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提问对高职英语师生互动的影响

2022-02-26 08:16鲍育育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师生高职信息技术

鲍育育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太仓 215411)

课堂提问是高职英语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通过提问可以考查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倘若没有提问,课堂教学便成为教师单方面的演讲,这种缺乏师生间交流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互动性差,难以达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引导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效果[1]。高效的课堂不仅需要教师多提问,更重要的是要会提问。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如何把握提问各个环节,促进高职英语课堂的师生互动,是每位高职英语教师思考的问题。

1 高职英语课堂提问及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提问能交流信息和思想,刺激语言输入和输出,英语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对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结合课题研究,笔者随堂听课发现,在信息化背景下,高职英语课堂提问及师生互动还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1 信息化技术手段单一

数字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改变了英语传统教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固定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目前,高职英语课堂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方面还显单一,大多集中在教材光盘的使用或是一些音视频的播放,而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自我研发多媒体课件方面仍有待提升。课题调查问卷也显示:课堂上,教师选用电子文档或PPT占比为79.93%。可见,英语教师对信息化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还有待完善。

1.2 提问问题类型单一

关于教师提问的类型,Long和Sato(1983)将问题分成两类:展示性问题(display questions)和参考性问题(referential questions)。展示性问题(display questions)即教师在提问时已有标准答案,提问是为了帮助学生操练、巩固已学的知识点;而参考性问题(referential questions)是指那些教师并不掌握答案的问题,教师提参考性问题是为了让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组句和交际的能力,此类问题的答案一般是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采用展示性问题,一则学生易于回答,二则答案的唯一性便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时间;而参考性问题因其答案的开放性,教师提问占比就比较少。

1.3 师生互动方式单一

高职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他们大多缺乏开口说英语的自信,在课堂上更是如此。面对教师的提问,他们或是沉默,或者只会说“Sorry,I don' t know.”。在这样氛围的英语中,教师要采取形式丰富的师生互动方式实属不易。笔者设计的问卷调查中有一题“师生互动中,教师更倾向于和哪些学生进行互动?”,统计显示,选择“全体学生”的占比为86.18%,“中等生”的占比为6.91%,由此可见,英语教师为了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大多采用集体回答的模式来实现师生互动,方式单一化。

2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的课堂提问对师生互动的影响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全方位设计课堂提问,将会促进有效的师生互动。课堂提问主要包括“发问—候答—叫答—理答”这四个环节,只有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才会对师生互动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

2.1 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发问内容,这是师生有效互动的前提

发问是提问的第一环节。教师要依据课堂的教学目标,综合考虑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合理设计发问的内容,要求措辞清晰且明确,体现逻辑性,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1.1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设计发问内容

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其作为课堂教学强有力的辅助手段,在提问的发问环节,若能适时适度运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又可以营造语言环境。语言环境是学习语言的载体,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学习语言就如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因此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2]。可以先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片段,然后发问;或是组织学生演示并讲解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然后发问;抑或是欣赏一首英文歌曲,创设情境,然后发问;等等。通过采用多形式的信息技术手段,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语言输入量,同时也增强了发问环节的吸引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快速聚焦教学内容。

2.1.2 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来设计发问内容

首先,要考虑教学内容,所有的提问都要紧扣教学内容来设计;其次,考虑教学对象的学情来设计发问。一个班级中学生之间的英语学习水平难免参差不齐,这是正常现象,作为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教学能力,努力做到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为此,可根据教学内容,协调设计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的比例,同时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发问内容,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和平台。

2.2 依据学生思考把握候答时间,这是师生有效互动的保障

候答是提问的第二个环节,候答时间又称等待时间或停顿时间,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后等候学生回答的时间。通过课堂观察发现,给予学生合适的候答时间,对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尤其重要。

2.2.1 教师要有问题的候答意识

高职英语课堂,教师普遍有提问的意识,且关注的重点在提问的内容上,而对提问之后,留给学生思考的等候时间却不甚关注。若学生对一些参考性问题的回答有犹豫,为节约时间,教师往往是直接给出答案,而不是做深层次的引导和深入,有的甚至是自问自答。显然,候答时间的缺失是无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缜密性的,因而,教师提出问题后,要有问题的候答意识。

2.2.2 教师要关注候答时间的有效性

笔者通过随堂听课发现:若请学生回答问题前教师给出的等候时间不足1秒,学生回答问题时往往会有焦虑情绪,或者干脆保持沉默,从而导致教师自问自答;若给过长的等候时间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会担心课堂时间不够用,影响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通过大量观察表明:教师提问期间等待学生回应的有效时间为3~5秒,这个时间段恰到好处,既能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组织语言,又不会影响课堂效率。所以,一般认为: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应运用3~5秒的等候时间让学生思考和组织答案,对于高层次的问题应该增加到15秒[3]。

2.3 纵览课堂教学选择叫答方式,这是师生有效互动的动力

叫答是提问的第三个环节。恰当的叫答方式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让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聆听。

2.3.1 叫答要均衡地照顾到所有学生

课堂上,虽然学生们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但每一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避免总是请成绩好的学生或是坐在前位的学生来回答问题,而是要均衡地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这就要求在第一环节“发问”设计时做好准备,可以设计一些展示性问题请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来回答,让他们体验跳一跳够得着的喜悦和自信;设计一些参考性问题请英语基础好的学生来回答,锻炼他们的英语语言应用综合能力。

2.3.2 合理运用问题修饰策略来完成叫答环节

当学生被叫答而不能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可采用恰当的问题修饰策略来引导学生组织答案。问题的修饰策略有四种:重复、举例、简化和分解,教师用的修饰策略越恰当,学生可能提供的答案就越准确,课堂师生互动也就越有效。目前,教师在叫答环节采用较多的是简单重复策略,缺乏对问题多种修饰策略的熟练掌握,因而在运用不同的问题修饰策略来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2.4 及时反馈评价给出理答反应,这是师生有效互动的核心

理答是提问的第四个环节,它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教师采用科学的理答方式,能让学生明晰自己知识掌握情况,带动学生对课堂的主动参与。

2.4.1 用心倾听学生回答,判断正确与否

教师倾听学生的回答意味着课堂理答活动的开始,当学生对叫答做出反应之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具体作答情况,不要中途打断学生回答,更不要抢学生的回答。当学生的回答被关注和欣赏时,学生会感受到自己也是课堂中的重要角色,这样其思维会更加活跃,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也会明显提高,同时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其在下一次上课时主动参与课堂并回答问题的可能性[4]。

2.4.2 恰当选择理答方式,尊重个体差异

课堂理答有多种方式,如诊断性理答、鼓励性理答、发展性理答等,不同的理答方式有不同的适用的场合和使用价值。如当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回答问题表现出色的时候,教师应慎重使用鼓励性理答,防止表扬的效果被弱化;而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当他们的作答十分出色时,教师应该毫不吝啬地对他们进行鼓励性的理答,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3 结语

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英语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培养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课堂提问相关知识的理论学习,如现代教学理论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理论及二语习得理论等,从而实施有效的课堂提问,切实把握好课堂提问中的四个环节,层层递进,协同共奏,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以促教学相长,教师反思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

猜你喜欢
师生高职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麻辣师生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