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考

2022-02-26 08:16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思政课专业课思政

赵 菲

(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023)

近年来,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建设发展的重要文件,目的就是为了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出适合职业院校思政课建设的新路径。

1 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1.1 实践教学有利于增强高职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度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对公共课的态度往往是认为其可有可无。其主要原因就是绝大多数人认为专业课成绩的好坏关系到将来就业,而公共课只不过是辅助学习的课程。正是这种价值功利性,使得高职学生对公共课,特别是思政课缺乏学习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因此,思政课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通过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以课堂内容为主线,结合学生关注的热点和自身发展需求创设情境,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在实践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满足感,让学生在情境的学习中感受到理论的魅力和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2]。

1.2 实践教学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与传统的思政课相比,实践教学摒弃了以教师讲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而是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成为配角,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创设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模式,师生间、同学间通过交流、探讨进行学习,保持了一种开放的学习状态,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配合的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等。同时,通过实践教学也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鼓励学生提出新见解,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新经验和新知识。这种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将有助于高职学生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不断提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

1.3 实践教学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高职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这也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社会化过渡奠定了基础。将思政课从课堂上延伸到社会实践中,一方面,可以转变学生对思政课无用论的观念,减少学生对思政课轻视和厌烦的情绪;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真正认识当前社会的人才需求与就业状况,以客观实际为依据来调整努力的方向,对自己的人生发展进行科学的规划与准确的定位,从而将自己的成长与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3]。

2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职院校学生层次比较复杂,有第三批次或第四批次录取的高考学生,有三校生,有“3+2”学制的学生,还有单招学生,这些生源的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有一定差距。相对而言,高职学生的知识基础不扎实,缺乏学习动力,大多认为理论知识内容枯燥乏味,但他们普遍动手能力较强,喜欢新颖、活泼、互动较多的课堂教学模式。正是由于高职学生的这些特点,思政课教师应该在完成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将社会实践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真正了解思政课的意义。

2.2 教师的自我认知不够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在实践教学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专业,轻文化”的观念,思政课教师的重要性和存在感明显削弱,这给职业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带来一定的困扰;二是社会大环境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要求模糊,用人单位招聘首要条件就是专业课成绩、综合成绩等,这就在无形中又削弱了思政课在学校中的价值和意义,思政课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也进一步下降;三是个别教师工作态度消极,自身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不高,教育教学方法单一陈旧,缺乏职业使命感和责任心。

2.3 实践教学不受重视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教育和引导学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职业道德素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职业人。因此,高职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会在将来的职业岗位上体现出来。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内容以理论授课为主,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为辅,学生很难将所学到的知识与以后的职业道德联系起来。因此,这种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教学现实,使思政课如同空中楼阁,与学生之间产生不可逾越的鸿沟。

3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新路径

3.1 确立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的育人理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思政课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原则,准确把握其内涵,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作为核心。在育人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要牢记“以德修身、以德育人、以德服人”的育人导向,与学生做朋友,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尊重、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教师首先立德,通过自身德行来引导、激励、感化学生,让学生由被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到自然而然转化为内在动力,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树人”过程。

3.2 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方法

思政课应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将学科发展与教学方法密切联系起来。例如,基于高职院校专业课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企业、实训场所中学习。高职院校应积极拓宽教学思路,尝试构建思政课和专业课集体备课的教学团队,帮助专业课教师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通过企业实践、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和理解思想政治理论内容;通过志愿者服务、社会调研、社会实践、研讨沙龙等实践形式,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发展和建设,实现思政课与社会现实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而有力的基础。

3.3 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

以专业课的企业实践和团委的社区服务、社团活动等为依托,拓展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资源。首先,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企业的实习实训有机结合,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教学平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企业文化、企业发展的历史变革,体会在企业实践中的价值感和获得感,实现学生技能水平和道德情操的双提升。其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社区服务有机结合,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社会基层工作,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社区文化教育,培养志愿服务精神。最后,思政课实践教学与校园社团活动有机结合,通过社团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积极健康向上的道德品质;加强思政课教师与社团指导教师、辅导员、班导师、学生干部的有机联系,形成育人合力。

猜你喜欢
思政课专业课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