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西藏和平解放的农奴将军

2022-02-21 04:12
民族大家庭 2022年1期
关键词:农奴永康叛军

在共和国将帅中,有一群特殊的将军,他们世代为奴,但不甘屈服于命运,在新中国的建立过程中最终选择了光明。他们或亲历了西藏和平解放,或参与了剿灭西藏叛乱,或见证了百万农奴大解放的伟大时刻。他们的独特人生见证了西藏和平解放的变迁,彭德怀元帅曾称赞他们“为全国少数民族走上革命道路作出了榜样”。

次仁旺堆:亲历百万农奴大解放

1950年7月,进军西藏的人民解放军路过四川省炉霍县的高寒山区,一个赤着脚给头人放牛的少年扔掉手中的牧鞭,勇敢地加入了这支远征的队伍。他叫次仁旺堆,一位姓刘的连长觉得他的藏名不好记,就为他取了汉名叫刘永康。

进军西藏的路途,艰难险阻。刘永康回忆道:“我们从昌都到拉萨,翻了十多座海拔超过5000米的大山。走了一年,光饿肚子就饿了半年。”

由于空气稀薄,连马都喘不过气,战士们爬到山顶的时候,几个女同志累得倒下了,战士们就背着她们继续走。上山难,下山更难,几个营的战士坐在背包上向下滑,由于速度太快,有些战士身体失去平衡,一头扎到了山脚下的雪窝子里,找不到了,最终长眠在了那里。

进藏后,刘永康亲眼看到百万农奴的苦难生活,“就忍不住落泪、难过”。

有一次,一个农奴实在是饥饿难忍,便偷了点儿农奴主的青稞,被发现后,遭到了严厉的惩罚。“我们亲眼看到农奴主熬了一大锅的酥油,待酥油熬得冒烟了,农奴主拿斧子把农奴的手指剁掉,往酥油里蘸,血不停地流,农奴疼得死去活来,那场面惨不忍睹。”战士们看到这种残忍的场面,纷纷落泪。

进藏部队遵守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群众纪律,主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解难事,深受群众拥护和爱戴。

次仁旺堆说:“西藏人民是很纯朴的,哪怕你给他挑一担水,在他生病的时候带他去看个病,他都会一直记着你、感激你!”

1952年8月,17岁的刘永康当上了排长,不久调到骑兵侦察连,前往那曲侦察匪情,在藏北呆了二三年。

之后,在保卫和建设西藏边防的斗争中,刘永康先后担任营、团、师级领导,指挥才能和领导水平得到充分展现,多次出色地完成任务。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拉开序幕,百万农奴大解放。农奴出身的刘永康亲身经历了这一伟大时刻,与藏族同胞们共同欢庆。他们点起了篝火,彻夜跳舞,高唱着“毛主席是太阳,太阳出来万物能生长……”

1983年,次仁旺堆被提升为西藏军区副司令员,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底调任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

嘎玛泽登:威风凛凛的“嘎司令”

1936年,嘎玛泽登出生在四川省甘孜地区的一个藏族农奴家庭。嘎玛泽登家世代为奴,他的哥哥和弟弟被农奴主杀害,父母被殴打致残,家中房屋也两次被焚毁。年幼的嘎玛泽登只得四处乞讨,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1950年冬,解放军来到了嘎玛泽登的家乡,从雪地里救起了奄奄一息的嘎玛泽登,他随即加入进藏部队。在革命队伍里,嘎玛泽登慢慢懂得了“共产党、毛主席是农奴的救星,解放军是受苦人的恩人”的道理。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百万农奴才有了新的希望。嘎玛泽登动情地说:“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儿女,我们的妈妈叫中国!”

1959年,西藏分裂主义集团发动了武装叛乱,叛乱分子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嘎玛泽登义愤填膺,投入了讨伐叛匪的战斗。在侦察连里,嘎玛泽登扬鞭策马,千里奇袭,只身歼敌16名,荣立二等功。

不久,印度在我边境挑起事端重燃战火。为了保卫祖国领土,嘎玛泽登跟随部队连夜开到了中印边境前线。在冰天雪地里,他和战友们英勇作战,呼啸的子弹射穿了他的衣裤和帽子,但没有伤着骨肉。他风趣地说:“那是神灵保佑,子弹不打好人。”战斗中,他又立了三等功。

在藏族人民心目中,嘎玛泽登是一个传奇人物,他目光犀利、身材魁梧,马骑得快,枪打得准。藏民们视他为大英雄,大街上有人打架,谁喊一声“嘎司令来了”,打架的人便立刻垂手恭立。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65年,嘎玛泽登被选送到南京军事学院深造。毕业后,他被派到海拔4800米的仲巴县担任武装部长。1974年,嘎玛泽登被任命为日喀则军分区副司令员,1983年荣升分区司令员。

日喀则军分区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嘎玛泽登在担任日喀则军分区正、副司令员的18年间,跑遍了防区的所有雪山哨卡,对千里防区内的山山水水了如指掌。

嘎玛泽登对手下官兵要求很严格,他认为“慈不掌兵”,部队就是要严格管理。一年夏天,某边防团发生了翻车死人的事故。嘎玛泽登连夜赶往现场,查明情况后,他对边防团团长说:“从今天起,你降为副团长!”此事在整个军分区引起了很大震动。仅在1983年,嘎玛泽登就处理了13名不称职的干部。

1988年9月,嘎玛泽登被授予少将军衔。1991年8月,嘎玛泽登升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

欧洛布穷:3岁就想当解放军

他是农奴的后代,西藏民主改革改变了他的命运;叛军烧杀抢掠,让他萌生了当解放军的愿望;参军之后,他练就了一身本领,打枪百发百中,独创“深夜刺杀模式”,并在西藏军区比武大赛中夺得第一名。

1959年秋天,欧洛布穷出生在西藏尼木县塔荣村一户贫困农家。祖辈都是农奴的欧洛布穷家分到了土地、牲畜和一间简陋土坯房,这是他们第一次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

“后来,是母亲的讲述影响了我!”欧洛布穷说。

1959年3月,西藏上层反动集团挑起了武装叛乱,叛乱失败后,几十名叛军从尼木县逃窜,叛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欧洛布穷的母亲就目睹了他们的暴行。“母亲讲,当时叛军进村后叫老百姓交出食物,不仅自己吃,还要喂马,并殴打老百姓。”

没过两天,解放军开始进村剿匪。高原的初春寒气逼人,但解放军入村后住在牛棚,不进农家,看到衣衫褴褛的村民,就把衣服脱下来给他们穿,看到被叛军打伤的村民就给他们疗伤。

叛军烧杀抢掠,解放军把百姓当成亲人。“如果有一天能当上解放军,那该多好啊!”欧洛布穷说,是母亲的讲述使年仅3岁的自己就萌生了这个强烈愿望。

1975年12月,欧洛布穷如愿成为一名战士。在部队,他除了练就了百发百中的枪法外,还独创了“刺杀模式”,“夜里练习刺杀走3公里,一个人在深夜里嗷嗷叫”。

1978年,西藏武警部队在拉萨隆重举行全区“比武大赛”,刺杀是比赛中最受瞩目的项目。欧洛布穷一路“过关斩将”,顺利挺进半决赛,“我和云南籍的战士比武,我猛地大叫一声,就把他吓得愣在那里,我上前一步轻松把他撂倒”。最终,欧洛布穷赢得了冠军,轰动全区。

1981年,欧洛布穷被分配到西藏聂拉木立新边防派出所任副所长。上任伊始,他就加强了辖区巡查力度。一天,他在例行检查中查获了76件麝香、100多尊铜佛,一举破获了当时西藏规模最大的走私案。此后20多年间,欧洛布穷屡屡立功,于2008年7月晋升为武警少将。

猜你喜欢
农奴永康叛军
“店小二”王永康,这个月可真忙!
窥视花样年华,引得春光乍泄
流变与传承
——秦汉时期“伏日”考论
富贵从天掉
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0周年
头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