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儿童绘本 叩数学之门
——浅谈低年级数学课堂差异教学

2022-02-23 01:06朱海娟
关键词:规律绘本班级

朱海娟

(江苏省张家港市大新中心小学)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对六七岁的孩子来讲是生活的一次大转变,还没有来得及适应40 分钟的课堂,他们就要和一个叫“数学”的家伙每天见面了。一年级新生的数学学习起点参差不齐,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极大的挑战。笔者认为可以利用绘本资源拉近数学与儿童的距离,轻叩数学之门,让孩子们感受数学魅力。

一、初入学,“尝”绘本,感受数学的趣

(一)利用一切空余时间阅读绘本

学校大力推崇孩子阅读,每天还安排了一定的时间全校阅读。他们识字不多,我就声情并茂地读给他们听;利用班级多媒体,将图画投影出来。孩子们瞪大眼睛,完全沉浸在故事情节里,从他们兴奋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们对绘本的爱。

(二)推荐绘本

多角度、多方位了解绘本后,有的孩子从家里带来了自己的绘本,课余时间三五成群地看,弄得没有绘本的孩子心也痒痒了,回家催着爸爸妈妈去买绘本。我罗列了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目给家长们,其中最多的是数学绘本。

(三)建议孩子回家和父母亲子共读

结合开学初的家长会,我向家长们表明了我的阅读推广计划,他们都非常赞同,纷纷表示要配合老师共同教育,每天利用半个小时的时间进行亲子共读,并把共读的照片发至QQ 群。数学不仅仅是加减乘除,其实,孩子们每天都在体会数学、亲近数学,有趣好玩的数学种子已经在孩子们的心中慢慢发芽。

二、先铺垫,后学习,淡化数学的难

很多人认为数学难,而数学绘本是具有文学性、艺术性的读物,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如果能有效利用数学绘本,结合数学教学内容有目的地选择合适的绘本进行分析、研讨,将“故事”和“数学”有机结合,挖掘其数学教育资源,让学生在愉快的阅读中初步感受知识点,为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埋下伏笔。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中“找规律”一课是个难点,在教材上几处以思考题的形式多次出现,有些孩子一下子难以理解变化的规律,于是我就到学校图书馆去找合适的书,没想到还真被我找到了一套,便是来自美国的绘本《灵巧的小朋友们——找规律》。午饭后,伴着轻柔的音乐,我们的绘本之旅又开始了:学校正准备一场工艺品销售活动,每个班级的学生都会动手制作工艺品,一个班级制作了礼品袋,同学们在袋子上有规律地盖了章;有的班级的作品是餐具垫,上面的小正方形是有规律排列的;有一个班级的作品是穿珠……每个班级都有不同的作品,不同的排列规律。与其让孩子空洞地重复练习,不如让孩子深入故事情境中,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或者帮助故事中的人物去完成某项事情。此刻,孩子们爱表现、乐助人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他们会用不同的标准找规律,用顺口溜的形式说规律,由浅入深,逐步提升自信。

三、再学习,我来写,延伸数学的“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成功者。”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交流和练习,把知识加以巩固和延伸,在交流中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发展数学思考和解题能力。将近一个学期的绘本之旅,孩子们之间的差距渐渐缩小,我的课堂教学也非常轻松。现在的绘本阅读形式多样,读过之后我们还会进行一番讨论,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怎么说?在生活中你碰到了数学问题会怎么办?

我拿起一本教学绘本给孩子们读了起来:“拔河比赛中两队人数不一样,能不能把一队多出来的人全部放到另一队?超市排队付账的时候,我前面有8 人,后面有3 人,这一队一共有几人?”精彩的故事、奇妙的思维,孩子们嚷嚷着还要听,我顺势而为,“这些故事都是别人看到的数学,其实你们也可以写,把你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数学用笔写下来或者画出来吧。”

看着孩子们的日记,我不由得感叹他们独特的视角。我想,在写之前,他们必定经过了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或许还和家长进行了一定的交流。不管他们写得多还是少,不管他们写了几个错别字,我想,我的目的达到了,学数学,用数学,不正是这样吗?只要用心去看,数学处处都在!孩子们的日记在报刊上发表了,他们的劲儿更足了,学有余力的孩子从此找到了学习数学的兴奋点,在他们的影响下,一些学困生也跃跃欲试,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寻找、记录生活中的数学。孩子们探索、钻研的热情持续高涨,每个人都享受着学习数学的快乐。

数学绘本,让我和孩子们享受到了数学的新、奇、趣,它在无形中打开了孩子们的心智,让孩子们学会了数学思维,使每个孩子都有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和发展的机会。数学的种子定会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发芽并茁壮生长。

猜你喜欢
规律绘本班级
班级“四小怪”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班级英雄
绘本
绘本
绘本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巧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