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省建设中的甘肃民营戏曲团体发展思考*

2022-02-24 08:44王一淼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艺术品鉴 2022年36期
关键词:剧种剧团甘肃

王一淼(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作为我国文化艺术创作产业、演艺事业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社区文化工作中的有生力量,民营戏曲表演团体在促进我国文艺事业蓬勃发展的道路上,贡献颇大。截至2020 年底,全国共有民营戏曲组织17581 个,民营剧团在总量发展上具有绝对优势。扶持与保护民营戏曲表演团体、发扬戏曲文化是甘肃省继承与保护传统戏曲这门古老民间艺术的根本所在,且势在必行,通过近距离了解和展示目前民营戏曲演出剧团的存在和发展情况,使更多的人知道现阶段民营戏曲演出团体的存在情况,并展现非国有性质民间戏曲艺人的真实情况,从而推动国家的管理措施更有效地为地方戏曲文艺的继承与发扬服务。

一、甘肃民营戏曲表演团体现状概述

甘肃地区共有戏曲表演团体569 家,其中民营戏曲表演团体282 个,占总量的49%。甘肃省现存的13 个戏曲剧种中,眉户、民勤曲子戏、陇南地区影子腔、玉垒花灯戏、灵台地区灯盏头戏、高山戏、半台戏和豫剧,这八大剧种都主要靠民营戏班的宣传和支持,再加上秦腔、陇剧、曲子戏、南木特藏戏、京剧这五大戏曲剧种的演出影响,所以民营剧团的数量比例很大。有的剧团还具备对所演出剧种一肩两挑或多肩挑的特点,有的戏班还兼演1-3 剧种,如有的既演出秦腔还兼演眉户,有的戏班还兼演陇剧、曲子戏,有的兼演陇中小曲、藏戏等。民营班社的从业人员大多为土生土长的乡村务农人员、县城退休职工,主要演出秦剧、陇剧、眉户小调、太平鼓、大秧歌、民俗器乐曲、民俗舞蹈、曲子剧、高山剧、陇东道情、影子腔、灯盏头小戏等30 余个民间艺术种类。甘肃地区的少数民族班社也有很多,包括藏戏、弹唱、说唱,以及各民族不同内容的载歌载舞等演出方式。由此可见,民营剧团不仅掌握着甘肃戏曲演出的绝对阵地,而且是传承和发扬戏曲艺术的开拓者和生力军。

甘肃民营戏曲团体不管在历史上还是今天,都不断丰富着广大民族观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已经成为我国地方戏曲的重要组织者和传承者。但在广大的民族民间,许多传承较优良的地方剧种却也遭遇着因传承后继无人、观者与受众群体老化、表演者年纪断层等所造成的“无人演,无人看,无人传”的“三无”生存状态和“老表演者、老观者、老剧目”“常演老戏、老戏常演”的特殊文化现象。民间戏曲的剧种,尤其是部分长久生活于民间的本地区戏曲,因为受到现代娱乐手段的冲击和自身没落的限制,目前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萎缩的现象,而一少部分地方戏曲更是靠几个民间小团体的形式惨淡地存在。所以,扶持和保护地方民营演艺机构,发展本土戏曲艺术,是甘肃省继承和保护地方戏曲艺术这一古老传统的根本所在,更是势在必行。

二、生存价值

甘肃民营戏曲团体常年根植于农村,是一个把娱乐、文学、教育、经济、人文融合于一身的民间艺术形态,它的生存和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高的价值。

(一)文化价值

甘肃民营戏曲组织开展艺术制作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基层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在现阶段,中国各类新兴的社会文化活动正在飞速发展中,而戏剧艺术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与影响力在广大农村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也占有了很高的地位。这些民营戏曲团体所演出节目的主旨,基本都是宣扬中国传统道德文明和当下主导的现代社会形态,而这些节目对于广大农村、城镇居民也具有教育的意义,除了能够带动广大农村、城镇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与审美趣味。特别是一些经典的地方戏曲折子戏、本戏也带有情感陶染功能,台下听众可以通过和表演者的互动,跟着故事情节的脚步,一步步地浸润到戏剧的美学魅力之中。

(二)传承价值

一是民营戏曲团体对民间乡土风俗的影响。甘肃省的民营剧团表演形式基本和庙会、民俗集会等融合在一起。笔者在调研时,经常听戏班的班主们说,要是失去了这些当地重要节令的民俗表演,那这些剧团大多数的表演机会也就没有了。这说明民俗传统文化对民营剧团的发展、演出份额有很大的影响,反之,民营戏曲表演团体的蓬勃发展也促进了地方民俗活动的繁荣与兴盛。

二是民营戏曲团体对所在地区地方剧种的继承和保存。目前,各地区剧种和地方戏曲的保护和发展陷入低潮,我国对地方濒临剧种、地方戏曲艺术的保存、开发、继承进行了加速推进。民营戏曲团体的存在,也为甘肃戏曲剧种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新的活力,甘肃的戏曲表演团体就存在剧种演出一肩双挑或多肩挑的情况,他们对甘肃地方戏曲剧种的保护和传承护好了“家底”。各地方特色戏曲的主要生存土壤是民间社会活动,他们是传统戏曲的直接消费者,从而促使了甘肃省戏曲剧种的流行规模增加,以及知名度的逐步增强,他们为地方戏曲剧种的保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是甘肃地方戏曲剧种传承和发扬的基层力量。

三是民营戏曲表演团体表演剧目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推行。剧目本体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底蕴,从现阶段由甘肃省民营戏剧表演团体所上演的剧目中能够发现,它们的基本主旨都是对人的诚实、质朴、勤奋、机智等优秀品质的弘扬,对社会上的“真善美”和平等机会的向往,同时也对社会的丑陋现象和品行不端的人加以揭示鞭挞批评教育。这也反映出,甘肃省的民营戏曲团体也是推广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广大基层民众透过戏曲节目都能够领会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在实际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规范着自己的言行,共同向往真善美的生活。

(三)市场价值

甘肃民营戏剧团主要以营利性组织居多,大部分通过演职人员的表演取得利润,并用这些利润来保证班社的基本生存和发展,其在争取市场利润的同时,对市场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当然,如果民营戏曲成为市场体制的适用者,并按照市场需求运营与管理,将会进一步增强自身剧团的演艺能力,扩大演艺机会,并拓展出许多与戏剧有关的产业链,比如戏剧服装出租、业余戏剧爱好者训练、音响租赁、演员化妆服务等。

民营戏曲团体常年活跃在甘肃乡镇之间,如正月十五庙会、七月十五庙会等活动中,如果缺少了地方戏曲表演,仿佛缺少了灵魂。在家宅的改造、建设中也会邀请戏班表演。另外,在人生礼节的各种场合中,地方戏曲、民间小曲演出也是这里的一种民俗,一般主人家都会邀请一些戏班的乐队和艺人参与演出。而针对农村自身的文化情况、经济情况,各乡镇村民都热衷于聘请一些地方知名的民营戏班进行演出,既符合当地文化生活需要也和自己的社会消费需求相适应。民营院团演出费用也符合本地村民的社会消费水平,同时在群众的眼中,可以看到平时所熟悉的艺人的表演,提高了观演时的情趣,增加了茶余饭后交流探讨的元素热点。这也是民营戏曲团体生存价值的重要体现。

三、关于民营戏曲团体传承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甘肃省戏曲民营团体的演出市场主要还是以农村乡镇为主,且民营演出团体演职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商业演出场次少,演出收入比较微薄,生存难度较大。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相关扶持政策还不到位、戏曲演出市场无序与收缩、人员不固定和业务水平较低、设施薄弱设备老化、创作能力欠缺等。针对这些甘肃省民营院团亟待解决的问题,给他们更广阔的生存空间,笔者主要有如下考虑:

首先,提高政策性支持。针对面临消亡的传统戏曲剧种和拥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民间戏曲,应有一定力度的相关政策倾斜,加大政府对民营剧团演出的采购比例,并把演出补贴作为绩效补助,通过按演出场次发放绩效的形式对这些民营剧团给予扶持。包括设立一定的剧目补贴,对民营戏曲团体新创排的剧目给予资金补助等激励措施,以调动民间从事戏曲演出人员的表演热情,为民营戏曲演出的有序开展创造条件。对有培训项目的民营剧团加大扶持力度,形成政府参与,建立培训联盟,鼓励当地的专业剧团、文化馆、艺术学校辅助培训,更加切合民营剧团的实际需要。

其次,从政府层面筛选出地方戏曲民营演出重点团体,并制定管理台账,加强对这些重点民营演出团体的扶持,同其他各行业一样,强化对其中重点民营表演人群的保障,建立一套适合民营演员的劳动用工保障制度,以稳固剧团的演职人员队伍构成,防止流失,使年轻一代艺人能够看到未来和梦想,并参与社会文化传播工作。对于民营戏曲团体专职从事剧目创作的编剧、导演、作曲的人员,在传统性大众文化传承的基础上,通过农村实用性人才定向培养、剧本创作交流等学术活动开阔其视野提高其创作水平,可在每年的国家级创作人员培训班中设置民营戏曲团体参加名额,做好地方戏曲传承和创新的双向发展。

再次,观念革新。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广泛传播戏曲,努力营造民间戏曲发展的良好氛围,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戏曲、热爱戏曲,打破传统思维中民营院团只是“配角”的定论,提升民营剧团的人才队伍建设。每年专门为民营戏曲团体开设地方戏曲表演班、编剧培训班等,精准针对民营剧团的表演及创作人才进行培训,以多种方式助力地方戏曲人才建设。在政府给予政策倾斜的同时,民营剧团要对自身有明确的认识,挖清楚“家底”,了解自身的长、短板,才能更好地确定适合的服务对象,有了市场定位的同时打破常规的“等上门”方式,在市场营销方面多下功夫,勇于开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和经济效益。

最后,深入地方戏曲的研究和濒临失传剧目曲谱的抢救工作。在调研时,我们发现很大一部分濒临失传的剧目和曲谱掌握在民间艺人的手中,仍然靠“口传心授”的形式代代流传,应通过经济和名誉的双重奖励方式,让他们将这些文化遗产通过文字资料、录音、录影等方式保留下来,同时支持戏曲学者深入田野进行研究、挖掘、保存,促进本地区地方戏曲艺术在当代的弘扬和发展。

四、甘肃民营戏曲团体发展趋势

(一)互联网赋能戏曲表演新模式

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内的融合与发展具有无限潜力和巨大发展的前景,已成为锐不可当的新兴时代趋势,正着力推进戏剧“互联网+”产业,形成地方戏曲发展新动能。目前,国内有“梨园行”“戏缘”“听戏”等网络戏剧播放平台。内容涵盖了许多特色项目,包括养身论坛、网络戏迷打擂台、名人线上教学、大戏鉴赏等。这些戏剧网站App,通过自身的特有形式获得了许多著名艺术表演团队的青睐,也获得了不少粉丝。而现今通过网络展示和表演传统戏剧,也已成为甘肃民营戏曲剧团和民间班社发展的另一个主要方向。可以把戏剧表演内容进行视频拍摄,经过地方文化执法单位审批后进行上传,采用会员收费的模式,进行点播观看。有人会提出国营大剧团在互联网戏曲点播的观众都不是很多,民营院团怎样去争取市场份额?笔者认为,不同层次剧团所展现出的艺术表演方式各有不同,民营戏曲团体具有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天然的亲和力,自然会有它们的受众群体。

(二)“戏曲+直播”

直播行业在乡村振兴、产业融合、文旅宣传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直播已经实现了与戏曲舞台的深度融合,文艺作品依靠网络传播媒介不断拓展新舞台。近年来,甘肃地区的戏曲直播也破土而出,部分民营戏曲团体也已经意识到直播对本行业发展的前景作用,纷纷走向直播舞台,亟待大范围推广。甘肃本地戏曲可以借助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进行播出,让广大观众可以足不出户地享受节目,同时通过“戏曲+直播”的创新方式也能够引导广大年轻受众关注,利用直播打赏、带货等新兴方式增收,既可以带来直接经济利益,又让广大观众零距离感受了地方戏剧的魅力。

(三)吸引民间资本力量参与民营戏曲团体兴办

近年来,国家大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并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加以引导。文化部出台的《激励和吸引人民投资者进驻文化发展区域的具体实施若干意见》解决了民营文化企业中融资难的问题,进一步拓展了文化资金来源渠道,未来的民营剧院也将全面吸纳民间资金进驻,并通过政府融资、社会项目投资等多种形式,直接投入剧院建设与开发。民间资金既可以支持剧院建设,提高节目品质,还能够全额资助建设专属剧目,利用戏曲舞台进行企业宣传或个人圆梦,从而打造出我们地方戏曲制作的“私人订制”。

(四)明晰创作的方向

民营戏曲表演团体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国有文艺院团的重要补充。民营戏曲表演团体要充分认识其在国家文化建设中的战略定位和改革方向。甘肃民营戏曲团体要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构想的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民族优秀文化瑰宝的地方戏曲,要与时代同行,以新的高品质作品创作反映社会现实和参与社会进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方向,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省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五、结语

相对于国有文艺院团,我们对于民营戏曲团体的关注度并不高,甚至一直以“配角”给其定位。民营戏曲表演团体的发展和生存关系到基层文化建设,关系到非遗传承,更关系到文艺事业的繁荣。而目前,甘肃省民营戏曲表演团体在各个地区的存有量和发展情况仍参差错落,积极的成长历程也要面临艰难的困境。因此,作为保障地方发展的政府部门,必须重新正视民营戏曲剧团这一不被过多重视的团体在当地戏曲剧种发展保护和人民精神信仰支持中的重要作用,为其茁壮成长拓展更为广阔的组织网络和力量支撑。同时,甘肃省民营戏曲团体要坚定不移走规范化、市场化经营道路,与其他戏曲表演组织公平竞争、打开市场,高质量规范发展,从而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地位。相信在各级政府扶持下,在我们民营戏曲团体自身的坚持不懈努力下,甘肃民营戏曲团体的春天不会太远!

猜你喜欢
剧种剧团甘肃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狠狠小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