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诠释共产党人对信仰的坚守
——夏明翰狱中家书凝结的红色信仰

2022-02-24 11:14徐龙建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2年12期
关键词:夏明翰家书信仰

文_徐龙建

夏明翰是大革命失败后,在新军阀屠刀下,壮烈牺牲的著名烈士。1928年3月,夏明翰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入狱。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夏明翰宁死不屈。在知晓自己生命行将结束之时,夏明翰强忍伤痛,给母亲、大姐、妻子写下了三封绝笔家书。三封家书,既有视死如归的慷慨悲歌,又饱含对亲人的挚爱和思念,更彰显出一名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忠贞不渝,激励着成千上万的“后来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经常重温党章,重温自己的入党誓言,重温革命烈士的家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539页)今天,我们重温夏明翰狱中家书,探寻夏明翰烈士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对于我们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深沉的家国情怀厚植红色信仰

家国情怀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夏明翰狱中家书以深沉的家国情怀,揭示出一个共产党人对爱国救民义无反顾的抉择、对马列主义真理的坚信和执着。

在慈母的启蒙教育中深埋爱国主义种子。夏明翰出生于1900年,祖籍湖南省衡阳县。他的母亲出身于世代书香之家,思想开明,且擅长诗书,母亲给他讲屈原的《离骚》、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以及唐诗宋词中的一些名篇。“就这样,幼小的明翰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思想熏陶,历史上的民族英雄、爱国志士和一些刚正不阿、坚贞不屈的人物在他的脑海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吕芳文、蒋薛:《夏明翰》,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页)。正如夏明翰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你用慈母的心抚育了我的童年,你用优秀古典诗词开拓了我的心田。”(《百年红色家书品读》编写组:《百年红色家书品读》,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1页)“你只教儿为民除害、为国锄奸”(同上)。在慈母的循循善诱下,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早已沉淀为夏明翰的内在品质,从思想深处埋下了爱国的种子。

在社会的腐朽黑暗中萌发救亡图存志向。夏明翰成长的时代,西方列强入侵,国家山河破碎、积贫积弱。八岁那年,夏明翰随母亲乘坐一艘外国轮船,一上船就看到船上的洋人气势汹汹,对中国乘客随意叱责,指手画脚。望着滚滚长江,日本军舰和英国商轮又在江河上横冲直撞、耀武扬威。夏明翰紧锁眉头、满腔怒火,在母亲的启示下,他有感而发作了一首后来被人们传为佳话的儿童诗:“洋船水上漂,洋旗空中飘。洋人耍威风,国耻恨难消。”(吕芳文、蒋薛:《夏明翰》,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7页)有一年的正月初五,夏明翰在院子里玩耍,一位衣衫破旧、脸和耳朵上长着冻疮的妇女怀抱婴儿蹲在结冰的槽门边讨饭,怀中的婴儿啼哭不断。夏明翰上前询问其乞讨的原因后,非常同情这对母子,于是他发动兄弟姐妹一起将“压岁钱”全部拿出送给妇女。这件事对他触动很深,夏明翰后来经常提起说:“我那时,这是第一次懂得了世上还有不少饿着肚子的人。”(同上,第11页)目睹旧中国的黑暗现状,夏明翰幼小的心灵逐渐萌发出救亡图存的伟大志向。

在良师的点拨引领下拥抱马列主义真理。1920年秋天,夏明翰来到长沙,经何叔衡介绍,在文化书社从事售书工作。文化书社由毛泽东创办,“这个书社对湖南的建党,不仅在思想准备上起了重大作用,而且在培养干部、交通联络方面也提供了方便条件”(同上,第63页)。在这里,夏明翰白天从事营业推销,晚上就专心致志地阅读介绍马列主义和十月革命的新书刊。后来,在何叔衡的引见下,夏明翰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在毛泽东和何叔衡的亲切指导下,夏明翰又重点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等马克思主义著作”(同上,第66页)。夏明翰反复读了几次以后,他强烈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最强音,是革命的战歌,他决心高唱这支战歌前进”(同上)。在两位好老师和引路人的带领下,夏明翰“提高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更加坚定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同上,第71页)。

二、以坚决的革命斗争践行红色信仰

坚决的革命斗争是“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同上,第66页),在革命年代是外化于行的承载和表征。夏明翰狱中家书,深刻昭示了一个共产党人始终走在革命斗争前列,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以坚决的革命斗争践行共产主义信仰的无限忠贞。

和封建家庭决裂毅然走上革命道路。夏明翰的祖父是晚清的官员,有浓厚的封建专制思想。但是,自小就有反叛精神的夏明翰对这样的封建旧家庭是不满和反抗的,对读经习礼、循规蹈矩的旧道德观更是从心底抵触。所以,夏明翰经常和祖父发生冲突。有一次,吴佩孚为夏明翰祖父题字:“德盖衡岳,誉满蒸湘”。夏明翰深知吴佩孚的所作所为,得知祖父要为吴氏效劳,放学回家后,将这幅字撕得粉碎。五四运动的浪潮激荡全国的时候,夏明翰和兄妹一把火烧了家中的所有日货。后来,因组织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学校要把夏明翰开除,其祖父知道后怒不可遏,大骂他中了邪说、煽动民心,将其关进私设的牢房里,在母亲和兄妹们的帮助下他才逃脱出去。至此,夏明翰决意和这个封建家庭彻底决裂,毅然走上革命道路。何叔衡为其赋诗一首:“神州遍地起风雷,投身革命有作为;家法纵严难锁志,天高海阔任鸟飞。”(同上,第61页)

“为了砸碎这个旧世界”全心投身革命熔炉。1921年冬,夏明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毛泽东、何叔衡面前激动地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了砸碎这个旧世界,建设一个美好的新社会,请组织给我重担子挑吧!”(同上,第71页)起初,夏明翰被党组织委派到湘江中学担任数学老师,旨在培养既懂革命道理又懂科学技术的青年干部。因近几年重于钻研社会科学,夏明翰教数学心里着实没底。但他没有强调任何客观困难,坚定地说:“只要是党的需要,我就去。”(同上,第76页)为了教好数学,夏明翰经常彻夜不眠,成为下班晚、吃饭晚、睡觉晚的“三晚老师”,他创造的新教具、新教法,深受学生欢迎。1922年10月,党派夏明翰领导长沙人力车工人反抗苛捐杂税斗争,取得重大胜利。1923年3月,夏明翰和黄亮等人又发动长沙人民举行了收回旅大的示威游行大会,使湖南人民反帝爱国斗争更加统一、更有力量。1925年5月,夏明翰又领导湖南学生群众运动,声援上海工人和学生,揭露“五卅”之辱。后来,他又深入浏阳开展建党工作,为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先进分子和革命人才;期间,夏明翰还遵照毛泽东意见,坚决组织农民武装起来,推动了湖南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

在白色恐怖笼罩下执着追求革命事业。1927年夏,大革命失败,党中央在汉口召开著名的“八七会议”,夏明翰参加了这次会议。夏明翰坚决拥护毛泽东提出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和发动秋收起义的决定。会后,夏明翰跟随毛泽东一起回湖南,“四处联络调查,恢复党的地下组织,筹集枪支弹药,为组织秋收起义而日夜紧张地战斗着”(同上,第149页)。当时的长沙,正处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中,国民党反动派更是悬赏两千银元捉拿夏明翰。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守党的机密,做好党的工作,夏明翰夫妇不得不经常变动住宿地点”(同上,第150页)。有几次,夏明翰差点被敌人认出。可是,他机智勇敢、沉着应付,还是把敌人给迷惑了。1927年11月,夏明翰受命兼任平(江)浏(阳)特委书记,成功组织暴动,取得了黄花潭胜利、狮村胜利,后又领导浏阳抗租斗争,智取团防局等,有力地打击了当地的反动势力;同时,“党的组织大量发展,革命武装及工农组织空前扩大”(同上,第190页),“为后来土地革命时期的湘鄂赣苏区的成立打下了基础,从组织和干部等方面准备了条件”(同上,第19页)。

三、以无畏的牺牲精神升华红色信仰

革命理想高于天。夏明翰狱中家书,表达了头可断、血可流、主义不能丢的坚定信仰和革命必胜的坚定决心,以无畏的牺牲精神升华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纯洁的党性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质。

受尽百般酷刑仍宁死不屈。1928年1月,夏明翰肩负着党的重托,来到汉口。武汉地区的斗争环境非常险恶复杂,夏明翰冒着生命危险,联络各地同志,传达省委决定。元宵节过后,夏明翰入住东方旅馆,准备到汉口总工会检查工作。但是没有料到,他被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在狱中,反动派认为只要恩惠和威力并用,就一定可以迫使夏明翰屈服。审判官对他说道:“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的国情,所以想劝先生放弃自己的信仰,与我们通力合作。”(同上,第214页)夏明翰听后双目怒视,义正词严地回答道:“此时此地,我同你们谈论共产主义问题,看来是对牛弹琴。”(同上)“我们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生命。共产党人的这种高贵品德是你们无法理解的。”(同上,第215页)审判官被驳得哑口无言,于是对夏明翰进行了严刑拷打,把竹签插手指、铁丝穿鼻梁都一齐用上了。夏明翰被折磨得血肉模糊,最后昏死过去,但他始终没有对敌人有丝毫妥协。

写就三封家书笃定革命信仰。夏明翰在狱中受尽非人折磨,但理想信念没有须臾动摇。他仍然关心难友,给难友们讲革命的形势,鼓舞大家的斗志。一次次昏迷、一次次苏醒,夏明翰知道自己不能自由地出去了,他捡起敌人给他写自首书的半截铅笔,决定给敬爱的母亲、亲爱的妻子、可爱的大姐写三封家信。“他写着写着,热泪止不住扑簌簌地滴在白纸上。最后在给妻子郑家钧的信上,留下了一个带血迹的吻印”(同上)。难友们把夏明翰写的三封家信偷偷藏好,然后又秘密地辗转送出牢房。后来历经曲折,才传到亲人的手里。虽然三封家信最后还是被国民党反动派查获、烧毁,但是,那用血泪写成的诗一般的语言早已铭刻在亲人们的心中,一直鼓舞和激励着亲人们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顽强的斗争。

高唱国际歌慷慨赴义。1928年3月20日,夏明翰威武不屈的革命意志已经打消了敌人的梦想,反动派湖北当局电告国民党中央,批复是:“就地枪决。”当刽子手从狱中声嘶力竭地喊出夏明翰三个字的时候,他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夏明翰无限深情地点头告别狱中的难友,信步跨出监狱的铁门。他昂首挺身、英姿勃勃,一路上高唱着国际歌。听到这慷慨、激昂、深沉、悲壮的歌声,街上的群众用崇敬的目光看着夏明翰,默默向这位共产主义勇士致敬。敌人要他下跪,夏明翰拒不屈服。执行官给了他纸和笔,让他写下遗言。只见他静思片刻,用带着铁铐的手,飞快地写下了四句正气凛然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诗如其人,一字千金,字字是血,笔笔是心!夏明翰牺牲了,但他不愧为“党员的模范”“人民的模范”(同上,第219页)。

四、在弘扬夏明翰精神中传承好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5页)重温夏明翰狱中家书,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在弘扬夏明翰精神中传承好红色基因。

坚定理想信念,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夏明翰通过狱中家书以明志:“认定了共产主义这个为人类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百年红色家书品读》编写组:《百年红色家书品读》,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4页)新时代新征程,走好“赶考”之路,我们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我们必须高扬理想信念的旗帜,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我们要像夏明翰一样,“人该怎样做,路该怎样走,要有正确的答案”(同上)。“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同上,第16页)

牢记初心使命,始终保持为民服务赤子情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支撑夏明翰不断为之流血奋斗的,除了内心深处最崇高的信仰之外,便是当时中国亿万苦难的民众。在给妻子的家书中,他感喟,“张眼望,这人世,几家夫妻偕老有百年”(同上)。夏明翰观底层百姓贫苦,悲悯天下苍生。我们学习夏明翰,就要始终铭记我们党来自人民,是为人民而生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今后,无论走得多远,我们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更不能忘记为什么而出发。我们要牢记初心使命,始终保持为民服务的赤子情怀,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弘扬爱国主义,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强大动力。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自强,夏明翰置生死于不顾,锲而不舍,顽强奋斗,谱写下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英雄篇章。在给母亲的信中,夏明翰说道:“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同上,第14页)夏明翰对祖国是一种厚重而朴素的情感。我们弘扬夏明翰精神,就是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伟大精神,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境界,全身心投入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中,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夏明翰家书信仰
夏明翰妙对审问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清晨忆家书
一封家书
论信仰
铁的信仰
一封家书
一封迟到15年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