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趣味小知识

2022-02-23 23:56周琦
阅读时代 2022年2期
关键词:伯劳介子晋文公

周琦

称呼对方为“足下”,礼貌吗?

足下这个称呼,不仅不是冒犯,反而是敬称。在古代,“足下”一般用于下称呼上,或者同辈之间的敬称。

《太平广记》引南朝宋刘敬叔《异苑》:介子推逃禄隐迹,抱树烧死。文公拊木哀嗟,伐而制屐,每怀割股之功,俯视其屐曰“悲乎足下”。春秋时期,晋国内乱结束后,晋文公行赏时漏掉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主动求赏,就带着老母亲躲到深山中。晋文公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来受赏,而介子推抱着树宁肯被烧死也不愿出来。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把他抱着的树砍下来做成一双木屐,穿在脚上,每每想起从前流亡的日子,晋文公就会看着鞋感慨:“难过啊,子推。”

追根溯源,“足下”最早是对介子推的代称,饱含着晋文公深深的思念之情,后面慢慢演变成一种敬称。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荏苒”是什么?

荏,是一种名叫白苏的草,《尔雅》称它为桂荏。苒,是草木茂盛的样子。白苏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它的生命只有短短一年的时间。古人看到茂盛的白苏,不由得就会想到它即将走向生命尽头,于是心生感叹。

“荏苒”一词,最早见于汉代丁廙的妻子写的《寡妇赋》中,“时荏苒而不留,将迁灵以大行”,这样一来,荏苒便与时间联系在一起了。渐渐地,荏苒出现在了文人墨客的文学作品中,它也就变成了时间流逝的代名词。

劳燕分飞,是勤劳或

疲劳的燕子满天飞吗?

“劳燕分飞”中的劳、燕实际上是指两种不同的鸟,分别是伯劳和燕子。

《左传》里有这么一段:“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玄鸟就是燕子,因为它春分北来秋分南去,所以它掌管春分、秋分;而伯赵氏就是伯劳,因为它夏至鸣叫冬至停止,所以就以它来掌管夏至、冬至。伯劳和燕子同属于鸟纲雀形目,都会随着季节的变换而离开故地进行迁徙。

《乐府诗集》里有一首《东飞伯劳歌》,里面有一句“东飞伯劳西飞燕”,便是“劳燕分飞”最直接的出处,字面意便是伯劳和燕子一个往东飞,一个往西飞。“分”是指“分开,分别”,这两种鸟是分开飞走的,所以这个词也比喻别离。

“面友”是什么样的朋友?

古代有一个形容朋友的词,叫“面友”。

面友,简而言之,就是不交心的表面朋友。这里的“面”,不是我们作为食物的面,而是指表面。西汉大学者扬雄有本著名的政论性著作叫《法言》,其中“学行卷”提到:“朋而不心,面朋也;友而不心,面友也。”

司马光对这句话有个解释:交朋友要交心,不能明知道朋友有错却不告诉他,只是表面上友善,一起玩耍吃饭。这样的酒肉朋友算不上真正的朋友,只是表面朋友而已。

“法”里竟然藏着一只神兽?

法在古代又写作“灋”,《说文解字》中对“灋”字的解释是刑法:从字形上看,左边的三点水是说它平之如水,强调法律要公平、公正;右边上半部分是廌,下半部分是去,即除去法律中的不公正。

“廌”就是法字里面藏着的神兽——獬豸,中国古代十大神兽之一,长得像牛却只有一只角。其“特异功能”即明辨是非,誰要是坏人,它就会用角顶他,传说古代官员常用其判案。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里记载了“中国司法鼻祖”皋陶用獬豸治狱的传说。

从“灋”字我们能看出古人造字的良苦用心和丰富想象力。因书写简化的需要,“廌”字省去,只留下了三点水和去,但其象征意义并未因此消失。至今,国内不少法院门口仍都有它的雕塑。

责编:马京京

猜你喜欢
伯劳介子晋文公
考研培训机构的“保过”诱惑
清明节与介子推
伯劳的领地
我与棕背伯劳的故事
“足下”的由来
勤劳勇敢的伯劳
介子推守志
“足下”一词的由来
厨师辩冤
清明节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