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疗效

2022-02-24 05:33丁晟昕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光度乳化眼部

丁晟昕

白内障是在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眼科疾病,患者晶体透明度降低就极容易导致晶状蛋白改变,出现白内障[1]。造成晶体透明度降低的原因很多,例如老化、代谢异常、眼部外伤、辐射等,都会导致晶体透明度发生混浊,发生白内障。其好发人群为眼部长时间受辐射影响者、长期受紫外线照射者、眼部老化严重者、生活习惯不良者等,中老年患者居多,且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白内障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白内障患者常伴有高度近视、青光眼等相关并发症,患者会出现泪液动力学异常,感觉到眼部有异物感、眼部疲劳以及看东西模糊,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比较严重,甚至可能导致失明,通常需要采取手术进行治疗[2]。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医疗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和完善,微创技术的发展使得白内障的治疗方式更为多元,为了解不同微创手术对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的治疗效果,本院特别开展了此次研究活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112 眼)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的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56例)。参照组中男24例(34 眼),女16例(22 眼);年龄41~82 岁,平均年龄(64.25±8.23)岁;病程5~61 个月,平均病程(31.23±10.15)个月。实验组中男25例(35 眼),女15例(21 眼);年龄43~77 岁,平均年龄(63.78±7.67)岁;病程4.5~58.0 个月,平均病程(31.20±9.16)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②自愿配合此次研究患者;③能耐受手术患者;④临床相关证明资料齐全患者。

1.2.2 排除标准 ①有过眼科手术患者;②眼部受到严重外伤患者;③合并糖尿病患者;④先天、遗传性白内障患者;⑤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⑥肝肾功能严重异常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均进行常规眼科检查,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河北创健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118,规格:5 ml/支)清洁结膜囊,1 滴/次,3 次/d[3]。

1.3.1 参照组 患者使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具体过程如下:①对患者使用盐酸奥布卡因凝胶(沈阳绿洲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1023203,规格:30 mg∶10 ml)进行表面麻醉,润滑止痛(对包含药物成分过敏者、心肾功能异常者、肌无力患者禁止使用)[4]。②在患者虹膜处做1 个约7 mm 长、0.3 mm宽、距离角膜边缘1.2 mm 左右、弧长8 mm 的虹膜切口,将虹膜板层进行分离,越过角膜边缘进入前房,向内注入粘弹剂,将撕囊口直径控制在5 mm 内,使用晶状体套圈器将晶体托起退出前房,将皮质吸出,术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患者使用平衡盐,在患者囊袋内置入人工晶体,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后吸出粘弹剂[5]。③术后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取相应的药物配合手术治疗。在患者术后1 周、半个月、1 个月进行随访及眼部相关指标检查。

1.3.2 实验组 患者使用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具体过程如下:①术前给予参照组相同的麻醉方式。②在10 倍显微镜下开展手术。使用开睑器在患者虹膜处切1 条约为3 mm 宽、0.3 mm 深、距角膜边缘1.5 mm 的虹膜通道,进行穿刺进入,注入适量粘弹剂,进行环形连续撕囊,分离患者晶体核及皮质[6]。③使用超声乳化仪器对患者进行白内障乳化,吸力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术中为患者灌注平衡盐。超声乳化时长约为2 min,能量设置在30%~50%[7]。④在超声乳化后,吸出患者残留的皮质,再注入适量粘弹剂,向囊袋置入人工晶体后清除粘弹剂,进行切口密闭[8]。⑤术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应的药物配合手术治疗。在患者术后1 周、半个月、1 个月进行随访及眼部相关指标检查。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周、半个月、1 个月视力、角膜散光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视力采用标准视力对照表,最高2.0,数值越高代表近视程度越低;角膜散光度根据全国高等学校视光学教材标准,数值越高代表散光程度越高[9]。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周、半个月、1 个月视力对比 术前,两组患者视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周、半个月、1 个月,实验组患者视力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周、半个月、1 个月视力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周、半个月、1 个月视力对比()

注:与参照组对比,aP<0.05

2.2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周、半个月、1 个月角膜散光度对比 术前,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周、半个月、1 个月,实验组患者角膜散光度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周、半个月、1 个月角膜散光度对比(,D)

表2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周、半个月、1 个月角膜散光度对比(,D)

注:与参照组对比,a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术后发生角膜水肿1例,脉络膜出血1例,青光眼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50%(3/40);参照组患者术后发生角膜水肿4例,脉络膜出血3例,青光眼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7.50%(11/40)。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41,P=0.019<0.05)。

3 讨论

白内障是在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眼科疾病,好发于中老年患者,且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白内障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白内障主要是由于遗传、老化、代谢异常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异常,并且出现浑浊现象,临床上表现为视力下降等症状,且白内障患者常伴有高度近视、青光眼等相关并发症,甚至可能导致失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造成了严重影响[10]。因此,如何有效的治疗白内障,引发了临床医学的讨论。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医疗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和完善。截止目前为止,白内障治疗方法通常为手术治疗,最常见的有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和超声乳化术,这两种手术均属于微创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小,因此更能够被大众接受、使用[11]。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可以改善患者的视力,术后无需缝线,但是对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比较大,限制了临床应用范围,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可以一次性清除白内障,避免了二次手术带来的伤害,并且,操作方法简单,治疗效果较好,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的几率,近年来获得了患者的认可和广泛使用[12]。通过本院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超声乳化术相较于小切口摘除术,患者在术后1 周、半个月、1 个月视力恢复程度、散光改善效果都更好,且并发症发生情况更少,治疗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视力、角膜散光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光度乳化眼部
一种基于SOM神经网络中药材分类识别系统
窥见眼部瑜伽
乘用车后回复反射器光度性能试验研究
皎皎月光
绞股蓝总皂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在干线公路的应用
黑木耳多糖对大豆蛋白乳化性的影响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美目莫忘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