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参与理论下《日语泛读》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创新

2022-02-21 08:32四川轻化工大学
内江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日语教学法能力

◇四川轻化工大学 林 琳

日语泛读课是大学日语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的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的头脑,不利于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发展。积极更新并丰富教学内容,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因此,以《JFS阅读理解活动选集》(A2B2)为主进行教学内容的展开将是我校日语泛读课程改革的第一步。同时注重问题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多读法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教学法的有效利用,并展开与会话、听力、写作课程的横向合作。

1 引言

日语泛读课(也称日语阅读课),是大学日语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常作为与中级日语(精读课)相辅相成的一门主干课,被置于日语专业二年级的课程体系中。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大量阅读,巩固学生已有的日语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增加词汇量,扩展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传统的日语泛读课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的头脑,不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因此,积极更新并丰富教学内容,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则是真正落实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保障。

2 新国标与JF标准下的能力观

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新国标”)是高校日语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引导性、纲领性文件。是日语专业实施教学改革、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和标准。“新国标”提出了以能力培养为导向,重视外语运用能力、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要求[1]。

而“JF标准”是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参照2001年欧盟公布的《欧洲语言学习、教学、评估共同参考框架》(“CEFR标准”),在2010年制定的一套日语教育、学习、评估的参考标准。为全球日语教育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及基准。其理念是“用来实现相互理解的日语”,提出了培养完成任务的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的重要性[2]。

两套权威标准高度统一的能力观为我校日语专业教学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3 学生参与理论

20世纪30年代,学生参与概念研究的先驱者美国教育学家Ralph W.Tyler提出了任务的时间性概念及时间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积极影响。他指出学生投入到学习任务中的时间越多学到的知识也就越多[3],奠定了学生参与理论的基础。胡定荣(2002)指出,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主体参与是20世纪教育评价和改革的重要趋势及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标志[4]。而李森、李霞(2005)则对参与性教学进行了界定,认为参与性教学是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生与教师都能各自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地进行交流与互动,以达到认知共振、思维同步、感情共鸣的境界,最终能够创造性地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实践活动[5]。

为了实现新的能力培养目标,"新国标"强调突出学生中心,要求重视启发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方法的使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因此,本文将重点以学生参与理论作为研究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4 《日语泛读》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我校的日语泛读课开设在大二上下两学期,每学期每周2学时,共32个学时(相当于精读课的三分之一)。日语泛读课所使用的教材为200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陈俊森总主编的日语专业系列教材《日语泛读教程》。内容较陈旧。课堂上教师仍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依然主要采用翻译法开展教学。教学流程基本按照先由学生进行课文阅读,再回答教材中所提出的问题,然后由教师进行正误解答,译文纠错并对重点单词和语法做出详细讲解,最终归纳总结文章中心思想的顺序完成。在学生看来,泛读课上教师总是千篇一律地灌输语言知识,整个阅读过程都是被动的,学生参与度低,学习积极性难以保障。也缺乏提供积极质疑、深度思考、协作完成任务的氛围,导致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思辨能力不足、实践能力缺乏。严重影响知识的内化,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5 《日语泛读》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创新

5.1 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为促进世界各地日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常年致力于各类线上线下日语教材的研发。尤其是2010年“JF标准”出台以来,更是开发了一系列以实现跨文化交流为理念的优秀日语教材。虽然内容大多针对的是初中级的综合日语,但也不乏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上参考资料。其中,みんなの教材サイト网站所提供的《JFS阅读理解活动选集》(《JFS解活集》)(A2-B2)就非常适合日语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以学生的兴趣及今后的学习深造相关为基础的实物教材的使用,不仅能让学生在锻炼综合阅读能力的同时感受真实的日本,更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及跨文化能力。活动选集分为教师用资料和学生用资料。其中,教师用资料不仅说明了阅读材料的使用方法、讲解进度的安排,还为课堂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方案。表1例举了部分该阅读理解活动选集的内容。

表1 《JFS解活集》(A2-B2)部分内容

表1 《JFS解活集》(A2-B2)部分内容

另外,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和日本国际教育支援协会主办的日语能力测试真题中的阅读文章不论从体裁、题材以及题目考查的能力来看都极具参考价值。日语泛读课上可以根据时间安排挑选一些N2、N1短文与学生一起快速鉴赏,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在日语泛读课后期还可以加入内容相对简单的经典短篇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赏析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5.2 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1)问题教学法。于春英(2015)指出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将课堂还给学生,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课堂参与意识[6]。

(2)任务型教学法。澳大利亚语言学家David Nunan于1989年出版的专著《交际课堂的任务设计》成为任务型外语教学正式形成的标志性著作。他认为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法具有结构性,它由教学目标、信息输入、活动方式、师生角色、教学环境等要素组成[7]。李万铁、李雁卿(2007)则提出任务型教学是以模拟真实交际为基础的教学方式[8]。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在任务型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顾娟(2010)通过教学实验证明了任务型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9]。同时,崔鸿嵘(2014)指出,任务型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10]。

例如,可以在日语泛读课前期的A2阅读文“「ご当地キャラ」って 知ってる?”讲解完毕后,不仅让学生梳理卡通形象在整个日本社会的存在价值及设计要点,还可运用本次课学习到的相关知识,为我校宜宾校区设计卡通形象并演示发表,用日语分享自己的设计理念等。将我国地方特色融入到课堂活动中,重视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参与及个性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涉及B1阅读文“ユザレビュを参考に商品をぶ”时,可从学生的实际购买需求出发,利用日本大型购物网站中相关商品的真实购买评价,为后续决策提供分析依据。模拟真实购物场景,让学生切身体验到理解、整合信息最终做出判断的重要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吸收新的语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3)多读法。日本教育家古川昭夫(2010)提出了学习者要从初级阶段就开始大量阅读的观点。即通过多读形成一种自然的语言习惯。通过多读开阔眼界,加深对异文化的理解,并变得自信[11]。二·川 上(2012)对采用“多读法”的课堂进行了实验,证实了其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具有积极作用[12]。王云风(2014)也提供了诸如デジタル本サイト这样的线上绘本获取途径,并建议充分利用配套音频进行边听边阅读,跟读模仿等练习[13]。

在日语泛读课后期采用“多读法”赏析内容相对简单的短篇文学作品时,可与合作学习法并行,已解决课堂上时间有限的难题。首先,教师可向学生提供足够数量的备选短篇文学作品。之后让学生投票选出自己最想阅读的作品前三位,以此进行小组人员的分配。确立分组后,组内完成所选短篇文学作品或其中一部分的课前阅读及分析整理工作。课堂上学生使用多媒体手段,运用日语分别对所阅读内容进行人物及故事大致情节的介绍,并通过设置提问环节,与听众进行深入沟通,确保分享的内容能被听众有效接收,达到共同鉴赏作品的教学目的。各小组发表完成后可进入到最后的讨论阶段。对同一或不同作家的人物刻画,写作风格等进行深入剖析,进而达到多读的目的和理想的阅读效果。如果时间允许各小组还可以选出最打动自己,感触最深的片段进行朗读等表演。用自己的声音表达作品的感情,真正走进文本的意义世界和情感领域。在提升学生的文学赏析能力的同时,提高外语运用能力、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并逐步培养阅读的好习惯。

(4)与听力、会话、写作课程的横向合作。课堂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创新效果除了会受到学生的实际日语水平限制之外,课时量也成为了其最大的瓶颈。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形式,日语泛读课可以适当与听力、会话、写作课程进行横向联动,以缓解课时量不足的压力。

例如,在大一下学期或大二上学期的会话课堂中常常会设计超市购物的角色扮演。扮演顾客的学生会对扮演超市员工的学生进行各种食材的价格、产地、特点等相关信息的咨询,进而提及“食物里程(Food Mileage)”的概念。而泛读课上则可对学生已经接触过的这个概念进行深入展开,通过阅读材料使学生关注热点话题,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和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实现教学中的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在大二下学期的中级听力课上经常会涉及短新闻听力练习,泛读课上则可进行思维活动的延伸,阅读相关新闻事件的评论,整合各方信息形成自己的判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而大二下学期的作文课则可以成为泛读课程的输出延续,让学生完成文学作品读后感的撰写。

总之,不论纵向还是横向,都将始终贯彻“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自然有机结合,还原语言最真实的使用场景,全面提高“新国标”及“JF标准”下学生的各项能力。

6 结语

作为核心课程,日语泛读课不仅对日语专业学生提高日语水平起着关键性作用,也将影响学生后续阅读课程的学习。如何达成“新国标”及“JF标准”的要求,在泛读课程中传授知识、提高素质、培养能力是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掌握不同题材文章的阅读技巧,提高综合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展开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给学生提供大量自主参与的机会,彻底将现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尤为重要。然而,问题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多读法都需要课堂提供足够的时间才能保质完成。如何找到与课时的平衡点还需要今后对课堂活动的具体实施进行监控和调整。另外,新的教学方式下成绩的评定也需要一套全新的科学有效的方案。评价应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为导向,注重形成性评价。而课程结束后还需及时获取学生及教师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

猜你喜欢
日语教学法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日常日语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