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历史沿革与前景展望

2022-02-23 17:13李亚男
大众文艺 2022年23期
关键词:理事会学会群众

李亚男

(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北京 100034)

中国群众文化学会是文化和旅游部业务主管的老牌社团,有着光辉的历史和深厚的基础。为做好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换届筹备工作,找准学会职能定位,笔者通过访谈、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综合梳理出学会各阶段发展脉络、组织机构和业务活动。换届后,学会根据近年来党和国家关于社会组织管理的有关要求,围绕文化和旅游领域重点规划部署,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方向与主要任务。本文概括总结笔者的调研结果以及对学会未来工作的几点思考,以期为群众文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及CIOFF中国委员会的建立

1.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的筹建

群众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指导群众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根据文化部有关统计数据,1984年底,全国群众文化机构增至5.4万多个,职工11.9万余人,文化中心9800多个,工会、共青团、中国人民解放军等主办下的群众文化事业及相关机构也相应发展,从事文化艺术活动的“文化专业户”应运而出,形成由国家、集体、个体三方力量兴办的群众文化网,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群众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给群众文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群众文化工作者深切感受到,丰富的实践经验亟待从理论高度进行总结提升,创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文化事业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八十年代初,各地群众文化理论研究逐步兴起,理论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群众文化机构、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热切期望,由国家层面有关部门牵头,建立一个党领导下专门从事群众文化学术活动的全国性组织,团结和组织群众文化有贡献、有成就的人,共同探索和推动群众文化理论繁荣发展。

1982年1月,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农村文化艺术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来自13个省(区、市)长期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13位老同志联名提出了建立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的倡议,并得到全国各地群众文化机构和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广泛响应和赞成。随即在中央有关部委的支持下,由文化部群文局牵头,组建了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筹备组。各省(区、市)积极响应,纷纷组建相应的筹备组、筹委会,吉林、湖北、湖南、浙江、四川、贵州、山西、河北、新疆等9个省(区)率先建立了地方群众文化学会。到1985年,全国已有25个省(区、市)建立了地方群众文化学会,成为中国群众文化学会成员学会,4个省(区)组建了筹备组或筹委会,为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的成立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和组织基础[1]。

1984年9月,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筹备组在太原召集已建立群众文化学会的部分省(区、市),座谈研究建立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的有关事宜。1984年12月,经中宣部和文化部批准,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筹备委员会在天津成立。1985年,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筹备委员会先后在广州和成都召开第一次和第二次筹委会,对中国群众文化学会成立大会的具体筹备工作进行商议和部署,开展了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章程修改、会员发展、理事会人选酝酿以及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征集等工作。

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章程(草案)于1982年初由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筹备组初步提出,经太原和天津筹备组会议以及两次筹委会反复讨论修改,提请中国群众文化成立大会讨论通过。经第一次筹委会决定,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员按照章程(草案)有关要求,由各省(区、市)群众文化学会、筹委会、筹备组和中央有关部委进行推荐,由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筹委会审批同意后入会。通过与各地群众文化学会、筹委会、筹备组反复磋商研究,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候选人由各省(区、市)、中央各有关部委进行推荐以及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筹委会与有关单位协商提名等方式组成。为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还聘请了几位德高望重、一直关心厚爱群众文化工作的领导同志担任名誉会长、名誉理事。

2.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的成立

在中央宣传部、文化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等五部门的精心筹划和共同发起下,1985年10月10日至15日,中国群众文化学会成立大会在成都召开,审议通过了章程并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及领导机构。大会有来自五个部委和29个省(区、市)的163位代表参会;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筹委会副主任、中央宣传部文艺局原局长李英敏致大会开幕词;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第一届会长周巍峙,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刘实,以及总政文化部、共青团中央、四川省委、四川省文化厅和湖南、江西等省份群众文化学会的有关同志分别在大会上讲话;中央宣传部文艺局原副局长、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荣天玙致闭幕词。各地文化厅、群众艺术馆、群众文化学会、图书馆学会、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发来贺电、贺信。1991年5月,根据国家对社会组织管理有关要求,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在民政部正式注册登记。

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的成立,是我国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群众文化理论研究进入了新阶段。

3.CIOFF中国委员会的设立

群众文化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始于九十年代,但真正在世界组织发挥作用、向世界各国展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是在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加入国际民间艺术节组织理事会(英文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Organization of Folklore Festivals and Folk Arts,简称“CIOFF”)后得以实现的。

1990年,中国群众文化学会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调查撰写了4万多字的《中国农村文化调查报告》,随后印发各国教科文组织参考,得到很高评价。1991年和1992年,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应邀先后两次组织民间艺术团赴日本进行文化交流活动,获得积极反响。在当时CIOFF主席、亚太区主席等人的提议和邀请下,1993年2月,经文化部、外交部和民政部报国务院批准,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代表中国加入CIOFF成为其正式成员国[2],并根据CIOFF的要求,于1995年6月建立了CIOFF中国委员会,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刘德有同志任CIOFF主席。自此,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作为“一个组织、两块牌子”开展工作,对内使用“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名称,参加国际组织活动时使用“CIOFF中国委员会”名称。

CIOFF成立于1970年,是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缔结官方合作伙伴关系并在其指导下开展工作的国际性非政府文化组织,旨在通过民间艺术交流,保护、促进和推广各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CIOFF总部设在法国夏朗德省,下设北美、中欧、南欧、北欧、非洲、拉美及加勒比海、亚大等7个分部。截至2022年,CIOFF的会员分布在110个国家。CIOFF的主要工作是推动各会员国、会员地区轮流举办国际民间艺术节和博览会,收集、宣传和推广民间文化艺术,组织学术研讨等。标志性活动包括举办CIOFF世界大会、CIOFF世界民俗盛典、CIOFF周年庆典、CIOFF国际民俗艺术节(如国际儿童艺术节等),以及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相关项目[3]。

中国群众文化学会运用CIOFF这个窗口,努力发挥中国在世界组织的作用和影响力,让我国群众文化对外文化交流有了新突破,开辟了群众文化走向世界、向世界各国展示中国的民间艺术的新篇章,极大地促进了两岸三地的文化交流、文化认同和同胞感。

二、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的组织建设和业务开展

1.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的组织建设

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的建设和发展与文化部、文化和旅游部一直以来给予的关心重视,以及各省文化主管部门、文化(群艺)馆提供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学会成立初期,挂靠在文化部群众文化司一同开展工作,由文化部拨付活动经费。90年代,在群众文化司的关心扶持下,学会从完全靠政府拨款到基本自立。2000年以后,学会挂靠到中国文化报社(现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群众文化司(后社会文化司、公共文化司,现公共服务司)作为业务指导,推动学会从工作到经费上的完全自立。

加入CIOFF之后,根据不同时期事业发展实际,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对国内外工作进行了数次调整。最早CIOFF中国委员会有其自己的委员,独立开展工作。后来为加强国内外工作的相互配合和互相促进,将CIOFF与学会国内工作统一起来,由群众文化司魏中珂、徐兰田、董玉文等同志主要负责CIOFF工作,中国文化报社在学会任职的郭沫勤、陈彬斌等同志主要开展国内工作。2011年1月,社会文化司张旭同志到中央文化干部管理学院担任院长(现中央文化和旅游干部管理学院),CIOFF中国委员会随之落户到中央文化干部管理学院。

2.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历任领导及组织机构

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从1985年成立到2022年第六次换届前,历经了五届理事会。其间,文化部历任领导周巍峙、高占祥、徐文伯、刘德有、周和平等先后兼任学会会长或名誉会长,为学会的发展壮大倾注了大量心血。历届理事会的成员主要由文化部业务主管司局,学会挂靠单位,各省级、副省级文化主管部门、文化(群艺)馆、群众文化学会的有关负责同志组成,他们为学会事业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第一届理事会于1985年10月在成都成立,聘请周扬为名誉会长,选举周巍峙为会长,中宣部、文化部、总政、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方面的王惠德、刘实、李源潮、李英敏、荣天玙、许翰如、常泊等为副会长,徐明为秘书长;选举常务理事18人,理事60人;聘请安徽、河北、四川、北京、吉林、江西等省领导王郁昭、李尔重、何郝炬、陈昊苏、刘云沼、陈癸尊等为名誉理事。学会成立时,全国会员共693人。

第二届理事会于1990年2月在南宁成立,选举高占祥为会长,常泊为常务副会长;李英敏、于庆和、李源潮、荣天玙为副会长,徐明为秘书长;选举常务理事24人,理事100人。第二届理事会吸收了中国社会舞蹈研究会、中国社会音乐研究会、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中国民间美术学会4个全国性组织为学会成员学会,并设立学术咨询委员会,吸纳十余名群众文化专家,作为常务理事会的参谋机构。第二届理事会成立时,全国会员1500余人。1997年,CIOFF中国委员会任CIOFF艺术委员会委员。

第三届理事会于2000年3月在北京成立,聘请徐文伯为名誉会长,常泊、徐明为顾问,选举魏中珂为会长,候恩余、徐兰田、郭文林、董玉文为副会长,徐兰田兼任秘书长;选举常务理事11人,理事78人。第三届理事会设立美术委员会。第三届理事会成立时,全国会员共1000余人。在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对外文化联络局的指导下,CIOFF中国委员会的工作颇具影响力,时任社会文化司司长、CIOFF中国委员会常务副主席的魏中珂同志于2002年出任了CIOFF第十八届CIOFF亚洲大洋洲分会主席。

第四届理事会于2006年6月在宁波成立,聘请周和平为名誉会长,刘德有为顾问,选举郭沫勤为会长兼秘书长,孙若风为副会长,选举常务理事16人,理事96人,先后增补李宏、张旭为副会长。CIOFF中国委员会刘德有为主席,魏中珂为常务副主席,郭沫勤为副主席,王桂林为秘书长。第四届理事会成立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5个副省级城市及部分市、县文化(群艺)馆、乡镇文化站成为了学会单位会员。

第五届理事会于2013年3月在天津成立,选举郭沫勤为会长,孙若风、张旭、李宏为副会长,陈彬斌为秘书长;选举常务理事15人,理事74人。张旭、李宏兼任CIOFF中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五届理事会设立音乐委员会、棋牌委员会。第五届理事会成立时,共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暨计划单列市文化(群艺)馆等单位会员53个,个人会员206人。

3.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历届理事会的业务开展

中国群众文化学会成立初期,偏重于纯学术性研究,经过几年的实践,学会认识到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面向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才能增强自身活力。三十多年来,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在文化部、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下,不断凝聚并带领全国群众文化领域工作者、专家学者及社会力量,积极开展群众文化理论研究、群众文化学科建设、群众文艺创作表演、群众文化活动组织、群众文化对外交流等工作,努力推动我国群众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4]。

在组织建设方面,积极指导各地群众文化研究和实践,带动全国大多数省份尤其是市县一级成立了群众文化学会,主办文化(群艺)馆馆长联席会、中国文化馆年会暨百馆论坛、“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经验交流会、全国群众文化品牌展示活动、全国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发展论坛、全国群众文化刊物经验交流会、长江流域12省(市)群众文化学会专题交流会等,为各地会员、文化馆(站)、群众文化学会搭建全国性及区域性经验交流、沟通互动的平台。2010年,学会被评为文化部业务主管优秀社会组织[5]。

在理论研究方面,组织举办近百次全国性群众文化理论研究活动及各类专题研讨会,组织专家学者撰写并出版《群众文化概论》《群众文化史》《群众文化管理学》《群众文化经济学》等多部专著及《群众文化学》《群众艺术辅导学》等群众文化专业教材,联合各地编写《群众文化论丛》等系列刊物,编辑出版多种群众文化优秀论文选,在中国文化报上开办“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特刊”,编印内部理论刊物《群众文化》,组织专家深度参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等课题研究,推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光荣的文化馆人”等专家个人论著,并注重青年理论人才的发现和培养,为创建中国特色群众文化理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果[5]。

在群众文艺方面,举办了各类具有代表性、示范性的演出、展览、艺术节等活动,打造了全国故事邀请赛、中国龙舞大赛、全国精品秧歌邀请展、全国农村题材小戏小品剧本征稿、全国农民画联展、全国少儿歌词征集评选、全国群众文化美术书法大展等全国性群众文化品牌,着力培育和推广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节、江南民间文艺展演、松花江河灯文化节等各地群众文化品牌,参与主办的中原民间艺术节、石家庄鼓王争霸赛、中国阜宁牛歌会及评选出的较多群众文化品牌,都获得了群星奖的项目奖,有力地促进了群众文艺创作和群众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为社会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5]。

在国际交流方面,积极履行CIOFF中国委员会职责,每年出席CIOFF世界年会和亚大分会会议,先后在昆明、常熟、呼和浩特、杭州、深圳、兰州、郑州、常州等地举办30多次国际民间艺术交流活动,邀请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民间艺术团队来访,先后选派90多个国内优秀民间艺术团参加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的各类国际民间艺术节,承办了CIOFF第29届世界年会暨亚洲民间艺术节、五届CIOFF亚大分会会议、三届CIOFF亚洲民间艺术节、两届CIOFF亚洲儿童艺术节,工作成效显著,得到CIOFF各方高度赞扬,对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民间文艺交往,增进人民友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第六次换届工作

1.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组建第六届理事会

2020年底,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的安排部署,学会挂靠到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CIOFF业务也随之转到发展中心。为加快推动学会换届,按照社会组织换届规定,规范履行换届程序,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发展中心、学会第五届理事会有关同志组成了换届筹备工作组,深入开展调研,明确工作方向,围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结合学会职能和群众文化工作时代特点,厘清工作思路,研究确定了学会新时期宗旨和发展方向,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广泛团结全国群众文化工作者、从事相关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热心于群众文化的社会力量,积极促进群众文化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努力推动群众文化事业改革、创新和发展。通过各省级、副省级文化和旅游厅(局)推荐和换届工作筹备组提名,完成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候选人任职审批备案,并向各地相关单位开展第一批会员发展工作,吸纳单位会员149个,个人会员500人。组织召开学会五届八次理事会和九次换届筹备工作会议,研究修订学会制度文件,为换届大会的召开做好扎实准备。

2022年6月10日,由于疫情原因,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了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六届一次理事会,线下会场设在北京。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长张旭、办公厅和公共文化司等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学会历届分支机构代表、高校研究机构代表,以及各地文化和旅游厅(局)、文化(群艺)馆、群众文化学会代表、媒体代表等参会,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文化馆协会、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等社会组织负责人在会上致辞祝贺。会议表决通过了学会新章程等制度文件以及分支机构的设立申请,选举产生了第六届理事会,包括理事共79人,其中常务理事共14人。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原司长李宏当选会长,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原副所长严先机当选副会长和法定代表人,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原局长谢金英当选副会长兼CIOFF中国委员会主席,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罗云川当选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大学信息管理教授李国新当选副会长,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文化馆发展研究院秘书长李亚男当选副秘书长[6]。

基于新章程和有关规定,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紧紧围绕群众文化工作及相关领域,组织开展群众文化理论研究与实践总结,以新的理念推动群众文化高质量发展。在原章程确立的“普及群众文化基础理论知识,介绍和推广群众文化成果及经验,组织开展国内外群众文化学术交流活动;组织、举办群众文化艺术领域代表性、示范性演出、展览、展示等活动;编辑出版群众文化理论研究、信息交流刊物、资料和有关书籍、专著;以培训、函授、巡讲等方式,促进群众文化理论队伍和艺术骨干素质的提高;发现并举荐人才,奖励在学术活动和群众文化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会员和群众文化学会工作者;做好CIOFF中国委员会工作,参与CIOFF举办的会议和活动,选派优秀民间艺术团赴国外演出、展览等,积极开展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协调会员关系,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加强与其他社会团体的联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合作共赢的原则下,开展学术交流、文化活动、业务合作,扩大学会的活动领域”[7]等职能基础上,结合新时期工作需要,进一步增加了“打造群众文化艺术品牌与内容创作的生态系统;推动群众文化社会化发展,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运营、服务产品供给、项目活动开展和重大活动的绩效评估等,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推动群众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以基层为重点,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文化工作者、文化志愿者、科技创新者、民间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作用,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创新推动群众文化事业发展,促进文旅融合,以人才和品牌孵化的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推动事业产业融合发展和文旅融合;积极创造条件,开办与学会业务相关的实体”等职能范围。

2.中国群众文化学会换届以来的工作开展

中国群众文化学会换届以来,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化领域行业组织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等有关精神,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党组关于加强社会组织思想政治引领、加强党建工作、明确职责定位、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坚持依法规范管理等工作要求,以提升学会组织力为重点,着力增强党建引领,完善建章立制,推动业务发展,努力发挥学会作为党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作用、发挥学会负责人和理事会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推动学会相关工作有序开展。

在组织管理方面,积极指导第六届理事会品牌与知识产权、基础理论和创新实践研究、视觉艺术等专委会的筹备设立,推动第五届理事会音乐、棋牌等专委会的换届工作。通过换届,着力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内部治理机制,提升组织自治能力。根据社会组织管理的最新规定和要求,结合学会现状和事业发展需要,重新修订了章程、会费标准及管理办法、分支机构管理办法,制定了理事会职权及工作规则,理事增补、更换、罢免规定,理事建议案管理办法等,进一步规范学会内部人事、财务、活动及日常管理程序,完善民主决策和监督机制,研究制定了学会议事规则、文件签发程序、活动报备程序、财务管理办法、分支机构换届和新设程序、会员发展和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

在业务开展方面,积极谋划学会发展规划,围绕职能积极推动群众文化理论研究、群众文化活动等重要业务开展。举办新时代群众文化创新发展系列访谈活动,邀请行业领军代表和专家学者,就群众文化领域热点重点主题进行探讨交流。参与主办2022年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设计展示、第二届大运河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展示周,参与指导2022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寻找湾区“最美公共文化空间”、第二届黄河流域群众文化联演联展联讲等全国性、区域性群众文化品牌活动。为加强学会辨识度和品牌形象,面向社会大众和有关单位开展学会主视觉LOGO设计征集。为促进学会信息公开和服务推广,开通了学会官方微信公众号。

在对外交流方面,积极做好CIOFF中国委员会工作,系统调研梳理CIOFF组织情况,深入学习CIOFF章程、法规、管理办法和发展规划,把握CIOFF中国委员会新时期工作定位。加强与CIOFF总部及亚太区沟通联系,维护发展基础,积极响应CIOFF各项决议,认真履行CIOFF会员义务,积极参与线上、线下举办的亚太区春季会议、青年委员会会议、世界民俗盛典、世界大会、会员代表大会等CIOFF重要工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CIOFF承接的相关工作。支持业界开展关于群众文化与CIOFF方面的研究,为相关课题人员整合提供资料指导。

四、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发展前景展望

1.推动党的建设与群众文化事业相融共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组织和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始终坚持和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政府职能延伸的承接者,推动群众文化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行。进一步畅通党委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及时向全行业传递党和政府声音,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积极依托自身功能和独特优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指导群众文化工作实践,推动群众文化事业创新繁荣发展。

2.加强组织建设和内部管理

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运行机制,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公信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强化社会责任,服务好广大会员,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力量、链接各方资源,在理论研究、活动组织、对外交流等方面搭建广阔平台。筹划设立具有独特业务优势的分支机构,支持已有的分支机构积极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功能、增强服务活力。严格规范管理,完善有关工作规则、程序和监督机制,完善修订制度文件,从严加强自律监管,加强分支机构规范运行,依法依规开展业务工作。充分发挥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功能,推动学会有序运行、严格自律、健康发展。推动学会数字化、信息化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3.围绕职能推进各项业务活动

大力推进业务工作,发挥人才优势和理论优势,加强群众文化基础性、应用性、发展性理论研究,凝聚专家学者力量,打造人才梯度,结合群众文化实践,积极开展各类线上、线下学术交流活动,着力构建群众文化理论体系。团结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进一步健全群众文化活动机制,拓展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群众文化繁荣发展的路径,组织举办有时代特色,具代表性、示范性的群众文化活动项目,扶持培育优秀群众文化品牌,将已开展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设计展示、大运河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展示周等活动,以及正在策划开展的群众文化品牌发展大会等活动打造形成系列品牌,推动群众文化事业不断创新发展。积极发挥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作用,推动学会多元化、可持续发展。

4.做好CIOFF国际交流工作

积极发挥CIOFF中国委员会职能作用,围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大局,依托CIOFF将优秀的群众文化、民间艺术积极融入世界舞台。进一步筑牢CIOFF工作基础,加强和CIOFF总部及亚太区的紧密联络,加强沟通协调,建立深度合作,畅通工作机制。在学术研究、组织建设、活动开展等方面开拓创新,聚焦CIOFF框架下群众文化对外交流、优秀民族民间文艺“走出去”等理论及应用研究,为CIOFF工作统筹布局、前瞻规划提供决策参考;在疫情时期,着力统筹资源,借力线上平台开展各项活动,在后疫情时代或疫情缓解时,积极承办重要活动,提升CIOFF中国委员会的地位和影响力;组织推动更多社会力量、青年群体参与CIOFF工作,激发组织发展活力。在开展和参与CIOFF各项工作中,大力促进两岸三地的文化交流。①

注释:

①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于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和CIOFF工作文件,未列入参考文献中。

猜你喜欢
理事会学会群众
本刊理事会理事
多让群众咧嘴笑
《职业》理事会理事
《职业》理事会理事
重庆市针灸学会召开2019年常务理事会暨理事会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学会分享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学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