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用大豆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

2022-02-25 00:59夏林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管理技术栽培

摘要:菜用大豆营养丰富,消费者喜欢,种植者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本文从菜用大豆的产量形成、合理轮作、种子准备与合理密度、施肥、田间管理等环节进行了总结与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效。提高了菜用大豆的种植效益。

关键词:菜用大豆;栽培;管理技术

菜用大豆,俗称毛豆,是一种以鲜嫩大豆籽粒作食用的大豆。近年来,菜用大豆价格一路上扬,种植菜用大豆的农民增产又增收,有很好的经济效益。菜用大豆营养丰富,富含植物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人体必需的各种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种类齐全。对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等有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更因其独特的风味与口感,被誉为最美味、最富营养的绿色保健蔬菜。且不含胆固醇,长期食用,能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菜用大豆籽粒中还含有丰富的低聚糖、矿物质、维生素、异黄酮、皂苷和磷脂等,人体易于吸收利用。其中菜用大豆的所含的铁,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可以作为儿童补铁的食材之一。菜用大豆植株和秸秆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无氮浸出物、纤维素,是草食动物的好饲料,嫩植株可以青饲或青贮。也可将茎秆、豆荚、干叶粉碎后混入饲料饲养牛羊。增加饲养户的经济收入。另外,在作物生产中,由于菜用大豆根系具有高效的根瘤共生固氮系统,加上菜用大豆的落叶和秸稈回田,可以产生很好的养地效果,在轮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菜用大豆植株不高,直立性好,又相对耐荫,被广泛安排在各种作物套作方式中。福安市大部分消费者已经把菜用大豆端上餐桌,需求量逐年增加。福安自产的菜用大豆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主要依靠物流外购获取。近年来,本人指导10户菜用大豆种植户采用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获得成功。现将这项技术介绍如下,以期对菜用大豆种植群众有所帮助。

1   菜用大豆的产量形成

菜用大豆的产量由单位面积株数、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和粒重四个因素构成。单位面积株数和单株荚数构成单位面积总荚,对产量有很大影响。但在高产栽培中群体和个体都充分发展,达到一定群体规模时,进一步增加荚数显得非常困难,因而应在如何挖掘每荚粒数和粒重方面下功夫。实践证明,单纯依靠增加单位面积总荚数不容易获得高产,在增荚的同时,提高荚粒数和百粒重,才能实现高产。菜用大豆的株数在合理密植的前提下,即基本确定,主要由播种量、播种质量和种子生活力而定。栽培方面采取适当增加播种量和及时进行间、补苗等措施,可以达到理想的株数。每株荚数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个体生长发育状况,包括分枝数量、节数多少、花芽分化强度是菜用大豆栽培的重要研究方向。粒重的形成从种子发育开始一直持续到采摘期。

2   合理轮作

菜用大豆不能连作,连作会影响土壤根瘤菌活动和有效根瘤形成,降低固氮活性,使豆株生长不良,产量降低。合理轮作既可克服这些不利影响,又能协调前后作的养分需求。菜用大豆由于生长过程落叶较多和固氮作用,从土壤中消耗氮素较少,其根系分泌物还能提高土壤中磷的有效性。所以,大豆茬口一般肥力较高,是许多需氮作物如禾谷类的好前作。如豆~薯换茬、豆~稻换茬等轮作模式,菜用大豆都能为后作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提高后作(水稻、甘薯等)的产量。菜用大豆以年间轮作效果更好,更能维持菜用大豆稳定的产量,轮作周期一般要求2~3年。

3   种子准备与合理密度

3.1   种子准备

菜用大豆的种子要求籽粒饱满、发芽整齐、发芽率高、发芽势强。采用精选种子和适当晒种可以提高种子质量。晒种可以提高发芽率,但不宜曝晒。菜用大豆播种前进药剂或肥料拌种,可以提高品质和产量,如用硼肥、钼肥、微肥处理菜用大豆种子等。采用根瘤菌接种,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如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针对菜用大豆的品种选配相应的优良菌种进行接种,组成高效共生固氨组合,可以起到较好的接种效果。确定合理的播种量是丰产的保证,在在种子选好后,必须测定种子粒重和进行发芽试验,以作为计算播种量的根据。另外,影响菜用大豆播种量的主要因素有有种子大小、种植密度、发芽率和成苗率。

3.2   适期播种

菜用大豆的播种适期应根据耕作制度、品种特性、温度、土壤水分、霜期等因素综合考虑。闽东地区按不同品种特性,选用早、中、晚熟品种相互搭配,可实现春、夏、秋3季生产,以延长供应期,增加种豆收入。为使菜用大豆适时、均衡供应市场,必须做到分期分批播种,分批采收,应视种植面积、产品上市量、市场销售动态以及生产、营销能力灵活掌握、科学安排 。

3.3   种植密度与种植方式

菜用大豆适宜的种植密度是高产群体结构建成的重要基础。要根据气候条件、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栽培技术水平和间作方式等因素综合确定。福建省春播菜用大豆,开花结荚期间光照不足,雨水多,密度不宜高,以亩植2.5万株左右为宜,早熟品种在3万株左右,中、迟熟品种在2万株左右。秋播菜用大豆,开花结荚期间光照足、雨水少,增加密度有较大增产效果,可亩植3.5万株左右。由于菜用大豆品种类型多样,栽培条件复杂,应以当地的生产实践为依据。种植方式,在相同密度条件下,种植方式不同,可造成不同的植株营养环境,形成不同的光能利用特征和群体通风透光条件,改变土壤矿质营养状况和空间营养,对产量发生一定的影响。生产上菜用大豆的种植方式有条播和穴播两种。

4   菜用大豆施肥

4.1   菜用大豆的需肥特点

菜用大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需常规的氮、磷、钾肥,由于菜用大豆自身的根瘤固氮特性,磷、钾养分的需求更重要。另外,菜用大豆对钙、硼、钼的需求也不容忽视。钙、硼对菜用大豆种子形成和发育起重要作用,还能促进菜用大豆的根和根瘤发育,缺乏这些养分后,根瘤易退化,固氮作用减弱。钼的需求量虽然很少,但在菜用大豆氮素代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它是硝酸还原酶的金属成分,参与硝态氮还原代谢的生理过程。另外,它是固氮酶中钼铁蛋白的金属成分,缺钼的生理反应是抑制根瘤生长,影响豆血红蛋白合成。

4.2   菜用大豆的施肥技术

菜用大豆施肥应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品种施肥反应、前后作关系以及不同生长时期对养分的需求,确定施用肥料的种类、数量、方法与时期,努力提高施肥效果。菜用大豆的施肥原则是有机肥为主,增施磷、钾肥。基肥为主,种肥、追肥结合。施用基肥,是菜用大豆高产的重要环节。基肥要求以有机肥为主,配合磷肥施用。磷素养分在土壤中移动性小,早施效果明显。基肥施用方法主要包括撒施、条施或穴施。基肥用量少时可以采用条施或穴施:先开好播种穴或播种沟,然后施入肥料局部混合后播种、覆土。种肥是菜用大豆播种时置于种子附近的肥料,以速效肥为主,如人畜粪尿、各种化肥、微肥等。种肥和基肥没有本质区别,只是用量较少,更强调集中与速效。追肥,根据基肥、种肥施用情况和菜用大豆苗情特征决定是否需要追肥以及如何追肥。菜用大豆生长结荚期短,固氮效果随植株生长不断增强,通过施足基肥和种肥,生产上较少追肥,但在基肥不足,高产栽情况下,追肥仍然是菜用大豆增产的重要措施。菜用大豆追肥按施用方式分根外追肥和根部追肥,按施用时期分苗肥、花芽肥、花荚肥等。

5   菜用大豆的田间管理

5.1   间苗补苗

菜用大豆出苗后,发现缺苗,必须及时补种,或或间密补稀,或补苗移栽。

5.2   中耕除草

菜用大豆中耕,可以疏松土壤、清除杂草、增加通气、促进养分释放,有利于根瘤菌繁殖和根系发育。前期应进行1-2次中耕,应在苗期进行,在开花前结束。最后一次中耕需结合培土,以促进上部根群发育,防止倒伏,增加吸收养分能力。

5.3   灌溉与排水

菜用大豆既不耐旱,也不耐水。菜用大豆需水规律是前期少,中期多,后期少。燥苗、湿花、干荚是水分管理的要点。菜用大豆灌溉以沟灌为宜,做到水不浸畦面,以防土壤板结,影响根系固氮功能、正常吸收与发育。沟中积水应在畦面湿润后及时排水。

5.4   摘心

摘心可以抑制菜用大豆主茎顶端生长,防止倒伏;调节同化物分配,有利于向花、荚输送、减少花荚脱落。摘心是将菜用大豆植株生长点摘除。摘心一般可增产10%左右。摘心的效果因气候、土壤、品种而不同。

5.5   防治病虫害

菜用大豆的病害主要有花叶病毒病、锈病、霜霉病、灰霉病等。花葉病毒病应采取综合防治办法:选育推广抗病品种,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加强蚜虫防治。锈病、霜霉病、灰霉病等,应采取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重视推广抗病品种。发病后要针对性地选用杀菌剂。蚜虫和豆荚螟是菜用大豆的主要害虫,应选用相应的高效低毒杀虫剂进行有效防治。

作者简介:夏林(1980-)女,本科,助理农艺师,长期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管理技术栽培
母 校
草莓的立体栽培
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分析
计算机存储系统的管理技术探讨
不同培养料栽培金福菇对比试验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