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02-24 05:33金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肺叶胸腔镜出血量

金伟

支气管扩张症是指因支气管阻塞、遗传因素、支气管-非感染等因素引起的支气管、细支气管发生不可逆性扩张[1]。慢性咳嗽、咳痰是支气管扩张症的典型症状,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应用抗菌药物后,支气管扩张症发生率有明显下降,但部分患者因治疗效果不理想,仍需要接受肺叶切除治疗[2,3]。以往临床多采取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该方法虽然能达到治疗目的,但创伤性大,术后恢复慢。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微创理念逐渐推广[4]。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因切口小、恢复快在胸外科疾病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为探究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用于支气管扩张症中的治疗效果,现对94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分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2018年1月~2019年1月)和研究组(2019年2月~2020年2月),每组47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19例;年龄28~75 岁,平均年龄(46.82±9.40)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5.41±1.47)年。研究组中男30例,女17例;年龄25~78 岁,平均年龄(46.79±10.41)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5.37±1.46)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确诊为支气管扩张症;年龄≥25 岁;存在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符合手术指征;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沟通障碍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即予以患者全身麻醉+双腔器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取健侧体位,于患者前胸外侧做切口,实施肺叶切除手术,若肺组织损毁面积大,需进行全肺切除。研究组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麻醉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于患者腋前线、锁骨中线第4、5 肋间作一切口(3~4 cm)为主操作口;于患者腋中线第7 肋间作一切口(1~2 cm)为观察孔,在肩胛下角线第6、7 肋间做一切口(2~3 cm)作为辅助操作口,解剖性切除病变肺叶,切断支气管、血管,将标本袋从主操作口取出,若患者局部淋巴结粘连严重,则需予以肺段实施非解剖性切除,并对粘连部位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切断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疗效判定标准:治疗6 个月后,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显效:治疗后患者咳嗽、咳痰等症状完全消失,基本恢复正常生活;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有一定好转,对生活存在轻微影响;无效:治疗后症状变化不显著,影响正常生活[6]。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支气管扩张症是肺部的一种良性疾病,以>40 岁的人群为主要发病人群,导致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支气管结构异常、持续反复感染、异物压迫等。以往临床多应用抗菌药物治疗,该治疗方法虽然可以改善炎症症状,但对逆转支气管扩张进程效果不理想,整体临床效果欠佳。此外,对于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或者咯血严重患者,则多采取手术切除治疗[7]。以往临床多采取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手术,该治疗方法对患者损伤大,患者术后恢复慢,容易诱发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对其满意度不高。因此,需要寻找更理想的治疗方案。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近几年在胸部外科手术治疗中逐渐开始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备受患者青睐[8]。相关研究指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以有效处理肺动脉分支、肺裂不全等,效果理想,且术后并发症少[9,10]。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手术比较,应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优势体现在:①创伤性小,对患者损伤小,可加快患者术后恢复;②手术时间短,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少;③切口小,对胸腔内气体脏器损伤小,可减少术中出血量[11,12]。李中正[5]研究中对86例支气管扩张患者进行分组观察,采取传统开胸手术切除肺叶治疗患者为开胸组,实施全胸腔镜手术切除肺叶治疗患者为胸腔镜组,结果显示:开胸组和胸腔镜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0%、95.3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优于开胸组(P<0.05),这一结果说明,应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效果更理想,其原因是,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胸腔镜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且对胸腔脏器损伤小,可缩短引流时间,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49%,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7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报道具有一致性,研究组术后拔管时间较对照组短,由此说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应用于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治疗中,术中出血量少、疗效高,可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证实了该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作者认为,在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积极治疗的同时,可辅助必要的护理干预,例如术前做好患者疾病知识及手术知识的相关宣教工作,安抚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情绪,耐心倾听患者的内心倾诉,为其解答疑惑,取得患者信任,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变化,记录患者出血情况;手术结束后,将患者安全送至病房,做好体征的监测,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告知医生,在患者出院前,将相关的注意事项详细告知患者,叮嘱其做好复查。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辅助优质的护理,可促进患者病情早日康复。本次研究受到研究时间、样本量影响,未对并发症、生活质量等相关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在今后研究中,可通过延长研究时间,适当增加参选对象,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优势予以进一步探讨,旨在减轻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痛苦,为患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综上所述,应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取得成效突出,可作为一种重要治疗方案,在临床支气管扩张症治疗中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肺叶胸腔镜出血量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浸润性肺癌的疗效分析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