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读古籍赏立春

2022-02-23 23:56魏益君
阅读时代 2022年2期
关键词:立春生菜东风

魏益君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唐代罗隐的《京中正月七日立春》。这首诗的大意是:日子过去了一天两天三天七天了,看来这世界的万物,马上又要发出嫩芽来了,而且刚好是在今日。远方的大雁由于胜利地度过了寒冬,正从遥远的南方飞回来,成群结队地在云端翱翔,这近处水塘里的鱼,则是破冰而出,透出水面来呼吸新鲜的空气。

立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反映着一年四季的更替。立春,意味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正是这样一个美好的节气,撩拨着古代文人的文思,留下了许多赏心悦目的“立春诗”。

提起描写立春的诗,有两首把立春的样子写得最为形象。一首是宋代白玉蟾的《立春》:“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还有一首是宋代王镃的《立春》,更是把立春描绘得富有生机:“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这是唐代张九龄的《立春日晨起对积雪》,这首诗写了古人迎春的习俗,表达了诗人对春的喜悦之情。“始见腊月初,立春又四日。白日走波波,肚里黑似漆。擂鼓上堂来,一字说不出。”这是宋代释道生的《偈颂二十二首之七》,这首诗也是写立春的欢欣:时节循环,万物回春,人心莫不受鼓舞!又见立春,难道心头不涨起满腹春潮?唐代卢仝的《人日立春》,立春日心清气爽的画面跃然纸面:“春度春归无限春,今朝方始觉成人。从今克己应犹及,颜与梅花俱自新。”春去春又来,春光无限,终觉今是而昨非,如刚从梦境中醒来。从现在起克制和约束自己应该还来得及,我的面貌和梅花一样将焕然一新。

而南宋朱淑真的《立春古律》,更是把人们喜迎立春的情形写的惟妙惟肖:“停杯不饮待春来,和气先春动六街。生菜乍挑宜卷饼,罗幡旋剪称联钗。休论残腊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谐。从此对花并对景,尽拘风月入诗怀。”立春之日,挑生菜,卷春饼,剪幡胜,好一派迎春景象。

草木和水面最先感知春的信息:“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宋代张栻的《立春偶成》,年终时候春回大地,冰霜渐渐减少,春天到来草木是最先知晓。只觉得眼前已是一片生机盎然,东风吹来水面绿波荡摇。

立春节气是一种情绪的排遣,明代于谦的《立春日感怀》:“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一年年过去,白头发不断添新,戎马匆匆里,又一个春天来临。为了什么事长久留我在边塞?岁月太无情,年纪从来不饶人。念念不忘是一片忠心报祖国,想起尊亲来便不禁双泪直淋。孤独的情怀激动得难以排遣,就凑个五辛盘,聊应新春节景。

立春读书则是一种人生的惬意,南宋杨万里的《十二月二十一日迎春》:“星淡孤萤月一梳,迎春早起正愁予。土牛只解催人老,春气自来何事渠。官柳野梅残雪后,金幡玉胜晓光初。却思归跨青山犊,茧粟仍将挂汉书。”在牛角上挂上《汉书》,一手着鞭,一手翻书阅读的典故,言其贫穷不废读书。

立春时节虽然美好,而唐代杜甫的《立春》,却透着淡淡的忧伤:“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杜甫从晋人立春日以芦菔、芹菜为菜盘相馈赠的风俗起兴,接着回忆起当年梅花开时在“两京”(长安、洛阳)过立春日的盛况,感叹自己远客在外,归计未定,说不尽飄零与悲伤。

唐代岑参的《题苜蓿峰寄家人》,表述的也是立春时节他乡羁旅的落寞:“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闺中只是空相忆,不见沙场愁杀人。”立春的时候,诗人正在塞外行役;寒风凛冽,冰川塞路,山峰河流冰冷而静默;而万家灯火的春节,他也不可能与家人团聚,丝丝幽怨,却也只是相思。

宋词里的立春就更加唯美动人。宋代辛弃疾笔下的立春,撒满一地清愁,《汉宫春·立春日》:“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从美人登发上的袅袅春幡,看到春已归来。虽已春归,但仍时有风雨送寒,似冬日徐寒犹在。燕子尚未北归,料今夜当梦回西园。已愁绪满怀,无心置办应节之物。东风自立春日起,忙于装饰人间花柳,闲来又到镜里,偷换人的青春容颜。清愁绵综如连环不断,无人可解。怕见花开花落,转眼春逝,而朝来塞雁却比我先回到北方。

宋代陆游笔下的立春,是羁旅他乡的春愁,《木兰花·立春日作》:“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瞿塘关上草。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流落巴山蜀水屈指也已三年了,到如今还是青衫布衣沦落天涯,尘满旅途行戍未定。身似瀼水渡口上的浮云,愁如瞿塘峡关中的春草除去还生。春盘春酒年年都是醇香醉人,一到立春日,戴旛胜于头上,痛饮一番,喝到在斜阳下醉倒。人间众生到今日都长一岁,绝非仅仅我一人走向衰老。

而宋代苏轼笔下的立春,就充满了清新明快,《减字木兰花·立春》:“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牵着春天的泥塑耕牛,拉起春天的泥塑犁杖,泥塑的耕夫站在二者的近旁。春风无限,来自海上。于是请来春神的神功,把桃花红染得像肉色红。竖立春天的绿幡,剪成春天的彩胜。一阵春风,吹我酒醒。此地不像海角天涯,卷起的杨花,颇似雪花。

宋代吴文英《祝英台近·除夜立春》,除夕立春的喜庆里,是对心上人思念:“翦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剪一朵红花,载着春意。精美的花和叶,带着融融春意,插在美人头上。斜阳迟迟落暮,好像要留下最后的时刻。窗下有人添上新油,点亮守岁的灯火,人们彻夜不眠,在笑语欢声中,共迎新春佳节。回想旧日除夕的宴席,美人白暂的纤手曾亲自把黄桔切开。那温柔的芳香朦胧,至今仍留在我的心中。我渴望在梦境中回到湖边,那湖水如镜,使人留连忘返,我又迷失了路径,不知处所。可怜吴地白霜染发点点如星,仿佛春风也不能将寒霜消融,更何况斑斑发发对着落梅如雨雪飘零。

“冰丝玉缕簇青红,已逗花梢一信风。梦到谢池新雪尽,暖烟含雨绿匆匆。”春天来了,沏一壶香茶,捧一部古籍,沐浴着清新的春风,沉浸在古诗文的韵脚里,用心去感知一缕春风的抚弄,一缕春阳的暖意。

(作者系本刊特约撰稿人)

责编:王晓静

猜你喜欢
立春生菜东风
关东风(中国画128cm×68cm 2022年)
澳大利亚“生菜危机” 肯德基扛不住了
“立春”知识大比拼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东风Honda第十一代思域
东风日产轩逸e-Power
生菜
生菜?你爱吃圆的还是散叶儿的?
生菜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