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协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022-02-21 04:54徐海容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15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行为习惯小学生

徐海容

【摘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育的一项任务,是一项细致、长期的塑造人的工程。班主任应该抓住小学生的特点,利用校纪班规、环境熏陶、家校合作、活动强化等途径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小学生享用一生的财富。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校纪班规;环境熏陶;家校合作;活动强化

有句谚语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习惯的形成对人的一生影响至深。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育的一项任务,是一项长期、细致、塑造人的工程。作为班主任,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更要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习惯还没定型,爱模仿,可塑性强,班主任应抓住这个黄金时期,多方引导,以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利用校纪班规来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订校纪班规,就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种行为规范,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提供一种评价标准、他律功能,让学生明确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知道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大众化的校纪班规或者是结合本校本班的实情制订的校纪班规来管束学生的日常行为。

1.管束学生的学习行为。比如,课前要做好哪些准备;课上要注意哪些事项;作业要怎样书写;课后要怎样做好预习复习等。

2.管束学生的思想表现。比如,要如何与同学相处;要怎样对待师长,对待父母;要怎样对待自己的错误等。

3.管束学生的生活行为。比如,要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要按时、有序地上下学;要认真完成值日清洁工作;要注意团体活动时的纪律要求;要爱护各类设施设备等。

在利用校纪班规实现教育作用的过程中,对遵守校纪班规的榜样行为要加以保护、表扬或者做出奖励,以起到鼓励和示范的作用;对违反校纪班规的行为要进行处罚,以起到教育和警戒的作用。这样,只有对习惯养成的内容有明确的要求,对习惯养成的行为有明确的奖惩,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二、利用环境熏陶来引导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提出,“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良好的环境氛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而这种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受到的教育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所以,我们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重视环境因素的影响,建设良好的环境,帮助学生形成终有益生的习惯。

1.重视教师言行的示范作用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道德概念的具体化身,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不管是否出于教育的目的,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他们常常会放大教师的行为,模仿教师的形象。所以,我们要利用这种“放大”和“模仿”效应,借机规范学生言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言行习惯。比如,教师在与学生、家长、他人的交往中,在日常的工作中,要特别重视语言教育引导作用以及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用语文明,在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时,要发自肺腑,真诚回应。又如,教师处理班级事务时要以身作则,桌椅歪了,顺手挪整齐;地面有碎纸屑,随手捡起;讲台不干净,自己清理……这样,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模仿教师的语气、表情、行为与人交往,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言行习惯。

2.重视文化氛围的引导作用

加拿大学者斯蒂芬·利考克说过:“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所以,学校应该发挥广播站、黑板报、阅报栏、宣传橱窗、文化走廊等的宣传作用,来引导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比如,通过广播、黑板报、阅读栏等宣传遵纪守法榜样人物的事迹;通过在花坛草坪、楼道、食堂、阅览室等地方张贴相应的文明警示语,在班级悬挂名人画像,在走廊展示学生作品等,创设浓郁的舆论文化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感悟其理,明辨是非,知荣明耻,养成良好的言行习惯。

三、利用家校的合力来保证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所不具备的作用,是学校教育的有效延伸和补充。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家访、开家长会等途径,让家长知晓行为习惯养成的内容,知晓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和方法,同时,还要向家长宣讲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指导学生家长提升素质,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处处做好学生的表率,配合学校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对学生施加影响,共同抓好对学生的教育,并且持之以恒。这样,形成家校合力,共育学生,学生的良好习惯自然能慢慢养成。

四、通过丰富的活动来强化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良好的习惯是在长期反复的训练中形成的。因此,我们可以以各类活动为载体,来强化良好习惯的形成。

1.通过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来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

教師可以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开展“向雷锋叔叔学习”“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学做遵纪守法好公民”“让诚信与我们同行”“交通安全伴我行”等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其中的文明要求、行为要求,并且通过其中的实践活动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

2.通过评选先进活动来激励学生自我训练良好习惯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朝夕就能养成的,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更需反复来抓。同时,通过激励机制去燃起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自信心。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校园“儒雅之星”“诚信小标兵”“学习之星”“文明之星”“进步之星”等的评选活动,营造比文明、比学习、比进步、比提高的教育氛围,促使学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完善。

总之,好的行为习惯体现的就是一个人的修养和能力,是学生终身享用的财富。班主任应该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多方面多渠道地落实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让良好的行为习惯陪伴学生终生。

参考文献:

[1]宋文秋.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规范[J].黑河教育,2019(3):154-155.

[2]杨文元.养小习惯做大文章——山西省盂县第二实验小学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4):31-33.

责任编辑  罗良英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行为习惯小学生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我是小学生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