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本书

2022-02-23 23:56陈振林
阅读时代 2022年2期
关键词:书桌上小弟三国演义

陈振林

有那么一本书,至今让我怀念。书名太让人熟悉了,《三国演义》!

我出生在農村,记忆中的家不过是两间的小平房,屋子里也没有什么家具。但有个刷了红油漆的书桌,书桌上总是放着《三国演义》。这书是父亲花了一元四角钱从一个地摊上淘来的,有上、下两册。父亲是民办教师,教学之余种田,种田之余却也爱看书。《三国演义》是父亲最爱的,每有余暇,他便捧着看一会儿。母亲叫唤着吃饭时,他也舍不得放下书来。那痴迷的样子,让幼小的我觉得有些可爱。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和大弟不过十多岁,都在上小学。见父亲爱看这本厚厚的书,我们似乎也有了兴趣。我读五年级,弟弟读四年级。那一天我们刚刚放学,父亲还没有回家,看着红书桌上的《三国演义》,我们心动了。我俩捧起一本就开始读起来。最先翻看的故事是“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出场让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惜的是,书中的好多字我们并不认识。但有时,我和弟弟一商量着,就将这生字跳了过去。这种做法居然不大影响我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父亲回到家,看到我们正读《三国演义》,大笑起来:“哈哈,你们两个小子也能读么?”

我们点头,弟弟说:“我们正看到武艺最强的吕布呢。”

父亲没有阻拦我们读《三国演义》,反而是我们时常地缠住父亲,请他给我们讲书中的故事,讲那些我们读不懂的部分。但父亲太忙,也只能给我们讲一些小情节。不过,待到家里棉花丰收之时,就是我和弟弟最快乐的时候,因为,父亲可以细细地给我们讲《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了。什么“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走麦城”,都是父亲讲给我们听的。

我们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更浓厚了,上、下两册书,我和弟弟一人一本。一放学,迅速地完成家庭作业,然后不约而同地捧起《三国演义》,坐在门前的矮凳上。要是星期天没有什么事儿,我们一看就是一整天。

不到一年时间,我们将整本《三国演义》看完了。可是,觉得还不够,我们又从头开始阅读。这次看得仔细了一些,有时,我们会停下来去查查字典,解决我们遇到的生字问题。

也不知什么时候,那《三国演义》的封面给弄破了,我们细心地找来浆糊,将封面补了补。封面是修复好了,可那书脊的胶似乎要脱落了。这下,我们没了法子,再看书的时候,只得小心翼翼地翻过书页。

读三国故事,也有我们兄弟俩值得炫耀的时候。那时路边的茶摊,不过一两分钱一杯茶,路过的行人歇脚的不少,我们就和人家拉家常一样,说起了三国故事。说来说去,总是我们兄弟俩最后取胜。因为,好些情节,没有读过《三国演义》的人是根本不知晓的。喝下人家赏过的一杯茶,我们便乐呵呵地回家去了。

后来,家中的小弟也慢慢长大。他总会张大嘴巴,睁圆了双眼,听我们两个哥哥讲三国故事。等到他上小学时,也像我们一样,会拿起那没有封面的《三国演义》看一看。不过,似乎是没有人伴读的原因,小弟读到的三国故事总是没有我们看到的精彩。

夏夜乘凉时,我们父子四人会自然而然地开始讨论三国故事或人物性情。月亮升起来,一旁有蟋蟀在畅快地叫着,母亲拿着蒲扇在我们身边轻轻地摇着。三国中的人物,在我们眼前一一浮现。

后来,我们都长大,有了自己的事业。我在课堂上教学,时不时地会说到三国;二弟开门做生意,小弟管理自己的公司,和客户交往时,有意无意地,也总是会提到三国中的人物。看来,就这一本书,居然成了我们家庭精神的源泉。

如今,我们总是想起,那些有月亮的晚上,父亲从口中慢慢吐出的三国故事。我们也会想起,坐在门前矮凳上的兄弟,一起翻看那本破落了页面的书的画面。这些情景,其实就是我们人生最美好的照片。

(作者系本刊特约撰稿人)

责编:马京京

猜你喜欢
书桌上小弟三国演义
熊小弟被表扬了
走丢的熊小弟
爱上刷牙的熊小弟
幸运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制作顽皮猪
制作顽皮猪
三国演义
书桌上的小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