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锦鸡儿母树林种子选育技术研究

2022-02-24 00:05时晓燕翟秀丽王晓丹董忠丽
种子科技 2022年1期

时晓燕 翟秀丽 王晓丹 董忠丽

摘    要:选择中间锦鸡儿优良单株,采集种子进行育苗及区域造林试验,确定优良采种母树林。通过对中间锦鸡儿母树林进行改造,使其纯度高、树体大、单丛结实量提高10%以上。经选育后,中间锦鸡儿母树林种子已经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关键词:中间锦鸡儿;母树林;种子选育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1-0014-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793.3       文献标志码:B

1 选育目的和意义

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 Kuang et H.C.Fu)为豆科植物,耐寒性极强,抗旱、防风、保水固土能力极强,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沙地重要的保水、防风、固沙灌木和先锋树种。中间锦鸡儿是赤峰市沙地治理和营建水土保持林的主要树种之一[1]。中间锦鸡儿品种选育工作滞后,生态建设使用的种子来源于普通林分,种源难以控制,常常与小叶锦鸡儿、柠条锦鸡儿混在一起,品质难以保证[2-3],直接影响了生态建设的质量。为了保证生态建设中优良品质中间锦鸡儿种子的有效供给,其良种选育尤其是种源和母树林的良种选育迫在眉睫。

2 中间锦鸡儿采种母树林选育过程

2.1 选育目标

巴拉奇如德苏木的中间锦鸡儿林以人工林为主,未经选育,混杂有少量的小叶锦鸡儿、柠条锦鸡儿,而且不同个体开花、生长、结实情况表现差异较大,单丛产量、结实量相差悬殊。

针对巴拉奇如德苏木中间锦鸡儿母树林的这种情况,计划对林分进行进一步选育。选育目标是使中间锦鸡儿纯度达到98%,单丛高和冠幅提高10%~15%,单丛结实量提高10%以上,力争每年为赤峰市提供优质中间锦鸡儿种子10万~15万kg。

2.2 选育指标

选育指标为林相整齐、单丛高大、冠幅饱满、树势较壮、密度合理、性状稳定、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生长和结实量良好的中龄林。

2.3 选育过程

2008—2009年对赤峰市中间锦鸡儿林分进行普查,依据林相整齐、长势优良、抗逆性强、无检疫性病虫害、结实良好量高、盖度不低于40%、冠幅饱满、单丛高大等特性,并兼顾交通和管护条件,选择了阿鲁科尔沁巴拉奇如德苏木优良林分,共有5片,面积0.44万hm2。

2009—2010年对所选的优良林分进行了母树林改造,主要措施有间伐和平茬。间伐原则如下:一是伐掉林分中混杂的小叶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二是伐掉劣质和有病虫害的单株,三是对过密的林分进行疏伐以保证合理间距和郁闭度。每间隔15年左右对因枝条老化而结实少的林分进行平茬复壮。抚育后覆盖度控制在40%~60%。改建后,中间锦鸡儿母树林冠幅提高了14.6%,树高提高了11.2%,冠幅达4.2~5.6 m,树高均在1.8 m以上,中间锦鸡儿纯度达98%以上,母树林无检疫性病虫害。

在改建母树林的同时,按照表型单丛高大、冠幅饱满、树势较壮、密度合理、性状稳定、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生长和结实量等指标,初选出27株优良单株。这27株优良单株,平均冠幅4.6 m,平均树高2.4 m,平均单株产种量4.1 kg,平均千粒重44.387 g,平均发芽率71%,见表1。

3 区域试验规模与结果

3.1 区域试验规模

2010年春季用巴拉奇如德中间锦鸡儿母树林种子(1号)与普通林分种子(2号)各30 kg在圃地育苗,1号产合格苗7.2万株,2号产合格苗6.9万株。2011年春季用该批苗木分别在阿鲁科尔沁旗坤都经济林场、锡盟太仆寺旗骆驼山、兴安盟扎赉特旗巴彦扎拉嘎乡进行区域试验,试验总规模30 hm2。

3.2 对照种源选择标准和确定依据

参加区域试验的对照是普通林分种子。对照种源选择标准是选择有可比性的同一年度采集的不同种源的中间锦鸡儿合格种子。

为避免其他因素影响对照结果,对1号和2号种源在同一苗圃、采取同样的育苗方式进行育苗,按照一样的分级标准选择合格苗木进行造林对照试验,并采取一样的抚育管理措施。

3.3 区域试验结果

2011年5月用1号和2号苗木各2万株在阿鲁科尔沁旗坤都经济林场进行了植苗造林区域对照试验,面积12 hm2;用1号和2号苗木各2万株在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骆驼山进行了植苗造林区域对照试验,面积12 hm2;用1号和2号苗木各1万株在兴安盟扎赉特旗巴彦扎拉嘎乡七家子村进行了对照造林试验,面积共6 hm2。3块地均设置了3次带状重复。

2017年8月分别对3块试验地进行了覆盖度、生长量、结实量及种子的性状和质量指标的测定。测定结果显示:各试验点1号种源和2号种源造林的成林状况基本一致,但树体生长量1号种源明显高于2号种源。1号种源覆盖度平均达48.5%,高于2号种源的41.4%;1号种源树高和冠幅分别高出2号种源31.4%和15.4%;与2号种源比,1号种源单株产种量高出28.6%,种子千粒重高出13.3%,种子发芽率高出4.3%。具体区域种子性状及质量分析见表2~表4。

4 主要繁育及栽培技术

4.1 采种

中间锦鸡儿的种子多在7月下旬成熟,成熟后莢角易开裂,因此采摘不宜过晚。当种皮变黄时,应及时采摘,采摘期10~15 d。

采回的荚角要及时晾晒。将荚角摊开呈垅状,厚度6~10 cm,在晾晒场中自然晾晒,一天翻动2~3次,注意晾晒时要严防雨淋。晾晒至荚角开裂后,用振动筛将种子和荚角分离。分离后的种子继续在棚式晾晒场中摊开3~5 cm厚度晾晒,忌暴晒。晾晒至安全含水量,经过种子精选机加工至合格净度,包装后放置于种子库贮藏。出种率12%~15%,净度达90%以上,千粒重0.4~0.5 g,发芽率70%左右。

4.2 育苗

苗圃地选择。苗圃地应选择在交通便利、地势平缓、避风向阳、离水源近、排灌流畅的地方。

整地作床。第一,整地。翻耕分秋耕和春耕,秋耕宜上年秋季進行,翌年春季土壤化冻后进行浅耕。第二,土壤消毒。用硫酸亚铁、百菌清等灭菌、杀虫药剂进行土壤消毒。第三,作床。根据本地区的气候条件作床。中间锦鸡儿不耐水涝,一般以高床为宜。苗床方向为南北向,长度为20~30 m,床高0.2~0.3 m,床底宽1.2~1.3 m,床面宽1.1 m,步道宽0.3~0.4 m。确保苗床两边排水沟流畅,否则易积水而引起苗木立枯病。

播种。春季4月中下旬播种,播种前催芽处理,干播或用40 ℃左右温水浸泡10 min后混拌2倍干河沙进行播种。播种量15~20 kg/667 m2,撒播或条播,覆土0.5 cm左右。播种后踏实,喷灌或小水漫灌。5~7 d开始出芽,种子发芽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待苗齐后,根据土壤湿度和降雨情况适度给水,每次浇足浇透,灌溉时间以早、晚为宜。

田间管理。待苗长至6~8 cm时进行间苗,将产苗量控制在5万~6万株/667 m2。间苗选在浇水后1~2 d或雨天后进行。为促进苗木加速生长,在6月初和7月初追施两次速生肥,施肥量10~15 kg/667 m2,8月初可再追施1次磷钾等壮苗肥。春季土壤化冻后起苗,以机械起苗为宜。按照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标准的要求进行分级打捆,每捆100株。已经分级打捆的苗木要及时假植,避免苗木失水。

4.3 造林技术

直播造林。中间锦鸡儿一般采用春夏雨季5月至7月中旬直播造林。一般在降雨前行播或漫撒播。播种后封育管理,3年后即可成形,5年可成林,覆盖度可达30%~50%。

植苗造林。春季、夏季均可进行栽植,春季栽植时间为4月中旬至5月初,夏季应在7—8月。雨季用容器苗造林,于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进行。栽植前一年秋季或当年早春进行鱼鳞坑整地,整地规格0.8 m×0.8 m×0.5 m,株行距2 m×3.5 m,每个栽植穴中栽植2~3株苗木。整地时注意将表土与底土分开堆放。栽植深度不宜过浅,裸根栽植深度高于原土痕5~10 cm。回填土时应先回填表土,后回填底土,并分层踩实。如有浇灌条件,栽植后应立即浇头水,浇水以后再覆盖一层细土保墒。

5 选育结果及适宜种植区的划分

选育出的巴拉奇如德苏木中间锦鸡儿母树林种子(Caragana intermedia ‘Balaqirude zhongjianjinjier mushu

linzhongzi’)2018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良种编号为内蒙古 S-SS-CI-005-2018。中间锦鸡儿是深根性沙生旱生灌木树种,在生长过程中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适应性极强,特别适合在内蒙古荒漠、半荒漠草原地带的流动沙丘及半固定沙地上营建防风治沙和水土保持林。

参考文献:

[1]牛西午.中国锦鸡儿属植物资源研究——分布及分种描述[J].西北植物学报,1999,19(5):107-133.

[2]刘国谦,张俊宝,刘东庆.柠条的开发利用及草粉加工及饲喂技术[J].草业科学,2003,20(7):26-31.

[3]李连友,杨效民,李军等.柠条的饲用价值及喂奶牛试验研究[J].中国乳业,2003(2):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