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创造性戏剧指导策略探析

2022-02-23 01:33徐银云张姣妍
学习与科普 2022年11期
关键词:STEAM教育幼儿园

徐银云 张姣妍

摘要:戏剧是当今社会的主流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以舞台表演为中心,集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因素为一体,以动态直观的形象向观众反映生活、诠释道理。幼儿戏剧作为戏剧的一个特殊分支,在幼儿认识自我、感知世界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幼儿创造性戏剧,已逐渐发展为幼儿园艺术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探讨了STEAM教育理念与幼儿教育的融合可能性,并对现阶段的幼儿创造性戏剧展开创新探索。

关键词:幼儿园;创造性戏剧;STEAM教育

STEAM教育指的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数学(Mathematics)多领域构成的综合教育,以跨学科课程的形式呈现。在表现特点上,STEAM教育不提倡学生只专注于理论知识,而是倾向于活动化和实践化,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形成综合素养。其诉求在于令教育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回归社会。而幼儿戏剧正是通过演绎实践的方式,鼓励幼儿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和语言声音来自由表达,从而艺术地传达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体验。以此为前提,幼儿创造性戏剧有希望成为幼儿园跨学科教育的理想媒介,从而赋予儿童真正的创造空间和自我发展的平台。本文基于此构想,对STEAM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创造性戏剧指导策略展开探析。

一、STEAM教育理念与幼儿教育融合的可能性探讨

STEAM教育理念作为一种新型教育形态,本质上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才能,令他们获得更高更远的发展,以适应社会变革和生产力需求。而在国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正逐渐向育人为本、素养为核的方向开展,二者的目的正逐渐重合。幼儿教育作为人类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教育,其课程内容较其他阶段更具关联性和情境性,与生活的联系也更为贴切,这就无形中为STEAM教育理念的融合提供了机会。而幼儿教育的主要特征中,也能窥到跨学科课程模式的一些渗透。

第一项特征是保教合一。即在幼儿园阶段除了授予儿童基础的学科常识,还需有基础生活习惯、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和礼仪社交等方面的培养内容。换而言之,就是让幼儿在生活中进行学习,积累更多常识经验。同时又在学习中了解生活,增进对世界、社会和自我的认知。这和STEAM教育主张的知识跨界、场景多元化构想是不谋而合的。

第二项特征是教育方式游戏化。将游戏作为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娱乐需求,同时也将其作为幼儿学习的一条主要渠道,令幼儿在游戏中对社会进行模拟和重构,从而加深认识。最常见的游戏如过家家,就是幼儿了解现代家庭结构、掌握生活规律的开端。游戏化的教育方式契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同时能提升不同场景下幼儿应对不同问题的解决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在低年级段的STEAM教育课程中,常常能看到游戏教学的存在。

第三项特征是重视感官认识和直接经验。幼儿因为心理认知水平较低,对事物和现象的理解有限,往往会将看到的、听到的当做是真实存在的,例如看到现代电视剧里有恐龙,就相信恐龙依然存在。因此幼儿园课程中添加了很多实践因素,让幼儿亲身参与到活动中,在动手过程中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如冰是凉的、火苗会烫手、剪刀容易造成伤口,然后幼儿才能对事物产生抽象的概括认识,從而形成正确理解。这同STEAM教育主张实践、重视过程的理念高度重合。

二、现代幼儿创造性戏剧的项目开展和前景研究

幼儿创造性戏剧是一种即兴式的戏剧活动。一般是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儿童围绕某一主题展开讨论,并从生活见闻、日常阅读或者凭空想象中摄取灵感,然后通过人与物的扮演,将自己的想法在虚构的戏剧中演绎并传达出来。创造性戏剧彰显了幼儿的童趣与率真,同时给予他们自由联想、随意发挥的机会,用肢体动作、对话甚至是无实物表现的戏剧形式来沟通。儿童文学研究学者陈世明认为,儿童在戏剧活动中观照自己的内心感受,分享与伙伴合作的快乐。由此看来,创造性戏剧同时也是幼儿观察自我与外界的一面镜子。虽然强调即兴创作,但是它仍然有着明晰的活动流程,其步骤可以总结为四步:演出发起和热身,主题设定及导入,幼儿参与和呈现,经验总结与反思。

第一步,演出发起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考虑创造性戏剧活动开展的场地、时间、活动目标和类型,并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幼儿园活动设计原则。常见的创造性戏剧类型包括音乐律动、默剧演出、即兴创作、角色扮演和短剧演出等等。选定类型、完成演出计划后,教师就可以选择合适的场地,例如开阔的小礼堂、温暖的户外和阳光充足的教室,引导幼儿作简单的热身活动,促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关注接下来的戏剧活动。

第二步,主题导入环节。教师需要推出一个演绎主题,让幼儿有机会充分发散思维,进行想象。常用的导入方法如情景创设法,就是教师先构建出一个具体场景,再由幼儿们构想接下来可能的事情,随后大家经过讨论和分工,决定各自的角色和出演方式。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适当干预,保证幼儿有秩序地进行戏剧演出,避免争吵和冲突。

第三步,幼儿呈现环节。假定在分组演出的情况下,教师会邀请每个小组依次进行演出,其余的幼儿则充当观众。教师充当观察者和记录者,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观察,以不干扰为原则进行书面记录。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只负责科学评价而非打分,否则便会偏离幼儿戏剧活动的初衷。

第三步,总结反思环节。在戏剧环节呈现过后,幼儿和教师应聚在一起,对刚刚的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讨论。大家可以围成圈,挨着彼此坐下来,轮流表达对演出活动的想法,比如遇到了什么困难,产生了什么疑问,获得了什么感受,等等。教师等幼儿挨个表达完毕后,再抛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协助他们回忆和反思活动中的不足,总结表演经验。反思环节具有升华艺术活动、提升幼儿思维品质的效果。随着戏剧常规的建立,幼儿逐渐能够放开自我、害羞情绪情绪,勇敢地投入到活动当中。

三、STEAM教育理念下幼儿创造戏剧的指导策略

1.注重过程经验,加强幼儿认知,提升质疑批判能力

如果说传统教育理念的评价方式是精确型,以标准答案为参考来裁定分数,那么STEAM教育就是容错型。它鼓励并容纳孩子的错误,让孩子在行动中尝试不同做法,体会不同观点的好坏,并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质疑或批判。换而言之,STEAM教育重视过程,注重实践,更重视幼儿亲自动手带来的经验认知。同样地,在幼儿创造性戏剧中,比起精彩的舞台效果、流畅的演出和滚瓜烂熟的台词,更宝贵的是幼儿在创造性演出过程中的收获,此时便凸显出“问题”与“结论”的重要性,产生问题意味着幼儿对戏剧演出活动有所思考,结论则象征着他们经验的获取。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谨记,不以锻炼学生演技为最终目的,而是令他们在轻松的演出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吸收活动内容,通过简单的分析和辩论学到经验。

以角色扮演戏剧为例,假如教师将情景设定为“池塘里住进了一只小青蛙”,此时幼儿的讨论渐渐分成几种方向。一边在讨论青蛙住在哪里,例如荷叶下、岸边还是水草茂密的地方。一边则在讨论青蛙作为新住户要去做些什么,如拜访下邻居,给自己做个窝,去游泳玩水等等。教师可以沿着学生的讨论主线,适当的进行延伸,令他们产生更多问题。例如“青蛙住在荷叶下面,肯定很安全很舒适吧。晴天有大大的荷叶遮阳,雨天有滑溜溜的叶片遮雨……”,再比如“小青蛙要去拜访哪些邻居呢?池塘里会住着谁,小鱼,小虾,还是行动慢吞吞的乌龟先生?”随着教师的提示,幼儿随即在脑海中构建起更具体的场景,同时发现更多待完善的细节,于是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和解决方法,再逐一付诸于实践。教师的引导有助于幼儿习得经验,整体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

2.鼓励创编构想,支持自主表达,培育幼儿创新素养

创造性戏剧与传统戏剧活动区别最显著的一点,在于它的创编形式灵活且有新意,摆脱了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教材限制,极大程度上保护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起教师一板一眼地指导学生,使大家以规范的行为、整齐划一的动作和固定的台词完成某个剧目,创造性戏剧更符合孩子天真浪漫的想象力,以及不受约束的天性。如果说传统戏剧是教师的戏剧,那么创造性戏剧就是幼儿自己的戏剧。他们能够成为戏剧活动的主导者,且出色的完成任务。但前提条件是教师必须当好引导者的角色,用合理的激励手段来驱动他们思考,使幼儿发挥自己的创意,不管是一个动作、一个台词,还是一小段对角色的别样理解,都可以算作其中。支持幼儿的自主表达,让戏剧活动成为他们创造力的源泉,再将这种创新素养迁移到其他领域中,实现全面发展,正与STEAM所强调的跨学科教育表现一致。

以简单的绘本创编戏剧为例,拿《母鸡萝丝去散步》来说,这是一本讲述农场里的坏狐狸想吃母鸡,却频频受到各种巧合的“飞来横祸”,最后被赶跑的故事。每页绘本的文字只有短短一行,但对于幼儿来说却有着很强的想象空间。像是母鸡穿过农场,狐狸也穿过农场,但狐狸却一脚踩在了钉耙上,把自己打的鼻青脸肿。教师可以指出这些细节,并提示幼儿:“为什么这里刚刚有个钉耙,母鸡萝丝没踩到,狐狸却踩到了呢?”幼儿就会思考,然后在脑海中拼凑出各种可能,也许是农夫恰巧用完了钉耙,随手扔在这里。也许是母鸡体重轻,没撬动钉耙,而狐狸太重了。也许是狐狸视力差,没看到……在换位思考的过程中,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被有效激活,引出各种各样的创编新意。在进行戏剧演出时,更容易收获精彩的现场效果。

3.采取游戏形式,发展幼儿个性,激发幼儿探索热情

戏剧教育的目的并不仅在于发掘幼儿的表演才能,使他们成为一个个“小演员”“小剧作家”,而是着重于幼儿理解和决策,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来说,戏剧的本质是多元化的游戏。合作类戏剧培养幼儿的相互协调性,沟通类戏剧考验幼儿的专注力和领悟力,角色扮演类戏剧则促使幼儿代入到虚拟角色中,萌生真实的感受,形成一定共情能力。总而言之,戏剧情境与肢体创作的结合,都是为了让幼儿享受自我身体表达所带来的乐趣,发展他们的个性认知。因此创造性戏剧常以游戏形式开展,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呈现。STEAM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创造性戏剧活动,除了让幼儿体验趣味、感受快乐以外,还要激发他们对外部世界的探索热情。以戏剧游戏“传声接龙”为例,是组织幼儿团团围坐,然后将一句话告诉前面的幼儿,让他们耳贴耳的听声辨声,再传给下一个幼儿,最后再看大家的传声结果是否一致。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良,将其演变为动作接龙、表情接龙,甚至是手心画图案的接龙游戏。幼儿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既能加强和同伴的联系,又能趁机了解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識,开阔自身视野,可谓一举两得。

4.多元场景构建,回归生活本质,强化问题解决能力

STEAM教育强调学以致用,主张让问题回归于问题。即通过一个个问题的导入,来培育和强化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日后遇到类似场景时能够迅速规划解决方案、提高思维效率,并保持求知欲。因此在幼儿创造性戏剧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多元场景的构建,尽量模拟生活中真实且常见的情景,并将问题和悬念置于其中,使幼儿在戏剧实践的过程中主动思考,积累问题解决经验。例如安全教育中的防拐骗问题,就可以作为戏剧活动的背景。教师饰演陌生人,幼儿分组,各自饰演教师、警察、路人和当事小朋友。教师手持棒棒糖、绘本和玩具,邀请幼儿到自己家去玩,但有个特殊条件,就是不能告诉幼儿园老师。此时幼儿面对着园内的“老师”和不远处的警察先生,还有陌生人手中的礼品,是选择直接求助,还是屈从于鱼饵的诱惑呢?等演出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得失,强化幼儿心中关于“陌生人不可信”的安全意识。

综上所述,STEAM教育理念与幼儿创造性戏剧的融合,既符合当今课程改革的基本规律,又能突出凸显幼儿发展的独特价值。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入探讨戏剧与幼儿发展的关系,支持幼儿在活动中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以戏剧实践为渠道,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邓才宝.幼儿教育中STEAM教育的融合探析[J].科技资讯,2018(12).

[2]王昭.当幼儿园遇上戏剧——幼儿园创造性戏剧教育发展初探[J].学习理论,2017(03).

[3]孟娜.STEAM教育理念下戏剧活动对儿童学习过程与创造力的影响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03).

猜你喜欢
STEAM教育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数学“项目化学习”与“STEAM教育”的深度融合
杜威思想指导下的STEAM科学教学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STEAM教育探析
STEAM教育在科学课堂中实践与思考
基于大数据对STEAM教育进行师生互动研究
创客文化背景下的STEAM教育开展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