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的高校舞蹈素质教育实践探索

2022-02-25 00:24曾焯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

曾焯

摘要:课程思政对当代高校课程设置方面的要求是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思政性。在大学美育课程组成中,舞蹈教育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而在以往的教育中,舞蹈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舞蹈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这样的教育是不够全面的。本文先分析了高校舞蹈教育的现状,随后提出了实际的教育实践建议。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舞蹈;素质教育实践

美育对培养全面人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舞蹈教育,其作为重要的美育组成部分,在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在设置舞蹈课程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实现思政育人的真正目的。舞蹈作品都具备内在精神与外在审美高度统一的特质,因此,高校舞蹈教育要明确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各样问题,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以保证舞蹈素质教育的稳定发展。

一、高校舞蹈教育现状

(一)课程设置方面

高校的舞蹈教育一般分为以下两种情况,即分为普及教育和专业教育这两种[1]。普及性教育的课程设置一般以借鉴专业性教育的范式为主,因此并没有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学生可选择的教材类型较少,并且学生的舞蹈基础也弱于专业学生。另外,课时量也较少,很难起到提升学生舞蹈技能的作用。而专业性教育主要的教育目的是培养高端舞蹈人才,这些学生都是经过严格的筛选和考核才被录入的,并且学校根据他们的身体条件进行更精细化的分配。按照专业属性的划分,专业性舞蹈教育氛围舞蹈编导、舞蹈理论研究以及舞蹈表演,舞蹈编导重点强调思维的创新性,舞蹈理论侧重于学术研究,而舞蹈表演则强调舞蹈表现力[2]。

(二)教育对象方面

舞蹈专业的学生要从12岁起就接受全日制的肢体训练,而一旦选择专业性舞蹈专业,就要在入学前接受学校的筛选,在外形、肢体协调性、舞感等方面通过考核,因此,通过专业性舞蹈教育考核的学生一般都有较好的先天条件[3]。而普及性舞蹈教育的学生的入校年龄为19岁左右,这时候他们的身体发育已经完成。这些学生没有在合适的年龄段接受专专业的舞蹈培训,因此在先天条件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部分学生甚至不具备舞蹈专业的基本训练条件。但是与专业性舞蹈学校的学生相比,这些学生在知识储备方面要强于他们,尤其在历史知识和人文社科类知识的储备上更强,因此学习普及性舞蹈的学生在鉴赏能力上要强于专业性舞蹈学校的学生。基于这种优势,学校要充分发挥舞蹈思政功能,让学习普及性舞蹈的学习者注重对人物的塑造,并使他们重视舞蹈表演。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通过舞蹈传递情感。

(三)育人功能方面

舞蹈教育的育人功能强调舞者的内在审美和外在形体的高度统一[4]。在外在形体上,舞蹈学习者由于经过长年的形体训练,他们的体态更为挺拔,身姿也更加轻盈,整体气质更为积极自信。在内在审美上,他们需要接触大量的音乐、戏剧、美术作品等,这些活动都有助于愉悦身心,因此舞蹈学习者的综合素质更高。如此看来,舞蹈训练有助于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在以往的舞蹈育人功能中,我们通常将培养专业型人才作为教育的重点,因此育人模式十分单一,认为优秀的舞蹈作品出自专业素质过硬的舞蹈专业人才,而忽略了对人才精神方面的培养,因此在教育中也往往不重视提升学习者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二、推动舞蹈素质教育实践的建议

(一)选择的作品要贴近学生审美

艺术不同于其他学科,并不是单纯地通过说教就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其最注重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无声的感化来达成相应的教育目的。因此,好的艺术要能做到在感官上打动大多数人,即能引起充分的共鸣,这样才能对人的内心起到真正的启迪作用。舞蹈教师要先和学生一起分析舞蹈作品,从感性层面和感官层面进行鉴赏,要在这个过程中将学生内心的冲动激发出来,其次,要带领学生分析舞蹈的每个动作,让同学们理解作品的情绪。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对学习者的喜好和情感有足够的了解,明确其学习需求,再通过实际的沟通达成教与学的情感统一。

(二)选择的作品要彰显时代精神

鉴赏优秀的舞蹈作品,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力,并且在接触这些优秀的作品的过程中,学生能吸收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舞蹈艺术的文化精髓[5]。如今,舞蹈作品越来越重视展示情节,在创作上也对此有所侧重,因此,很多舞蹈都越发强调从情绪向情节的转化。而基于这种创作思想创作出来的作品,不但能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更能升华观赏者的思想。如2020年的《晨光曲》,这个舞剧讲述的是共产党地下工作者为完成使命做出伟大贡献的故事,对于当代青年来讲,这样的故事十分遥远,而通过舞剧的形式来表达革命工作者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壮举则能很好的引起共鸣,舞蹈就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一个很好的纽带作用。

(三)利用互联网加强师生的互动

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当下,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被应用到了社会的各行各业。在教育领域,互联网的应用一般以传递可视化的信息内容为主,而在舞蹈教育中,学习者在学习新动作时,通常是靠模仿开始的。因此,教育者则可以运用信息手段展示舞蹈视频,让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教师可以将同学们的课堂表现摄录下来,让同学们观看相关视频进行自主总结。而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能直观地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而教师也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错误动作进行详细讲解,为下一步教学做出充分准备。在高校的舞蹈课程中,课程改革也对网络化的课程有所强调,不再强硬地要求学生放下手机,而是鼓励其合理运用网络和信息设备,并开展网络授课、在线教学等方式进行知识传递。而当代大学生都有较强的自主意识,个性张扬,善于自我表现,运用网络授课的方式正好符合其学习特点,并且通过这种方式能加强师生互动,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結束语

总而言之,课程思政下的舞蹈教育对高校的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有了更多的要求,针对不同学生群体,施教者要采取区别化的教育措施,做到因材施教。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在教育中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想,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即让舞蹈教育充分发挥思想育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晨露. 课程思政融入舞蹈鉴赏的探讨——以革命题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21(22):45-48.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专企融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