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沁园春·长沙》的激昂慷慨

2022-02-23 06:38杨燕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2年1期
关键词:下阕救国游泳

杨燕,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教师。

初读,“激昂慷慨”贯穿下阕,占据全词主流《沁园春·长沙》,容易被上阕流露出的激昂慷慨吸引。“激昂慷慨”既是由直接抒情的词句“怅寥廓”表现出来,也是由上阕描写的秋景格调体现出来。

激昂慷慨展现得淋漓尽致的一句是“鹰击长空”。“击”的意思是搏击、斗。这句可理解为“鹰斗长空”。鹰与辽阔无垠的长空比,可谓“渺沧海之一粟”,太过渺小。传统文化视“天”为至高神灵,圣旨以“奉天”开头可为一证。鹰敢于挑战神一样的对手,让人情绪激昂。结合下文“万类霜天竞自由”,可理解为自由是战斗换来的。毛主席在与本词写作时间接近的《湘江评论·创刊宣言》提到,“各种改革,一言蔽之,由强权得自由而已”。鹰可视为“由强权得自由”者的化身[1],让人意气慷慨。

当然,上阕还有一种情感不可忽略。词以“独立寒秋”开头,透露出孤独凄冷之情。据《毛泽东年谱》可知本词的写作背景为:1925年7月间,由毛泽东领导并发动的农民运动在韶山地区迅猛开展,令这一带的地主豪绅惶惶不可终日。8月军阀赵恒惕秘密下令逮捕毛泽东。得到消息的毛泽东连夜化装离开故乡,准备前往广州,路过长沙写下本词。[2]

结合写作背景更容易理解“寒”中的惆怅,“独”中的“孤独”。至于“湘江北去”,则要说到我国文学传统中以流水暗喻时间流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都是例子。此处“湘江北去”既是实写眼前的湘江,也感叹时光流逝。“寒”中还包含着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惆怅。

上阕中“孤独惆怅”如何变成了“激昂慷慨”?“怅寥廓”是转化的桥梁。“怅”指“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心绪”。诗人独自来到橘子洲,原本孤独惆怅;但看到寒秋的景象一反萧索之态,不禁深思,进而激昂慷慨。

值得一提的是,為何是“怅寥廓”而非“怅辽阔”呢?“辽阔”指空间广阔,“寥廓”指宇宙高远辽阔。“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宙”包括时间、空间。下阕诗人开始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引发他激昂慷慨的,不仅有广阔空间,还有悠悠时光。因此,此处不能错写为笔画简单的“辽阔”。

下阕诗人以“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为领字句,领起对过去与同学们一起干出的不平凡事件的回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与“粪土当年万户侯”表明,那些事件为救国行动。诗人称那类不寻常的日子很多,表现出激昂慷慨。

然而下阕表示时间的词语密集地出现,本不当被忽视却常常被忽视了。

“曾游”的“曾”“忆往昔”“当年”意味着回忆过去。“恰同学少年”的“恰”,“挥斥方遒”的“方”,与“风华正茂”的“正”意思一样,我们不妨视之为“变形的反复”:词语不同,语义一样。反复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强调。在回忆中,诗人强调那时“正”处于某种状态,恰恰意味着现在同学们不再是少年,意气不复当年之强劲,风采才华不复当年之盛,总之,时过境迁,同学们大力救国已是过去。此时,再来看“独立寒秋”,就明白诗人孤独的分量了。以往与众多同学并肩救国,现在只有自己一个。重温青春盛事固然让诗人激昂慷慨,但时过境迁,他孤身一人,尚在逃亡,依靠回忆迸发的激情如何持久?从回忆回到现实,会不会更添孤独惆怅?如此说来,理解词的结尾分外重要。

本词以疑问句结尾,问询同学们可曾记得到江河中心游泳的壮举。游泳溅起水花,竟然能阻止船的行驶,是不是如同鹰击长空一般强劲有力?诗人能这么问,首先表明他不曾忘却那段峥嵘岁月。更重要的是,它还有弦外之音。梳理本词的脉络,才能明白结尾的深刻意蕴。诗人睹深秋景色明艳,万物自由强劲,引发深思,从孤独惆怅变为激昂慷慨,问“谁主沉浮”,接着回忆和同学们一起爱国救亡的峥嵘岁月,最后问其是否记得过去游泳的情形。

上阕结尾也是疑问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寥廓”包含时间维度,诗人问脚下的“大地”,即中华大地。这个问题其实问“谁主宰中华未来的盛衰”,表明诗人关注祖国命运。下阕接着回忆救国行动,那么,顺应诗意流动,最后的“游泳”应该与救国相关。游泳与救国有什么关系呢?游泳的与救国的是一个人。从特点的相似处上看,诗人和同学们过去的救国行动,与此处描写的游泳“浪遏飞舟”一样强劲有力。从结构上看,和上阕万物在寒秋中强劲灵动一样,人能在革命遇到挫折时依然强劲!

如此说来,结尾不是真的在回忆游泳,甚至也不是一个真正的问题。下阕伊始诗人描写峥嵘岁月,自然能勾起同学们的回忆。结尾的提问,是顺势对其的唤醒,唤起他们重燃青春斗志,重现青春激情,继续大力救国。诗人试图唤醒同学们,表明他身处逆境,壮心不已。因为这逆境,不仅表现为反动军阀穷凶极恶,诗人亡命天涯;还表现为原来并肩救国的同学不复当年,只剩诗人依然故我。他的壮心,表现为他在逃亡途中,惦记的不是自己的安全,而是祖国的未来,发出“谁主沉浮”的擎天之问;处于下风却蔑视生杀予夺的反动军阀,唤醒同学们继续大力救国,重燃青春斗志,重现青春激情。毛主席身处泥淖,并非仰望星光,而是化作了星光,指引着同学们。

全词以孤独惆怅之情开始,观景深思后化为激昂慷慨,后者贯穿下阕,占据全词主流。词上阕对秋景的描写是激昂慷慨的引线,下阕对峥嵘岁月的回忆让激昂慷慨得到延续,是结尾将其推向高潮。对下阕的深入理解,关乎对毛主席胸襟人格的准确认识,不可不重视。

参考文献:

[1]吴振兴,廖先.运用内容分析法:革命文化融入高中诗歌教学探究——以《沁园春·长沙》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1(6):40-47.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毛泽东年谱[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下阕救国游泳
思念的五月
士魂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柬埔寨主要反对党被解散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半阙词
游泳时小腿抽筋了
常人等
听谎有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