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米种植过程中现代农业技术的运用与发展

2022-02-24 00:05岳元芳
种子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种植技术玉米

岳元芳

摘    要: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历来重视农业生产。玉米适应能力极强,在我国大范围种植,现代农业技术为玉米种植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基于此,详细介绍了现代农业技术对玉米种植的重要性,分析了现代玉米种植技术的运用方式,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建议,提升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玉米;种植技术;现代农业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1-0037-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玉米自传入我国以来,一直是较为重要的农作物,其果实可以作为人们的食物,其植株可以作为牲畜的食物,具备较高的经济价值。随着对玉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现代农业种植技术不断应用于玉米种植中,有效地提高了玉米产量与品质。因此,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大对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提升玉米种植效益。

1 现代化农业玉米种植技术的意义

过去,种植户主要依靠传统经验种植,通常是由上一代人传授施肥、灌溉以及预防病虫害的手段,缺乏科学依据。现在病虫害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土地耕作过程不严谨,土壤质量逐渐下降,导致玉米在生长后期發生倒伏等问题的概率增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玉米的品质和产量。与此同时,我国正在开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要求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目标正朝向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现代化农业玉米种植方式,成为保证玉米质量、产量的关键性因素。

2 品种选取

在种植户种植玉米前,玉米种子选取十分重要,这直接关系到玉米的品质与产量。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升玉米品种的性能,全面提高玉米产量,各种新型玉米品种不断出现。由于各个地区的气候、环境、土壤、病虫害以及光照等情况存在较大差异,种植户在选取玉米品种种植前,应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当地的玉米品种,避免选取当地未经过种植验证的品种,应选取当地农业部门经过试验后才出售的玉米品种。另外,还可以选取以往种植过的玉米品种。种植户应留意当地权威部门发布的相关文件,充分考虑当地的土壤、耕作效果、灌溉能力、机械化程度以及玉米生长过程的管理等条件,选取合适的玉米品种。再如,种植户在平地种植时,由于灌溉方便,生长环境较好,选取玉米品种时,可以选择产量高的晚熟品种,需要注意种植密度与抗倒伏性能;在山区种植玉米,需要注意灌溉问题,选取生长力强、扎根深的品种,在灌溉困难的区域也能保障玉米种植的产量[1]。

玉米种子质量至关重要。近年来,种子质量明显提升,且各地的玉米生产技术意见为当地农户指明了种植方向,使农户可以综合考量地力、耕作、灌溉以及机械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来选种。有的地区为农户提供了适宜种植的玉米种类,包括青农11、立原296等具备抗倒伏、抗旱等优点的种子,也包括青农206、五彩鲜糯等具有良好口感、光亮色泽的种子。农户在种植过程中,可以根据农业生产部门的意见,规避种植误区,避免因种子质量较差所导致的减产、病虫害等问题,切实提高玉米产量与质量,缩短现代农业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之间的距离。

3 土壤改良

在种植过程中,玉米不仅会受到种植区域的气候、水资源等因素影响,对于种植区域的土壤也有较高要求。玉米的品种质量决定了玉米后期的生产能力,而土壤是保障玉米生长发育的重要基础。因此,为进一步提升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种植户不仅要选择最佳的玉米品种,使其符合当地的气候环境,同时要对玉米种植区域的土壤进行仔细研究分析,明确土壤中的营养成分,确保其能够促进玉米快速生长,为玉米高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现阶段,大部分玉米品种适宜的土壤pH值为5~6,但大部分种植户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忽视了土壤的具体情况,直接将玉米种植在酸碱度不达标的土壤中,由于缺少充足的灌溉水,导致玉米产量与品质未达到预期效果,严重降低了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为了防止出现此类问题,应采用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种植玉米,全面分析土壤的具体情况,结合分析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土壤改良,使玉米能够健康生长。

例如,经检测发现土壤中的微生物较少,种植户在种植过程可以对土地进行深耕处理,将更下层的营养土壤翻耕上来,增加土壤的通透性。若是检测结果表明土壤中的营养成分较低,种植人员在整地过程中,有条件时可以使用动物粪便作为有机肥料翻耕在土壤中,或是在种植时使用肥料进行处理,以保障玉米在生产过程中有充足的养分吸收。

4 栽培技术

现代化玉米栽培技术是现阶段玉米种植时广泛应用的种植方式。转变传统的种植方式,采用现代农业种植技术,能够提高玉米的品质与产量。在玉米种植中,种植户应结合当地过去的玉米生长状况,有针对性地选取栽培技术,并根据各地域的不同因素科学调整,使栽培技术更加适合当地的玉米种植生长。现阶段,较为普及的几种栽培技术如下。

4.1 宽窄田垄交替种植

种植户在整地划垄时,将田垄均匀划分为宽与窄依次排列的田行。例如,种植玉米的宽度是150 cm,种植户可以将宽行划分为80 cm,窄行划分为40 cm,垄沟宽度划分为30 cm。应用这种玉米种植方式,能够极大地方便大型农用机械进行辅助管理,如种植、除草、翻耕、浇灌、施肥等种植工作,有效提升种植的效率,还能够方便种植户在宽窄的田垄上交替种植玉米,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玉米种植过度损耗土壤肥力。此外,运用宽窄交替种植方式进行玉米种植,种植户可以采用一个位置播种3粒种子,在玉米出苗后,可以根据玉米幼苗的生长态势去除弱小幼苗,同时对未出苗的位置进行补苗处理,为后续玉米生长管理提供方便,保障玉米的种植效益[2]。

4.2 膜侧沟玉米种植

种植户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采用覆膜种植方式能够有效控制土壤中的水分挥发与热量流失。在天气情况复杂的区域使用这种技术,能够促进玉米发芽、出苗。即使天气回凉,膜内土壤也不会受到过多影响,并且由于覆膜的密封性,在播种后即使受到暴雨冲刷,覆膜也能将雨水导入垄沟中,在地势作用下流出农田,极大地防止了雨水侵入土壤,造成玉米植株烂根、倒伏的问题,可以有效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提升种植户的玉米种植效益。

4.3 水肥一体化种植方式

水肥一体化种植方式是将农田灌溉与土壤施肥结合在一起的全新技术,具体操作方式是借助压力系统,将肥料或养分充分融入水分中,配制成水肥液体,并结合玉米各个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采用滴灌的浇灌方式,将水肥液体定期输送至玉米根部位置,以保障玉米的吸收效果。但是,这种种植技术需要在种植前采购大量的滴灌设备,并且在种植时需要科学配制玉米生长所需的水肥液体,需要较高的成本投入,大部分种植户受玉米种植效益的影响,无法大范围普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相关部门对此技术的不断重视,滴灌设备价值与质量会更加符合种植户的种植标准,逐渐得到广大种植户的应用。现阶段,一些农业部门结合当地的实际种植情况,研制了符合当地情况的水肥配方。种植户可以根据配方结合自己的种植经验,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自行配制出适合土壤的水肥液体,极大地降低了玉米种植难度。该种植技术不仅能够满足玉米的正常生产需求,还能够有效地节约水资源与肥料,保证玉米的营养吸收效果,降低玉米种植成本,保护当地的玉米种植土壤,从而促使农业生产朝着环保的方向发展[3]。

4.4 密植技术

传统的玉米种植方式下,在一定的面积中,玉米的种植数量会有一个饱和程度。当种植密度过大时,玉米缺少营养与光照等,会造成严重的营养不良,大幅度降低玉米产量;而密度过小时,养分与光照等因素良好,但土壤中的养分会剩余,造成浪费,玉米的产量仍无法达到最佳效果。玉米密植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种植户在种植时,可以结合当地的种植区域实际情况,尽量缩短种植的距离。在后期管理中,合理控制密度,若是过小,适当补充苗体;若是过密,适当移植,进而达到提高玉米产量的效果[4]。

5 病虫害防治

由于大部分种植户连续耕作玉米农作物,田间的病虫害问题较为严重,导致玉米品质与产量损失较大。针对这种情况,现代农业技术采用的是预防为主、合理治疗的方式对玉米病虫害开展管理。

5.1 病害防治

根腐病对玉米产量影响严重,在防治过程中多从根源入手,选择抗性较强的品种。在种植过程中,玉米与马铃薯、大豆等作物轮作,可以减少土壤中的病菌。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农户需要定期检查,一旦发现其中存在病株,应当及时拔出并焚烧掩埋,避免其中的病菌随着空气、风等大范围传播、扩散。若感染范围较大,在感染初期可以对玉米根部喷洒农药,以杀死病菌。

5.2 虫害防治

种植户在选定玉米种子后,利用化学药物对其进行处理,形成保护膜,俗称“包衣”,化学药剂能够有效预防玉米播种后地下害虫对玉米种子与幼苗的为害,能够持续到玉米植株较为健壮时期。在播种前,还需要对种子进行无菌培养,处理种子内部或表面的有害细菌,避免种子带病生长[5]。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种植户应加强玉米田间管理,消除害虫的生存环境,进而减少害虫。此外,玉米生长过程中,种植户可以释放玉米害虫的天敌,例如各类赤眼蜂、各类寄生菌类等,以控制病虫害数量。

除上述病虫害外,玉米螟虫也是常见的病虫害之一,具有较大的杀伤力,会直接导致玉米减产。对此,农户可采取生物防治与人工防治结合的方法消灭玉米螟虫。具体措施是在田地中喷洒白僵菌菌液,或释放赤眼蜂,用来抵抗玉米螟虫对植株的伤害。除此之外,可以采取人工抓除的方式来减少玉米螟虫。需要注意的是,采用生物防治方式时,应适当控制化学药剂的喷洒量,以免赤眼蜂接触农药死亡而减弱了生物防治的作用[6]。

6 现代农业技术发展途径

现代农业技术十分重要,是引领玉米高质、高产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提升玉米种植技术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未来发展中,农业技术的发展途径要以推广为主。

6.1 加大政策支持

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需要当地政府的引导与支持,包括资金投入、人力投入以及物力投入。由政府带头,支持技术部门对先进技术进行研发与分析,及时解决具体困难,并出台相关政策进行扶持。

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强现代农业技术的宣传推广,让更多农户认识到玉米现代种植技术的意义,逐渐接受新的种植方式,改善并提升玉米种植技术。

6.2 与相关部门合作

玉米种植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农业企业、科研机构的支持。由企业扶持科研机构展开研究,并将新的种植技术、手段运用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既能够提升玉米产量,又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对科研成果进行检验。

6.3 提高技术运用的针对性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与运用越来越便捷、越来越广泛。推广人员应紧抓互联网的优势,结合农业技术的实际运用情况,迅速而高效地展开推广工作。建设智能化网络推广平台,将农业种植方式、现代种植技术与网络平台相结合,借助互联网广泛性、高效性等特点,拓宽农业技术推广渠道,加大推广力度,逐渐形成智能化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在日常工作中,技术人员要建设数据库,将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相关数据集中起来,包括生长信息、营养情况、种植环境因素等,为后续现代种植技术的运用奠定扎实基础。要充分运用抖音、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让农户从多个途径了解现代种植技术。还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教授种植户相关种植技术、玉米病虫害类型及防治措施、养护手段、土地改良手段等,使农户从多个途径学习现代种植技术。

6.4 做好技术推广分类

使用现代种植技术要结合实际情况,包括玉米产值、水土条件、气候条件等,以保证技术具有特色性。推广人员可以在当前的工作内容基础上,将之看作一个整体,根据玉米种植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保证推广内容具有层次性且效果明显。例如,在推广过程中利用网络交流,技术人员相互借鉴经验和教训。技术人员可运用视频的方式,以直观的方式为农户传播现代种植技术。

6.5 突出现代种植技术的拓展性

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需要跟随时代潮流,运用先进的发展方式与理念对技术加以补充与完善。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合理分析玉米生长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利用数据了解玉米当前生长情况,监控玉米水分含量、营养含量并及时供给,保证生长需求。

在种植过程中要与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密切合作。高校可根据农业技术发展情况设置相关专业,为农业生产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科研机构针对当前技术发展情况以及国际技术的形势,研究出更为先进的种植技术并及时运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以保证科研成果价值最大化。

当农户运用现代技术且得到了较高的回报后,将会更加相信技术的可信度,从而自愿尝试现代农业技术,促使技术发展。

农户、高校、科研机构三者构成闭环,形成科研机构研发、高校培育人才促进技术发展、农户运用技术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最终实现我國玉米种植技术高速发展。

7 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对玉米的需求量较大。为了全面提升玉米产量,应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应用在玉米种植中,在保证玉米品质的前提下,提升玉米产量,保障粮食的稳定供应。相关部门应借助科学手段选种育种,结合科学种植与防治病虫害防治手段,提升玉米种植面积,并大规模推广先进的种植方式,进一步提升玉米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国于.对玉米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研究[J].新农民,2020(9):17.

[2]刘林飞.玉米种植环境条件与新技术应用探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0(3):44.

[3]张玉丽.浅谈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与运用[J].新农民,2020(9):72.

[4]宋相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研究[J].新农民,2020(27):52.

[5]马丹丹.新技术应用提高玉米种植效率的途径[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3):173.

[6]周如监.探讨新技术应用提高玉米种植效率的途径[J].时代农机,2017(7):132,134.

猜你喜欢
种植技术玉米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为什么玉米长“胡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