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伯恩鲍姆

2022-02-24 08:58崔传刚
财经 2022年2期
关键词:鲍姆纽交所伯恩

崔传刚

所谓“熔断机制”,是指当股市或其他金融市场在出现极度剧烈波动时,交易所为控制风险而采取的暂停交易举措。时至今日,熔断已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标配,中国投資者亦对此术语耳熟能详,但很多人并不知道,现代的熔断制度其实是1987年美国股市大崩盘的产物,是当年的监管者在痛定思痛后所推出的一种市场干涉举措。

而在这项举措出台的过程中,时任纽交所总裁的罗伯特·伯恩鲍姆(Robert Birnbaum)在幕后担任了重要推手。2021年12月23日,在与疾病的长期搏斗之后,这位被誉为“现代金融市场架构师”的低调老人与世长辞,享年94岁。

进入华尔街

罗伯特·伯恩鲍姆的整个职业生涯几乎都围绕着华尔街展开。在1961年到1988年这27年时间之中,他先是在美国证监会负责研究工作,之后又相继加入美国证券交易所以及纽约证券交易所担任行政领导职务,一度是华尔街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

但伯恩鲍姆可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孩子,相反,他是凭借个人努力一步步走向事业成功的奋斗者。1927年9月3日,伯恩鲍姆出生于美国纽约最北端的布朗克斯,其父母都是来自俄罗斯的犹太移民。他的父亲约瑟夫经营家具店,母亲则给人家做各种各样的记账工作。从布朗克斯的德维特克林顿高中毕业后,伯恩鲍姆就读于纽约大学,并于1957年获得工商管理学士学位。后来他又转攻法律,先是在加州大学黑斯廷斯分校完成了第一年的学业,然后又转到华盛顿的乔治城大学,最终获得法律学士学位。

从时间我们就可以算出,伯恩鲍姆是到30岁才拿到自己的第一个学位,而在他攻读第二个学位期间,他实际上已经进入美国的总审计局,也就是现在的政府问责局工作。1961年,他转入美国证监会,并在那里协助开展一项关于证券市场运行机制的特别研究。这项研究是在美国国会的要求下进行的,而他在其中负责的是关于场外交易市场的部分。等到研究报告完成,他也变成了场外交易市场监管部门的一位小负责人。

伯恩鲍姆的研究导致了美国金融市场交易所结构的转变。他在这份名为《证券市场特别研究》的研究成果中提出的一些建议,促成了后来美国全国市场系统的建立。所谓全国市场系统,是指设立一个全国性的市场报价机制,以便于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可以同时且精确地获取证券价格,而为了实现股票或期权市场上交易双方的匹配,这客观上也要求建立一个中央清算机构。这些伯恩鲍姆在报告中的设想,后来都变成了现实。

1967年,伯恩鲍姆在证监会的同事拉夫·索尔成为美国证券交易所的总裁,他也跟着离开了监管机构,开始了在交易所的工作生涯。在接下来的11年中,他不断升迁,并最终接替前任,成为了美国证券交易所的新总裁和首席运营官。

虽然名字听上去更霸气,但实际上,美国证券交易所根本无法和同样设在纽约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相提并论。美国证券交易所出身卑微,是由一群交不起会员费的经纪人在马路边进行交易的路边市场发展而来。话说100年前,当纽交所在高楼大厦里进行交易时,美交所的前辈们只能在警察施舍给他们的一块街边地营业,经纪人们每天10点钟在这里开始靠手势和喊叫进行买卖,到了下午则通过鸣锣而闭市收兵。也正是因此,这家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一直看不对眼,即便在上世纪70年代美交所一度成为全美第二大交易所,纽交所仍觉得美交所是个二流机构。

伯恩鲍姆在美交所的一把手位置工作了八年,但可惜关于他在这八年的工作成就,现在留下可查的记录并不多。但20世纪70年代是一个金融行业的爆发期,同时也是各大交易所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伯恩鲍姆能够连续掌舵并保证美交所不掉队,这显然证明了他的能力。他的另一项成就体现在对新技术的包容和运用方面。最好的例证之一是,著名程序员、后来成为美国亿万富豪的托马斯·彼得菲于1977年在美国证券交易所购买了一个个人席位,并由此拉开了华尔街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股票期权交易的热潮。

黑色星期一

美交所没有成为伯恩鲍姆的终点,倒成了他进一步跃升的跳板。1985年,伯恩鲍姆被任命为纽交所总裁和首席运营官。这项任命引起很多人猜测。由于纽交所历来看不上美交所,所以没有从后者跳槽到前者当高管的先例,伯恩鲍姆算是创造了一个奇迹。有人觉得这只是纽交所要收购美交所的前兆,伯恩鲍姆不过是交易的筹码。但事实并非如此,当时纽交所和美交所的业务鲜有交集,收购或合并不能让一加一大于二。直到2008年纽交所才正式将美交所收入囊中,但这是20多年之后的事情。

实际上这是金融行业的形势发展给伯恩鲍姆带来的新机遇。面对激烈竞争,纽交所迫切需要向现代化商业组织转型,并通过建立更多业务线来服务更为广泛的客户,而伯恩鲍姆正是能帮助纽交所实现这些目标的合适人选。正如纽交所时任主席小约翰·费兰所说,伯恩鲍姆不仅拥有“多年的运营经验”,并且“对证券行业有着广泛了解”。就这样,57岁的伯恩鲍姆加入了一直压着美交所的老大哥纽交所,在那里,他成了仅次于小约翰·费兰的二号权力人物。

进入纽交所的伯恩鲍姆负责证券及期货等多项业务发展。但尽管老马识途,出身不够“优秀”的他还是经常在工作中遇到阻力。在1986年,也就是进入纽交所不久,他就因为对纽约期货交易所的一句客观评论而被要求下台。当时纽约期货交易所是纽交所的子公司,但由于经营不善,该公司处于连年亏损状态,根本不是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对手。伯恩鲍姆公开承认了这一现实,但没想到引发了纽期所交易员的反弹。90名交易员中有70人请愿要求他引咎辞职。尽管交易员没有解雇伯恩鲍姆的权力,但这么一闹,伯恩鲍姆也只得服软。

真正的考验发生在他加入纽交所的两年之后。20世纪80年代初可谓美国股市的黄金时代,从1982年到1987年,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了3倍多。但这一大牛市进程在1987年10月戛然而止。在美国减少了金融活动税收优惠以及利率升高的背景之下,金融市场开始大幅下跌。紧接而来的1987年10月19日,成为了美国金融历史上最令人恐怖的一天,因为仅在这一天中,道指就下跌了22.6%。

纽交所显然处在这次风暴的中心,但当恐慌迅速蔓延之际,伯恩鲍姆却临危不惧,他和上司费兰一起承担起了维持秩序和安抚市场情绪的艰巨职责。据伯恩鲍姆自己后来说,当时他和费兰各有分工,后者主要与美联储及白宫接触,而他则主要负责联系各大金融交易所,期望通过团结一致来结束混乱局面。

面对大崩盘,各大交易所之间互相指责抱怨。股市交易者认定暴跌是期权程序化交易惹的祸,期权和期货交易者则反唇相讥。伯恩鲍姆没有加入这些自以为是的争吵,而是凭借自己的威望和人脉尽力弥合分歧。他给自己的老朋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负责人布罗德斯基打电话平息双方纷争,之后又把其他交易所的負责人调动起来,大家一起最终同意制定规则暂停程序化交易,以应对市场快速下跌所带来的挑战。得益于伯恩鲍姆等人在24小时之内的努力,美国股市维持了开放状态,并且在历史性崩盘的第二天仍选择继续交易。恐慌很快被遏制,华尔街获得了拯救,全球金融市场也陆续得到喘息。

熔断机制

但大崩盘确实是个不能忘却的教训。几个月后,伯恩鲍姆又在曼哈顿把美国各大交易所的领头人召集在一起。他们达成了一项历史性协议:今后如果标准普尔500指数的跌幅达到一定的阈值,美国所有股票和股票期权市场将暂停;暂停时间最短为15分钟,最长则可为交易日的剩余时间,至于具体如何行事,则需根据当日交易的具体情况作出判断。这就是我们后来所熟知的“熔断机制”。

熔断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市场波动和大规模恐慌性抛售,让交易者有时间重新考虑他们的交易。1988年1月,这一机制正是在纽交所和其他几个重要交易所实施。但事实上,在此后近十年时间里,华尔街市场并未出现过达到阈值的波动,直至1997年10月,熔断才因为道琼斯指数的暴跌而首次被触发。历史上最为频繁的熔断则出现在2020年的美国。

熔断机制得到了交易所众高管的支持,但这也似乎是他们能接受的上限。作为自由市场的拥护者,他们反对更加严格的监管,并且将股市的暴跌视为市场自我修正的一部分。伯恩鲍姆显然更加激进,他公开呼吁禁止指数套利,并且希望对大公司的投资组合规模加以限制。但在一个计算机和程序交易越发主导华尔街的时代,这样不合时宜的思想明显得不到支持,而这或许也是他在三年合同期满就迅速离开纽交所的原因之一。1988年的5月份,“外人”伯恩鲍姆正式离开纽交所,接替他的则是纽交所自己培养的一位年轻人、熟知计算机和通信系统的理查德·格拉索。

此时伯恩鲍姆刚刚年满60岁,在华尔街的经验也近30年,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他都还处在事业的黄金时期。但他似乎已经对自己的华尔街生涯感到心灰意冷。据记录1987年股灾的著名书籍《黑色星期一》的作者蒂姆·梅茨说,伯恩鲍姆在当时就表示已经受够了自己的工作,他想着趁还有时间做其他事情的时候离开这个圈子。

这种淡然心态或许与他早年的经历有关。早年在美国证监会任职时,伯恩鲍姆是个工作狂,不仅工作日要加班到深夜,甚至到了周六周日也会继续干活。但随着年事增长,他越来越希望有自己的私人时间。纽交所本打算给他配个寻呼机,但伯恩鲍姆坚决反对:“我为什么要下班后还让你们找到我?”2009年,当华尔街因为金融危机而声誉扫地时,他又公开反思说:“我们不需要所有聪明人都涌向华尔街追名逐利。”

这位早已退休的老人显然已看透一切,而这或许正是他能够如此长寿的秘诀。

(作者为媒体从业者;编辑:臧博)

猜你喜欢
鲍姆纽交所伯恩
考特妮和龙
绿眼睛
《谍影重重5》伯恩的全面回归
冬季
她让纽交所有了女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