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代民族机器棉纺织业研究的回顾

2022-02-23 07:33刘志清
学习与科普 2022年11期
关键词:棉纺织行业经营

刘志清

摘要:棉纺织业是我国近代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产业部门之一,而机器棉纺织业则更是规模最大的工业门类。我国近代机器棉纺织业自从第一次繁荣发展期开始,就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随着棉纺织业的不断发展,中国政府机关、民间科研团体亦或是国外科研机构、个人的研究成果也逐渐丰富,涉及的领域也逐渐扩大。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学界对于民国时期机器棉纺织工业的研究逐渐走向繁荣,产生了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知名论著。不论是对于全行业或主要棉纺织企业的发展概况、主要数据的调查统计工作,还是对于棉纺织企业组织管理体系、经营活动的考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关键词:棉纺织;企业;行业;经营;管理

我国近代民族机器棉纺织业虽然起步较晚,至19世纪晚期第一家民族机器棉纺织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始告成立。然而随着市场的扩大,机器棉纺织业发展十分迅猛,迅速成为我国近代产业规模最大的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据重要地位。目前国内外学界对于我国近代机器棉纺织业的考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本文拟对这些成果进行简要的梳理。

(一)学界对于棉纺织行业、代表性企业发展概况的考察

新中国成立之前,经济史的研究还没有得到历史学界的重视,因此这一时期关于机器棉纺织业的研究成果寥寥,仅有的成果大多为棉纺织行业的调查报告。地区性的调查记录有江苏实业厅第三科编写的《江苏省纺织业状况》(商务印书馆1920年版),记述了江苏省纺织业及棉业发展概况,并对上海、无锡、苏州、常熟、太仓、江阴等市县纺织厂作了简要介绍。吴瓯主编的《纺织业调查报告》(天津市社会局1931年版),简要介绍了天津市各纱厂资本、组织、工人、出品原料及经营情况。王子建,王镇中编著的《七省华商纱厂调查报告》(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则调查统计了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山东七省华商纱厂生产状况。

总论全国棉纺织业的成果有日本学者井村薰雄的《中国之纺织工业及其出品》(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论述了中国棉纱市场的供求、纱厂的现状与设施情况。民国经济学家方显廷所著的《中国之棉纺织业》(国立编译馆1934年版),是近代第一部对中国棉纺织业进行全面调查与研究的重要著作。全书包括八章,全面论述了中国棉纺业的历史与现状。书后附有大量统计表格,对了解中国棉纺织业历史及其发展有着重要参考价值。严中平《中国棉业之发展》(商务印书馆1943年版),成书于1941年,194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经作者补充修改后改为《中国棉纺织史稿》,1955年由科学出版社再版。该书以棉纺织业为样本,考察了中国资本主义发生与发展的整个过程。作者系统分析了华商纱厂民族资本的积累问题,研究了从官僚资本、商业资本、银行资本到产业资本的转化及规律性。

新中国成立之初,伴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的开展,关于主要资本主义企业的厂史写作也进入一个高潮。其中关于棉纺织业的就有申新史料委员会编的《申新系统企业史料》,上海棉纺织品公司编写的《申新集团史料》、《统益集团史料》、《安达集团史料》、《丽新集团史料》、《达丰集团史料》等。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经济研究所与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合编的《上海资本主义典型企业史料》,则收录有《恒丰纱厂的发生发展与改造》和《荣家企业史料》。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今中国社科院经济所)与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资本主义改造研究室联合主编了一套《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史料丛刊》,其中有《永安纺织印染公司》、《裕大华纺织资本集团史料》和《大生产系统企业史》。同一时期两版《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都有相当大的篇幅介绍近代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孙毓棠、汪敬虞合编的《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共两辑四册,辑录自1840年至1914年间中国近代工业史相关资料。陈真、姚洛合编版共四辑,时间跨度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专题分册。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统计了大量棉纺织工业的原始资料。

此外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学界对于近代机器棉纺织业行业概况、企业发展史的研究突飞猛进。丁昶贤《中国近代机器棉纺工业设备、资本、产量、产值的统计和估量》,量化统计了我国近代机器棉纺工业的主要基本数据。林刚《1928—1937年间民族棉纺织工业的运行状况和特征》(《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4期、2004年第1期),全面分析了1927至1937年我國民族机器棉纺织工业兴衰发展历程与特征。袁为鹏《聚集与扩散:中国近代工业布局》(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一书,重新梳理了抗战前中国棉纺织工业的区位分布变化过程与主要特征。严鹏《地区产业竞争力之演化:湖北纺织工业的发展(1800-2012)》(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考察了湖北纺织工业从清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发展历程。许涤新、吴承明主编的三卷本《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则考察了民族棉纺织业引进、兴起、曲折发展的全过程。

蒋铎《略伦旧中国裕大华资本集团》(《江汉论坛》1987年第3期),考察了裕大华纺织资本集团各阶段发生发展和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全过程。许维雍,黄汉民编写的《荣家企业发展史》(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详细考察了介绍了荣家企业的发生、发展和走向衰落的全过程。萧尹编著的《宝鸡申新纺织厂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具体介绍了荣氏企业申新四厂从宝鸡建厂到接受社会改造的全过程。对于战后棉纺织业的发展,王菊的《近代上海棉纺业的最后辉煌1945-1949》(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和韩国学者金志焕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研究(1945-1950)》(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梳理了抗日战争胜利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时间段的棉纺织业发展状况和兴衰过程。

(二)对于棉纺织企业组织管理与经营活动的研究

首先,关于棉纺织企业经营发展中的资本与投资问题。现有研究认为,棉纺织企业普遍存在依赖借贷资金维持运营的情况。朱荫贵《“调汇”经营:大生资本企业集团的突出特点——以大生棉纺织系统为中心的分析》(《广东社会科学》2016年第2期)一文,详细考察了大生集团负债经营模式出现的原因与产生的双重影响。日本学者城山智子的著作《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市场、国家与世界经济》(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指出20世纪20年代末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推动了棉纺织企业的繁荣发展。刘岩岩《1920—1930年代中国民营企业资本结构研究——以棉纺织业为例》(《河南社会科学》2014年第7期),则论述了民营棉纺织企业发展过程中,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的关系。至于企业的投资选择,杜恂诚《近代中国企业家多元投资效果分析》(《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第11期),以申新、永安、大生等棉纺织企业为例,论述了近代中国企业家多元投资的原因、形式与实际收效。柯华《近代荣家企业投机研究——基于财务史料的视角》(《中国经济史研究》2017年第1期),研究了荣家企业长期从事投机活动的原因、实践与对企业发展产生的双重影响。

棉纺织企业的经营策略与发展模式也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赵伟《纵向一体化:近代中国后发小资本进入棉纺织业的成功战略——以大成纺织印染集团为例》(《兰州学刊》2011年第2期),以大成纺织印染集团为个案,考察了企业为应对市场竞争而选择全盘掌握原料、生产、再加工、销售的纵向一体化战略发展模式。姚清铁《近代中国家族企业集团经营方式研究——以荣氏、永安企业为例》(《上海经济研究》2016年第1期),认为借助于形式各异的统一管理机构,近代家族企业集团通过“挹注经营”实现了其成员企业间的原料互济、资金互拨和产品互补,提升了企业集团的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罗萍《城乡产业互动与近代内地民族棉纺织企业的发展——以裕大华纺织集团为中心(1919—1937)》(《江汉论坛》2012年第7期),考察了裕大华纺织集团在内地开拓市场过程中,建立了以内地乡村购销市场为依托的城乡互动的棉纺织产业链,不仅避开了东部沿海中外纱厂竞争的漩涡,而且赢得了购销取近的市场竞争优势。

此外,棉纺织企业发展过程中面对的中外竞争是一项重要议题。日本学者清川雪彦《日商纱厂在中国棉纺工业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地位与影响》(张仲礼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论著选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一文,将中日纱厂互相比较,考察了日资纱厂在华市场竞争中技术和市场上的优越性。森时彦的专著《中国近代棉纺织业史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指出我国近代棉纺织工业由于细纱产量不足导致无法与日资纱厂竞争而产生了经营危机。林刚的《试论列强主导格局下的中国民族企业行为——以近代棉纺织工业企业为例》(《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第4期),分析了20世纪30年代棉纺织工业危机中,民族棉纺织企业借助“抵制日货”运动大力扩张的实践与影响。朱英、赵毛晨的《应对危机:大萧条时期上海华商棉纺业的自救举措(1932-1936)》(《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以纱厂自身与纱厂联合会的自救角度着手,考察民族棉纺织业摆脱危机的途径。严鹏《1930年代武汉棉纺织工业的危机与应对》(《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考察了20世纪30年代棉纺织工业危机中,武汉裕华纱厂通过开拓西南市场应对危机的史实。

最后,学界对于棉纺织企业内部组织管理体系的梳理也产生了颇多重要成果。张守广的《荣家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特点探析》(《苏州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分析了无限责任公司形式对于荣家企业发展扩张的推动作用。汤可可《近代企业管理体制的演进——无锡民族资本企业发展历程中的变革性转折》(《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3期),指出棉纺织企业管理体制向近代化转型过程中的曲折与局限性。高超群的《科学管理改革与劳资关系——以申新三厂和民生公司为中心》(《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年第3期),考察了科学管理改革实现和运行的真实过程,论述了科学管理的推行对于重塑企业劳资关系的影响。美国学者高家龙在《大公司与关系网:中国境内的西方、日本和华商大企业 (1880-1937)》(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考察了荣氏企业在公司管理与经营中,即有挣脱关系网走向管理层级结构的一面,也有積极利用关系网的一面。

(三)现有研究的评估与展望

近百余年来有关民国棉纺织业的研究虽然有了数量可观的成果并且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仍然存在值得继续强化研究的方面。首先现有的对中国近代机器棉纺织业的研究中,基本上都集中在对抗战爆发以前中国棉纺织业状况的论述,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初期为论述的焦点,而对于抗战胜利以后棉纺织业的考察则相对薄弱。韩国学者金志焕在21世纪最初几年便提出学界对于近代棉纺织业研究的时间线严重不平衡,种种原因导致直至今日,这种不平衡的现象仍然存在。

其次,现有的企业史料的搜集工作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当然,这不然完全归罪于前辈学者的研究工作不彻底,主要还是受历史环境的影响。近代以来民族棉纺织企业为了保持扩大再生产,常常掩盖经营利润,达到少分“官利”的目的。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了逃脱政府的经济管制和逃避沉重的税收负担,从事黑市交易、套购外汇,大多数企业都设立了“暗账”,使得企业收支与事实严重不符。在这种情况下,精确的统计工作完全无法开展。

最后,关于棉纺织企业的资金、技术、管理和市场这四大主题的研究都有专题考察,但是对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投机行为的研究却只有寥寥几篇。大多数专著对此虽有所提及,但大都一笔带过,未能深入考察。近代以来,市场投机活动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占有重要比重,市场投机活动的成败与企业本业生产状况之间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深入对企业投机活动的考察,对于深化近代企业史、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彭南生.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以近代民族棉纺织业为例[J].史学月刊,2001(01):60-66+142.

[2]刘自兵,李敬君.清末民初猇亭棉纺织业的兴起[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9(02):7-9.

猜你喜欢
棉纺织行业经营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雷人画语
黄道婆
中棉行协发布主营业务收入百强榜
“卓郎”2018年棉纺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发布
2017年中国棉纺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百强榜发布
专车行业改革必要性探究
乔万强:经营企业经营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