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及妊娠结局的意义分析

2022-02-24 05:34徐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高凝肝素阿司匹林

徐静

易栓症是患者出现血栓前的一个病理症状,是血栓形成前的潜在危险因素,患者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及蛋白尿等现象[1]。产妇出现血液高凝状态时,会导致其出现头痛等症状,还会导致早产、难产等不良妊娠结局,严重危害母婴健康[2]。研究表明,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相关性肾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胎盘早剥,与孕妇产后出现血栓栓塞密切相关,其中,产妇肥胖、高龄、妊娠期高血压、孕期长期卧床、多次流产、胎儿未知原因的死亡,均为患者产生易栓症的原因,也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3]。一旦发生妊娠期高血压,出现血液高凝状态,孕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将显著增加,患者血液出现高凝状态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子宫动脉重组障碍、炎症免疫过度、血管内皮损伤有关,这种高凝状态会导致患者器官功能下降,血压控制不良,严重者甚至终止妊娠[4]。小剂量阿司匹林是防治妊娠期高血压的一线药物,但仅仅服用阿司匹林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差,不能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低分子肝素属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其能改善患者容易出现血栓的情况,故临床将其用于预防静脉血栓,本研究将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观察对其血液高凝状态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辽宁沈阳北部战区总医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6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1~36 岁,平均年龄(29.21±2.99)岁。试验组患者年龄21~35 岁,平均年龄(29.90±2.9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心、肝等功能正常;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标准;均经凝血分析及血常规检查,确诊为妊娠期高凝血症,存在部分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孕妇,如孕妇肥胖、高龄、妊娠期糖尿病、卧床时间过长等患者;有多次流产等妊娠不良结局的患者;患者能接受语言沟通,具有交流能力,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排除存在上腹部疼痛的患者;排除存在严重出血性疾病患者;排除存在严重肝肾疾病;排除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排除对阿司匹林或低分子肝素过敏患者;排除存在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排除存在其他妊娠严重疾病患者;排除存在精神病患者;排除存在语言和意识障碍患者;排除存在传染病,如乙型肝炎病毒、人乳头瘤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增加产前检查次数,及时了解母婴状况,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对症治疗,保持体重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过度肥胖。建议孕妇每天适量运动,主要是慢跑和快走。患者入院后,应严密监测其指征,并给予叶酸(扬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658)治疗,注意应确定其有足够睡眠。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干预: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10 mg(1 片)/次,3 次/d;同时口服地西泮片(规格:2.5 mg/片)10 mg,3 次/d;静脉注射20 ml 25%硫酸镁+20 ml 10%葡萄糖注射液。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治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 U,1 次/d,同时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25 mg,1 次/d。期间根据患者情况调整用药,并告知其早期不能排除宫外孕,存在用药风险,之后定期检测患者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注意患者血小板计数,及时调整用药剂量,进行常规胎心监护,注意观察孕妇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剖宫产治疗。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不良妊娠结局评分及临床疗效。根据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产后高血压、子宫切除发生情况评估患者不良妊娠结局,每项按严重程度记为0~5 分,得分越高,表明该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越严重。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治疗14 d 后,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评价患者临床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头痛症状好转,血压恢复正常,蛋白尿等现象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头痛症状趋近于正常,血压明显好转,蛋白尿等现象减轻;无效:治疗后,患者头痛等症状加重,血压未见明显变化,蛋白尿及水肿等现象未见好转。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及不良妊娠结局评分比较试验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长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不良妊娠结局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及不良妊娠结局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及不良妊娠结局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根据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由血管痉挛引起,会导致妊娠患者出现器官低灌注综合征及视力模糊等症状,可损害患者肝脏等内脏器官,甚至危害患者及胎儿的生命安全[5]。目前,对于妊娠期高血压,临床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案。临床研究指出,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是预防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方法之一,其能抑制血栓素的形成及血小板聚集,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减轻患者头晕[6]。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是解热、镇痛和抗血栓,可有效改善孕妇的凝血状态,从而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7]。低分子肝素抗凝作用强,能促进患者尿蛋白水平降低,保护其血管内皮细胞,有效改善妊娠结局。近年来研究表明,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可改善患者凝血因子水平[8]。低分子肝素是临床常用的抗凝药物,其半衰期长,可促进血小板聚集减少,患者使用后出现产后出血、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的几率降低,对减轻患者器官损害有一定作用[9]。这主要是因为,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能与血清抗凝血酶形成复杂复合物,其可以疏通血管,改善血液微循环,保护肝、肾等靶器官[10]。妊娠期高血压会影响胎盘灌注,导致其灌注不足,使胎儿生长受到影响,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抑制患者血栓形成,恢复胎盘血流灌注,保护患者器官。因此,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治疗中,可减少患者胎盘等器官损害,改善患者妊娠结局[11,12]。

综上所述,采取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对存在妊娠期高血压的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及妊娠结局,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高凝肝素阿司匹林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低分子肝素钠和右旋糖酐对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治疗效果的影响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在高凝状态复发性流产中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