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担纲,助力中文走向世界

2022-02-22 03:25史有为
语言战略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书面语声调拼音

史有为

任何语言都有权利向世界传播,让世界了解自己,与自己交流、沟通。

汉语/中文使用人数最多,但使用国家却很少。这是个尴尬的现实。国际中文教学中不断传来汉字教学艰难的消息。许多二语汉语学习者最终仍然不能完全掌握声调或语调,而他们却仍能以汉语作为工作语言,并未出现明显的交流阻碍。许多外国留学生到毕业时还不会最低限度的汉字,仍使用拼音代替。同时,许多中国人都在使用无声调的拼音输入汉字,拼音串越长,转换汉字越准确。汉语拼音正辅助着汉字,已成为事实上的“准文字”“准中文”。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对于非汉语母语者,中文教学突出的难点在汉字,在声调,在语体。

然而,中文听说读写的标准却非常“标准”,不愿妥协。坚守声调与汉字,认为这是汉语文的特质;开发各种汉字教学法,宣称汉字并不难学;赞美由成语、文言成分以及由韵律制约所显示的汉文之美。这些也都可以理解。但它们不能消除教学之“难”。现实之难依然让教学双方感到困惑。

如果要有效解套,就需要我们运用发散思维,面对现实,树立战略意识。

我们的学生都来自拼音文字的国家,从语音分析性的拼音文字一步跨入语音-字符整体性的汉字,从词为基点的拼音书写突然转向语素为基点的汉字认知,落差是何等巨大,出现的心理与习惯阻碍又会何等惊人!因此,逐渐让学习者适应这种转变,利用拼音设置过渡性准文字,创造更多快速学会中文的可能,应该是我们不容推卸的责任。

学习者大都来自无声调语言地区。无声调语言与声调语言的差别是一道难关。学习者大都已过了语音学习黄金期,是否可以设置降低声调要求的及格标准?

中文书面语有的离口语太远,文言古语会经常羼入其中,韵律要求又使得“通顺”变得高不可攀,让人望而生畏。我们是否该建立一种更接近口语或口-书两用的语体,以减轻学习负担?

中文传播的现实告诉我们,是时候了:在部分学生中,在汉字等项目上暂时妥协,让辅助性的拼音担纲,成为主力军,换取加快中文传播的一片蓝天。战术上的“后退”,为的是换来战略上的大踏步前进。值得!

为此,我们应该设立更为现实的中文学习标准或学习类型。如设置以下3种教学类型,供学生选择。

全拼音型:应该承认拼音有准文字功能,是中文的一种。可以利用二语教学的机会测试拼音准文字。文字的关键在于定型化。同音词字形分化是个拦路虎。哪些词或语素、哪些拼音位置需要加调号或帮助定型化的符号?在何种条件下才能将拼音文本转换成尽可能正确的汉字文本?为了利于拼音级教学,可以借鉴过去多个曾有的经验。我们应制定口语-书面语通用型的词汇与语法体系。只有如此,才能大幅度开创新的局面。

拼音+识字型:要求学生在拼音基礎上认识常用汉字。可以适当放开对书面语的要求。

全汉字型:要求学生能使用汉字,经过一些梯级,最终能读写汉字文章。是否使用拼音辅助应有多个选择。

这3种类型的功能与适用范围都有所不同。新中文标准应与此相适应。我们相信:只要通过了拼音级,事实和任务会逐步引导学习者自然而然地进入汉字识用阶段。

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还需要开发更多更好的拼音-汉字双向转换软件,让拼音与汉字相互转换,助力教学,服务于语言战略。

我们要放开手脚,开创新局面。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践行。

猜你喜欢
书面语声调拼音
柬语母语者汉语书面语句法复杂度研究
声调歌
拼音宝宝扛声调
拼音宝宝扛声调
单韵母扛声调
关于初中学生书面语感的思考与提升策略
关于听障学生汉语书面语习得偏误的研究
快乐拼音
快乐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