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的路径

2022-02-25 14:43何柳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德育大学生

何柳

摘要: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指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提升这一群体的思想品德素质水平。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高校的德育不断地进行着自我革新和发展,并推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切实起到了提高教育效果的作用,但是仍有一些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相互合作与探讨。因此,本文主要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的路径进行阐述,希望对当前的德育工作能够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德育;路径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且高质量的发展,社会在不断向前进步,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的群体,当代大学生要使自己的综合素质适应时代的变化,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核心的德育也亟待加强。大学生的德育持续受到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作为“立德树人”之事业,它的改革和完善是重中之重。大学的政治课程在德育教学工作中,也要及时探索出新的路径,比如将传统优秀文化有机融入,才能积极适应新时代要求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任务。除此之外,大学生德育工作也是一个全面的工程,需要社会、学校等多方面互相连接,共同促进。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意义与现状

在对大学生开展德育过程中,积极合理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与实践,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育人工作中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到大学生的德育培养中,对探索继承优秀文化的路径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一种有效的传承、创新与发展的方式。

近年来,社会各界越来越注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发展中,高校也十分重视增设中华传统文化的有关课程,以达到和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双向互动。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存在一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大学生德育的关系认识还不够到位的情况,建设也相对薄弱,整体素质还需要提升,协同效应还有待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缺乏科学的体系、突出的重难点,学生学习领悟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学效果还需要提升,力度需要加大、思路需要拓展;教材内容还不够鲜活,针对性、可读性、实效性有待增强,课程内容的设计比较单一、枯燥,不能很好的调动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学校、家庭、社会推动的合力没有完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的氛围不够浓厚。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存在,说明教育的效果需要进一步提升。总之,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的实践中我们取得了可观可喜的成绩,但是面对参差不齐的现状和实现更高目标的要求,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一起努力探讨现实的路径。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途径

近年来,学术界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课程的设置比重越来越大不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当代高校德育课程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积极的探索各种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其中努力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在大学生的道德培育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普遍的举措。所以非常需要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的道德培育的路径。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我们要加大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宣传力度,让接收对象增进对其学习、理解、感悟的程度,尤其要注重促进大学生这一群体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让他们对自己责任和使命有清醒的认知,并且要重视对于自我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能力各有所长,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既要有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因此要不断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认识观念,通过锻炼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德性的能力,进一步培育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坚定的文化自觉,才能不断加强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德育。

(二)拓展融入的现实载体

通过拓展融入的现实载体、创建多种校园活动形式、运用丰富的模式,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创新性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相融合。实现这一举措最重要的阵地是高校政治课堂,要积极采用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建设智慧课堂,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相融合时能够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其他还应通过开设课程、丰富校园文化、开展社会实践、打造网络平台等方式,以达到结构合理、功能互补,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德育的培养。

(三)健全完善长效的机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的融合,必须健全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考评机制建设,保证教育的实效性。在制度建设方面,首先要建立健全传统文化教育的责任制度和工作实施计划及方案,形成科学化和规范化的体系,保证教育的顺利开展;其次要通过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激励机制、评估机制等,保证教育过程中长效机制的运行;还要设置具体完备的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考核指标,对教育工作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规范。

四、结束语:

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我国一直被放在高校教育的首位,它是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从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角度出发,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叫人口服心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的融合需要有更创新的思维、更多元的路径,这样就能够把传统文化传承的更好,把德育工作推动的更深入。

参考文献:

[1]郝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道德建设研究[D].宁夏大学,2018.

[2]张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D].兰州交通大学,2017.

[3]刘丽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德育大学生
《中国德育》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