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呈贡晨农生态农场景观改造设计研究

2022-02-21 00:16沈丹陈泽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农耕文化

沈丹 陈泽

摘要:昆明晨农生态农场的建设与发展饱含了老一辈昆明人的记忆。但园区现行景观形式老旧,体验感及参与度不佳。研究以营建优良的景观感知为基本理念利运用“五感”使得人们参与过程中提升体验感。在特殊的感官体验下既接受当今先进的生态种植技术及理念的科普,同时促发场地历史情怀。研究成果映射出新时代的农业景观文化特色,为新时代建设美丽乡村提供借鉴。

关键词:景观改造设计;都市农庄;农耕文化

生态休闲农庄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急剧增加,为了缓解都市生活压力,人们渴望到农村享受暂时的悠闲与宁静,体验乡村生活。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开始加快发展以休闲、文化旅游及体验为基础的休闲农场产业。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并要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1]。

2012年,昆明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城市农场,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设100个城市农场,重点发展10个城市农场,并着重于以“农业”为基础的城市农场的特征,以体育和休闲为新的主要形式,以城市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发展工业包容性和生态[2]。昆明呈贡晨农生态园位列其中。

1 项目背景

昆明晨农生态园与呈贡“迎龙寺”相对。“迎龙寺”建造于明代初期,据传是“建文帝隐居的地方”。旁边有小村落(今小新册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现有农户 507户,有乡村人口1680人,其中农业人口 1680人,劳动力 136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 1363 人)。村民都说祖上来自应天府(明朝南京旧称),村上有组训:躬耕自食,不得念书。五十年代中期,庙宇开辟为小学教室,如今在其对面建成晨农生态园。从原始的农业耕种到现在的生态农业模式,迎龙寺与晨农生态园隔着街展开了穿越时空的对话。因此,晨农生态园的建设与发展包含了老一辈昆明人的记忆。但园区现行景观形式老旧,不能满足新时代人们的活动及审美需求,亟待进行改造提升。

2 场地概况

园区整体地形高差小,场地基本平坦。周围主要有2条主干道,其东面景明北路为双向六车道,宽约20m。其间主要建筑物是之前晨农生态园的建筑,主要有私房菜餐厅、花卉馆、农业历史展览馆、酒店等。园区外围主要是小新册村村民自建房。项目地块植被主要是常绿阔叶植物,林相单一,无层次感,季节变化不大,缺少观赏价值。

3 设计理念及构思

本研究除了从历史前沿出发体现景观在地性,其设计理念主要以营建优良的空间体验及景观感知为主,即触发人们的“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从而是空间焕发生机。

4 总体布局及分区

在“五觉归园田,百感解乡愁”的设计理念下,场地被划分了主要的五大体验区:触觉区、味觉区、嗅觉区、听觉区、视觉区,以及九大功能区:生态园入口、农家特色餐馆、农业科技馆、农耕文化博物馆、花卉馆、生态湖泊、动物盒子、一米田园、农家民宿。

(1)视觉园区

在感官部位中,视觉能够占到感官反应的75%-87%[3]。视觉园位于场地东侧,主要以“五感”中的视觉体验为主题进行景观设计,包括了场地内最大的室内空间,主要有农业科技馆、花卉馆、农耕文化博物馆等景观节点,主要为游客提供以视觉为主的体验功能,以及休息、休闲功能。视觉体验园区在园区中起到科普作用,既可以帮助游客了解到当地的农耕历史文化又可以帮助前来学习的学生科普现代生态农业知识,使得既满足游客视觉需求,又满足人们学习生态农业知识的功能。

(2)味觉园区

味觉园区位于场地当地东侧中部,以“五感”中的味觉体验为主题进行景观设计。方案中设置农家特色餐馆、鲜花饼作坊、百果飘香等以味觉的体验为主的景观节点,通过饮食体验来触发心理感受。味觉体验园区景观设计具有较高的参与度与极强的趣味性,在味觉园区中提供了一个及休憩、游玩、观赏、品尝于一体的绿色景观空间;在果园入口设置曲径通幽节点,基于场地和功能景观的考虑,首先考虑到了视线的通透性,而在为增加游览趣味性的过程中增加了景观廊架的设计,采用了木质的结构充分融入生态农业的理念,而在植物选配方面除了选了大量的可食用果蔬同時也用了大量的观赏植物,营造了在乡野间穿过层层阻碍后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果园的喜悦之感,从而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游览赏玩的场地,置身其中的趣味性不言而喻,节点也与周围的道路相连接,方便到下一个场地,而味觉园区既可以是为休闲场地,也可以起到一个过渡作用。

(3)触觉园区

触觉园区位于场地西侧,以“五感”中的触觉体验为主题进行景观设计,主要体现了乡村风光、农事之乐,主要包括农业耕种体验、农作物采摘、一米田园、手作鲜花饼、陶艺体验、茶叶制作。农业耕种体验主要是在一米田园内,以一平方米为种植单位,每一个地块都可以租赁,使得租赁人随意种植自己喜欢的植物,而农场中可以提供专人管理分为:自管区、半托管、全托管。实现小而精的耕种方式,这样游客们花几百元就可以在都市中可以有属于自己的一块土地上折腾整整一年,想吃什么就种什么,在享受摘取自己劳动成果的乐趣的同时,还能收获高品质的无污染绿色蔬菜。而触觉园区主要以兼具较高经济效益、观赏效益的草本植物为主题,展示乡村自然环境特有的乡野植物之美,在植物选配方面要符合乡村的自然环境如:细叶芒、萱草、鸢尾等,这些植物都是随着季节的变换呈现出优美的自然风光,而同时具有药用等多种用途,呈现出记忆里的独特乡野美丽面貌。而农作物采摘区主要种植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的果蔬,如甘蓝、豌豆、菠菜、草莓等,既体现了“触觉”的景观主题,又融合了乡村景观的农业风貌,更是晨农生态园里触觉园区可食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部分。陶艺体验主要可以让游客亲自制作陶艺茶壶、茶具等周边可以是用陶罐等元素作为景观小品结合道路场地的铺装与植被进行布置,成为既符合触觉元素又具有景观艺术观赏性的景观节点。手作鲜花饼可以由游客亲自参与从采摘鲜花开始到最后的鲜花饼成品过程。茶叶采摘可以让游客亲自摘取新鲜茶叶进行炒制,打包,通过身体通过和景观的直接接触,完成“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的过程。

(4)听觉园区

场地南侧的生态湖区营造了包括静听蕉雨,蔬影竹语、蛙鸣柳岸等主要以声音来进行设计的景观节点。静听蕉雨的节点中通过在建筑周围种植芭蕉,取“雨打芭蕉”之声,给人们以一种诗意的乡野田间的闲情,打造具有诗琴画意的景观情景。而蔬影竹语则以曲线的形式种植彩色的甘蓝、白菜、萝卜、番茄、青椒等蔬菜,在考虑实用性的同时也兼顾了观赏性。在湖区的西侧利用现有的建筑设计打谷场,保证在水稻的种植之后可以将稻谷变成米,让游客有参与感,其声音也让人们回到了那个劳动光荣的年代,充分展示了农事之乐。蛙鸣柳岸节点包括了大草坪等公共活动场所,兼具了诗意的景观与聚集活动的需求,在湖区沿岸种植垂柳,风吹垂柳飒飒、竹海的婆娑声,暗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听觉”景观意向,从而创造出赋予其主观意向之中奇妙的景观空间。在湖区中有生态种植技术,设置整个生态园的水循环系统,而使用灌溉、浣洗的水源均可用生态湖区的水,在设计过程中利用基地原有的环境进行适当的修葺,同时在湖区的西侧设置了一定长度的亲水平台,满足游客近水的需求,同时在湖区上的生态種植池中精心的进行植物组合设计,通过植物的搭配营造出一条植物丰富、雨水交融、生态环保的湖区风光带与其旁边的花卉馆、生态科普馆等建筑相互呼应。

(5)嗅觉园区

嗅觉园区主要位于场地的中部,以“五感”中的嗅觉体验为主题进行的景观设计,主要建筑是花卉馆中。方案通过种植芳香植物等途径打造可以闻见的都市农场景观。嗅觉园区主要包括闻香园,闻香园主要是以芳香植物为主题,主要种植腊梅、紫茉莉、千里香、含笑等植物,也种植昆明菊、薰衣草、食用玫瑰等花卉,形成一个四季可闻、全年皆香的,以“嗅”为主要感知方式的景观,同时辅以香樟树,桂树等基础种植,营造出一个物种多样、空间丰富的植物特色景观。

结语:

昆明呈贡晨农生态农场景观改造设计,结合美学、功能主义、主题创新原则、乡土文化展示原则、生态优先原则,运用五感设计加强受众的感官刺激,在游园过程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在特殊的感官体验下,让园区景观成为功能与形式并存、且富有乡野之趣味的人与自然和谐的高复合度都市生态农庄。积极满足周边居民及外地游客对农业风光的追求,在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创造农业生态闭环经济的同时,有效保护与传承当地传统文化,活化农业景观。运用景观设计的手段,道出了在城市化进程趋势下城市居民对乡村农业景观的期待,明示了农业景观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蔡万涛.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与关键措施——以北京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5):22048-22049,22052.

[2]鲁芬,明庆忠,李凡,余晓兰.乡村旅游综合体视角下的都市农庄建设研究[J].生态旅游,2014(01):296-299.

[3]芦建国,吴秀臣,唐桂兰.南京绿道植物景观营建特色探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31(02):295-301.

基金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滇中都市农庄景观建设中的文化表达研究”A2018QS25

作者简介:沈丹(1982.11—)女,云南玉溪。硕士,讲师,环境景观设计。

猜你喜欢
农耕文化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以农耕文化为特色创建农村小学大德育
红塔区发展农耕文化休闲旅游农业的思考
衡阳市弘扬农耕文化与发展现代农业的措施
山西万荣花鼓的文化价值
庆阳地区农耕文化在先秦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从农业谚语看壮泰民族的传统农耕文化
民间美术是本我的放逐和情感的宣泄图式
“重农抑商”的文化内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