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升初中音乐识谱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2022-02-23 06:40任娜
学习与科普 2022年11期
关键词:识谱教学初中音乐有效性

任娜

摘要:随着初中学校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越来越重视,音乐教学也成为学校教学的重点学科之一。一段音乐的开始是由多种音符构成的乐谱组成的,而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也是由识唱乐谱开始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打牢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将提升乐谱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关键词:初中音乐;识谱教学;有效性

学生在小学时已经简单学习了一些乐谱,但学习的程度不够深,对乐谱的认识度也不够。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在学生小学所学内容的基础上,逐渐加深学生的学习程度,并且提高学生学习乐谱的有效性。乐谱教学属于乐理方面的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可能会有些枯燥。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让学生对乐谱感兴趣,并且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乐谱教学的效率。

一、提升识谱教学的趣味性

乐谱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并且枯燥的,在以往的音乐课堂上,教师只是带领学生朗读一遍乐谱,然后就让学生跟随音乐唱乐谱。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乐谱并没有发挥它重要的作用。实际上乐谱是一段音乐的核心,识唱乐谱也是学生学习音乐所要掌握的的一个基本技能。由于乐谱的特殊性质,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提升识谱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对乐谱有学习的兴趣,进而才能提升识谱教学的效率。对于提升识谱教学趣味性有几个方面的策略:首先教師可以利用音频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乐谱教学有很多方面的内容,它包括音符的教学、节拍的教学以及音乐简谱的教学等等。在学习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前准备好相应的具象的动画内容在课堂上演示给学生,这种具体的视频内容比抽象的知识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教学法来提升识谱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在用游戏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识谱效率。

比如,在学习《青年友谊圆舞曲》时,就可以利用以上的策略提升识谱教学的趣味性。由于这一课时需要学习的歌唱曲是一个节奏感比较强烈,节拍比较明确的音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游戏教学法以及在教学中插入音频的方式来提升整个识谱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在学习之前对圆舞曲的知识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播放圆舞曲相关的舞蹈片段,然后让学生跟随相关的舞蹈乐来进行乐谱的学习。这首曲子使用的是三拍子的节拍,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使用相关的图示来帮助学生理解三拍子,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与此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加入游戏表演,让学生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三拍子强弱弱的规律,这样既能让学生加深对节奏的理解,也能让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感兴趣,从而提高识谱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设置情景深化教学程度

在进行音乐学习时,学生在相应的情景中,更能提高识谱的效率。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深化对乐谱的学习,更能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及相关的乐器等在课堂上设置相应的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乐谱的相关知识。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能接触到各类的音乐,这些音乐就有不同的节奏、旋律、曲调以及不同的乐曲风格等,教师可以以音乐为核心让学生聆听各类的音乐,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就能增加学生的乐感,同时了解各种乐符在乐谱中的运用,也能掌握各类节拍的节奏规律,增强学生识谱的效率。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去演唱和用乐器来演奏音乐,在这一过程中来提高学生识谱的效率。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总是以旁观者的态度来进行学习,但如果让学生亲自去演唱或者演奏乐谱,学生就能处于学习的中心,从而摆正态度用心学习。教材中著名的音乐和学生能够利用现有乐器演奏的音乐,教师都可以在教学时利用起来,提高学生识谱的效率。

比如:在学习《歌唱祖国》时,教师就可以设置相应的情景来帮助学生提升识谱的效率。首先,教师可以通过PPT来展示数民族服装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到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然后教师趁学生学习的气氛较为激昂时引出《爱我中华》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该音乐的方式,让学生领悟该音乐乐谱的结构、节奏以及音域跨度,学生在欣赏演唱的过程中提升了乐感,对识谱的学习也更加敏感。

三、改变传统的识谱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总会让学生先学习乐谱,然后再跟随乐谱去进行歌词的演唱。但是由于学生对乐谱理解程度不够深,因此学生在学习乐谱时较为坎坷,这就使教学一开始学生就遭受了挫折。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在进行识谱教学时,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通过音乐的播放,来识记歌曲的旋律以及歌词,然后再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乐谱,学生在掌握了整个歌曲的大概旋律后再学习乐谱,这样就会提高学生识谱的效率。同时,教师在进行乐谱教学时,还应将乐谱分类进行教学。一曲音乐中不同的段落,乐谱的复杂程度也不相同,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带领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同时通过比较乐段与乐段之间的乐谱区别,让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

比如:在学习《牧歌》时,教师就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识谱的有效性。在学习《牧歌》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不学习乐谱的基础上进行演唱,学生学会唱这首歌之后再带领学生学习乐谱。学生在提前掌握该歌曲的演唱方式之后,在学习乐谱时就更加的得心应手。同时,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乐谱时,可以先让先让学生从乐谱中找出相近的旋律片段,比如该歌曲的第一、二小节,第五、六小节,第九、十小节,它们在节奏上相同,最后四小节基本上是五到八小节的低5度变化形式。学生在将乐谱进行分类之后,学会了一二小节的乐谱,在学习之后的乐谱就更加容易。

综上所述,基于识谱教学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上要致力于提高识谱教学的效率,可以通过提升教学的趣味性、设置教学情景以及改革教学方式等方面去完成,从而优化识谱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陈晓敏.初中音乐识谱教学新思路构建[J].中学课程资源,2019(08):43-44.

[2]黄玲玲.音乐教学中的识谱教学策略探析[J].成才之路,2020(18):126-127.

猜你喜欢
识谱教学初中音乐有效性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识谱教学研究
浅谈两种国外教学法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的适当运用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重要性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