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梅引种栽培的技术要点

2022-02-24 16:30焦文月
种子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引种技术要点栽培

焦文月

摘    要:对西梅进行引种栽培,需要考虑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方面的内容。气候是其引种栽培的外在条件之一,同时引种栽培所需的土壤、肥料,以及栽培过程中的修剪、病虫害防范等,都是保证其引种栽培质量的关键技术要点。西梅引种栽培技术的研究,是在现有西梅引种栽植的基础上,寻求能进一步提高西梅产品的技术突破点,文章以西梅的引种栽培技术要点作为切入口,通过数年的引种栽培经验,就如何科学引种栽培西梅,总结出一套有利于西梅丰产的技术模式,相关西梅种植实践中,可作为参考借鉴。

关键词:西梅;引种;栽培;技术要点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1-0073-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662.3       文献标志码:B

西梅从欧洲引进,属于欧洲李,是一种高档水果树种,虽然与普通李同属,但前者无论是营养价值还是保健价值,都远远在后者之上,例如抗衰老和提高免疫力的功能[1]。在树种的外观方面,西梅的树形优美,其果实的形状和颜色都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在种植方面,西梅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在寒冷、干旱、晚霜等极端气候下,只要能够得到妥善管理,就能适应当地的环境。在经过多年的引种栽植并总结出相关技术经验后,对提高西梅产量有很大的帮助。据了解,在中国各地尝试引种栽培西梅后,根据西梅的生长特性和生长结果表现,发现近年西梅产出优质果的经济效果相对可观,可见西梅的引种栽培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在研究之前,翻阅了相关资料,归纳了有关的引种栽培经验。

1 西梅引种栽培的特征及条件

西梅的引种栽培,是在综合考虑西梅引种栽培特征的基础上,根据西梅生长的实际客观条件需求,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采用合理的栽培技术,以提高西梅的产量水平[2]。

1.1 引种栽培特征

西梅属于蔷薇科李属欧洲李种,无论是在严寒地区,还是在干旱地区都能够表现出超强的适应能力,譬如北方地区的晚霜。西梅除了适应能力强,因其果实营养价值高被誉为第三代功能性食品。西梅的果肉富含多种营养元素,例如铁矿物、钾矿物、抗氧化剂、维生素等,有延缓衰老的功效,并且口感异常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在食品加工行业中,也将西梅作为加工原料的食品,譬如果汁、冰淇淋等。引种栽培的西梅,果实呈圆卵形状,果肉通常为蓝黑色、紫红色和紫黑色,每个果实平均重量为65 g,果肉有特殊的香味,常温状态下,可贮存30 d左右,冷藏状态下可增至90 d。诸如以上西梅的特性,越来越多地区开始引种栽培西梅,为保证引种栽培的存活率以及果实质量,需进一步深入研讨引种栽培的技术要点[3]。

1.2 引种栽培条件

西梅的引种栽培,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首先是园址的选择,要求所选园址地势较高,没有太高的地下水位,地下水位在1 m以内,根系层的含盐重量在0.35%以内。土质方面,通常需要沙壤土地质,并保证排水条件良好,土壤pH值为7.8。灌溉方面,需保证灌溉条件达标,可供正常灌水4次/年。温度方面,年平均气温适宜在6.5 ℃左右,最低温度在-29~-25 ℃,最高温度在31.4~35.7 ℃,年降水的平均值保持在400 mm左右,大约有140 h的无霜期和2 200 h的日照时数。引入1年生的优质壮苗,以深坑栽培的方式,按照2 m×3 m的株行距标准种植。西梅的品种成树,通常长势非常旺盛,经现场观察,发现无论是萌芽还是成枝,都具有非常旺盛且强壮的生长趋势。西梅在每年4月上旬开始萌芽,随后枝条持续生长,直至3个月后才停止生长。4—5月为2个月的花期,每次开花期在10 h左右,在8月时,果实已经开始着色,一个月后即可成熟,大约有150 h左右的果实发育期。10月下旬,西梅就会开始落叶并逐渐进入休眠期[4]。

2 西梅引种栽培技术

在明确西梅引种栽培特征及条件的基础上,从嫁接、栽植、施肥、灌水、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晚霜冻综合防治、采收管理等技术入手,深入研讨如何提高引种栽培的质量[5-6]。

2.1 嫁接技术

西梅非成株引入,而是与当地成活率较高且与西梅有良好匹配性的山杏、山桃、毛樱桃等嫁接,嫁接方式有插皮嫁接和腹接两种。主要根据西梅和嫁接对象的株态、特性而定,嫁接时间为每年的4月,该时间嫁接后西梅的存活率在95%以上。有以下几个技术要点加以兼顾。所选择的母树品种必须纯正,无病史且生长状态良好,选已经木质化或至少半木质化的健壮树枝进行芽接穗,随后仅保留1 cm左右的叶柄,多余的叶片均剪除。实生苗砧木在芽接之前,需要提前2~5 d灌水,保持砧木皮剥离和愈合的特性。芽接穗如果不能够及时使用,要冷藏保存,例如放在冰窖里,但96 h内必须取出,或将其埋进坑内,并用湿润的河沙覆盖,在48 h内取出。在芽接后,大约7 d可开始灌水和检查叶柄状态,判断存活率。确定存活率达标后,及时将其松绑,留3~4片叶子即可,多余的砧芽,每64 h就要抹除1次[7-8]。

2.2 栽植技术

嫁接并成活后的西梅,株行距必须按照2.5 m×4 m或2.5 m×5 m的标准定点栽植。如果土壤肥沃条件较好,也可采用3 m×4 m或3 m×5 m的株行距栽植。通常情况下,以定植沟的定植为基准,但开挖时,应控制好开挖的深度与宽度,均值在0.8 m左右。深度与宽度的控制,是决定西梅后期生长趋势的关键,根据既定的深度和宽度,栽植之前,在坑内施肥养土,定期檢验土壤的肥料等营养结构是否趋于合理状态,最后选择气候适宜的天气,将西梅进行栽植。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株行距挖穴施用肥料时,不同肥料施放数量要区别控制。栽植所选用的苗木应优质,随后浇灌适量水分,浇灌间隔时间为7~10 d,这样可以保证苗木的成活率。总之,合理的栽植技术,是保证西梅成活和成长的关键。

2.3 施肥技术

在科学栽植的基础上,施肥技术是保证西梅栽植后健康成长的关键技术之一。

考虑到刚栽植时,西梅的根系发育浅薄,无法在短时间内吸收大量肥料,只能增加施肥的频率,但每次施肥的量要严格控制,幼树在早春时,肥料多为氮肥,在落叶时节,施肥前需要将土壤深翻,每株幼树增加20 kg左右的有机肥。在西梅结果时,每年施肥大约4次,在3月下旬,施加浓度50 g/L左右的氮肥,以促进花朵生长。在5月的下旬,施加与促花肥相同的增果肥料,这是提高西梅产量的关键。在果实采摘之后,考虑到土壤中的黄绵土钾含量相对较低,在粪尿和草木灰等肥料中,掺入适量的钾肥,目的是帮助采摘果实后的西梅恢复长势。肥料类型的选择以及施肥量和施肥时间的把控,是发挥肥料肥沃效果的前提条件,很多西梅种植时,正是没有考虑西梅不同生长期间对肥料的需求,导致西梅无法有效吸收肥料,进而影响西梅的正常生长。

总之,西梅的施肥,要综合考虑西梅的生长周期,并分析不同周期内西梅对肥料的实际需求,选用合适类型和数量的肥料[9]。

2.4 灌水技术

西梅本身具有抗旱的特点,在栽植过程中,抗旱栽培是灌水技术所强调的要点。考虑到北方地区水资源不够丰富,因此采用开沟灌水的方式。

具体做法是根据西梅树盘的形状开挖深度大约200 mm的土沟,往内灌满清水,再用泥土覆盖,如果现场条件不允许开沟,则可利用木棍在西梅树盘底下60°角倾斜打孔,再往其内灌满清水,随后覆盖地膜,这种方式相对省水,灌溉成本也相对较低。

在灌水的同时,再利用草皮覆盖于树盘之上,尽可能控制水分的蒸发,同时有利于增加土壤里的有机质含量,具有比较好的效果。也要控制灌水时间,一般只需要在西梅开花之前和果实膨大时进行,可结合施肥同步进行,但如果栽植期间天气相对干旱,没有足够的降水,则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灌水频率。应用灌水技术,结合施肥技术,进行综合配套应用,目的是在灌水的同时,避免肥料的无形流失。

经实践栽植经验证实,灌水技术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需要在实际种植当中,结合当地的土壤结构特征、土壤肥沃情况、气候特征以及西梅的种植周期和种植密度等,选择最合理的灌水方式,保证灌水良好的实际效果[10]。

2.5 整形修剪技术

相比于其他果树,西梅的整形要求更高,过程更复杂。具体的整形修剪要根据西梅的栽植情况以及不同生长期而定。以密植方式栽种的西梅,将其修剪成V型或主干型,而采用中密度栽植的西梅,修剪形态则以小冠层或自由纺锤的形态为主[11]。

对不同生长期的西梅进行整形修剪,在幼树期和结果期各进行整形修剪,对在幼树的时间段,采用长放轻剪的方式。在结果期的西梅,在将中庸枝缓放的同时,拉开角度任其长出花芽,再疏果修剪。针对结果期的西梅,整形修剪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果实的产量与品质,需要分成两次整形修剪,首次是西梅花朵凋谢后的15 d,此时已经长出幼果,为确保幼果的正常生产,需要进行疏果,按照5 cm的单位距离,修剪剩下1个幼果。

第2次疏果是在西梅果实硬核阶段,按照9 cm的单位距离保留1个果实,根据西梅树枝的长度保留适当果实,譬如比较短的果枝保留3~5个果实,比较长的果枝保留5~10个果实,尽量保留无病虫害的果实,并将比较小的果实或长相不好的果实修剪掉。除了疏果,在结果期的西梅,还需要适当修剪掉生长不良的树枝,譬如枯死、感染病虫害的树枝,目的是复壮树势,提高后期西梅果实的产量和果实的质量。

2.6 病虫害防治技术

果树在栽植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病虫害问题。病虫害的防治要针对性考虑当地种植物的病虫害类型,建议以西梅的绿色无公害为主要目标,重点借助新技术和新农药,严格恪守无公害果品生产的原则,禁止使用高毒农药和重金属农药。以下面几种类型的病虫害防治为例展开研讨。

一是梨小食心虫,这种类型的病虫害暴发于4月下旬—9月上旬,虫害主要藏于树皮的裂缝之中,在结茧越冬时,主要活动区域是在树下10 cm的土壤中,受到这种病虫害威胁的果树往往发育受限,治理的方法是喷洒浓度4.5%的高效氯氰菊酯500~800倍液,这是一种无公害农药。

二是大青叶蝉,在西梅幼树时,这种病虫害喜爱在树干上产卵。消灭这种病虫害的最佳时间,是在产卵后的数天之内,喷洒500~800倍液的敌敌畏,喷洒频率与温度下降速度有关,如温度下降比较慢,要增加喷洒次数。

三是细菌性穿孔病和流胶病,是为害西梅的主要病害,并且经常受到蚜虫等的侵害。针对病虫害问题,可在春季西梅还没发芽之前,将硫合剂均匀喷洒,随后分别在4月下旬、5月中旬、5月下旬、7月下旬,喷洒代森锰家可湿性粉剂、甲基托布津、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杀菌剂,以防治各类病虫害。直至西梅的休眠期,将树体上的病斑刮掉后,在其上涂抹抗菌剂。病虫害的减少能够保证西梅正常生长。

2.7 晚霜冻综合防治技术

晚霜冻综合防治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分为多个步骤进行。

一是应用防冻剂保护好果花,如在霜之前均匀喷洒,药物以霜迪丰为主,能够起到保护幼果期的作用。

二是在霜冻前3 d左右灌水,利用水的湿度减少晚霜的为害。

三是在树干之上,将白色无害的涂料均匀涂抹其上,目的是抵抗太阳辐射,当树体温度下降时,就可以减轻晚霜的为害。

四是抑制剂的喷洒,目的是推迟花期,避免果花在晚霜时受到晚霜的为害。

五是改善果园的小气候,譬如为果园增加围墙或建设防护林等。

六是在果園南面位置堆放柴草,在晚霜之前点燃,这也是防治晚霜为害的措施,但在放烟时,需要结合现场的风向和柴火密度等,以起到较好的效果。

七是在出现霜冻时,观察西梅的树势,检查受为害部位的严重程度,适当加强土壤、肥水等管理,譬如在西梅叶面上,均匀喷洒肥料,以提高西梅的抗霜能力。

2.8 采收管理技术

一般情况下,8月下旬的果实基本成熟,果实为全色状态,除非要提前储藏,否则还不能够采摘,完全成熟的时间段是9月下旬。采摘后为西梅深施基肥,目的是让采摘后的西梅尽快分化花芽,以及促进其根系的生长,这也是保证次年西梅果实健康成熟的关键。另外将西梅种植区域内的杂草清除干净,以免挤占土壤养分。西梅的采收,也需要一定技术,尽管技术难度不是特别大,但关系到西梅在市场上的销售,因此要遵循西梅的生长特性,以确定西梅栽培至采收的时间。

3 结束语

西梅引种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嫁接技术、栽植技术、施肥技术、灌水技术、整形修剪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及采收管理技术,这些技术的合理应用,可提高西梅引种栽植的质量。在引种栽植过程中,应结合当地的地理特征、气候特征和周边生态特征等,为引种栽培量身制订合理的技术方案,尽可能提高西梅的引种栽培质量。文章通过研究,明确了西梅引种栽培技术的应用方法,但考虑到不同地区西梅引种栽培条件以及要求的差异性,应用以上技术时,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予以一定的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周桂花,李慧民,李英仑,等.西梅品种新梅1号的性状表现及栽培技术[J].落叶果树,2021,53(3):51-53.

[2]王有信,王七景,郜建国.西梅特色资源及栽培技术[J].果农之友,2021(3):21-23.

[3]方有.西梅高效栽培技术[J].林业科技通讯,2020(9):90-91.

[4]赵月春.大同地区西梅引种提质增效示范栽培技术要点[J].農业工程技术,2019,39(11):50,54.

[5]方连明,王赟,张林霞,等.西梅引种观察筛选及主要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21(5):68-69,131.

[6]蔡建英,冯军仁,丁丽萍.高寒干旱荒漠区“红西梅”引种与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6,32(10):182-185.

[7]张玎婕,胡超,朱远洋,等.不同品种及产地西梅香气成分差异性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23):33-40.

[8]王艺菡,王永刚,王剑瑞,等.欧洲李(西梅)的原产地与保护利用[J].新疆林业,2021(4):29-31.

[9]耿文娟,颉刚刚,欧阳丽婷,等.不同基质和激素对野生欧洲李绿枝扦插繁殖的影响[J].东北农业科学,2021,46(2):76-81.

[10]王久照,兖攀,姜继元.西梅棉花间作高效建园技术[J].林业科技通讯,2021(7):74-75.

[11]张俊秀,胡桃花,孙俊宝,等.西梅栽培管理研究进展[J].果树资源学报,2020,1(2):52-55.

猜你喜欢
引种技术要点栽培
草莓的立体栽培
节节红板栗引种表现及其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试论数字电视硬盘播出系统的技术要点
不同培养料栽培金福菇对比试验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