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模式化作文教学,让学生在写作中彰显个性

2022-02-24 20:55杨雨烨
教育界·A 2022年35期
关键词:个性写作

【摘要】随着作文教学的开展,重技巧、重模式的作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写作的畏惧心理,使学生的作文内容千篇一律、文章主旨相似,使学生的个性无法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要想开展去模式化作文教学,让学生在写作中彰显个性,笔者认为教师应当从五个方面入手:写作主题生活化、课堂情境真实化、表达机会自由化、评价机制完善化、立足阅读土壤。

【关键词】去模式化;写作;个性

作者简介:杨雨烨(1991—),女,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教师过多地强调中心的确定、材料的选择和文章的结构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思维,无法彰显个性,使学生作文处于“教师布置、学生完成,教师批阅、学生修改”的境况。当前,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个性教育是新课程理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当开展去模式化作文教学,鼓励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切实发挥每个学生的语言天赋和写作潜能,使学生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

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去模式化作文,在写作中彰显个性呢?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写作主题生活化

学生在写作时,最初接触的便是写作主题。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者命题,题意所含,要使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所撰作。”因此,只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主题,才能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若教师拟定的写作主题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则无法让学生有画面感,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索然无味,无法彰显个性。

为了让学生在写作中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教师应根据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和日常生活情况,贴近学生的个人体验,选择和设计合理的习作主题,给学生写作一个动人的理由。教师只有摸准学生的脉搏,钻到学生心里出题,才能使学生自觉筛选、提取生活素材,打开思维的闸门,并用文字将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表达出来。只有写作主题指向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才能实现“自由表达”和“创意表达”,才会写出有个性的文章。

其实,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就笔者所在班级而言,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居多,他们的父母远离家乡谋生,早出晚归,忙于打拼事业,与孩子缺少交流,孩子特别渴望得到父母的陪伴与鼓励;有的父母观念滞后,孩子和父母之间容易产生矛盾,从而影响学习;还有的学生父母离异,孩子缺少父母关爱,存在厌学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笔者以学生的情感需求为切入口,适时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一系列抒写真情主题的作文教学。比如,笔者让学生以《××,我想对你说》或《给……的一封信》为题,补充题目,以写信的方式向家人倾诉自己的心声。在引导学生关注自己与家人的内心情感后,笔者还组织学生写学校、写教师、写友情。只有每一次作文训练所出的题目都贴近学生的生活与真情,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和健康的情感。

又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挖掘身边的乡土文化资源,使学生感受乡土生活中一年四季不同节令的风物,用心捕捉农村的风景或人情风俗的内涵。当春意盎然的景象出现时,教师可让学生写《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春天来到了校园》等内容;当夏季农忙到来时,教师可让学生写《××的夏天》《累并快乐着》;在秋收之际,教师可让学生写《在希望的田野上》《秋日来信》等;在寒冷的冬天,教师可让学生写《我最怕××》《下雪了》等。由于学生写的都是亲身经历,其写作内容就具体生动,感情抒发便水到渠成。

此外,笔者还尝试在班级设置了“投稿箱”,专门征集周记话题,让学生在有话题灵感或设想时,往“投稿箱”中投稿,并于每周五在班内就话题投票,选出本周的周记话题,以引导学生积极关注校园、家庭生活中的趣事等。由于作文话题来源于学生及其生活,学生便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比如笔者学生写过《“吃饭”那些事》《湖滨路248号的故事》《杨老师不在的时候》《一叶知秋》等话题。这种生活化的习作主题,有助于学生写出真实的生活体验,表达真实的想法,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彰显个性。

二、课堂情境真实化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亲切感,積极与教师互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产生诉求感,达到情发于衷。反之,枯燥的课堂则会让学生搜肠刮肚、挤牙膏般找出一点点素材,来填补教师设计的作文框架,写出来的文章毫无生机。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曾经组织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创设既有一定写作难度又能使学生乐意接受的写作情境。比如,在一次午睡后,笔者拿着一沓试卷,神情严肃地走进教室,在学生毫无准备的状态下考试,时间只有五分钟。学生先是一片哗然,接着奋笔疾书。在学生考试过程中,笔者一边巡视、一边倒计时。“好,时间到!所有同学,请把笔放下,坐端正!”这句话瞬间打破了教室里的宁静,学生怨声载道。我便抓紧时机问:“此时此刻,你心里在想什么?”“完了,今天回去又得挨骂了。”“哎,老师就不能再给两分钟吗?”每个学生似乎都有话说。接着,笔者让学生看试卷最后一题:请把班级、姓名填写完整,并完成前面两题即可满分,多答则扣分。当笔者微笑着读完题目后,教室里学生炸开了锅。笔者顺势提问学生:“现在,你又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姜还是老的辣呀!”“这年头,防火防盗防老师啊!”“要是有后悔药就好了,我为什么不好好审题呢?”“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学生立刻活跃了起来,话匣子也一下子打开了,金句频出。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后,笔者相机布置了一篇作文《五分钟考试》,顺势引导学生:在午睡课后,当老师走进教室宣布五分钟考试时,你在想什么?心情如何?在考试时,你又在想什么?心情如何?或看到什么?当老师倒计时时,你心情如何?当老师无情地宣布考试结束时,你心情如何?想怎样宣泄?经历这次乌龙的考试风波后,你有什么收获?笔者用这一连串的问题,还原真实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了真实丰满而细致的写作素材,让学生乐写,也让写作内容真实有趣,更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具有鲜明的个性。

此外,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视频、设计课堂小游戏等形式创设真实的情境,让作文教学吸引人,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表达机会自由化

平时的作文教学往往是教师命题、学生作文的形式,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只是机械地接受作文训练,所写的内容并非心之所想,甚至將一个素材套用到多个题目中,缺乏新意。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需要尽可能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机会,突破模式化,让他们在习作中彰显自己的个性。

例如,在平时,笔者每天会抽10分钟,让学生写小练笔。小练笔内容不限,但其并非生活中一些细枝末节,而是有特点的内容。其可以是学生一天中最有趣的事、伤心难过的事、后悔的事……哪怕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也可以让学生写写自己的困惑,写写最近的烦恼,或者是想对同学、老师说的话等。起初,很多学生的内容杂芜凌乱又无实际意义,更谈不上个性化,甚至有些学生无话可说。这就要求教师提高学生素材积累的质量,指导学生善于发现、选择、提炼细节。为此,笔者认真批改学生每天的小练笔,并给出相应的评价,使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意见进行整改,在一段时间后,学生的练笔情况有所好转。这样学生思维广了,想说的话也就多了。每逢周五,笔者便让学生看一周的小练笔素材,并从中选择一个素材写周记,题目自拟。笔者还尽可能在平时的周记中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写作内容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写作,鼓励学生用多元化的思维去面对生活、写好作文。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素材,自由命题,自行构思,写出了一些富有童趣、彰显个性的文章。如父亲节到了,笔者所在班级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写出了各不相同的文章。一方面,文章的标题各有特色,有《爸爸,我爱你》《爱你在心口难开》《说声“爱你”不容易》《爸爸,让我为你捶捶背》等。另一方面,文章内容精彩,有学生这样写道:回到家,我躺在床上苦思冥想,跟爸爸怎么开口呢?要不给爸爸倒杯茶,然后深情地说一声:“爸爸,我—爱—你。”这绝对不行,别说当面说一句,就是想想,鸡皮疙瘩都掉了一地。那就厚颜无耻说一句,然后来个快闪?不行,人家天生脸皮薄,薄得只剩一层皮了!从这几句生动的心理描写中,不难看出学生敏锐的思维能力。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模式化地写出了个性独特的作文。

四、评价机制完善化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其年龄小,但大多数都有了荣誉感和上进心。教师恰如其分地表扬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但部分教师往往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会经常写上“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详略得当”“结构层次分明”等空洞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学生个性、特色等方面加以评价。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在同样的教学内容中,他们所体会到的内容是不同的,他们写出来的作文也是不同的,教师应公平、公正、客观地对待和评改学生的作文,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作文内容进行修改和评价。对写得好的学生,尤其是具有个性、充满童趣的文章,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让全班学生向其学习;对写作水平不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帮助他们提高和改善写作。

此外,笔者曾尝试将学生的周记串起挂在书架上,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同伴作文并进行“跟帖式”点评,或发表自己的阅读感言,从而通过多方评价帮助学生修改作文,树立写作自信。

笔者也曾效仿特级教师管建刚办的“班级周报”,让学生的优秀作文和优秀日记在周报里得到充分展现。每一篇被选上的文章或语句都倾注了学生的智慧和热情,从而让学生视习作为“创作”而不是普通的练习,视作文为“作品”而不是一般的作业。一期期的作文周报充分点燃了学生们的写作热情。作文优秀的学生更是利用周末再次修改作文,并配上满意的照片发给教师。最初,笔者从挑选文章到周报排版都自己动手,后来笔者在班级成立“繁星工作室”,由学生自己负责作品征集、评选、排版等工作。一开始学生摸不着头脑,笔者则边做边教学。为了周报,班级每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增长了才干,锻炼了能力。每一期“繁星周报”不仅是学生作文的实践园地,还是欣赏美的花园,不仅点燃了学生写作的热情,还全面展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作文水平一般的学生,笔者还准备建立属于他们的“涂鸦集”,让学生在见证自我写作水平成长的过程中拾起写作的信心。因此,教师要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给予学生写作完善的评价,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学中彰显学生的个性。

五、立足阅读土壤

教材的一篇篇经典文章,融入了每一位创作者的生活感悟和人生经验,大多经过教材编者精心选编,能满足各个年龄段学生的阅读需要。在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品读和理解语言文字蕴含的深刻思想内容,体会课文的语言表达特点及规律,感悟语言之美[1]。

例如,冯骥才的《珍珠鸟》第七自然段对“小家伙”活动的描写非常传神,几个“一会儿”构成的排比句,再加上一连串的动作细腻地写出了小珍珠鸟的淘气、欢快的特点。笔者在教学时让学生当堂写小练笔,仿照冯骥才的写法,写写家中小动物。这样一来,教师为学生开展习作“我的心爱之物”做了一定铺垫。又如,统编教材语文五上第三单元“民间故事”,民间文学有一种类似于“三段式”的典型结构,即相似情节反复三次或是多次出现相似的三件事情,可以是一个人做的,也可以是三个人做的,每件事情实际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情节序列[2]。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搜集优秀的民间文学样本,如《牛郎织女》《田螺姑娘》《女娲补天》等,并将其推荐给学生。在开展整本书阅读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究每篇文章的结构布局和特色,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结构样式,效仿写作,先读后仿、先说后写,从阅读中习得写作方法,实现迁移运用,并在读写结合中逐步提升写作能力,写出符合自己独特个性的结构形式多样的文章。

儿童写作有一条内在的“线索”,那就是“阅读—思考—活动”,遵循这一线索,作文机制探寻就抓住了本原。如果作文教学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聚焦生活,抒写心灵,自主写作,规避套路,打破模式,学生就能写出有个性、有生命的文章,彰显他们自己的个性。

【参考文献】

[1]李丽.全习作教学的创生与实施策略[J].江苏教育,2019(65):35-37.

[2]许琼琦.“十七年”中国创作童话中的民间童话形态[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3.

猜你喜欢
个性写作
浅谈幽默式教学在中学生物课堂中的作用
语言表达重“个性”
诗性与个性:艾略特认知世界的建构
试论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
中国古代与现当代语境下的语文写作教育观比较研究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