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针灸流派人才培养模式

2022-02-26 08:16宁百乐杨卓霖符文彬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针灸学流派岭南

宁百乐 吴 倩 陈 玲 杨卓霖 符文彬

(1.岭南司徒铃针灸流派传承工作室,广东 广州 510120;2.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3.石学敏学术思想传承工作室,广东 广州 510120;4.广州中医药大学符文彬教授教学名师工作室,广东 广州 510120;5.符文彬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广东 广州 510120)

岭南,是指五岭以南,涵盖如今的广东、海南及广西部分地域[1],属热带亚热带气候,天气炎热、四季不分明,春夏多雨、天热地湿,这种湿热的气候环境,以及受五岭之隔与中原地区交通不便,但海洋交通便利的特殊地理环境,使当地人形成了特有的饮食习惯与体质禀赋。历经多年,岭南地区形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医学,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岭南中医流派[2]。以近代岭南针灸大家司徒铃为代表的岭南针灸流派作为中国重要的地域性针灸流派,溯源于晋代,传承于唐宋,发展于明清,繁盛于近现代,绵延千余年[3]。该流派具有完善的学术思想和特色诊疗技术,培养了大批针灸人才。

符文彬,司徒铃入室亲传弟子,现为岭南司徒铃针灸流派工作室负责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教研室主任。从教33年,荣获“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新南方教学奖励基金优秀教师”“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指导教师”和“工作质量评估优秀个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优秀指导教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之星”、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等荣誉称号。在人才培养中,运用“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临床思维,提高临床能力,精准施教”的模式。注重理论,贴合临床,更新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培养硕士87人、博士52人、博士后6人,带徒62人,为岭南针灸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下面介绍符文彬教授的人才培养模式。

1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教育原则

针对当前医学生专业课程饱满、思政教育不足的现状[4]。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教育原则,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水平学科教育全过程,把立德树人内化到教育的各方面、各环节,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开展“校友面对面”活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教育学生“大医精诚”的医德,培养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2 谋定而后动,着力为学生建立临床思维

针对当前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临床思维欠缺,教材内容普遍滞后、不能跟上学科进展的问题[5],倡行“先思而后行”“教材为临床服务”。编写了一系列特色针灸学教材及参考书,更新教材内容。主编教材5部、副主编教材6部,其中国家规划教材5部,主编著作12部,秉承“继承与创新”的理念,以接近临床为导向,突出针灸临床诊治思维,坚持体现“三基”“五性”的原则,其中《临床针灸学》教材中首创性地从疾病诊断评估、经脉辨证与治疗策略等详细论述针灸临床诊治思维,为学生培养临床思维和提高临床技能发挥了重要作用[6]。此外,为进一步让学生直观了解针灸临床方案制订的思维与过程,系统、深入整理岭南针灸流派,充分利用岭南针灸流派、名医工作室资源,将所得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教学中。受广东省教育厅资助,建立特色针灸人才培养基地,进行“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思维方法”的教学,拓宽了学生诊疗思维,并在门诊带教中指导学生强化临床思维,传承名中医学术思想成果,培养特色针灸人才。同时,依托广东省针灸学会及其下属二级专业分会,广泛进行学术交流,积极推进学科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会议筹备及举办,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学术动态,培养多维度的临床治疗思路。

3 “知行合一”,提高学生临床能力

针对学生动手能力差,临床技能操作不规范的问题[7],坚持“眼见为实”“知行合一”。组织教研室编写《针灸临床特色技术教程》,系统详述了各类针灸特色技术的操作要点,技术规范与注意事项[8]。现已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各层次学生临床实习基础教材。此外为满足学生在实际临床中规范操作针灸技术的需求,主编编写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教材、全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针灸学》,严格规范每一项针灸技术的操作流程[9]。为让学生眼见为实,直观了解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同时,主持编写了《腹针疗法技术操作规范》《眼针疗法》《耳针疗法》《实用电针疗法视听教材》等视听教材,营建了极具学科特色的针灸学Blackbroad网络教学平台,倡导应用临床路径、裸眼3D虚拟仿真等教学手段进行授课,用影像和图片的形式让学生学习规范操作。另外,建立了特色针灸人才培养基地,定期举办流派及名医工作室针灸特色疗法演示及培训,让学生在名医示范下深入学习针灸技术操作细节。并依托广东省针灸学会及其下属专业委员会,积极贯彻国家针灸标准化操作标准。此外,还带领学生为老百姓提供义诊服务,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4 精准施教,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为使每个学生得到适合自身条件和方向的充分培养与发展,笃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致力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改革创新,深入贯彻精准施教理念,开展高水平教育教学研究,先后主持省部级教学课题8项、厅局级教学课题6项。针对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实施不同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从临床和科研技能两个方面出发,分别对临床基础知识、临床技能、科研方法、科研思维等进行全方面培养。临床技能培养方面,采用多形式临床技能培训,如日常病房管理、导师门诊学习、小讲课、临床针灸技能培训与考核、教学查房等。针对研究生科研技能培养需求,开展文献阅读小组会、专科知识小讲课、对外交流学习等形式的科研技能训练。针对师承教育学生解决疑难疾病能力的需求,定期开展疑难病例讨论、临床查房带教。做到确实立足“以学生为中心,以建立针灸临床思维、提高临床技能为导向”,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求知,提高自学效率,提升学习能力。我们通过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完善建设“针灸学PBL网络教学平台”,进一步探讨PBL教学方法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延伸教学空间,深化教学实践。承担广东省高等医院校临床教学改革课题“基于国家标准化的《针灸临床特色技术》”,大力推进智慧教学建设,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及自主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针灸学流派岭南
忆岭南
针灸学教材中行针手法来历考证
雨岭南
赵建忠《红学流派批评史论》序
不辞长作岭南人
容轩读印——明代流派印(下)
关于戏曲流派概念及推出新流派的思考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论京剧表演新流派的创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针灸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军事院校针灸学任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