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助力小学语文综合素养提升

2022-02-23 01:06
关键词:课本剧课外阅读文本

王 静

(安徽省淮南市朝阳中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正如其所言,没有课外阅读,语文学习如同一潭死水,没有一丝涟漪;没有课外阅读,孩子就像困在牢笼中的鸟雀,寸步难行;没有课外阅读,教师好似独木难支的大厦,岌岌可危。追根溯源,课外阅读不仅仅给孩子们带来心灵的享受、感情的共鸣,还能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提升其文学鉴赏能力。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让孩子们每日的课外阅读不流于形式,落到实处,必定离不开阅读成果检测。说到“检测”,一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用行政手段强推课外阅读考试,用一张冷酷的试卷,紧盯着那几本书考查师生课外阅读情况,这就与课程标准的要求背道而驰了。“检测”应是一门行为的艺术,既要达到检测的目的,也要寓教于乐,注重检测的方法。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要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与作者的对话,与文本的对话,与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对话。

一、检测形式的多样性

1.交流会

“交流”即互相沟通,所有读者根据自己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对文本进行独特的理解后,身处同一时间、空间进行意见交换。这种交流不存在彼此之间的优良中差,针对孩子发表的读后感受,只要不出现根本性错误,教师应允许“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孩子不仅可以在交流会上各抒己见,还能学习借鉴他人独特品位背后的思维模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反思、内省。

2.课本剧

“课本剧”就是把课文中叙事性的诗文改编成剧,“课本剧”的外延可以拓展至课外阅读甚至学习生活。众所周知,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要求高度集中的时间和空间,要求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要求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一切,都对剧本(课外读物)、演员(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表现剧情,还要有配合的意识。当大家的理解出现争议时,孩子们便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为了寻求最精彩的演绎,孩子们会再次走入文本,共同解读领悟作者的意图。就连作为观众的孩子,也会如痴如醉地跟随小演员更深层次地了解文本,了解作者。

“课本剧”是孩子最为喜爱的形式之一,只要给予充分的准备时间和适当的点拨,他们会让老师大吃一惊,其表现会远远超出老师的想象。

3.抢答赛

提到“抢”,大家便心知肚明,“物以稀为贵”,当问题只能通过“抢”来回答时,孩子们便兴致高昂。教师可在孩子们完成阅读后,根据文本内容,设计问题。关于问题的设计,也颇有讲究,问题既要关注基础,也要有所区分。做完准备工作,教师可将孩子编排分组,尽量使每组实力相当;然后利用部分道具,如抢答器、记分牌等,营造比赛氛围,规范比赛行为,力求还原最真实的抢答赛场,使孩子在激烈的竞赛中彼此促进,彼此学习。

4.微视频

“微”即微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是简单,越是简短,越见功力。针对课外阅读成果的创新检测,便是“微视频”。当孩子整日被电子产品包围时,当家长对孩子上网极力反对时,当教师对学生上网一筹莫展时,我们何不来个大胆尝试,将电脑引入学习,用于课外阅读检测。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可随时随地用电脑录下自己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当全部文本阅读完,孩子不仅可以反复体会自己当时的情感心得,还可以与其他孩子进行互评互赏。这种视频重在微小,每次录的内容不宜超过五分钟,且录时应开门见山。这种交流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视频内容也会随着自身年龄及阅历的增长,历久弥新。它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阅读卡片,操作更便捷,保存更长久。

5.课堂教学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检测课外阅读呢?这就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策划。

(1)课前增设读背环节。充分利用组织教学的零碎时间,交流一些课外的格言警句、诗词名句、谚语民谣等,每次数句即可,重在长期积累。读背的形式不要拘于一格,可以以个人、小组、全班为单位进行读、背,也可以在个人、小组之间开展读、背比赛,即谁读得好、背得快。

(2)课中检测阅读。为了让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我们在教学中请学生适时、适度联系课外读物,以点带面地解答课堂教学中的疑点、难点,以此加深学生对课外读物的理解。

二、检测评价的多样性

1.教师评价为主

在每种形式的检测过程中,教师应正确、及时地对孩子独特的阅读体验做出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只有双管齐下,孩子才能发现阅读中的不足之处,进而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为以后深层次地构建人物、解析文本打下夯实的基础。

2.学生互评为辅

在每种形式的检测过程中,孩子们通过互相观察、沟通,彼此了解,心中有话“不吐不快”,此时,学生互评应运而生。你一言,我一语,言语中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抑或娓娓道来,抑或慷慨激昂,生生之间平等的对话,让每个孩子都轻松地畅游在阅读的长河中。

3.家长“点赞”添光彩

继师生评价之后,我们也让各位家长加入“微视频”评价行列,成为孩子们背后的“专家团”,为孩子们“点赞”。我们每周根据不同情况选取一名孩子的“微视频”发布至班级事务群,家长可利用手中仅有的一票权为自己喜欢的孩子“点赞”,有了家长的关注,孩子们的热情愈加高涨,求知欲愈加强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们不难发现,对课外阅读的数量及质量的重视已悄然登上教育舞台,我们对孩子们的课外阅读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指导方面,取而代之,更多地应是兴趣的培养和质量的检测。因此,让我们在多种多样的形式中,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学生的阅读感受能力吧!

猜你喜欢
课本剧课外阅读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探究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课本剧的魅力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