权威性等关键条件,这就保证了第三方评估的客观性、公正性及公信力。为促进中国慈善组织管理运行更加透明化,增强民众对慈善组织的信任度,需要研究适用于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第三方评估方法体系。

一、慈善组织第三方评估案例分析

借鉴国外慈善组织第三方评估案例,结合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实际情况,是发展中国慈善组织第三方评估体系的有效途径。美国最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慈善导航(Charity Navigator)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估机构之一,评估规模最大、被民众使用频率最高。

美国慈善导航的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财务健康状况;二是问责制和透明度。财务健康状况分财务效率绩效和财务能力绩效两部分,采用7个定量评估指标分析慈善组织的财务绩效。问责制和透明度评估采用管理结构、政策制定、信息公开等方面的20个定性指标,数据来自慈善组织年报和慈善组织网站公布的信息。

然后,依据财务健康状况中7个指标的得分,按照慈善组织涉及的专业和业务类型进行分数转换,将7个指标的评分转换为从0到10的等级得分,再加上30分转换为百分制。问责制和透明度的基础分为100分,20个指标中不符合条件的将从基础分中扣除。

最后,一方面,根据财务健康状况、问责制和透明度的百分制得分对两者分别进行星级评分;另一方面,综合财务健康状况、问责制和透明度两者的百分制得分计算总得分,如式(1)所示,根据总得分对慈善组织进行星级评分(见表1)。

表1 得分星级等级划分

综上所述,借鉴国外先进案例,建立符合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实际情况的第三方评估体系,是推动新时代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因此,本研究借鉴美国慈善导航的第三方评估方法体系,对慈善中国信息平台中的慈善组织进行评估研究,以发展适用于中国实情的第三方评估体系。

二、数据与方法简介

(一)数据简介

本研究首先在全国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平台——慈善中国收集慈善组织年报,整理慈善组织的相关信息。该平台中的慈善组织年报主要包括组织基本情况、项目支出与管理费用情况、财务会计报告、接受监督情况、信息公开等部分。在数据收集阶段发现,众多慈善组织的2019年年报尚未公布,所以选择在2016—2018年间连续三年发布公报的692个慈善组织参与本次评估。

(二)评估方法的改进

本研究根据慈善中国中的慈善组织年报数据,对慈善导航的评估方法体系进行改进,主要包括:

①本研究没有参照美国慈善导航设置评估准入门槛,将2016—2018年连续三年发布公报的所有慈善组织都纳入评估中来。

②美国慈善导航的评估指标分为财务健康状况、问责制和透明度两部分。其中,财务健康状况中所涉及的定量指标,依据其在990表中的具体定义,从组织年报获取对应数据;问责制与透明度中所涉及的定性指标,来自990表和组织网站两部分,本研究分别从慈善组织年报和慈善组织网站上获取对应信息。

③在财务健康状况评估的分数转换环节,美国慈善导航根据慈善组织涉及的专业和业务划分了不同类型,按照类型分别制定不同的转换规则。但是目前中国的慈善组织尚没有明确的专业和业务类型划分标准,因此本研究将所有慈善组织视为一般类型进行分数转换。

三、结果分析

(一)财务健康状况

在财务健康状况方面,所评估的692个慈善组织的平均得分为88.07±6.74分,平均星级为三星,财务健康状况整体较好。分7个单项指标来看,筹款效率得分最高,平均9.69±1.69分;管理支出比例和筹款支出比例紧随其后,平均分分别为9.69±1.58分和9.68±1.73分;然后是项目支出比例、营运资金比例和资产负债比,平均分分别为9.33±2.18分、9.06±2.19分和8.88±2.44分;项目支出增长得分最低,平均1.95±3.92分。

在筹款支出方面,所评估的慈善组织支出的筹款费用很少,甚至近65%的慈善组织没有支出筹款费用,因此筹款支出比例和筹款效率得分很高。虽然花钱筹款不是慈善组织的目的,但是没有支出筹款费用就能获得大量的捐赠收入,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的慈善组织以传统型的被动式接收捐赠者的主动上门捐赠为主,缺少创新型的募捐方式。

这种被动式的募捐,导致大部分慈善组织在项目支出方面只能偏向于保守,增长势头乏力。全国性慈善组织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口碑,能够吸引大部分捐赠者前去主动捐赠,因此项目支出比例较为稳定。中小型慈善组织仅仅在区域范围内有一定的知名度,主动上门的捐赠者数量及其捐赠数额的平均数额少、年际波动大。非公募型基金会单纯依靠原始资金增值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非常小,甚至约60%的社会服务机构的生存周期大多在5年以内。因此,这类慈善组织在项目支出方面,越来越偏向于保守,甚至出现逐年递减的趋势。

在管理支出方面,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所评估慈善组织的管理支出均严格遵守这一规定,管理支出比例在10%以下。在营运资金和资产负债比率方面,大部分慈善组织营运情况良好,所接收的捐赠收入按照一定比例用于慈善项目和服务支出,负债较少,营运风险较小。

(二)问责制和透明度

在问责制和透明度方面,所评估慈善组织的平均得分为62.48±8.74分,平均星级为一星。在本次评估中,绝大部分慈善组织都严格按照慈善中国信息平台的年报结构提交了组织年报,但仍有20个慈善组织没有按照上述结构提交完备的组织年报,仅提交简介型的、没有组织认证标识的文档文件,从中无法获取理事会和工作人员组成及其薪酬、财务会计报告等关键信息。

在组织内部管理政策和管理层监督制度方面,慈善组织年报中的内部制度建设主要包括组织自身的机构管理、档案管理、法人证书和印章保管使用、工作人员聘用、奖惩、考核等方面制度,以及遵守的国家财务、会计制度。在这方面的扣分情况主要发生在监督制度和业务流程审查制度方面,如没有审查和更新管理人员薪酬的制度流程、无利益冲突政策和举报人政策等。

在网站信息指标方面,本次评估中有292家慈善组织建立了信息门户网站,其中287家发布了理事会和工作人员情况,277家发布了慈善组织年报,270家公开了财务会计报告。但是,面向捐赠者群体的隐私保护条例建设,在中国慈善组织中仍属空白,政府也没有相关制度和规定。

四、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1)我国慈善组织被动接收社会捐赠特征明显,缺少创新型的募捐方式,中小型慈善组织特别是非公募型慈善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前景堪忧。本次评估中近65%的慈善组织没有筹款费用支出,表明大部分慈善组织都属于被动式的接收上门捐赠。我国社会捐赠力量主要是企业,全国性的大型慈善组织在接收企业捐赠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和地位,而中小慈善组织则存在知名度低的先天不足,如何克服这一不足是其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2)慈善组织服务社会、促进财富分配能力的发展劲头乏力。本次评估中慈善组织的项目支出增长得分远低于其他财务健康指标,表明慈善组织每年的项目支出费用不稳定且增长趋势不明显。一方面,我国慈善组织被动接收社会捐赠的特征导致慈善组织在服务社会时存在项目经费支出的顾虑,偏向于保守。另一方面,我国慈善组织的资产管理相对保守,本次评估中近80%的慈善组织没有保值增值投资活动,并且缺乏相关信息披露和效果评价的标准。

(3)问责制与透明度管理不完备。慈善中国信息平台中公布的慈善组织年报能较为完善地反映管理信息,并且提供了财务会计报告数据。但是,大部分组织的政策和制度建设不足,没有建立组织内部监督和问责的机制和制度,这主要与目前中国的慈善组织管理法律法规尚不完善有关。并且,小部分慈善组织甚至仅仅发布一份简介型的报告,而没有按照年报结构公布相关信息,且没有权威性证明佐证材料,慈善中国信息平台需要强化对组织年报信息公布及其权威性认定进行监督。

(4)网站建设和信息的网络公开滞后。在本次评估中,已建立自己信息门户网站的慈善组织不足一半,大部分慈善组织都没有自己的信息门户网站,更谈不上信息的网络公开。在已建成的网站中,理事会和工作人员组成及其薪酬、组织年报和财务会计报告等信息公开情况较好,而且侧重了接收社会捐赠和项目信息的信息公示。但是,网站建设没有统一标准、信息公开检索不便捷等问题也同样突出。

(二)讨论

(1)引入现代营销理念、创新募捐方式,以吸引广大民众的捐赠目光和热情是我国中小慈善组织的努力方向。在美国的慈善捐赠中,个人捐赠约占70%以上,远超企业等其他捐赠主体。因此,花费较少的筹资支出吸引广大民众的捐赠目光和热情,这是我国中小慈善组织克服自己先天不足的突破口。“互联网+公益”的迅猛发展为中小慈善组织募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捐赠群体和募捐方式,“人人公益、随手公益、指尖公益”等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小额捐赠、随手转发的行为倡导每个人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公益慈善活动,形成了微公益理念。

(2)慈善组织亟需提升对于资产保值增值投资的重视程度和制度建设。《慈善组织保值增值投资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慈善组织的合法投资活动,主要包括:直接购买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通过发起设立、并购、参股等方式直接进行股权投资;将财产委托给受金融监督管理部门监管的机构进行投资。我国慈善组织资产管理相对保守,其原因主要有:慈善组织所有权不明确,导致投资管理及其权责定位不清晰;我国社会对慈善和慈善伦理的认知,导致民众、捐赠者和慈善组织对投资风险的可承受程度低;慈善组织缺乏对资产保值增值投资活动审查和监督、信息披露和效果评价的相关标准。(3)健全有关慈善组织管理的制度建设。在政府层面,我国已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基金会管理条例》《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慈善组织保值增值投资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但是,一方面,没有专门面向慈善事业和慈善组织运作特征,制定专门的会计审计制度和全过程监管制度;另一方面,慈善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主要源自接收捐赠和公益慈善事业服务,但是慈善组织接收捐赠和资产管理过程中的权责界定、关联交易、利益回避、隐私保护等细节方面尚未形成正式的法律法规。(4)信息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公益”为慈善组织提供了方便、低成本、受众广的募捐方式,但是互联网时代的民众在了解慈善组织的过程中,仍然以慈善组织的信息门户网站为主,因此信息化建设是慈善组织适应“互联网+公益”时代的首要任务。此外,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信息门户网站也是帮助民众了解慈善组织、做出捐赠决定的重要依据和评估标准,而一站式、用户友好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信息门户网站,能够便捷地满足民众从了解、信任慈善组织,到进入慈善组织捐赠界面,再到监督慈善组织营运等全过程的需求。

猜你喜欢
问责制筹款年报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患者不要众筹被反问:干吗跟钱过不去
德国健身教练变装“圣诞老人”为慈善活动筹款
网络问责制下的公共话语权浅析
上市公司2015年年报重要数据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公益筹款的趋势
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实困境与完善路径
美国高等教育“问责制三角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