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师及特殊学生心理学研究

2022-02-23 01:33张一鸣谭婉秋
学习与科普 2022年11期
关键词:特殊教育

张一鸣 谭婉秋

摘要:心理健康的问题已经成为青少年、尤其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尤为重要的问题。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的心理学领域的研究都应该被重视。教师,在学校里承担着教书和育人两个任务,除了教学任务之外,如何将学生培养成一个三观良好,品德端正的栋梁也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特殊教师;特殊教育;学生心理学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很大程度的提升教学的质量。 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一名学生如果尊敬、喜爱一个老师,那么从这名老师进入教室的一刻起,他便会把注意力放到老师的身上。让学生对这一名老师,这一学科产生兴趣。反之,如果一名学生对某位老师产生了厌烦、恐惧或者是抵触,那么会直接导致学生对这一节课,甚至这一学科产生抵触情绪。

一,师生关系的改善和提升

在教学的过程中,和日常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作为老师都可以通过对于一些事件的剖析、观点来和学生建立情感上的共鸣。这一点对于年轻的教师会更容易去完成。比如课外和学生一起探讨当下流行的综艺,聊一聊他们喜欢的明星。又或者当看到某一位学生情绪沮丧的时候,找一个相对隐私的空间,坐下来安静的和学生去交流,先去了解学生难过的点,然后从自身出发,让学生知道有些困难和痛苦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但是不管怎样的风雨,最后都会过去。与学生分享快乐,为学生化解忧愁,可以很大程度的拉进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学生品德的塑造

(一)人格的发展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根据不同的年龄大概分为八个阶段。

2岁之前,形成基本的信任感与基本的不信任感;2-3岁期间,形成羞耻感与怀疑;4-5岁期间形成内疚感;6-11岁期间形成勤奋感与自卑感;12-18岁期间会形成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一般来说,儿童成长过程中,6-18岁的区间恰巧是小学到高中的节点。

我们从小学生来心理教育的角度来说,这个年龄的学生,已经建立了情感基础,而正是勤奋感与自卑感形成的阶段。因为针对小学生,我们要更加的耐心和细心的去教育和疏导。

(二)品德的塑造

学生的品德教育工作,要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抓起,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要细心、细致,逐步的培养和形成文明礼貌、团结互助、关心集体、爱护公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等等优秀的品行。

作为老师可以通过科学的把控,利用自然科学,生活常识,以及课堂上的实例等等,让学生在长期耳濡目染的渗透中,逐渐塑造良好的品德,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在学校组织集体活动的时候,作为教师应该身先士卒的为学生做榜样,不论是文体活动,还是打扫卫生,都应该积极的参与其中。在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德品质的同时,也更容易促进师生关系。同时还能很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三、心理健康教育

(一)学校对学生的影响

学校不能把自身视为教育的目的。学校必须明白,它是在为社会而不是在为自己培育学生。因此学校不应该忽视任何一个学生。很多时候越是成绩差的学生,在心理上,自卑感会更强烈一些。因此很多学校一直在进行差别分班,个人认为,这对于一个学校的升学率也许有所帮助,但是对于独立个体来说,会造成很负面的影响。

(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在当今的时代,学生家长由于工作原因或者个人原因,对学生心理上的疏通和辅导少之又少,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也越渐被放大。

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耐心、细致、不厌其烦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尤其在发现性格孤僻或者行事异常的学生的时候,更应该多一分耐心和怪怀。心理学大师阿德勒指出:世界上没有问题儿童,只有缺少正确引导的“生活的失败者”!

(三)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这个充满爱的世界里,有很多折翼的天使。他们天生就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样,或是身体上有残缺,或是智力上有障碍。

对待这一类学生,作为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个体,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进行疏导。对于肢体上有残疾的学生,首先要让他们积极的面对自己身体上的缺陷。有些学生会把自己的残缺归咎于父母,虽然根据医学统计,孩子天生的肢体残疾与父母(其中包括是否有吸毒史、是否有过多次打胎,是否高龄产妇)有一定的联系,但是要让学生学会宽容、理解和饶恕。要让学生能够勇敢的面对。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不管是肢体的残缺,还是听力、视力的障碍,只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努力,仍然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完全可以融入社会。

当然还有另一类问题更尖锐的学生,就是智力障碍的学生。他们的问题更加个体化,不同个体的学生智力发育程度不同,没有办法按照常规的教育方式一篇盖过。整体来说智力障碍的学生依赖性强,惰性严重,做事不能持之以恒,情绪易变,易冲动,敏感多疑。对待这一类学生,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从大环境出发,让学生不要对学校和教师产生恐惧。并且尽量的满足他们表达自己情感的欲望,不要过度的压制他们表达情感的意图。潜移默化,慢慢的培养他们心中有爱和感激之心。

最后像是自闭症的学生,就更加的困难一些。自闭症的学生是需要非常系统化、综合性的心理教育和治疗过程的,显然不是单独依靠教师利用学校的时间就可以完成的。作为教师在对待自闭症学生的时候,只能尽量保持温和的心态,尽量去發现自闭症学生可能会感兴趣的某个领域,从而任其在他喜欢的领域相对稳定、健康的发展。

结论

以上所述,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神圣而崇高的职业,我们就要摒弃掉自身的一些恶习,克服掉个人性格上的缺陷,用最积极、最阳光、最正能量的一面去对待每一个孩子。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应该竭尽全力的去为学生着想,根据不同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心理素质、性格特点来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引导。也许这个过程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这,也正是一个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任俊,叶浩生.积极人格: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4).

[2]庞红卫.积极心理学导向——美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新趋势[J].青少年导刊,2009,(4).

猜你喜欢
特殊教育
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研究综述
浅议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
特殊教育学校班主任应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
如何搞好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