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西藏中职班偏差行为学生学校生活体验研究

2022-02-26 08:16林锡赢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偏差身体意义

林锡赢

(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东 江门 529080)

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内地西藏中职班学生容易发生各种与学校规章纪律相悖的偏差行为,如作弊、逃课等。偏差行为危害学生健康成长,令教育者感到十分头疼,束手无策。对于偏差行为学生,似乎普遍有低成就的现象,但他们未必能力低,在某些活动中,他们也能全神贯注,表现优异。显然,对于偏差行为学生采取的教育措施不当,往往会使其学习和适应更加困难,更加频繁地出现偏差行为且日趋严重。

当前对偏差行为学生的研究趋势呈现几个特点,首先,了解偏差行为现象;其次,分析产生偏差行为的原因;再次,对症下药,采取对应的干预策略。事实上,对于学生出现违规偏差行为的理解停留在外在层面的探究,并没有从学生生存的本身去追问产生偏差行为的本质,学生出现违规偏差行为对于学生而言意味着什么,对于教育者而言意味着什么?教育者该采取什么教育措施才能帮助偏差行为学生获得成长并彻底消除违规偏差行为?

通过研究内地西藏中职班偏差行为学生学校生活的生存状态,揭示和描述其内地学校生活最真实的体验,将有助于内地西藏中职班办班学校制定预防和干预偏差行为的有效策略,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内地民族班教育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现象学研究的方法,即是对内地西藏中职班偏差行为学生学校生活的研究,研究目的在于获得对偏差行为学生日常生活真实的体验和对生存意义最深刻的解释,追寻偏差行为学生产生偏差行为的本质。采取关键个案抽样,选择那些有偏差行为的典型学生,目的是将从这些个案中获得的结果逻辑推论至其他个案。本研究在某内地西藏中职班办班学校中选取了一位具有典型偏差行为学生——云云(化名)。采用对话式访谈法、近距离观察法、实物分析法收集资料。访谈的资料编号为“FT2021+序号”,观察的资料编号为“GC2021+序号”。

3 偏差行为学生的典型案例呈现

云云来自西藏,父母经商,经常在外跑业务,家里经济条件尚可,他通过西藏自治区中考,到内地一所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习。云云刚来内地学校显得有些拘谨,但一段时间过后,他开始违反校规甚至被学校记了一次警告处分。后来,他有所收敛,但又因欺负同学而再次被学校处分。更滑稽的是,云云屡次犯错被给予纪律处分,却次次变本加厉,让学校教师感到很无奈。根据科任教师反映,云云上课爱睡觉,课堂作业很少完成,甚至连考试都不去。班主任多次向云云家长反馈学校情况,可家长并不是很关注孩子在校情况,推卸作为监护人应履行教育孩子的职责,反而叮嘱学校多教育他。云云在内地读书,只有每年暑假才回家,平时家长的管教只能通过微信电话,对于云云而言,没起什么大的作用。他还欺骗家长缴纳各种费用,实际上是为了多要生活费。

云云是一个典型的偏差行为学生,教育者对云云的偏差行为所采取的教育措施给人的直觉就是关注外显性行为,强调服从纪律,忽略理解偏差行为的存在意义,忽视对云云生活世界的洞察。结果显示,给予的处分越多,偏差行为越严重。“教师没有理解儿童本身的情感体验,只是从规范教学行为、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的角度来对待他们,导致的结果是‘问题儿童’更加‘违规’,以此来宣泄内心的不满情绪及某种缺失的情感体验。”[1]那么,该怎么理解云云的偏差行为的存在意义?

4 理解偏差行为学生的学校生活体验

体验是人存在的一种方式,唤醒我们反思审视自己所亲历的经验。生活体验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在生活世界中寻找体验的生存意义。生活时间、生活空间、生活身体、生活关系是存在于每个人生活世界的存在维度,它们是生活的普遍主题。用生活之存在性来引导反思偏差行为学生亲历的生活世界,关注其在具体情境和具体时刻的生活体验。

4.1 生活时间

“生存的时间(时间性)是对应于钟表时间或客观时间的主观时间。”[2]生存的时间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中存在的方式,海德格尔将存在描述为时间,因为没有时间就不会有存在。生存的时间是这样的时间,当我们感觉愉快的时候,时间过得很快;当我们感觉厌恶或厌倦的时候,时间就是煎熬;当我们无所事事的时候,时间就变成了无聊;日复一日,时间不停地流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偏差行为学生的时间体验展示出多种态势,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间维度构成了他成长的生命历程。

4.1.1 正式制度的时间体验:反抗

一所学校的作息时间表是一种正式制度的时间安排,规划着学校每一天的教育活动,限定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活动轨迹,也限定了教师工作的时间节奏。偏差行为学生对于学校正式制度的时间体验表现出反抗、逃逸。

(1)迟到——无所操心。迟到是一种对学校教育时间的不满或不遵守而表现出比规定时间晚到的行为。有时候是无意迟到,有时候是故意迟到,更多的是表现出有意迟到,形成迟到的习惯。根据云云所在班级考勤记录表显示,一个学期云云累计迟到超30次,大部分迟到时间是在早读(7:30—7:50)、下午课(14:10—16:30)、晚修(19:00—21:00)这三个时间段。每天早上云云总是在早读课铃响之后5分钟拎着早餐悄悄从后门进教室。除了早读,下午课也是这样,经常因为迟出宿舍被锁宿舍,等班主任来认领带回教室上课。云云因多次迟到被班主任约谈批评教育,被罚做一天的卫生劳动,但云云迟到依然不改,也拒绝卫生劳动,班主任拿他没办法。“迟到对我来说已经是习惯了,也不是什么大事,我对自己的学习不上心,早读我也不想读书,昨晚我玩手机游戏很晚才睡,就想多睡点,晚起了,我就是这样。”(FT202101)

云云对自己的迟到毫不在意,不为自己学习操心,也不替班级操心。因为无所操心,学校的教育时间对云云来说也就无须遵守了。对自己操心是追求人的完善,每一时刻的“时间性绽露为本真的操心的意义。”[3]

(2)逃课——煎熬。逃课指学生在没有请假的情况下,没有按照学校规定课程的时间到上课地点上课。逃课对云云而言也是“家常便饭”。刚上高一,云云为了逃避上课,总有各种理由请假不上课。到后来,班主任不再随意批准请假,云云干脆不请假直接逃课。有时候在宿舍睡觉、玩手机,有时候借上厕所之便趁机逃逸课堂。“上课时间,管理教师查寝的时候居然发现云云在寝室睡觉。在管理教师的批评下,云云只好离开宿舍去上课了。他累计逃课超20节了,已经达到纪律处分的红线。”班主任说道。“上课听不懂,学习内容太难了,尤其是数学课、钢琴课。我没有同桌,一个人坐在后排的角落,小组讨论的时候,我很难参与,还要写作业,我也不会写。教师点名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不会,感到难堪。感觉课堂时间很漫长,煎熬。”(FT202102)

课堂时间是师生共在的时间,需要师生个体生命时间积极投入互动。云云视上课为煎熬,不参与其中。“教育目标的达成和目的的实现必须具有时间性期限设定。”[4]课堂时间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础,没有对课堂时间投入,或者学生无精神与课堂活动相结合,他的生命时间对于教师主导的课堂活动时间是没有价值的,个体成长是没有发展的。

(3)旷劳——厌恶。旷劳,就是缺席或逃避本该参加的卫生劳动。学校的公区劳动或教室卫生劳动是按小组轮流值日,学生无特殊情况都要参与劳动。云云是个例外,跟他同组的同学经常向班主任反映,他逃避偷懒,没有参加班级教室劳动。根据班级劳动记录,他一个学期缺席小组劳动值日超10次。云云多次不参加值日劳动,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惯。“劳动时间(6:40—7:20)太早了,我起不来。我从来没做过家务劳动,况且打扫卫生、清理垃圾太脏了,我不想做,我来学校不是清洁卫生的。”(FT202103)云云逃避劳动,没有体验到人的发展是通过劳动实现的,“劳动受人推崇,为社会服务是很受人赞赏的道德理想。”[5]缺席劳动,是对劳动的反抗,拒绝劳动的结果就是养成好吃懒做的恶习。人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

4.1.2 非正式制度的时间体验:享受

非正式制度的时间是相对于正式制度时间而言的,一般来说是课堂之外的时间,是学生可以自由掌控的时间。在课堂之外的时间,云云参加了音乐社,他喜欢唱歌。“平时我唯一的爱好就是唱歌了,我从小就喜欢在高原上唱歌,每天都盼望着去音乐社团,跟着音乐尽情歌唱。”(FT202104)云云在课外社团时间里能够充分展示自己本真的状态,享受属于自己的愉快时光。云云对课外时间的有意义投入,可以增加生命的宽度,可利用的课外时间愈多,他成长的基础愈牢固。

4.2 生活空间

生存的空间是个可感空间,“空间本质上在一世界之中显示自身。”[3]对于生存空间的体验很大程度上是直观本真的感受,“我们自己所处的空间将影响我们的感觉方式。”[2]对于偏差行为学生而言,这个可感空间是如何被体验的?

4.2.1 教室空间体验:压抑

教室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空间,也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空间,概言之,教室是师生共在教育世界的空间。走进云云所在的教室,课桌椅整齐划一,学生桌子上摆放的是教材、作业本、笔记本,墙壁上挂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的牌匾,教室前方右上角放着电视机,电视机旁边的小图书角存放着一些杂物。云云在这样的教室里生活学习,借助教材、笔记本、作业本与教师建构一种学习关系。除了教材,几乎没有其他学习的资源。

“在教室里坐着静听学习很乏味,我经常上课趴着睡觉,有几次因为睡觉被学生处主任约谈,令我紧张。无心与课堂互动,结果导致成绩下降,每次出成绩我都是排在末位,不高兴,很压抑。我喜欢动手操作一些东西,可能够动手操作的学习资源几乎没有,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们只是学习教材上抽象的知识,不懂如何操作保育工作。”(FT202105)

教室空间布置单一,让人感到文化“贫瘠”。云云在这样的教室里学习,学习方式单一、视力下降、体格超重,感到压抑。再加上不理想的考试成绩排名、严明的纪律、班级师生的议论,云云内心充满慌张与焦虑,压抑感更加强烈。教室空间的布置忽视了学生的当下生活的需要和欲望,学生想要的课堂并不是静坐听课,而是“做中学”。

4.2.2 学校空间体验:封闭

学校空间是为师生在特定的时间内所创造的学习活动的场所,它是“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设定的系统性的空间,并假定人们会按照空间设定的方式周而复始地进行日常生活。”[6]云云所在学校采取封闭式管理,学生活动的空间大部分时间限制在校园内,学校空间的封闭性限制学生的生活。学校空间内有严厉的纪律、规则,都是为了让空间运作有序,达到塑造培养学生个体的效应。学生并不是永远按照学校的纪律和秩序在学校生活的,封闭久了,他们也会做出一些违背纪律的事情,例如翻墙跑到校外。云云有偷偷翻墙外出的经历,做出反抗学校纪律的行为。

“我们已经有一个月没有外出了,学校像个铁笼子,生活单调重复,把我们封闭得太久了,捆得太紧了,活动空间太小了,我喘不过气来,需要出去放松一下。”(FT202106)

云云翻墙逃出学校的行为,折射出“学校空间内的既定规则和归类模式无法满足行为主体延续个体生命、维持社会交往和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6]云云在学校空间的体验是封闭。

4.3 生活身体

人是通过身体来参与世界的,身体体验是最原始、本真的体验,“是我们拥有一个世界的一般方式。”[7]成为一个体验,就是内在地与世界、身体和他人建立联系。云云在内地学校生活学习,通过身体感知生活的意义。

4.3.1 身体被束缚

在学校中,学生的身体行为受到纪律约束,身体自由活动受到限制。云云深感自己的身体被束缚,很不自在。

其一,穿着打扮的约束。“打扮既是对于身体的修饰,又是社会赋予身体以意义与身份的一种手段。”[8]在云云的学校,每逢周一、周三、周五,所有学生必须穿校服,每天早读时间学生会都会进班检查,没有穿校服的学生会被登记扣分。班主任也经常强调要穿校服,否则会影响文明班级操行分。“某个星期一早晨,学生会干事进班检查校服,询问云云为什么不穿校服,云云支支吾吾,检查的学生会干事说,没有穿校服,登记扣操行分。云云听到扣分,心里还是有点儿怕的。”(GC202101)云云穿校服仅仅是为了应付早晨学生会检查,检查后他又换上自己的衣服。“校服不好看,我不想穿,穿起来身体不自在,有约束感,但不穿又扣分,被班主任批评。”(FT202107)在云云看来,穿校服是一种约束,不理解校服存在的意义。学校要求学生仪容仪表要端正,做到文雅清秀。从云云的打扮看,他染发、染指甲、戴饰物、打耳洞、戴耳环。“看到那些‘明星’的穿着打扮很酷,我也想模仿。家人也不怎么在乎我的打扮。”(FT202108)表面上看,云云的打扮是出于对学校既定规则的不满,实则是云云心灵的空虚,通过身体打扮来反抗约束。

其二,吃零食的约束。云云爱吃零食,经常带零食到教室来吃。学校禁止学生带任何零食到教室来,一经发现,教师将没收并登记操行扣分。学校禁止在教室吃零食,云云“食”的需要被约束了。

4.3.2 身体疲惫

对云云来说,一到上课,他就感到浑身不自在,十分疲惫。课后就蹦蹦跳跳,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他很多时候说身体不舒服,不去上课,但又说不出哪里不舒服。“数学课上,他说肚子疼要去上厕所,一去就不回来上课。不止是数学课,语文课、专业课也是这样。要么肚子疼,要么趴桌子睡觉。班主任带他去校医室做检查,检查结果表明没有任何不适。给他开药,他偷偷把药丢了。他自己知道自己身体没有什么不适,不需要吃药。”(FT202109)云云的“不舒服”是他身体感觉到的疲惫,是对学习的疲惫,面对“听不懂的课,学不进的知识”,他感到自己是被忽略的人。身体疲惫的背后,是身体作为知识学习的媒介没有被利用起来,“主体的知识建构不是意识完成的,而是被具身的行动塑造出来的,形成于反复和经常出现的身体感觉——运动模式”[9],身体体验的学习被压抑了,疲惫不堪。

4.4 人际关系体验

生存中的人际关系是指“我们在和他人共同的人际空间中与之保持的生存关系。”[2]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与同伴、教师保持着生存关系,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缠绕方式发生联系。在同伴、师生关系中,云云是如何体验的?

4.4.1 同伴关系体验——冲突争执

人际冲突是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双方在交往过程中由关键事件引发的,导致双方发生争执,互相采取语言、情感、行为层面的对立。云云常因为一些“事件”与同宿舍成员发生冲突争执,令他愤怒,甚至有肢体冲突。第一,不遵守宿舍规定。“云云在宿舍经常玩手机游戏到凌晨2点,不时发出打游戏的声音,严重影响到我们休息,令我们很生气,有一次我们因此产生冲突。轮到他打扫宿舍卫生,从来不打扫,导致扣宿舍卫生操行分,害我们一起连罚值日宿舍公区一周。”(FT202110)第二,个人卫生差。“云云的卫生习惯不好,床底下都藏着他的零食垃圾。”(FT202111)第三,欺凌称霸。云云使唤舍友帮他洗衣服,帮他买饭(让舍友付钱),随便使用舍友的日用品。有一次,舍友不再任他“使唤”了,他暴怒与舍友产生肢体冲突,被给予记大过的处分。

由于云云个人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守宿舍规矩,不善沟通,导致同伴关系紧张,给宿舍成员带来负面影响,让本来温馨的宿舍笼罩在紧张沉闷、对抗愤怒的气氛之下。

4.4.2 师生关系体验

(1)教师对学生关心不足。教师乐于关心学生,学生也愿意接受关心,可事实上不少学生体验不到教师的关心。“老师只关心我是否违纪,从不关心我内心的想法;老师只关心我人是否在教室上课,从不关心我对课程学习的体验;老师只关心我在学校生活是否安全,从不关心我生活过得是否快乐……”(FT202112)云云体验不到教师的关心是因为教师关心的只是行为规范,未触及云云的精神世界。教师依据云云的外在行为表现而做出的关心反应,强调规训与惩罚,结果则是给予纪律处分越严厉,云云的偏差行为也就越多。

(2)教师对学生了解不够。理解学生是实施教育策略的前提,“只有建立在深入理解基础上的师生关系,才是真正有利于师生发展的师生关系。”[10]“我们已经一个月没有外出活动了,我受不了,翻墙外出,校园太压抑了。老师反复强调未经允许不能外出,老师不理解我,也不考虑我的感受。没办法,我只好违纪外出了。”(FT202113)

云云所做的违反学校规范的行为没有被教师理解,纪律处分只是着眼于偏差行为的解决,而没有意识到云云的违纪行为反映了什么样的生活体验。云云迟到、旷课……这些行为传递出的信息,教师未曾去深入了解背后隐藏的意义。云云只能通过反抗纪律来满足心理需求,做出异常行为来引起教师的关注。

5 帮助偏差行为学生获得成长的教育行动

成长是人的生命当中一直拥有的可能性,儿童是正在成长的人,儿童的成长与儿童的生活体验的特殊性是紧密相连的。通过描述分析偏差行为学生的生活时间、空间、身体、人际关系的体验,显现出其偏差行为在生存意义上是内在精神世界需求满足困境的表征,他用一些偏离常规的方式解决他面临的问题,以摆脱某种身心存在的困境。对偏差行为的本质追问,还原产生偏差行为的意义,这个意义就是“儿童问题行为是儿童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表达或表现,这个表达或表现必定表征着行为者对解决所遇问题的诉求。”[11]为此,要从偏差行为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构建生存意义,帮助他获得成长消除偏差行为。

第一,教育者要理解偏差行为学生做出偏差行为的意义。偏差行为学生表现出的偏差行为是他内心痛苦、困惑、迷茫等特征的表露,他以一种反常违纪的方式摆脱这种极其不安的状态。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他的内心世界去理解他的偏差行为的意义,体验偏差行为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生存和成长的意义。理解要求耐心聆听偏差行为学生的倾诉,这种聆听是非判断性的理解。教育者要以一种开放性的、让人感到温馨的、易接受的方式来聆听偏差行为学生的倾诉,不做任何判断。非判断性的聆听指向感知和理解偏差行为学生在生存意义方面建构的主体性,建立一种信任的同情性理解。带着同情心来感受偏差行为学生的生活体验,满怀爱意打开他的内心生活。从关心的意义上理解他的生活境遇,“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学的理解也是一种投入式的理解。”[12]带着关心同情心理解,耐心聆听,坦诚交流,才能让偏差行为学生感受到教育者的温暖、善解人意,进而打开心扉,觉醒成长。

第二,对偏差行为学生的生活进行反思。偏差行为学生的生活历史、家庭背景、交往对象与他的偏差行为有着紧密联系,要从其具体的生活环境中的意义反思做出阐释。云云之所以有很多违纪行为,是因为他在家里从小是受忽略的孩子,父母长期经商在外,家长对他的学习表现不闻不问,没有体验到家的温暖。家人有意义的陪伴可能会使孩子体验到一种关爱、支持、向善的感觉,而这些恰恰是偏差行为学生所缺失的。为此,理解反思儿童的生活情境,才会引导我们与偏差行为学生更好地相处,而不是斥责、反感。

第三,迈向身体的学习。偏差行为学生无心向学、迟到、逃课、坐立不安,很大程度上是其身体被束缚、被禁锢、被压抑,是没有身体的学习。身体是人的存在,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媒介,“在能见和可见、触摸和被触摸、知觉和被知觉中接触世界、理解世界。”为此,课堂活动要调动学生身体学习,运用感官(耳、眼睛、手、口)直观学习,因为感官是知识的入口和通道,也是发展智力的源泉。身体感知建构知识还需要实践体验,理解知识的意义,即“做中学”。“做中学”要求以活动为媒介,通过身体角色扮演、业务操作、技能实训等方式深刻体验知识的意义,从而解放被禁锢的身体,实现有意义有趣味的身体学习。

第四,校园活动要丰富多彩。内地民族班学生长期生活在校园内,需要有向上的生活朝气引领成长。班级主题教育活动要契合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引导偏差行为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内地学习机会。社团活动应满足学生兴趣的需要,活动多样有趣有归属感。学校层面多组织学生进行校外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感悟新时代奋发向上的朝气,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理想。

猜你喜欢
偏差身体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有意义的一天
如何走出文章立意偏差的误区
两矩形上的全偏差
生之意义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关于均数与偏差