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意象图式下的意境构建

2022-02-23 06:41顾海丹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1期
关键词:望岳泰山图式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当中的重要范畴,诗歌也是语言学中的基本内容,二者存在结合的契机。意象图式强调个人身体与世界的互动体验,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心理认知的加工与整合,完成意境内涵的构建。杜甫作为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创作中就充满了繁复的意象,透过这些意象组合形成意象群并生成意境,达到物质与心境的水乳交融,抒发自我独特的情感内容。

一、意象与意境简述

意象作为一个中国古典美学里重要的范畴和文学命题,对它的探讨也从未停止过。由于唐诗自身的特殊性和丰富性,唐诗中关于意象的研究和探索,历来是学者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著名文学史专家袁行霈曾经指出“有唐三百年,自然景物意象化的过程十分迅速,同时诗歌创作也达到了一个高峰”。唐代多姿多彩、无穷无尽的意象形式既增添了唐诗的艺术魅力,又给后人留下了亟待开发、大量研究的领域及资源。

意境是通过文学作品所营造出一种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情景交融是意境最鲜明的特点,情是主观之意,即作者情感理想的主观创造;景是客观之境,即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著名美学家王国维先生同样对意境进行了独特的探讨,推动了意境理论的构建。当然意境与意象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和本质的区别,二者都体现出主客观的联系,都呈现出情景的交融,其中意境是主客一体,情景交融,意象是情景并列,各自为阵。意象的叠加和组合可以形成意象群,意象群产生意境内涵,也就是说意境是意象的高级形态,是意象的场域集合。

二、意象图式的原理

意象图式概念最早来源于认知语言学,由西方著名语言学家们结合语言学研究将“意象”与“图式”两个概念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意象图式”理论。意象图式是一个比心象和表象以及想象更为抽象的概念,是主体在与客观世界互动体验的过程中生成的一种固定抽象结构样式。还有的学者指出,意象图式是一种空间结构與概念结构的融合压缩,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对客观真实世界的真实体验进行压缩性再写。

意象图式具有抽象性、结构性、体验性和动态性的特征。体验性指的是来自我们人的主观体验;抽象指的是相对意象和具象而言的,它是一种概念的概括;结构性指的空间结构和概念结构的组合;动态性指的是意象图式的产生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诞生于人们不断的劳动行为当中。

意象图式有基本的结构范式,比如有容器式构建;有(始源)——路径——目标/空间(前后左右上下等)式构建;有连接——整体(部分)式构建;有边缘——中心式构建;还有从力量——平衡式构建等,基本的范式相互结合搭配构成更为复杂的结构图式,也就是说意象图式以个人的主观体验为出发点,通过具体的物象认知连接到抽象领域,通过映射,带来对抽象认知的理解。该理论应用在我国古典诗词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三、意象图式理论下《望岳》的意境构建分析

“诗圣”杜甫身处历史的洪流之中,有感于人民的苦难,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现实主义诗歌作品,呈现出“沉郁顿挫”的美学特征。在其诗歌创作之中,《望岳》是少有的磅礴大气,意象开合的乐观之作。该诗创作于诗人早期,经历了科举失利后的杜甫并没有因此消沉颓废,反而迸发出积极向上,不畏眼前困难的进取姿态。作者一路北上,登临五岳之首的泰山,面对绝顶的无限风光,发出强烈感慨,并将自己心中的真情实感凝结,实现了自我精神的超越,达到了一种“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美学意境。

(一)上——下图式与意境构建

《望岳》作为一首登高诗,首先具有鲜明的空间性,具有意象图式中上——下图式的基本特征。上下意象图式指的就是在空间方位上以上下为主要特征的图式构建,比如以人为中心,头在上,脚在下,就能形成这种图式,传递出图式内涵。在《望岳》中,诗人自山脚登临泰山之巅,俯瞰整个景色,迸发出强烈的感慨,就呈现出以上图式内容。诗歌的后两句可以看出,此时诗人的自身位置与泰山之巅就构成上下图式。在这样的图式结构下,诗人有感而发,由此时的登顶联想到人生,由眼前绵荡的景色生发出跌宕人生的感悟,表达出诗人不畏眼前困难,勇于攀登人生高峰的远大抱负,境界开阔,大气,完成由意象——人生意境的升华(图1)。

(二)始源——路径——目标图式与意境构建

该图式简单明白,就是设置一个具体的目标,根据目标的设定,制定一定路径路线,然后从原点出发,到达制定的目标位置。《望岳》作为一首登山之作,其目标很明晰,就是到达泰山之巅,完成旅行。诗人由山脚出发,经过层层艰难险阻到达山顶,完成始源——路径——目标的构建,即山脚——山路——山巅(图2)。在整个登山过程中,诗人又联想到自身的处境,形成心理的暗喻,指代出个人奋斗的艰难心境,完成心境的升华。

(三)中心——边缘图式及意境构建

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以自我为中心感知现实世界的一切,能够形成这种中心——边缘图式。《望岳》中,诗人以自我和泰山为中心,以泰山周边的景色为边缘,构成以上图式,作者立于泰山,周边的群山都变得渺小,产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视觉感触,此时完成各种意象的叠加。之后,以此为中心,诗人联想到自己的人生道路,作为科举失利的待发之人,相信有一天自己也能通过努力奋斗,登上人生的巅峰,实现自我远大的理想抱负,就像泰山一样,傲立群峰,自己也突围而出,傲立群雄,这样完成了由意象到意境的构建(图3)。

由此可见,在杜甫的《望岳》中,通过意象图式解析可知,诗中的归鸟、云朵、泰山、群山等意象构成一组意象群落,由这些意象群落上升为意境构建,人生的感悟与升华,诗歌的人文内涵更加突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更加深刻而透彻。

《望岳》以登高为主要内容,以“望”为视角切入点,将泰山的雄伟壮丽与人生的波澜起伏相互勾连,形成大气磅礴的意境构建与图式表达,展现出诗人杜甫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境界。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4.

[2]阮元刻.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司空图.二十四诗品[M].北京:中华书局,1990.

[4]严云爱.诗词意象的魅力[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5]文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6]张媛飞.意象图式与诗歌意境的构建——以杜甫诗歌《望岳》为例[M].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

顾海丹,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三厂初级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望岳泰山图式
望岳
泰山之行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泰山日出
《登泰山记》的打开方式
望岳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审美心理图式与文学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